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控方证人》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控方证人》观后感10篇

2018-03-12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控方证人》观后感10篇

  《控方证人》是一部由朱里安·杰拉德执导,托比·琼斯 / 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 比利·豪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控方证人》观后感(一):说没办法和57比的 厚古薄今了吧……

  我看到不少人要把这个版本和比利怀德的57版比较,很无语啊。

  57版是明显喜剧+悬念反转片;16BBC版是走残酷路线。两条路子真的是十万八千里远,恐怕只有故事的最核心plot是一样的,甚至核心plot背后的人物个性立场经历性格统统八竿子打不着的。

  喜欢拿着两部片子作比较,让我想起了一个小科普:如果把肉眼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都排成色谱,可能出现一个蓝色距离某个绿色的距离比距离另一个蓝色的距离更近,从色谱上科学地讲,这种蓝色和绿色更接近,但人一定会认为,两个蓝色的“近似度”肯定高于一蓝一绿。

  这就是我想说的所有。这两部片子,因为表面素材的接近,类似同色,可他们之间根本谈不上“相似度”。

  题外话:

  16bbc版的确精致,不愧于英国人剧本方面历来相当高水平优秀传统。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去看他们的翻拍,翻拍不只是演员舞美摄影的全方位升级,而是一个新的创作者,被一个老故事的元素启发,去讲一个新的故事。

  此外,如果只是把这两部当成两部不同时代完全不同的电影去比较的话,我也绝对翻16版的牌子呀。57版的立足点是纯喜剧,不带任何冷幽默和反讽的那种,所以别告诉我你真心觉得57版立意有多深刻,人物有多丰满。57版是一个典型的,非常优秀的(即便放到2017年也是非常优秀的)商业喜剧剧情片,人设主推一个又可爱认真智慧律师惩恶扬善,伟光正,没什么立体形象(当然这是时代所限,当年好莱坞的编剧也没有形成如今那么系统的编剧法则……),男女主角请摸良心告诉我,你有没有觉得狗血(说不觉得的 是条汉子),狗血人设是为了剧情而剧情的。它牛逼就牛逼在1957诶!你拿出一个2017年都能做成好莱坞爆米花大片套路搁在57年,超级超前的好吗!换谁都觉得超级刺激的好吗!

  这就跟我们美术史里面讲到,看任何一副世界名画都要考虑前因后果历史水平!真的以为今天我们画不出提香、波提切利、梵高、莫奈了吗?图样图森破啊……我拿一副乔托的画遮住名字给你,你都要揉碎了扔掉……因为当年还没发明透视法啊,画的和小孩纸一样啊,可是为什么被尊为文艺复兴之父啊?因为人家硬是在没有透视法的年代,想到凭感觉画点空间感粗来,这就是超前时代的印记,因此牛逼大了啊。

  57版的价值也在于它的整体设定超前时代几十年,但是它还是带有时代弱点的呀,比如当时演技普遍的浮夸感等等。真的不要厚古薄今啊,拿人设、剧情流畅度、舞美、设计、摄影、深度,两者硬比的话,还说57版好,有意思吗……几十年电影工作人员也不是白活的……大家都在进步的好吗。在电影这个范畴下,16版是一部比57版更优秀的电影,这是应该的,拿两者相比,是对57版非常不公平的。

  《控方证人》观后感(二):let me hear your whisper

  侦探小说引人入胜的一方面,其实也是分析人的心理。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个动机

  刚开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律师去看那个表演都会泪流满面。还以为他是对舞女产生了感情,或者是让他产生了某种情愫。后来看到他与妻子相处情况,每次回家只是相对而坐,各吃各的饭,并没有过多的感情交流,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律师只是想要像那首歌唱的那样let me hear your whisper that you love me too。有一个细节,我当时不是很清楚:当他一直在那里咳嗽时候,妻子正在缝衣服,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拿针顶着自己手指直至出血,到底是故意还是在神游。她的手被扎的鲜红,而她却并没有表现出这一切。所以一开始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就不是那么亲密无间,可是我也感觉不到为什么,他说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妻子。难道他只是想要说通过这种案子,让自己的地位提升,带妻子去旅游度假放松一下心情,重新获得妻子的认同感?

  对于辩护律师而言,他可能是希望通过这个案子让自己地位提升,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家庭里,他最终需要的只是来自妻子的一句love you,并觉得All this is for you.如果最后没有遇见Leonard或许他不会那么从容奔赴大海.

  对于Leonard和Romaine,All this is for money,for their appetite.不得不说最后反转很精彩啊,两人联手在法庭上演了最后一出好戏,辩护律师却蒙在鼓里。其实对于Romaine这个人设,一直都觉得是单纯善良甚至有点好欺负的,直到中途感觉她为了报仇而演戏使Lenard判绞刑才真正觉得为什么别人说一谈到维也纳的舞女,whore,职业歧视,很讽刺,也印证了这一切。她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天真。还有她对律师说的一段话,you are so sentimental,那副嘴脸让人觉得so bitch,当时还在想,控方证人,讲的是不是就是像她这样前后不一致,让人捉摸不透的呢。

  其实到最后律师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大感惊讶,Romaine却说出了真相,你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这部剧很黑暗,将每个人的dark side展现的淋漓尽致。人都是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吧。只不过能够接受的程度不同。Leonard从战场下来,杀死Emily只不过又多一条人命,可他忽略了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人命的轻重难道是一样的吗?战争时为了保命,人可以不惜伤害其他的生命,而此刻他杀人的动机,只不过是自己无休止的欲望。他说的没错,律师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为了能在法庭上推翻Romaine,接受别人的证据承诺要给予回报却食言,在当时他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他很清楚他的钱,对于别人来说就是救命的钱啊,他以自己的妻儿起誓,结果竟是如此践行承诺的。在达到自己目的的旅途上,承诺信仰到底算什么?包括Romaine在法庭上手按圣经起誓,献出一出表演,法律的公信力到底又在哪里?

  女仆表演的有些过了,显得有些精神失常,让人不免怀疑是否是她对主人强烈的占有欲才导致惨案的发生

  事事皆有因,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律师接下这个案子到底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伸张正义。如果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话,或者说,为了让自己能够再次得到妻子的爱。那当他最后得到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他大可心满意足。何必在得知真相的时候却觉良心受到了谴责。难以接受这个由自己参与的阴谋。还害得女仆枉死,他自己也确实是个非常感情用事的人。到法庭上推翻Romaine,事后还落井下石证明自己并非sentimental,战争啊战争,如果儿子和自己一起平安归来。妻子就不会如此怨恨,律师心里也不会如此畸形,想方设法能够再博妻子欢心,他就这样轻信了这个也是从战场归来的Leonard,想要以此赎罪,被Leonard和Romaine利用,让正义蒙上一层血色。

  《控方证人》观后感(三):记又一次彻夜难寐

  这周末有幸和我家公子一同看了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控方证人”。

  和看“无人生还”一样,我还是会一如既往不由自主陷入谁是凶手的局里。观影者总是喜欢利用自己几十分钟的体验、局限的视角、所谓的沾沾自喜来探究作者的心思,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一场博弈。

  影片是以一战为背景的,在上流豪宅声色犬马的歌厅、昏暗曛晦的破案地、正义化身般的法庭,来回切换,剧情波谲云诡地上演着。在光线处理上,幽森迷离到圣光笼罩,当然,这也是剧情大反转的时刻到了。

  对于这起冤假错案,并不想归咎于什么当事人主义审判,利用人性的弱点这些窠臼说辞。我不解的恰是为何选择Mayhew律师作为苦情角色,这个身患支气管炎,愿为毫无地位的平民辩护的律师,这个到中晚年还喜欢送爱人礼物丈夫,而如果从“父子上阵,只有你回来了”切入,这个妻子口中只有他自己的父亲,正是他被选的原因。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他赢得案子后,没有按约定偿付暗中助其一臂之力的人,他所得到的不过是毒树之果罢了。

  最后,好笑的是我们居然看错片了,傻乎乎地捧着“9.6分的神片”膜拜,侦察力来自于鉴赏力啊。

  《控方证人》观后感(四):他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没有一世英名唯有牺牲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女作家,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的桂冠,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大多以犯罪推理小说为主,著作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因此也称她为“推理女王”,她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发生杀人事件,凶手为特定的几个人物,这个模式后来被日本推理作品延用诸多。

  正值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诞辰125周年之际,BBC先后在2015拍摄了她的代表作《无人生还》,紧接着又在2016年的圣诞期间播放了另外一部由她的小说改编的作品《控方证人》,这两部作品都曾被BBC多次翻拍上大荧幕,正如福尔摩斯和伦敦这座古老城市中的幽灵一般每隔几年都会出现那么一次,显然这些故事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光《无人生还》影视化的版本就不下十个,其中不乏借鉴了故事内核的影视作品,最新一版的电影里十个陌生人来到了一座孤岛上,以一首古老的童谣为核心,每句都蕴含着下一个即将死去的人,如一场杀人游戏在一座孤岛上展开,影片的色调和演员的服装极为出彩,故事依旧耐人寻味

  阿加莎克里斯蒂(以下称阿婆)的故事大多设计的精致巧妙扣人心弦,对人性的洞察深刻,还有出乎意料的结尾,她的作品几乎很少烂尾,也是她作品历久弥新的奥妙。

  一向高冷的BBC,在追求艺术的这条道路执着得像个偏执狂,在完成《无人生还》这张漂亮的答卷后,又大力着手继续推出阿婆的另一个作品《控方证人》,相对于《无人生还》这部长篇小说《控方证人》是一个短篇小说,两部小说我都看过,BBC将它们的还原度很高,同时也寻求在别的方面有所突破。

  这部最新翻拍的《控方证人》虽有经典老版:1957年电影版的拦路之虎,但新作也毫不逊色,两者伯仲之间,各具特色。(两版情节略有不同)

  故事讲述背景发生在1923年战后的伦敦,从战场上回来的小伙子伦纳德偶然间认识富有的上流社会的单身女人艾米莉,并被其包养,富婆艾米莉甚至将全部遗产归他所有,不多时日,女仆在家中发现了主人艾米莉的尸体倒在血泊中,她大为惊骇并报警,指认伦纳德就是这场杀人案的凶手,警方将他关进监狱等待法律的审判。

  伦纳德大喊冤枉声称艾米莉被杀的时间自己正和“老婆”罗梅在一起(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结婚只是互相称呼为夫妻),罗梅是伦纳德在战争时相识的女人,把她从战场上带回了伦敦,她在一家伦敦的小剧院里表演,是个三流小演员,一心渴望有天能够成为大明星

  伦纳德的律师莫休此时登场,和寡言的妻子生活简陋房子里,是个默默无闻的律师,一把年纪身体也越来越糟糕,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如果活着和伦纳德差不多大,看到眼前高喊冤枉的小伙子他决心替他申冤昭雪,去找可以为他作证的“老婆”罗梅,本来两人谈好,罗梅却突然翻脸,修改了证词。

  而莫休则坚定的认为女仆才是杀害艾米莉的凶手,她对女主人的爱已经超乎了主仆之间的感情,当她第一次见到伦纳德的时候她就对他产生了极大偏见,甚至是敌意,她对女主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这种占有欲超乎常理,莫休察觉到了女仆是女同性恋者,认为她有合理杀害艾米莉的理由

  案件一波三折,不停地反转,人性在一次次经受着考验,这里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饱满,在这起杀人案件之下形成了戏剧张力,不看到最后无法知晓答案,影片故作缓慢节奏,更多时候是在营造诡秘紧张气氛,也显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个眼神动作、深思都在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

  影片中律师莫休对案子一心求胜,哪怕自己咳出鲜血。他和妻子没有了儿子,他想通过事业成功给妻子心灵上的弥补,他对妻子吼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全部是为了她,那么多次说爱她,但是妻子却一次都没有对他说过“我爱你”,他质问妻子是否爱他,一直沉默的妻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她始终无法原谅丈夫让儿子去参战并死亡的事实,在妻子的眼中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他的贪婪和私欲,没有大声的争吵,也没有互撕的狼狈,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他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没有一世英名唯有牺牲。

  得到答案后的莫休陷入深深的绝望中,他离开了房间只身来到了海边,他望着远处高高的一弯白月亮,眼神流露出一丝喜色,朝着碧青色的大海深处走去……

  这部《控方证人》展现了当时战后人们的众生相,影片中一心想要成为大明星的女演员罗梅还是求胜心切的律师莫休都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跃居上一个阶层去,然而造化弄人,命运无常,终将成为上帝的玩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小说里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用不同的视角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即便硝烟散去,也依稀可见它曾经对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的戕害。

  《控方证人》观后感(五):随笔

  ep01 匆匆看完第一集,随便记几笔。 Romaine的脸。狭长的鼻子,深且圆的双眼皮,湿漉漉粉红色丝绒眼影,腮红打得靠下,嘴唇抿一线,整张脸苦且寒,浮着被冬天冻伤加痨症患者的红。窄长粉红色面庞被淡金色短发一夹,侧面前额和鼻子几乎连成直线。让我想起永野护笔下的美人。永野画五星时力求呈现不同人种的美来区分各个国家。研究永野老师笔下人物的骨相满有趣的。看着Romaine脸的侧面线条,我心里感叹:多么像雅珀啊。小时候觉得这脸太不圆润,但也能体会到一种建筑物般的美感。长大了觉得永野大概是玛琳黛德丽的粉丝。他经常手一瘸就把大家都画出深眼窝平眉骨高山根高颧骨。Romaine的姿态也美极了,摇摇欲坠的脆弱飘摇。坐在月亮上的样子孤零得就像马上就要跳崖跳海跳楼。走路的时候让你担心这女人下一秒就要昏倒。 英剧搞东方情调越来越厉害。Romaine唱的那首慢情歌很有本威肖《伦敦间谍》里那首《祈祷》的feel。另外有一幕是Romaine站在剧场一排中式雕花门窗前,整个画面是红绿金三色,让我简直想加个香炉去焚香。不过本片明显是有意在用这三色。那些室内戏里四处浮动的透着锈绿的暗黄光线。出庭时,Romaine的赤红钟形帽配金发加墨绿长外套,法官身上猩红的披肩,还有昏暗剧场里那些空空的血红座椅,很油画的色调质感。 Leonard看起来普普,够衰不够美。和老头谈话时有意引导老头把丧子之痛共情到自己身上那里还不错。 重拍剧也是难。崔颢题诗在前,就只能改掉整个戏的味道,用的手法也是这个时代常用的手法,更湿更冷更破碎,把话说尽说透。 不过,这戏最重要的还是女主,她立住了一切都好说。我现在对新Romaine的脸无比满意。看着她就像看着永野的fatima,屏住呼吸。 ep02 此片很美。 编剧一定很焦躁。原故事早被开发殆尽,不花开两朵,怎么去各表一支?于是添了新情节,把重心往梅休家事上引,再挖一把一战。原来比利怀德版中占重头的法庭辩论破案加心理思辨往下降格。21世纪,人们厌倦了呐喊现世的公平公正,一个个都要成仙的去探索心灵的暗影。不健康啊!看当初黛德丽阿姨五十岁时的风采,再看看这年轻一代的惨白憔悴。算了,不必计较。导演拍得时候应该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有歌才需要美,但是美却不需要歌。 此片很美啊! Romaine身上的红色,多么美。第二集开始,那一袭红蕾丝睡衣,那一双红缎面系带高跟鞋,她在镜前试的红色连衣裙。在Romaine不作假的时候,她身上总有红色。不过美人总是淡妆浓抹总相宜,Romaine出庭作证时的淡金茶色眼影,柔粉腮红,烟玫瑰唇膏配驼色内搭,和黑色滚褐边斜襟上衣真是仿佛身上有木香。在真相不露的前半段,红色处处隐藏,首饰盒的丝绒内壁,受害人去律师处修改遗嘱时戴的项坠,女人涂了唇膏的嘴唇,在暗绿色光线中宛如丝绸烂花绡里的绒。后半段是一片白,该死的人死了,人人都能上天堂了。Romaine涂上了紫灰?金褐?色眼影,染着姜红色头发,雾面红唇,纯白长裙。对比如此鲜明,她已不需要掩饰欲望。 最后的最后梅休心碎赴死。淡白天光里,他痴迷着望向天空一钩弯月,踏着脚下如同丝绒褶皱,如同麦浪般层层叠叠的浅碧色波涛,轻盈迈向海的深处。坐在假月亮上的Romaine的歌已经碎了,他俗世里的路已经绝了,剥开谎言和迷雾,他只有向着真正的月亮走去。海淹没他时,一行飞鸟从月亮下掠过,也许会有鸣叫,会是他听到的最后声音。按导演的意思应该是他的灵魂和鸟儿一起追月去了。 ------------------------------------------------------------------------------------------------------------------------------------------- 突然发现自己看漏了一点,梅休之前咳嗽连连,经常大气喘不上来。旁人问起,他回答:“Gas.” 同事也嫌弃的让他去治治,他置若罔闻,直到把自己搞出来东方吐血style。原以为这是为了案子殚精竭虑,燃尽残生最后一点光焰。不过医院里支气管炎一好,他再也不咳了。毒气损害哪能这么轻松治愈。 之前是谎言,是表演,是乞求爱怜,真是惶惶宛如丧家犬,反之对称的是妻子心里的冷和恨和蔑视。太不健康的关系,损害人生。

  《控方证人》观后感(六):有1957年的电影版珠玉在前,2016年的《控方证人》究竟怎么样?

  2015年圣诞BBC翻拍了阿婆的经典作品《无人生还》,观众大呼过瘾。2016年BBC又将阿婆的经典推理短片《控方证人》以两集迷你剧的形式呈现,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

  因为有1957年的电影版珠玉在前,这对2016版的《控方证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免会被众多阿婆迷拿来比较。可是这场“较量”结果如果?

  《控方证人》观后感(七):为自己而活的每个人

  【没有看过老版更没有看过原著,只是写一写自己看完这版的感受,无关推理,跑偏的影评】

  1. Vole

  从最开始与土豪emily相遇就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其实从他后面和律师John的谈话里可以看出,他是不满的。不满于自己在战争中拼死拼活却最终没有赢得自己期许中的“英雄”待遇,而是迫于生活成为了emily的小狼狗。影片并没有过多呈现他与emily的矛盾爆发,但可以想到大概是emily知道他有“老婆”之后想抛弃他,而他不愿意失去已经到手的一切。也许最初的最初,他确实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是希望讨好emily,让他在厌倦自己之后也给自己找一份好工作,但人都是贪心的。。。

  2. Janet

  一个忠心耿耿的女仆,虽然她最后说出了“I loved her”这样的话,但是个人并不觉得她对emily是爱情。她对emily更多的是一种控制欲。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受传统束缚的人,所以她对女主人一茬一茬地换情人应该是不满的,从最初她替emily赶走前一只小狼狗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她就是emily口中那波对emily生活行为指指点点的人。只是她碍于身份表达地更隐忍。个人感觉她对emily的病态控制欲源于“照顾好emily”是她生活的核心,是她一生的成就。所以她对emily的小狼狗们充满敌意,觉得是他们的诱惑让自己的女主人堕落,她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赶走这些诱惑规劝女主人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proper lady

  3. Emily

  一个寂寞的人,忠于自己欲望的人,活得最自我的人。但她也不像她表现的那么潇洒,至少对于外界的指指点点她也是些许在意的,不然也不会有最前面跟vole的那段话。

  4. Romaine

  从战场上活过来的女人,在大屠杀下靠什么存活下来并不难猜想。个人觉得没有经历过什么美好时光的她,是一个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什么都会做的人,也很有心机。所以当vole满身血回到家时,她并没有惊慌,还谋划了缜密的脱罪计划。生活环境和职业也让她对人的判断比较精准。在她看到律师因为一首情歌哭成那样时,可能就已经知道甚至想到怎么利用律师了。片里有个镜头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她因为作伪证被关起来,律师跑来挑衅她时,镜头从上方打下去,镜头里一张呈三角形脸配上她冲着律师“嘶”的那一吼,感觉完全就是在暗示她是一条毒蛇。她救vole应该只是为了自己,为了更好的生活。毕竟后面法国,她和vole从酒店走的那个镜头里,她对vole说所以你也不要惹我这样的话,明显感觉到vole是怕她,应该不光只因为vole有杀人的把柄在她手里,而是vole如果惹到她,她应该会毫不犹豫地弄死vole吧。。。

  5. John

  全片下来,个人最心疼的就是John了。倒不是因为他为了别人的罪孽而自杀这点,而是他一直背负着对儿子的愧疚。虽然从头到尾感觉他都是因为深爱他妻子想要弥补而努力。他听着romaine坐在月牙上唱情歌,最后又看着月牙一步一步走进海里。他的执念表面上是想听到他老婆说“I love you too”,但是从他把自己咳嗽归于“gas”而他儿子死于“gas”,以及他因为自己儿子跟vole一样在军队里学会了开车修车而将情感投射到vole身上,不顾一切想要救vole,可以看出他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为了那一句“I love you too”。他想救出vole,是想救赎自己。结果最终虽然生活变好了,妻子还是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他也发现自己救的人并不无辜,还害死了无辜的女仆,自己非但没有得到救赎还更加罪孽深重,所以他如释重负地取下眼镜,看着月牙一步步走进海里。。。

  Let me call you Sweetheart,

  I'm in love with you,

  Let me hear you whisper,

  That you love me too,

  Keep the love light glowing,

  In your eyes so blue,

  Let me call you Sweetheart,

  I'm in love with you,,

  Keep the love light glowing,

  In your eyes so blue,

  Let me call you Sweetheart,

  I'm in love with you

  6. 其他人

  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律师夫人,从儿子死去那一刻起就只为自己的悲伤而活。

  替vole辩护的大状,为了胜诉后能够得到的律师费改口接案子。

  看着janet被绞死而神色复杂的警察,不可能没有想过janet是无辜,只是他的职业生涯无法再承受一个冤假错案,所以他为了自己的名誉和职业选择沉默。

  《控方证人》观后感(八):有一点不开熏

  如果之前没看过57电影版的估计会感觉这是很不错的改编 其实战争内核还有所有曲扭的人性都比原版深入很多 这很bbc

  但!是!法庭上的戏也太毁了吧 男主居然还经常一脸干我屁事的表情坐着 是不是所有片子都要打光让人压抑才有资格放出来 前面那段明明可以明快一点的为什么要拍成这样 我就是喜欢比利怀尔德版的 hing

  阿婆作品里的人性从来都不需要刻意为之 这也是以阿婆为代表的一系列本格作家所带给读者观众的真正的震撼啊 讲道理bbc的改编 包括无人生还 还有神夏(算了柯南道尔原著也只是注重刻画侦探形象 我就是越来越不喜欢 真的有本是翻出《啤酒谋杀案》那样不注重推理的不那么本格的啊

  卡司也是没法比啊 泰隆鲍华就是我想像中沃尔的样子 黛德勒真正意义上的风华绝代 律师和护士多可爱啊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不靠所谓的黑暗内心与曲扭人性所让人牢记的配角

  前几天刚看的《锅匠》托比一秒出戏到圆场间谍 妈的 这都赖我

  我喜欢畅快淋漓的推理 我也喜欢剖析挖掘社会与人性 我也喜欢有侧重的混合两者的作品 但两个都搞不好就不要混了好吧

  还有 我也很讨厌咳嗽和吸鼻涕的声音 非常讨厌!把剧名改成《被毒气摧残到肺结核平均三秒一咳的圆场间谍高管和每一个心理变态》可以吧???

  我就是喜饭阿婆原著 抱紧马普尔和小黑

  《控方证人》观后感(九):如果让莎士比亚来改写阿加莎克里斯蒂

  这不是一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控方证人》,这不是一部脸谱化的侦探剧,这是一部对人性反思的作品,把角色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也使人物的行为动机更为合理。

  控方证人又译原告证人,是阿婆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余韵绕梁之作。阿婆写故事不会那么深刻,毕竟阿婆强项是娱乐大众而不是让你反复琢磨推敲。千万不要拿逻辑细节来考核阿婆作品,这个是看阿婆作品的第一原则。

  与东方快车、尼罗河惨案、无人生还等经典剧相比,

  这一部被告夫妇均来自底层社会,在原著中,小白脸沃尔获得无罪宣判后立即携着新女友潜逃出国,是完全人生赢家。但其实之前看原著时,只是为罗梅可惜,如此处心积虑的她怎会如此天真地信任这个男人。而这次的电视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讲故事,突出了传奇女子罗梅的主角身guang份huan,也将社会底层人物的坚韧生存意志更完整刻画出来。

  罗梅对律师梅休的这段话可以说是这部剧的灵魂:

  You are a romantic, of course you are.

  Weeping over a sentimental song.

  Crying and crying as though your heart would break.

  o, it's so much worse than that.

  You are crying and crying as if your broken heart could heal.

  As though thers's hope.

  As if there really is such a thing as love.

  罗梅之所以能和梅休说出这样一段话,也许是因为她也是过来人,她也曾天真相信爱情可以带她远离生活的苦难,相信可以有一个男人让她依靠信赖,相守一生。

  然而命运让她认清了生活的真面目,唯有抛开罗曼蒂克,才能拯救自己。

  罗梅的一生就是 一部罗曼蒂克的消亡史,她相信这不是个例,尤其在遇见了梅休之后,她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敏感与伤痛。

  然后,她用自己的表演拯救了自己,也教梅休看清了自己的命运。

  他无法用任何方法弥补妻子心中的失子之痛,他的爱只能换来妻子的忍耐。

  梅休不似罗梅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或者说,他对罗曼蒂克的信仰更忠诚,誓与信仰共存亡。

  他不会抛却妻子,抛却他的爱,去用金钱和名望开启一个新世界。

  在看完结尾后,在从头刷一遍,有些镜头会突然鲜明起来,

  为何梅休头一次听到罗梅的歌声便潸然泪下,因为这支歌唱出了他心中对妻子的渴望,

  为何梅休扑倒在妻子身上,妻子总是念叨着要被邻居听见,因为妻子的内心抗拒着爱的发生,这种爱会滋生她对丈夫的恨,爱的果实被丈夫亲手悔了,她不能原谅这个男人。

  为何梅休在家里咳嗽时,坐在对面的妻子听得出神,用缝衣针深深扎入拇指,因为儿子和丈夫在参军时,一起被毒气迫害,而只有丈夫逃了出来,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

  为何梅休不顾焚烧衬衣之类的明显证据,发自内心信任沃尔不是杀人犯,因为他已经把沃尔投射为自己的儿子,一心想保护他,赎回自己的内疚。

  借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外壳,把单纯天真的小人物剖了个底朝天。

  这种方法解构一个套路女王的老故事,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犹如借用莎士比亚之笔改写阿加莎克里斯蒂,值得回味思量,不容分说,给挂四颗星。

  另外补一刀,小白脸好像演技有点堪忧,当听说自己老婆有丈夫的时候表情还是僵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像片中被掐死的那只金吉拉 Mimi。

  女仆珍妮特也是个天真浪漫派,掐死了猫,无法克制对主人的占有欲,最终被冤死,也是为罗曼蒂克的信仰陪葬了。

  《控方证人》观后感(十):发展犯错时,就原谅自己的愚笨吧

  一部只有2集的电视剧。 先是从职业角度去看的,可是发现一个谋杀的案件啊,居然居然可以凭庭审就做出了结论。明显就是在表演啊!!忍不住指出最后判决女仆死刑证据不足的问题。女主假扮同事递交的信,没有去核实真假就作为证据采信了。女仆是杀人凶手的结论是如何认定的呢?证据呢?没有一点直接证据。

  看的揪心的是英国的雾霾,觉得律师咳嗽的主要原因是雾霾啊!

  善良勤勉的律师,却因为自己的愚笨放过了坏人。然,却因为战争中儿子的死得不到妻子的谅解。自己把自己放逐到大海里了。。。最让我动容的就是这个角色,对被告人起了恻隐之心,主观认定他是个好人,所以想法为其提供帮助。这大概也和情商有关吧?想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多学习,坚决避免学艺不精造成的悲剧。

  生活呢?也许你拼尽全力所爱的人并不爱你。也许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同床异梦。也许你奋力创造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意义。

  作为普通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量力而行。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没有人原谅自己时,就自己原谅自己吧!但一定要记得改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