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肌肤》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肌肤》经典影评10篇

2022-04-20 03:34: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肌肤》经典影评10篇

  《肌肤》是一部由爱德华多·卡萨诺瓦执导,玛卡蕾娜·戈麦斯 / 洪·科塔哈雷纳 / 安娜·波沃罗萨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肌肤》影评(一):Ghost in The Shell

  姑且借用这样一个题目吧。

  电影开始,有恋童癖倾向的一位父亲抛弃了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去妓院解决生理问题,裸体的“老鸨”拿出《儿童》《畸形》的花名册,然后说:“你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又说道:“那你需要的这里应有尽有”。这里已经揭开了幕布,告诉观众,你可以看到这些“偏爱”(人之癖好),也可以看到人世畸形,关于这些探讨,在这部电影里:你需要的应有尽有。

  《肌肤》影评(二):论三观

  什么是正的三观?

  唯心灵论的女子,不过把评判标准定在了心灵,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过是另一个喜欢残疾人的男子。有了看似心灵吻合的人,甩掉现任。而欲轻生的男子遇到颠倒女孩,也立刻移情别恋。 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想过得更好更开心。 我们都在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或者不情愿地找个理由违背三观。 有时,欲望弥盖我们的理智。 有时,思考让我们清醒,我们坠入爱河,或者诀别再见。 钻石是盲女和店员爱情的催化剂。 钱箱让毁容小情侣分道扬镳。 那,我们爱上一个人,究竟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些种特质吗,是因为相处后不舍抹去的共同回忆吗,还是因为期待我们未来的故事呢。

  或许都不是呢。

  《肌肤》影评(三):透过肌肤

  来自马德里的年轻导演爱德华多·卡萨诺瓦(Eduardo Casanova)17年带来了这部画风梦幻甜美又口味颇重的充满想象力的长片,多线并行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外貌的故事。此片初看只觉怪诞,表象为温情,然实则冷淡。这个在豆瓣影人页唯一的照片中身着粉色外套的帅气小伙,正好将现实的画风延续到了电影中。

  提起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是不可略过的。同为西班牙导演的卡萨诺瓦,在此部电影中也多少有些受到阿莫多瓦的影响。阿莫多瓦的电影主角大多为女性、同性爱者、变性者等社会弱势群体(minority),而《肌肤》中的主角或面部畸形或恋童癖或矮小,异于常人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除了主角的相似性,还有很有可能是一脉相承的奇情风格和魔幻色彩。《肌肤》里的感情线因为主角的异形给人奇特之感,而畸形、器官倒置等设定有几份魔幻,再套上梦幻的糖果色(粉、紫),就更是如此。

  另外,影片的重口味和不适感,又容易让人想起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电影里那些重口的场景,但柯南伯格关注的更多是科技发展对人的异化和扭曲,和本片“天注定”的异化又有些不同。言至此,相信对卡萨诺瓦此片的风格已初具印象。

  《肌肤》影评(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恶趣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恋童癖、自残、同性、甚至是喜欢畸形的人。

  这个电影怪才居然把这么大家都觉得有点不齿的内容居然就大大方方拍出来了,而且拍的还很治愈。

  必须全力推荐啊!!太治愈了。

  粉红色的墙壁,紫色的服装,糖果的颜色

  其实这是一个月以前看的电影,现在还历历在目。于是返回来写个影评。

  这里面的猎奇回味略重,但也是救赎,死了的人得到了升华,活着的人也有了美好结局,

  仿佛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想要自己腿的男孩,虽然最后死了,但是他做到了,他确实不想要自己的腿,所以他是完满的,

  屁股长在脸上的女孩,最后也得到了真心的亲吻(而不是嘲笑与玩弄),

  被偷走钻石眼睛的女孩,因为舍弃而收获了爱情

  肥胖到没有任何人爱的女人,因为被原谅,而选择了积极面对生活

  追求钱的老板最后摔死在大街上

  想要生小孩的侏儒最终在生产

  真的非常激励人心的一部电影,人生里本来没有对错,甚至有些畸形还是天生的,但是看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些问题了

  追求自己想要的就会获得自己的幸福,我想这是最简单的原因了

  怕就怕怎么努力也追求不到

  但是追求不到的时候也会有不知名的幸福在前方等着自己吧

  与大家共勉!

  《肌肤》影评(五):90后怪才导演把重口味拍成童话,有人说它诡异惊悚,但也有人说看到最后哭得稀里哗啦

  身首异处,这个原本听来就有点暴力的词,居然也能炖出一锅温馨的治愈系鸡汤?

  如果不是@芝士喵童鞋推荐了这部重口味小清新电影,大魔王怕是怎么也想不到!

  本期「周五豆豆哔——」,一起听着主题曲,来看看这部西班牙90后导演拍的《肌肤》。

  本期剧毒患者

  《肌肤》影评(六):胖丑病残的你,仍要相信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伍脊六兽

  大家也可以来我自己滴公众号 filmpublic 玩耍噢

  ——————————————————————————————————————————

  今年柏林影展上,西班牙90后导演卡萨诺瓦带着处女作《肌肤》震撼了所有人,并挑战了一把观众的生理极限。

  贯穿全片的粉紫色调极具欺骗性,让你一不小心就坠入“韦斯安德森式”的温柔陷阱。

  这绝对不是一个容易下咽的故事,整部片里,几乎没有一个被世俗社会定义为"正常"的人。绚丽的色彩挑衅而矛盾,就像那些畸形人的眼泪,流淌在“人间”这座大鱼缸里,力不从心之余,却也折射出刺眼的光芒。电影的故事围绕五个小故事展开,并相互交集、穿插。

  患有恋童癖的艾力西斯在妻子分娩的那天,为了不伤害即将出世的儿子,选择离开。他碰到了劳拉,后者有一张少了眼睛的漂亮面孔。出于释放本能的愧疚,艾力西斯送了劳拉两颗粉色钻石。从此钻石成了劳拉的眼睛,这是她在接客时拥有的唯一安全感。

  艾力西斯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从小缺失父爱,有一天看到父亲的照片,发现他手臂上纹了一只紫色美人鱼,以为只要自己变成美人鱼,父亲就会回来。这种善良的幻想发展成严重的身体认同障碍症,他不断自残,想逃离不属于自己的腿,“因为美人鱼没有腿就很快乐。”

  屁股和嘴巴长反的萨曼莎,荒谬又可怜,她把自拍po到社交网络上,却因为所谓的不符合法规被强行移除。带着怪异的外表,生活在这个擅长以貌取人的世界上,可想而知要面临有多少阻碍。某天她走出家门,跑到餐馆开心地点了一份鸡汤,却还是遭到服务员伊齐尔的嘲笑。生日那天,父亲送给萨曼莎一只出街必备的独角兽头套,这是一种强势的保护,无形中伤害了萨曼莎的自尊。它仿佛一重隐喻,提醒着萨曼莎,像她这样的怪胎,是不配以真实面目与社会产生关联的。打从一开始,她就被迫失去爱人的权力。

  毁容者安娜,半边脸呈耷拉状,一名叫做厄内斯托的男子爱上了她特别的容貌,并疯狂追求她。无奈这是一个讲求秩序和统一的社会,那些与此格格不入的“异形”尽管外表坚强,但内心也因此变得敏感脆弱。安娜对厄内斯托说:“你不是真的爱我,你爱上的只是我畸形的容貌。”她努力去接纳自己,托付真心,融入既定的游戏和规则,却还是在爱降临的时刻打退堂鼓。

  与其期待他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如先踏出第一步,就像外貌创伤的吉尔,拿着一笔意外之财去做修容手术,不是为了取悦世界,而只是想取悦破碎的自己。

  ‘

  侏儒凡内莎的工作是为卡通频道录制儿童节目。她戴着厚重的粉酷熊头套,在镜头前卖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甚至还有父母给她写了感谢信。然而卸下伪装后的凡内莎,却感到悲伤孤独,在之前的诊断中,她肚子里的bb被医生认为也患了和她一样的软骨发育不全症。思考再三,她决定辞掉工作,把孩子生下来,尽管老板曾经很苛刻地威胁她:“你唯一的天赋就是生而为矮人,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这些口出恶言的正常人,似乎更符合“畸形人”的定义,他们的心灵千疮百孔,只能靠欺侮弱者来彰显自身的强大,达到粉饰可悲生活的目的。

  导演让这些“怪咖”成为主角,放大了每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部分,暗示了相似的困境,人人都可能遇到。手法的怪异确实会造成一些感官不适,但也使观点的表达更为深刻。

  现实里的我们也常因为外表的缺陷或生活的花式虐人,而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三不五时的,我们也将自己当作“怪人”,在被他人尖锐的眼光和言语伤害前,先逃之夭夭。自卑感太过无敌,以至于我们学会了预设对方立场,好让自己做好心理准备。是的,这个世界总是恶意满满,喜欢异化善良人的心,也理解不了你的与众不同。就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小明说的:“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我们无法对此抱有期望,但好在我们都可以做自我的主人,可以爱自己,并努力改变糟糕的状态。

  电影结尾,凡内莎生下了宝宝;克里斯蒂安死了,处在阴界的他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一条美人鱼;被恶棍强奸后的萨曼莎倒在桥上,遇到了心上人厄内斯托;曾经嘲笑过萨曼莎脸部缺陷的伊齐尔,在妓女劳拉那里得到了心灵慰藉,她改造了餐厅的菜谱,使它对残障人士更友好。

  电影里的怪人都找到了重启人生的开关,像拥抱缺点多多的自己一般,去拥抱挫败吧。 胖丑病残的人,也配拥有爱。要找到一个懂你好的人,终归少不了缘分和好运气。不如将超长待机的爱留给自己,去健身,去旅行,去读书,去变美,以最佳状态迎接每个起舞的日子。谁都决定不了你要活成什么样子,再怎么颠沛潦倒、灰心绝望,主动权都在你手上。’

  《肌肤》影评(七):这不是怪胎秀,这只是原味黑童话

  文 | 西西缪

  首发于 看电影看到死

  2017-5-8

  猎奇!这位90后西班牙导演,爱德华多·卡萨诺瓦,执导本片《肌肤》,可谓真的是脑洞大开!对于人物的塑造完全就是建立在超现实主义之上的。

  本故事的设定就是,这个世界中,有的人是正常人,而还有一部分人是“畸形种”!而片中五条线索的主人公都是这一类世俗眼中的“怪”人:无眼女劳拉、屁眼嘴萨曼萨、割腿男克里斯蒂安、歪脸安娜与毁容脸吉尔,以及扮演酷熊的矮人瓦妮莎。

爱德华多·卡萨诺瓦,迷恋粉色和紫色的90后导演

  印象中,这位导演拍摄长片《肌肤》的原始冲动,来自于他两年前鼓捣的一个重口味创意短片,名为《Eat My Shit》,就是关于那个“屁眼嘴萨曼萨”的故事,假如你不怕吃不下饭,或者想减肥,不妨戳开下面这个视频,挑战一下自己的生理极限~

去屎吧! (2015)6.72015 / 西班牙 英国 / 剧情 短片 / 爱德华多·卡萨诺瓦 / 安娜·波沃罗萨 伊西娅尔·卡斯特罗

  —— 恶趣味的放大 ——

  如果说“畸形种”正是本片的最大亮点所在,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之所以一听这些极具猎奇的元素,就被吸引了,一定是因为好奇心。更确切来说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恶趣味”!

  导演抓住了这个十分有创意,但同时又十分怪异的线索点,并深入挖掘,不断放大这种恶趣味。因此,这五条线索的主人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看点。

  无眼女劳拉,自17年前被送到这个酷似“按摩店”的地方后,便一直被靠这种职业为生,而同时她的最大弱点就是眼睛。于是某个男人给了她一个礼物——两颗钻石。

无眼女劳拉

  这两颗钻石成了她最闪亮的眼睛,而直到有一天胖女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偷走了她的钻石眼,使她陷入危机。

  屁眼嘴萨曼萨遗传母亲的畸形状,也成了个畸形儿。因特殊的脸部特征,加上刚好颠倒的饮食功能习惯,她被人嘲笑,甚至遭到两个流氓直接的侵犯。然而一切只因她外貌的畸形。

菊花嘴女孩萨曼莎

  割腿男克里斯蒂安,被心理医生诊断,患有天生的妄想症——妄想自己不需要腿。他照着一张照片上的人鱼纹身,坐在轮椅上悄悄割着自己的腿。而嗑药的母亲,看着他腿上一道道似鱼尾花纹的伤疤,气得说不出话。

割腿男克里斯蒂安

  埃内斯托爱上了歪脸安娜,但安娜却遇见了毁容脸吉尔。安娜与吉尔宣称他们是“为彼此而生”,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当安娜与埃内斯托分手后,安娜与吉尔的关系也在逐渐改变。

歪脸安娜

  矮人瓦妮莎是城中最受妈妈们热爱的玩偶扮演者,因为她扮演的粉红酷熊,最受小孩子喜爱的玩偶。但有一天她自己也想有一个孩子了,于是她在人工受孕之后决定不干了,但是她的上司却急需要那笔合约带来的钱。

矮人瓦妮莎

  可以说,故事中每个角色自身的矛盾性都是巨大的,人物之间的冲突也耐人寻味;而导演只做了一点,将个人的缺陷放大,使他们成为畸形种,将人物本身置于带有奇妙而无法言说的困境中;并且这些人物在他们各自的生活中又在互相产生微妙的联系,每条线索都是紧密相连的,仿佛他们的遭遇在构成一种连锁反应之后,导演有意构建出了一个社会的面貌。

好亲切的独角兽面具~

  恶趣味在不断放大的同时,畸形种的群像揭示了导演所建立的这个社会所独有的面貌。独特在于它建立在超现实之上,给与观众一种奇特的视听感官;同时这层面貌又让人想到了另一部电影,大卫·芬奇的《七宗罪》:这个城市里面,犯罪是一种社会面貌,而人们的冷漠是促成犯罪的一大重要因素。

七宗罪 (1995)8.71995 / 美国 / 剧情 犯罪 悬疑 / 大卫·芬奇 / 摩根·弗里曼 布拉德·皮特

  本片中也是如此,每个畸形种也许就是一个受害者,但除了嘲笑,没有人愿意以热情面对他们。整个社会面貌可以说是异常冷漠。

  —— 表现主义的烘托 ——

  但本片与《七宗罪》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类型、同一种题材的电影。《七宗罪》作为大卫·芬奇代表作,它是典型的悬疑犯罪片。导演在布景、打光以及颜色的选取上,营造了电影阴暗的色彩,加剧了观众恐怖的内心。

  而恰恰与《七宗罪》在造型因素运用上相反的是,这位年轻的西班牙导演通过电影空间色彩的处理引导观众进入另一种完全不同于观看《七宗罪》的感受。

电影《七宗罪》中营造的诡异氛围

  除“畸形种”以外,导演对于空间造型的创作可谓又是另一个亮点。全片基本上在室内展开,而室内空间基本是以粉色和紫色主导;除此之外室内建筑及家具的摆放又构成了密集姿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位表现主义大师的布景:韦斯·安德森的色彩运用、阿莫多瓦的室内装潢设置,甚至街头多次出现的汉字招牌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受了王家卫的影响!

导演对粉色的痴迷极尽疯狂

  如此精妙的布景艺术不仅不会让人有观看《七宗罪》的心理感受,反而让人多了几分梦幻与荒诞之感。但正因如此,导演对环境的处理在与人物内心形成了明显反差之后,带来几分喜剧的效果之外,是对这个病态社会的巨大讽刺!

电影《肌肤》以粉色调为主,渲染出一种超现实意味

  粉色与紫色的塑造力本来就具有迷幻的作用,无论是内景与外景,仿佛整个城市都被暖色小清新所充满、仿佛整个城市都可以被定义为“梦幻城”。

  但这个梦幻城里却住着多位畸形人种,这种感觉正如同本片中,导演的镜头所呈现的模样:电视机前的动画人脸被两只粉酷熊撕碎了人皮,而人皮之后是一只巨大的粉酷熊。但是这只粉酷熊的背后又是谁呢?同样是畸形种,矮人瓦妮莎!

  瓦妮莎自己也说过:“妈妈和孩子们爱的不是我,她们爱的是粉酷熊!”所以人们只是喜欢粉酷熊所营造出来的表象,她们爱的并不是这种梦幻意象背后的东西;甚至她们如果知道了梦幻背后有着阴暗的一面,她们可能是回避不接受的。

酷熊背后的阴暗面

  这就是这座城市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人们除去面对畸形种的冷漠,还有一层巨大的虚假性。这是一种伪善,比直接的丑恶还要令人难以直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电影故事内在的悲剧性才会更加深刻。

  故事最后,导演通过人物之间本有联系所产生的奇偶性以及人物自身的努力,使得结尾走向了好转的一面。

  无眼女劳拉和胖女人在一起了、屁眼嘴萨曼萨和埃内斯托在一起了、割腿男在死亡之后终于得到了鱼尾巴、安娜离开了吉尔找寻着自我、吉尔做了整容手术,恢复了以前的面貌、瓦妮莎的孩子即将出世了、而克里斯蒂安的母亲终于知道了十七年前丈夫离开的原因。

割腿男成了美人鱼吉尔看着整容后的自己眼嘴得到了一个吻

  故事急转为了一个好的方向,但这并不代表畸形种走向胜利;社会面貌也没有就此改变,也许还有诸多的畸形种在哭泣。电影的结局是这个故事的结局,而这个故事放在现实中,就是弱者处境的危机,重要之处还是在于导演以这样的手段讲故事,猎奇、奇情之外,是对反思的另一种阐释。

  《肌肤》影评(八):我们都是黑暗之子

  《肌肤》

  专门找了完整版

  嗯 虽然我很纠结屁眼女小姐姐的身体结构

  ……

  其实这个故事挺恶心的

  不管是生理的恶心还是内核

  它用粉色和紫色包装了这个故事

  其中最忍受不得就是恋童癖

  可惜它还包装得有有情有理

  确实 那个老男人有人的良知 可惜他没有给自己限制

  想做美人鱼的男孩 如果想去掉腿 请用不会打扰到别人的方式

  从没被丈夫爱过的女人 她是完完整整的受害者

  身体患软骨的女人 也许她不该怀孕

  但是我们都无法指责他们

  就像那个裸着的老女人所说

  我们的罪恶就是我们自己

  唯一觉得能夸的是

  那个面部下垂的小姐姐

  她是正常的 她也认为自己是正常的 并且勇敢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真的很佩服她

  针对以上所有丑陋 也许 我们都有包容

  毕竟关了灯 世界一片黑暗 我们都是黑暗之子

  《肌肤》影评(九):I was born sick

  畸形人的童话故事。“人才丑陋与恐怖,但我们无法逃避,因为我们自己便是丑陋与恐怖的源泉。”畸形,作为人性与秩序的尴尬产物,畸形者的自我放逐,或许只会带来伤害。灵魂固然众生平等,却因皮囊或心理与主流相异而饱受摧残,正如Hozier在Take Me To Church中的反讽:“I was born sick but i love it”......我想,对于homosexual、侏儒、恋物癖等各种“畸形”人们,伴随他们一生的问题都会是,如果可以选择,我要不要跟他们一样,去做个“正常人”“健全人”呢?How could i love myself when everyone in the world consider me sick,including my lovers?

  《肌肤》影评(十):告诉我,怪胎是谁?

  小时候,某个星期天,一个人在小区附近晃荡,看到原本的空地上多出个军绿色的帆布帐篷。

  帐篷外面立着色彩俗艳的宣传牌:手绘的上身裸露的蛇身美女,还有“2米巨人”、“连体姐妹”这样的字。

  我忘了门票是多少钱,2块,还是5块,掏出零花钱给了人家就进去了。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穿着黑色比基尼的丰满女子,随着音乐跳了段热舞。

  接下来也看到了门口宣传中提到的2米巨人、连体姐妹,甚至美女灵蛇……

  只是现在回想起来,蛇身连着美女头那个,应该只是魔术。

  帐篷里非常闷热,虽然有风扇,却似乎无法吹动群众席里的空气。总能闻到动物的味道,尤其在蟒蛇上场以后,潮湿、腥,还有点儿骚。

  这种秀,神出鬼没的。看到它,你才知道它在;同时,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不在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