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云年代》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风云年代》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5 03:04: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风云年代》观后感精选10篇

  《风云年代》是一部由刘雪松执导,张铎 / 李亚天 / 杨旻娜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云年代》观后感(一):一部被忽视的好剧

  虽然后期制作有些粗糙 但拍摄部分真的很认真,演员的台词功力很强,方言口音拿捏的很棒。并且女性演员的挑选也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何美惠美艳灵动,秀姑大方朴实,去上海摩登之后也美的大气,杨素雅温婉娴淑。最喜欢陈诚的扮演者,入木三分。

  最主要的是剧情,感觉本剧戏剧化最强的一个角色是赵恒轩,一个该死的通缉犯一次次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但是想到他夹缝中苦苦求生,用一步步的邪恶去抓一根救命稻草,也讲的过去了。

  剧组真的很用心,把自己挖的坑都详细认真的填好,并且这部剧选择的角度很好,揭露战争时期操控战局的高层与前线完全不同的运作。前线还在浴血奋战,高层却在密谋和谈;抗日结束日本投降,高层却和日本军队有着种种勾当;短暂的和平时期派系斗争却愈演愈烈,草菅了多少小人物的性命…

  《风云年代》观后感(二):剧情,人物关系,有些过于的想当然

  剧情,人物关系,有些过于的想当然。

  这就是总体的观感。

  先说说剧情吧。

  无论是国还是共,给人的感觉就是上层完全被架空了,没影了,一切重要的决定,都是下面人商量商量之后就拍板了。

  比如说,国民党进攻临沂,共党是守还是撤,这是底下人可以讨论的吗?结果在片子里是怎样的?重庆办事处的负责人,和几个负责联络的地下党,就在那里谈论什么『临沂是山东的首府,必须要坚守』……我也是醉了!重大的战略决策,那是延安,是西柏坡做决定的,轮得到你们下面跑腿的唧唧歪歪吗?你们有工夫嘴炮,怎么不去关心一下梁铜的老婆?

  国民党那边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武梦祥有通共嫌疑,但人家是中将,后台是宋美龄,是你曾光希一拍脑袋,说抓就能抓的吗?你问过老头子的意思了吗?当年杜聿明拿着如山的铁证,也不敢对郭汝瑰下手,只能去找老头子告状,结果让老头子喷了一脸的口水,眼睁睁的看着郭汝瑰这个最大的共党卧底逍遥法外。不但是杜聿明,就连毛人凤郑介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以为他们不知道郭汝瑰是共党?没有老头子同意,他们敢动吗?扯淡吧!

  后面军统暗杀梁铜的那一段也是想当然。杀李公仆闻一多,尚且需要老头子点头,何况是一个具有深厚背景的国军高级将领。你可以伪造证据陷害,但伪造的证据绝对不能作为暗杀的依据,军统很嚣张不假,但是还没有『无法无天』到这种地步!如果曾光希真的暗杀梁铜成功,那么第二天老头子就要让曾光希从军统滚蛋,甚至还会要了他的小命。

  任何一个上位者,最忌讳,也是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下属替他做决定。这是古今中外都不会改变的真理。

  曾光希一条浸淫官场多年的老狐狸,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

  说到武梦祥,他在临沂战斗中的表现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想一想看,国军中将,而且还是掌握了军队的实权中将,共党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把卧底推到这个位置上,难道就为了一个小小的临沂战役,就不惜将之暴露甚至差点儿牺牲掉?而且从历史上看,弃守大城市是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为了一个肯定要被放弃的城市,就动用了一个这么重要的棋子?共党的高层需要多傻,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何基沣和张克侠,两人卧底十年,始终隐忍不发,直到淮海大决战的关键时刻,联手一击,彻底埋葬了黄维的十万人马!

  卧底的棋子,一旦发动,就必须动得有价值!

  武梦祥豁出去挨了一枪子,差点把命送掉,还落得个终身残疾,结果呢?依然被军统怀疑,只能逃亡香港。请问,如果他当时找借口拖时间,结局会比这样更糟糕吗?这一枪挨得有意思吗?(武梦祥这种做法,和《渗透》里面那个刺杀许忠义的小护士一样,付出了代价,依然没有改变局面。一言蔽之就是——很傻很天真!)

  再说说人物关系。

  军统就是老头子养的狗,无论是戴笠时期,还是毛人凤时期,永远都只会听命于老头子。结果在电视剧里是怎么样的?哈哈,何应钦让曾光希去抓武梦祥,曾光希屁颠屁颠的就跑去收集证据了……何应钦什么时候能够插手军统了?军统家规第一条就是『吃里扒外的死全家』,曾光希就不怕老头子要你的脑袋?后面还私下里和桂系的白崇禧见面,还玩情报交易,我的天哪!曾光希,你的狗胆也太大了吧!

  你以为是玩悬疑剧吗?为了推动剧情,完全就不顾及真实历史上的人物关系,派系关系了,太想当然了!

  还有让人很不爽的,就是梁铜和杨素雅的问题。梁铜很早就发现老婆有亲共行为,却一直放任自流,直到老婆出事了,他又开始发狠了,说什么谁动我老婆让谁死,几次给曾光希脸色看……请问你早干什么去了?早点制止杨素雅,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就算你自己不愿意管,或者没时间过问,也可以申请让组织暗中保护一下杨素雅,那样也不会让假的共党小组骗了去。我甚至怀疑,梁铜根本就是把杨素雅看成是障碍,借曾光希的手除掉她,方便自己去找米兰妮再续旧情。

  之后的一些剧情也能多少证明这种猜测。米兰妮活着的时候,梁铜和周秀姑就不清不楚的。米兰妮一死,梁铜马上就倒去周秀姑的怀里了……喂,一集还没演完呢,你不觉得自己倒得也太急了吗?说白了,周秀姑就是个可怜的备胎。

  典型的脚踩N条船,做了表子还要立牌坊,遇到大事只会色厉内荏。老婆被曾光希弄死,除了放狠话甩脸子,再无其他实质动作,曾光希毛都不掉一根,临走前还弄死了情人米兰妮。为了组织,为了任务,一切以大局为重……这种自我催眠,就成了梁铜懦夫行为的最好遮羞布。

  梁铜真的太让人恶心了!作为一个男主角,更是令人无法接受!

  赵恒轩也是一个大奇葩,完全不明白脑子里在想什么!共党视他为眼中钉,国民党将他作为弃子,无论他再做什么,找到多少的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最后的下场都是一个死!明明拿了周佛海那么多钱财,正确的做法就是跑去香港,我相信这也是正常人的选择。结果这货偏偏就是死赖着不走,几次在军统的枪口下死里逃生,依旧不改初衷,还自己搞了一个小组织,整天的义务反共……军统虐我千百遍,我待军统如初恋……特喵的完全不是一个正常人的举动,无非就是编剧不放他走而已,走了这个人,剧情就编不下去了。

  里面一个细节也是让人发笑的,武梦祥和老婆坐着宋美龄的车子去机场,然后让一个小兵拦下来检查,声称军统的命令,任何车子都要检查……哈哈,曾光希你是找死吗?你的老板戴笠都不敢查宋美龄的车,谁给你的胆子?如果宋美龄的车子能查,四大家族那些横财是怎么发起来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老头子或者宋美龄摆出『大公无私』的姿态,同意检查,曾光希也千万不要当真!道理很简单,一旦从宋美龄的车里抓到逃犯,是什么结果?立功?受嘉奖?加官进爵?狗屁!『第一夫人窝藏逃犯』『宋美龄通共』……一巴掌打在老头子脸上,曾光希就该考虑自己该怎么死了,还指望屁的嘉奖!

  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却一点不顾及上位者脸面的,是一种政治上的白痴行为。而那种靠打上位者的脸,给自己捞取政治声望的,更是作死!即使上位者为了表现风度,或是碍于舆论一时间隐忍下来,终究还是要秋后算账。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哪怕是解放后的天朝照样多如牛毛,想想当年反浮夸风的开国元勋是个什么下场,自然就明白了。

  但凡曾光希有点头脑,哪怕知道武梦祥躲在宋美龄的车子里,也只能放他过去!这就是官场的生存法则!

  可笑的编剧,就为了制造剧情的紧张气氛,完全不考虑官场的实际情况,也太想当然了吧!

  《风云年代》观后感(三):最正的国民党

  这部剧之前就已经看过,现在断断续续又看了一遍。虽然说现在的谍战片都有无比巨大的主角光环,但是仍然觉得在主角光环下的神剧仍然传奇。 无论是梁铜还是曾光希,抑或其他国共两党的人物。我都感觉到他们内心思想的复杂。想方设法,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统筹多方。面对别人的挑衅与暗示,都要做到不喜形于色,脸永远是扑克牌的人物背后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缜密的思维做支撑。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才能处变不惊波澜不惊。 信仰或许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无论是陈诚等人忠于国民党,抑或梁铜等人忠于共产党。这份忠诚的背后都是信仰在支撑。活在枪口之下潜伏步步为营,足可见信仰的强大。不奢求自己能够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但是希望建立对自己的信仰,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执行力,让自己不断努力变得优秀的信仰对我来说就足够宏伟。希望自己因为信仰而努力。 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之中,真的是会有很多的无奈,失去和误解。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平衡,去解决安排。尽可能去避免失去。可是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是机器人,只会对目标充满兴趣。陈诚,顾老总那么信任梁铜,我觉得在现实中,即便是潜伏也会有感情和恻隐之心吧,希望知道真相的他们可以长叹一声,少些识人失察的难过。

  《风云年代》观后感(四):大风起兮云飞扬

  反着白光的夏日,一口气刷了40集,心中颇不宁静。自《黎明之前》,又遇见了靠谱的中国谍战剧。

  本剧献礼中国共产党95周年,把英雄的故事宣之于天下。整个剧,架构完整,思路明晰,以几件事为脉络串起整部剧,环环相扣,节奏紧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将民国史实轻描淡写的融入剧中,尽量还原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与形象。例如辻政信,还以为剧情需要创造的人物,没想到这家伙是真的,日本战争狂人。对照他的履历表,发现想象中也就是这样了,具体情况有兴趣查一查吧。另外,更令人惊艳的是全局不着一字写阴谋,却字字句句是阴谋,每一个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是交换、压制、仗势……黑色政治由此立现。

  最有感触的还是剧中的各个形象,浓墨重彩描绘有之,轻笔勾勒有之,无不跃然眼前,充盈饱满。

  浓墨重彩者,梁铜,曾光希。梁铜,铜梁,以郭汝槐将军的故乡为名,纪念英雄!感谢张铎,人高脸帅演技好!最令人拍手叫好的是,将军全剧少见开颜,冷静、克制,一张面瘫严肃脸走完全剧。然而!然而!然而!你依然能体味到我铎的演技,悲愤、震惊、思考种种情绪,尽出于眼睛,有演技莫过于此。而细想来,我铎的面瘫是有道理的,先不说身处敌营,单是军政部高层这一背景,没有表情应该就是最好的表情了。写到这里,更觉剧中将军展颜嬉笑的片刻珍贵!也不过是深夜调戏一下秀雅,得空逗逗秀姑~

  曾光希,这一个细思恐极的人物,敏锐、多疑,像是一部没有感情的机器。剧中几个场景勾勒了他家中情景,母亲瘫痪变态,折磨全家,妻子苍白憔悴。他的后来难耐折磨,准备开枪自杀,被曾光希阻止。他拿出药,借妻子之手,杀掉母亲。他怎能让自己的把柄握于他人手中?至此可知,妻子也不会有好下场了,关押起来,宣告已疯,疯子的话,谁会听呢?亲情、爱情,下此狠手,冷心冷肺,没有什么打动了他的凉薄!再说友谊,与梁铜四个人出了名的关系好,兄弟情却半点看不出来!怀疑,构陷,半点没我手软!而赵恒轩,这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家伙,甚至有一点对他崇拜的家伙,于他,不过棋子。丢弃,欺骗,灭口,一连串的动作,眼神中没有丝毫动摇。 一部无视感情的机器,莫过于此了!究其所为,唯权势尔!

  再说一人,出场不多,语言不多,一个人物形象却饱满而动人!庞祝同,一个黑黑的军官,主管运输。前面出场,直觉也不过是无意帮助了主角的人,出场推动剧情。而他死后,梁铜的一句话,“庞祝同,一个那么热爱生活,热情而爱帮助他人的人,又怎么会自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莫过于此,前面的几场戏于此串起来,可亲可爱可敬!

  诸雄逐乱世,年代风云起!

  更多感触,再刷一遍剧再来!

  《风云年代》观后感(五):《风云年代》中的中共战略间谍是否真有其人?

  个人决定论的倾向在近年来的一些谍战片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刚在央视热播的谍战大剧《风云年代》将这种历史观推向了极至。

  《风云年代》塑造了解放战争中一位登峰造极式的中共战略间谍——国民党国防部战略司司长梁桐的形象。说他是战略间谍,因为他完成的任务不是小打小闹的情报,比如某次战役的行动计划、比如潜伏特务的名单等等,而是彻底影响战争走势和最后胜负的决定性贡献。那么在战争历史上,梁桐这样打入敌方决策层的战略间谍是否真正存在过,他的原型又是谁呢?

  郭汝瑰(1907—1997),人称郭小鬼,土木系13太保之一,堂兄为川军军阀郭汝栋。黄埔5期生,北伐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组织联系,脱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又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抗战时期以出色的军事谋划能力获得陈诚的赏识,纳为心腹。内战期间一路升迁成为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后,重新与中共建立联系,秘密会见中共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从此成为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成员,不畏艰险地将国民党方面的绝密军事情报提供给中共中央。在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他以自己在国民党军事决策层的特殊地位,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奇功,后在宜宾率72军起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保密的需要,未公开身份,仅按投诚将官对待,直到改革开放后重新入党,享受副兵团司令级待遇。晚年主编数百万字的中国军事史和抗战正面战场史,并出版回忆录自述传奇经历。1997年,不幸遭遇车祸逝世。在郭汝瑰同志的追悼会上,中央军委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赞颂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些情报史研究认为他是是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之一。显然,《风云年代》中的梁桐正是以郭汝瑰为原型创作的。“梁桐”的名字,应该来源于郭汝瑰的家乡重庆桐梁。

  剧中的其他一些重要角色在历史上也有所本。比如剧中梁桐的陆大同学,曾在总统侍从室就职的武梦祥将军,内战中担任桂系班底的86军军长,在山东会战中,故意采取自杀式的指挥而被共军俘获,后又潜回南京重获任用。这一情节显然是以被称为深入虎穴的中共四大传奇将军之一的韩练成为原型。

  《风云年代》中还有一位地位一度比梁桐还高的中共卧底,桂系高参柳飞云。在就任国防部战略司司长的候选人中,他是梁桐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后来,也确实先于梁桐担任这一要职。柳飞云利用自己桂系的背景,多次在军事决策中作出有利于桂系但不利于国民党全局的方案,他还故意与梁桐工作中唱对台戏,相互攻击对方为共谍,从而在国民党军事指挥上制造更大的混乱。最终,为了掩护仍居高位的梁桐,他在香港率先公布自己的中共身份,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情报任务。柳飞云的原型应是人称民国三个半军事家的半个军事家,曾在抗战和内战期间当了11年参谋次长的刘斐(“柳飞”是“刘斐”的谐音)。

  刘斐(1898-1983.),字为章,桂系出身,曾留学日本陆军大学,为人恃才气傲,连蒋介石都避让三分,故人称霸王次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香港通电起义,曾任国防部研究组组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中南水利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有人认为他是共党的卧底,说因他一人才导致党国的失败。不过这种说法过于牵强,缺乏史料依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发起全面进攻,蒋介石于1946年5月宣布改组军事机构,裁撤原军令部,设立国防部,白崇禧为国防部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刘斐为参谋次长。国民党方面指控刘斐为共党的最有力证据,是新六军军长罗友伦的口述回忆与郑介民的对话(郑介民是国防部二厅副厅长,军统三巨头之一)。郑介民讲到大陆沦陷后,国防部一行迁入香港,在一幢旅馆,刘斐曾跑来对其策反,方知其为共党。可事实上,中共从未承认刘斐是秘密党员,直至其追悼会,邓小平等领导人来告别,主持人乌兰夫仍称其为非党人士。在台湾的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据此不认刘斐为共谍。而国民党要员中不认为刘是共谍的还有白崇禧,白认为刘斐直到建国初还从北京逃到香港,若是共谍就没必要。杜聿明认为在郭刘二人中,郭汝瑰最像共党,因为郭在国军将领中罕见的洁身自好,家中清贫程度甚于自己。而刘斐不仅有三房妻妾,还抽大烟。白崇禧评价刘:“他言论是左的,享受是右的,他不满现状,但自己生活不严整,吃、喝、嫖、赌、唱戏无一不来,油得不得了”。根据现有的材料,刘斐立场的转变是在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派代表团赴北平和谈,国民党政权失败已成定局之后。刘斐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是帮助程潜起义,加速了湖南的解放。他还不顾个人安危,秘密飞抵广州,争取桂系李、白二人起义,但未能奏效。最终,他与44名在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军政要员、知名人士,联名宣布起义,随后应邀北上,到北平出席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一届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刘斐历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体委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83年4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风云年代》中有四位南京陆大的同学,其中梁桐和武梦祥是中共秘密党员,而胡子奇和曾光希则是国民党中的死硬分子。胡子奇这个人物明显是以国民党陆军上将胡琏为原型。胡琏,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是国军中的著名将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11师的师长。抗日战争中胡琏部于鄂西石牌保卫战中立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他率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战,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他只身逃脱。后来曾指挥金门战役,重创华东野战军,阻止了解放海岛的步伐。胡琏与国民党军中另一位大将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普遍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剧中军统特务头子曾光希应该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不过他的身上有着不少国民党大特务的影子。比如他的死期,与军统二世毛人凤的死期同样是在1956年,而他在二战中曾参与盟军的情报外交工作这一点,又与郑介民相似。与周佛海的秘密联系,则是戴笠所为。

  在《风云年代》中,梁桐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一是向世人公开了美英苏雅尔塔密约的内容,从而影响了抗战最后阶段和战后国共双方的战略布局。二是进入国民党军事决策核心部门——国防部战略司任司长,负责制定对共军的战争方案,特别是最后国共大决战的作战方案,从而让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集团遭到彻底覆灭。为了让梁桐顺利完成这样的任务,中共方面动用了潜伏在国民党高层内部的众多秘密关系,比如总统侍从武梦祥、桂系高参柳飞云、美军司令迈克阿瑟将军的私人代表米兰妮等,他们或明或暗地支持保护着梁桐,或为他传递信息、或为其舆论造势、或提供人脉支持、或为其制造混乱、或为其剪除对手……终使国共决战出现了这样一种神奇局面:即国民党一方的军事计划却是由一位共产党员一手制定的,还未开战,胜负已分了。在这样的剧情下,战争的结局,几乎是多年前的一次绝密潜伏所决定了的。应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个人英雄史观,在当下许多谍战剧中,都或多或少地持有类似的倾向,即认为历史是由少数精英人物所决定,战争与革命并非亿万人参与的宏大进程,而只是由持有不同观点的精英之间的道德、谋略和个人品格的较量甚至是智力游戏所决定。

  这样的历史观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一是它简单痛快,两军对阵,主将对决,一回合将对手斩于马下,胜负搞定,省却了大军撕杀的啰嗦麻烦。二是够传奇够精彩,两三个人隆中密室策谋,天下大势便已搞定。三是不用费脑,只需将结果和个体行动罗列起来,便构成因果解释一切,于是某人羽扇一挥,东风便来,强虏灰飞烟灭。而历史的真实过程和真正原因却被掩埋在这些故事和传奇之下,少有人问津。

  那么,当年的那场国共对决,中共的获胜是否仅因为在对方高层安插了一两个关键卧底间谍而决定,或者如一些国民党人所说“因‘一谍卧底弄乾坤’而导致党国的失败”?

  首先,从史实上看,郭汝瑰、韩练成包括有共谍嫌疑后来也投共的刘斐等人,都不是中共有意安排打入国民党内部的,而本来是国民党的成员,而且为国民党方面立过大功,是不折不扣的党国精英。他们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杂牌军人,在国民党内受到排挤或没有出路,而恰恰是蒋介石、陈诚、白崇禧身边的红人,一路受到信任,可谓官运亨通,他们之所以后来成为共产党的卧底,是因为他们看不惯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堕落,内心坚定地相信国家和人民的前途是在共产党这边,所以才千方百计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并且冒着杀头的风险主动为党工作。正如周恩来所说:“这样的人为什么也会跟共产党走?这正是信仰的力量。”

  其次,共产党决策层的指挥绝不会仅依据一两份孤立的所谓绝密情报,而是会综合多种来源和渠道的信息而作出最后的判断,这其中包括秘密侦听部门截获的情报、战场侦察部队所获得的敌情,也包括各界群众所提供的消息,当然还有其他内线提供的各种情报。

  第三,郭汝瑰向中共提供的主要是一些战略性情报,也就是国民党军事行动的大的方向和大致的兵力部署,这些计划都是包括郭汝瑰在内的国民党高层参谋部门精心制定,符合一般的军事原理,不可能留有明显的漏洞,对于战场发生的不利态势也会有应对后路。电视剧中,中共方面也是要求梁桐在为国民党制定军事计划时要发挥其百分之百的军事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人怀疑,才有升迁的可能。中共方面固然因为提前得知国民党方面的部署,可以作出应对避免大的损失。但是,要想在没有明显漏洞的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中寻到战机,获得胜利,却是另外一件事,这方面就不是内线的情报所能决定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山东战场孟良崮战役。是役郭汝瑰作为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随顾祝同到徐州担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向中共联络人任廉儒提供了国民党山东战场的部署情况,并特别强调提防整编七十四师。不久,华东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在孟良崮一举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击毙张灵甫。因此,后来国民党方面有人指张灵甫之死因郭汝瑰一人的出卖。但事实上,郭汝瑰向中共提供情报是在5月12日的深夜,这一情报的传递到华野还要经过若干时间(郭汝瑰本人没有电台),而中共对74师的阻击在5月12日的白天就已经开始进行,到16日下午,74师便在孟良崮被歼。这表明,围奸74师的计划是在接到郭汝瑰的情报之前就已经作出了,还有资料表明华野司令部在战役打响前为避免暴露实行了长时间的无线电静默,甚至断绝了与延安的联系,因此华野方面是否及时收到郭汝瑰的情报也是大有疑问。由此可见,华野方面作出围歼74师的计划,很可能与郭无关,并且有其他可靠的情报来源。此外,孟良崮上围歼74师的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在5月15日,战场已经形成国民党对华野反包围的态势,华野一些纵队领导一度动摇萌生怯意,是陈粟关键时刻下死决心才完成对张灵甫的致命一击。当时,国民党几路援军,最近的离张灵甫只有几公里距离,枪炮之声相闻,却无法前进一步,就连郭汝瑰本人事后也在日记中表示不可思议:“此次失败十分怪异,盖74师左右翼友军均相距五六公里之遥,何以竟三日之久不能增援?”

  另外一个刘斐的共谍疑作也可以证明所谓情报卧底的作用极其有限。1947年秋,陈谢兵团强渡黄河,前锋直逼潼关。时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刘斐制订了从陕北抽调整1军赴豫的方案。客观地说,这是一个有利有弊的方案,会导致进攻陕北的国军力量大减。当时陕北国共双方正处于胶着状态,西北野战军的粮弹均极度艰难,相反国军正积极准备在冬季发起进攻。就在此时,国防部调走三个主力师往豫西,无疑是釜底抽薪。后来有人说,正是刘斐的这个方案,救了在陕北的毛泽东。但实际上,即使在内战初期,在陕北国共双方兵力最为悬殊的情况下,也没有能将共军的主力消灭,更何况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后,双方的战场态势和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国民党从最初的完全攻势,变为双方互有攻守的局面,早已失去了消灭陕北共军的可能。而且,中共从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以陕北少量部队,就拖住了国民党胡宗南集团的几十万大军。到刘案提出前,蒋介石已认识到局面的被动,刘案提出后,立即为其采纳。而胡宗南方面当然大为不满,派出参谋长盛文专程到南京请命,并与刘斐展开激烈的论辩,情急之下,盛文大骂刘斐方案实属共谍所为。果然,兵力削弱的国民党军在随后的战役中遭到打击,刘戡兵团覆灭,而裴昌会兵团不得不又调回西北稳定战局。但另一方面,在中原战场上洛阳立即失守。这表明,国民党军的处境已经是捉襟见肘。无论如何谋划,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相比之下,倒是在莱芜战役中,韩练成的贡献和作用更为直接关键。韩练成作为国军北路的副指挥和46军的军长,在战场的关键时刻“玩失踪”,使国军行动的秩序大乱,直接导致全军的速败,甚至被人形容比“赶鸭子还快”。因此,韩练成作为卧底,后来得到的承认和其建国后的地位要比郭汝瑰等高得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方面总是惊异于装备火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共军为何总能以少胜多,比如陕北彭德怀的两万多人,为何能与胡宗南的20万大军周旋?包围与反包围的孟良崮会战,为何被消灭的是国军74师?淮海战役为何国军80万不敌共军60万?等等。事后有人认为,军中的共谍卧底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事实上,真正被忽略的秘密是人心的向背和民众的支持。单就战场上的人力资源而论,国民党眼里看到的只是双方的兵力对比,却没有看到共方在有限的正规军力背后,还有庞大的地方武装和民众的支持。比如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但是陕北一百多万的老百姓却是他们强大的后盾,这些组织起来的民众不但可以要粮给粮,要人给人,甚至帮助彭德怀的部队做到上万人的大军在敌人眼皮底下行军或休息而不露一点痕迹。又如孟良崮战役,表面上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三十万对十五万的二比一,国民党占绝对优势,可是他们不知道中共动员上战场支援华野的民兵和民工竟然有69万之多。在淮海战场上也是如此,表面上的兵力对比是60万对80万,可是中共动员参战的半武装的民兵和支前民工,至少在500万人以上。所以实际上的人力对比不是国军80万对共军60万,而国军的80万,对共方的560万。这种悬殊的实力差距,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关键和中共获胜真正的秘密。

  《风云年代》观后感(六):不该被忽略的好剧

  这是最近能让我看的紧张起来的谍战剧就是这部了。故事与以往的谍战剧切入点不同,是在抗战后期,我党与国民党、二战盟国在捍卫领土完整展开的斗争。二战盟国欲瓜分中国,乃至战后如何牺牲我国利益以保他们的发展与强大,在这个前提背景下出台了雅尔塔密约。我党如何获得情报,如何粉碎阴谋成为二条暗战主线之一。另一条主线是日本战败后如何接受国土?如何粉碎国民党欲利用日军战犯打击我党的阴谋?故事里有着一定真实性综合人物设定,亦真亦假的历史,情节精彩,值得认真欣赏。

  一个电视连续剧是否能吸引我追到底,开局很重要。《风云年代》开篇的第一集就非常好。开篇就是逃跑,就是碟中谍的冲突,激烈又不生硬。这是吸引我的第一点。第二点是人物交代清楚不拖沓,又没有闪晕的炫技。第三点是演员的选择恰到好处,众男神们有帅有酷、有智有狡、有谋无怂,最重要的是没有所谓的小鲜肉,每人眼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神气”,个个演技在线。女演员在这部剧中不是主线,同样没有那些所谓时髦美女,每个人都是角色的最美。

  最喜欢的二个角色是张铎饰演的梁铜和石文中饰演的曾光希。张铎的将军正气凛然,真是智勇双全。石文中的角色狡诈、狠毒不外露,二人的对手戏过瘾。

  此剧适合细观,恕不剧透了。

  当然剧中遗憾也有,张铎是否用了配音?声音与人设有距离。

  《风云年代》观后感(七):燃情岁月的宏大与细腻

  《风云年代》是中国第一次用谍战剧的形式反映和表现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至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的宏大历史。在中国军事、谍战类型剧已经趋向成熟背景下,前有《潜伏》高峰,后有《北平无战事》逆袭,《风云年代》的成功突破已成为观众和业界聚焦的话题。

  《风云年代》围绕国际国内情报机关的激烈争斗,突显了抗日战争中主体和主战的明涛暗流,全景展现了战略谍战与解放战争各个主要战场烽火硝烟,也对历史命运、必然性做出了全新阐释,是一部在真实的国际历史大背景上,演绎中国前途命运对决的军事谍战力作。视野宽广、格局宏大,首度聚焦国民党高层的“潜伏暗战”,从反法西斯胜利前夕的雅尔塔会议讲起,站在国际的视角为观众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谍战传奇。

  《风云年代》是一部历史大剧,叙事放在了二战国际风云大背景,中国抗战结束中国命运前途新较量的大历史中。1945年初,英、美、苏作为中国盟友却秘密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出于战后对战后格局和自身利益的考虑,雅尔塔密约极大牺牲了中国的利益。《风云年代》就是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国际国内斗争而进行的艺术呈现,在当时中国驻英大使馆内的军事专员梁铜的真实身份是奉中国共产党秘密潜伏在国民党,并负有进入国民党高层的使命的共产党员。梁铜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获取了雅尔塔密会的情报,冲破英国政府与日本特务的重重阻挠与追杀,机智地将雅尔塔密约提前公开,为中国赢得了应对的时间。

  《风云年代》揭秘出了解放战争时期最高级别的“潜伏”,潜伏英雄群像智慧与胆识的过招,在战略与权谋的更高层面进行惊心动魄的较量。真实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战略规划,国民党私下勾结与日本议和,掩护日本战犯逃脱审判,并利用日本战犯培训国民党军官,来剿灭共产党军队,通过剧中的一幕幕情节,均解答了最终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层原因。如果说《北平无战事》是揭开了大溃退下国民党军人的心理、达官情态,《风云年代》则把这种情态、心态表现到更深入一步。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历史命运最终走向取决于人心向背,国民党一方贪腐无能众叛亲离相比,共产党却是成功于一批信念笃定、忠诚事业的人才汇聚。《风云年代》以这种最高级别潜伏表现国共两党你死我活的较量,在历史大视野中解答了中国历史动力的规律。

  除了男人之间的对决外,该剧的爱情也是值得一看的亮点,与一般谍战剧中“假夫妻、真革命”的爱情模式相比,《风云年代》的感情线索更为复杂虐心。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全剧紧张的潜伏暗战中,梁铜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无疑带来了浪漫美好的氛围,成为了气氛的调节剂。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三段感情不仅仅是个人的儿女情长,而是更多地与梁铜的革命事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关系。梁铜的初恋女友美惠是他的精神导师,带领他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杨素雅和秀姑一直支持着他做的一切,用稳定的家庭给他革命的后盾,而后来杨素雅的遇害也是使得梁铜在革命事业上更成熟的关键因素;米兰妮更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志与战友,梁铜每一步的成功都少不了米兰妮的帮助。

  《风云年代》结合时代背景的主题,有政党差异的指涉,有个人情感的代入,也有时代大事的牵动,自在无形之中构成它的宏大与宽阔。该剧既颠覆了传统谍战剧的小人物抗战格局,令人嗅到暗战的危险气息;又着眼于反战大情怀的细腻笔触,展现了风雨飘摇年代下的蝼蚁壮歌。《风云年代》打开了国产谍战剧的新视野,广阔的格局架构将引领谍战剧风潮并迈向新高度。

  《风云年代》观后感(八):虚构的人物 真实的战场

  一开始觉得是中央八套就把它否决了,跟了老爸看了两集后不可自拔。这个剧角度很有意思,这也可能是2014年就拍出来,一直拖延至现在才放的原因,他没有表现中共的正面战场,正面人物,战争场面也是用资料一带而过。这跟[人间正道是沧桑]和[战长沙]的非战争视角非常像。

  梁铜的原型就是郭汝瑰。作为陈诚的13太保之一,出身于四川省铜梁县。这个主角名字起得就暴露了一切。作为国民党内最大的红色间谍,之前网上有一个段子:蒋校长下令剿匪,共谍郭汝瑰制定剿共计划。共谍刘斐审阅剿共计划上报。共谍沈安娜记录文件并整理上报。共谍韩练成负责保管已确定的剿共计划。剿共计划经由几乎全是共谍的南京总站下达,出兵。

  作为一名女性,我认为这部剧的软肋就是感情戏。毕竟是重庆党委出品的,可以理解。但绝对没有[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家国情怀来的深刻。

  《风云年代》观后感(九):从秘密战线的角度演绎国民党从取得抗战胜利到失去整个大陆的战争历史

  【从秘密战线的角度演绎国民党从取得抗战胜利到失去整个大陆的战争历史——40集电视连续剧《风云年代》(2016)简要评论】

  观赏前以为这是一部反映抗战胜利前后围绕中国前途命运展开的国际间谍战的电视剧集,观赏后才知道该剧旨在从秘密战线的角度演绎国民党从取得抗战胜利到失去整个大陆的主要过程和前因后果。所谓“风云年代”的寓意乃是与军事和政治斗争相交织的间谍战争白热化、呈现风云变幻状态的年代。

  作为一部带有内幕揭露性质的电视剧集,该剧可谓视角独特,其间所演绎的历史事件起于雅尔塔会议,终于美苏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精神推动国共两党就国民党提出的“划江而治”方案展开和平谈判。

  该剧在最后借陈诚之口对“风云年代”作出了一个基于国民党立场的总结:“过去我们国民党用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精神打败了日本人,可是共产党用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耕者有其田的策略打败了我们。”

  剧中国共两党在秘密战线上的斗争集中体现为共产党卧底梁铜与国民党鹰犬曾光希的对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曾光希固然是极其可恶的,但梁铜也无疑是非常可恨的,因为他不但是造成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惨败和兄弟胡子奇执掌部队覆灭的元凶“内鬼”,也是导致结发妻子杨素雅尤其是拍档“妻子”兼至爱情人米兰妮(何美惠)死亡、让一往情深的童养媳周秀姑痛不欲生的英雄“害人精”……

  【40集电视连续剧《风云年代》(2016)经典台词三条】

  做生意和做情报是一回事。(第9集)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拖着拖着就有办法了。(第24集)

  你只有不相信任何人,才能看到事实[真相]。(第39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