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是潘金莲》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10篇

2018-04-11 20:59: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10篇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 / 郭涛 / 大鹏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一):官场现形记看得让人直呼过瘾

  我不去在乎李雪莲到底是不是法盲,也不去在乎最后冯小刚用什么情节(秦玉河的死及李雪莲为了未出生的孩子而想告到底)来收尾,我只认为这是中国电影能第一次把官场现形记拍得那么入木三分,让尔等屁民看了直呼过瘾,感谢能让此片过审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诚心的!),这种片子中国太少太少,甚至已经在潜意识里认为中国永远都不会有这种片子,太让人意外了。

  从市长,县长,县法院院长,这些为官角色,真的能在敏感边界把这些人物刻画得那么生动,确实冯小刚是有那么一手。可惜了范BB,冯小刚其实对于这个角色到了电影中后期已经明显弱化,看完电影出来后,和老婆讨论了下,如果想更突出范BB,那在电影里相关镜头应该给出更多范BB脸部表情的特写镜头,以及台词结果是没有,不知道是不是范BB确实演技有限,到了后期冯小刚剪掉了。很认同豆瓣另一个评论说的:郭达,大鹏,张嘉译,于和伟等男星出场几分钟就能把范BB的演技秒成渣。

  总之,这部戏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帮男人,这帮男人全部都是演技派,不是偶像派,中国真心需要这帮人贡献更多的好电影!中国电影,加油!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二):你说这是革新,你说范爷演技很好,我们懂的

  《我不是潘金莲》刚刚看完。这几天回暖,又过上了秋天。也趁着律师培训的空和安小姐厮混了几天。这部电影看的我直干呕,是真的干呕。首先前几天李安导演在北京宣传自己新电影时,冯小刚去站台,说他的新片采取用了新拍摄手法,镜头是圆的,是的,这个我作证,刚刚看完,是圆的,但是是生生阉割成圆的。看电影过程中你会无数次忍不住想把那个圆镜头扒开,拉成全屏,强迫症患者谨慎去看。更觉得这种噱头就是电影的倒退而已。剧情,无聊,也可能不无聊,拍的无聊了。请自行补脑参照去年题材扎根中国以及传说中国导演最擅长的农村题材《心迷宫》。演技,一大票老演员,也呵呵,除了张译,也还算可圈可点。范冰冰呢?大抵连冯小刚也是不自信,前期人物最愤怒时期,连特写镜头都寥寥,也是说明问题的,范冰冰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她不是潘金莲也不是李雪莲,就是范冰冰,脸上抹再多灰,身上穿的再城乡结合部,她也还是范冰冰。这就是一个强大范爷的强大之处。总之,电影的确很烂,我决定斟酌《爵迹》和《小时代》去打分。冯导也别在演旁白君了,既然还有瘾,其实和电影有瓜葛不止当导演这回事,不是还可以去演戏吗?认认真真当演员也好的,败完了曾经,大家也就忘了您也拍过可以看过的电影。既然这么辣,看下萌萌的海獭君洗洗眼睛吧。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三):我不是写影评的…

  感觉不错 画面的切换带来的视觉冲击很大 用一个略带矫情不切实际的剧情讽刺了很多的社会现实 剧中很多意想不到转折点 让人意外并且不失幽默 最后有三个让我很有感觉的桥段 第一个是李雪莲知道前夫死时喊的那句话让我感触良多 到底是谁害了她一辈子 是前夫 是她自己还是这个社会 第二个是她道出实情真相时候 感觉每个人都有秘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 第三个就是别人拿她的经历当作笑话的时候 她自己也跟着笑 仿佛不是自己的事情一样 这个冲击就很大了 也是点睛之笔啊 某种意义上讲这可是她的一辈子 一个困扰各级干部的十多年 就这样成了一个笑话 她当时的心理状态 只能说仁者见仁了~ 怎么说呢 这个电影褒贬不一 有人说没劲 有人说太没意思了 我没有反驳也不是装B 只是觉得细细去品还是很有味道的 最后~ 画面真的好美 很多地方很想去 也一定会去看看~

  国内这类讽刺社会题材的电影 都走不出略显沉闷的怪圈 类似天注定这种的 这方面能够改善一下就更好看了~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四):《都比金莲冤》

  我在想,如果没有影业公司之间的豪门恩怨引发的“站队式评分”,《我不是潘金莲》会不会口碑要好得多?

  好吧,我们来就事论事

  有人说这部影片价值观有问题,它把一个胡搅蛮缠的农村泼妇塑造成了反权斗士,敷衍潦草的嘲讽了官方,带着明显的哗众意图。但以我多年来对冯小刚导演的肤浅了解,虽然迎合市场必要行为,但他也似乎没有必要搞这么冠冕堂皇形式主义,毕竟冯导走的是“严肃喜剧”的套路笑声之下的黑色荒诞和隐晦讽刺可都兜在包袱里呢。

  刘震云的本子写得狠,狠就狠在借着一场闹剧式的伏笔对权力制度的非逻辑运作进行了有力的嘲讽。一个法官,依照正常的司法程序对了一个离婚案子,却引发了当地官场的一场地震,并且此后十多年余震不断。这个由一个最没有权势草根妇女引发的荒诞事件恰恰反映了当下中国的制度尴尬:急于摆脱专治弊端的当政者想要营造一种“执政为民”的和谐氛围,他们以强势的“命令要求”推行法制建设,希望用法律的准绳校准各级社会行为,但是,施行法治同时绝对权力的层级关系并没有减弱,由此,绝对权力对执法的干扰不可避免,法律作为规则实际效用就显得孱弱,甚至无用。影片中中央首长一席话就让一票官员丢掉乌纱帽正是这种权力机制真实反映。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是唯一的行为准则,而法制是相对刚性的准绳,是非明断。但人治是弹性的,没有规则可言。一个虚弱的法制体系难免会受到强权的干预,由此就很难保证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它的惩戒和保护功能都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谈以权谋私等这类不可避免的腐败衍生了。而法制实效的不确定性反过来又造成了当权者对执法者的不信任客观上又催促掌权者对法律的干预和干扰,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成了一种不合逻辑的合理存在,甚至成为当权者监督法治的必要通道。而在这个通道中行进的,既有满身血污的含冤者,也有无理取闹的投机者。也正是基于此背景,影片所反映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才有了现实意义。如果法律成为权力的家奴,那么每个人就都失去了自我保护的绝对可能,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无辜的含冤者,就像影片中表现的,似乎每个人都成了受害者,并且无一例外的都无处伸冤。所以,在没有一个绝对规则的体制下只能是人人自危,又何谈公平正义呢?

  影片另一个受到非议的方面是其对官场行事方式含糊其辞的表现,特别是一再对官员们说教式执政理念的渲染,使得怀有更高期望的观众心生厌恶。本来“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行政口号,它的存在就是务虚政治的明证,而如何揭穿和摒弃这缥缈的浮夸成为许多人急切诉求,但影片没有给出这把利刃,于是大家在对影片迎合审查制度的揣测中摇头叹息。但是,如果我们往积极的方面想呢?如果这就是影片暗含的反讽是不是就有了积极的意义呢?毕竟一部文艺作品的好与坏更大程度上是要仰赖观察者的解读甚至误读的,所以,且就仁者智者吧。

  冯小刚说,这个故事既不会发生在朝鲜也不会发生在美国。明白点说,就是中国正在从一个强权独裁的社会逐步的向现代法治社会过度,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半进化体制,这很尴尬,但也很“正常”,能够正视这种“正常”也是一种进步!

  2016-11-24

  .S

  没有代表作的范冰冰终于有机会凭借此片翻身了。一个好故事本身就足够了,范美人大可像走秀一样擎着Poker Face走一场,甚至连一个面部特写都不用给。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五):就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冯小刚就是中国的黑泽明!

  前言:如果不剧透,影评就没法细致分析,害怕剧透的朋友可以忽略任何一个长篇影评了,以下是正文。

  再多说一句:就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刘震云就是当代的鲁迅,冯小刚就是中国的黑泽明,什么《驴得水》话剧我都看过三遍,但是跟这部比,还是差的些意思。。。本片就是电影界的《蛙》魔幻现实主义,把能讽刺的都讽刺了。。谁也别跑,谁也别觉得自己无辜,没一个人是无辜的,人性就是如此,谁也别当睁眼瞎,我不吃这套。

  电影里的人,冯导都讽刺了一遍一遍又一遍,谁也没落下,谁也逃不了!

  李雪莲:自私愚昧固执、拧巴。为了房子假离婚本来就是自己的主意,结果老公没了、孩子也没了,明明小算盘打的好好的为什么就有人不和自己心意了呢。这就是所有人性的丑恶嘴脸,为什么你们就不听我的,为什么你们就能干那些事得不到报应,为什么我想做点啥就遭报应呢,老公没了,房子没了,孩子也没了,你们必须有人出来负责,告诉我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就是你们的错,这也就是为什么李雪莲一定要打这个官司,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碰瓷、医闹、搅和不清、在外人看来都是愚蠢的事发生,在《驴得水》里校长要挽救的是农民的“贫、弱、愚、私”而这些却告诉你,没得救了,也不需要救,就这么活着吧,不管结果如何,也都是“过眼云烟、陈年往事”,这TMD就是人生,没地说理去,你也说不清

  王公道:先说说这里的名字,都是延续刘震云一贯的风格,都是符号化特别强的名字,一看名字,你也就知道刘震云写这个人物要干嘛了。王公道公道没有呢?其实在这里很公道,判的一点问题没有,合情合理合法,李雪莲从发点就是欺骗公职人员,现在的结果也是你咎由自取,如果这都合了你的意了,以后也没办法讲法,讲证据了,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只能看证据,我和你非亲非故,也不能因为你一点情绪就晕死枉法吧,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嘛,怕就怕这种本来就是算计别人的事,最后自己配了夫人又折兵的,给你点小小的教训无可厚非

  但是十年后呢,这个事件的第二关键人物也没有因为这个事受到牵连,而是升为了院长,可谓将国内的《官场现形记》演绎淋漓尽致老百姓经常听到的某某不降反升的例子就这么呈现眼前,不由得感慨一句:这TMD就是中国的官官相护

  前县长:史为民,正印证了居中的那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个史县长就是一个遇到喊冤就跑的父母官,最后真的就回家做生意了,电影的最后,两个已走过半生的人再次,都对自己过往犯下的“小错“惭愧不已”,这就是人性,也是人悲剧的地方,年少无知的时候谁不是觉得自己做的事都对,自己道德最高尚么,等时过境迁之后,经历过人生百态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其实做错了太多事了,这也是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岁数就会宽容,会释然很多事情,为什么《赵氏孤儿》里的屠岸贾老了之后,愿意成全孤儿赵武替父报仇的行为,因为人阅历让他看透了一些事,也愿意为自己当年的错误赎罪,只是年少之人,经历少的人不懂得这么慈悲

  在说说一个反面例子《驴得水》里校长女儿,在知道她爸爸和那些她尊敬老师们,为了口粮食就做了这么让她接受不了的事情,就因为她的置身事外,她的与己无关,就可以凭着“我什么都没做,我没有错过”而责备所有人,鄙视所有人,其实她是没这个资格的,而他爸爸,那些老师正是为了保护她这样的孩子,做了需要违背人性的事情,在抉择中,他们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希望、为了理想,而牺牲了自己,换来的正是这些孩子,这些未来,这些希望,这些理想对他们的责骂,所以说,年轻人都TMD 收敛点,小屁孩,你TMD懂个P啊!

  新县长:郑重做事郑重其事。一个“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形象,这个县长,他可以不干,但是市长想干,院长想干,所以他这个中间人,就得去处理这个本可以不去处理的事,这也成了李雪莲第二次上访的导火索,李雪莲就是个轴,你让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你不让我上访,为偏要上,你问了什么时候上访了,我偏说,我不想上访了,这点性格跟我妈妈,或者说上一辈人很像,就是一直保持战斗状态,跟所有人对抗,不然我就不知道该干嘛了。做人动力就是如此,一直活在叛逆期,跟所有人对着干!新县长最后也就是郑重其事的把火越点越大,这也是中国官场的一个缩影,很多屁大点事,就因为没一个因素最后劳民伤财的,比如:人代会上的杯子椅子都是要用绳子量好、分毫不差!这是为什么啊,因为我们做事严谨,一丝不能苟啊!

  马文彬:第二任市长,吸取了前任的教育对待李雪莲的问题很重视,所以才导致了最后的劳民伤财,为了是什么,就是保住自己的这顶乌纱帽,最后训斥县长的话,也算是把中国官场的老底都掀开了,当官的,冯导不是在说某一个,而是所有当官的,做事的初衷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为此会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就算了杀了秦玉河,我觉得都不稀奇!借用贾聪明的话:我也想进步啊!就是把官当好,当大!

  赵大头:我不是什么活雷锋,大好人,我就是个普通人啊,我做事就是有我自己的目的,小算盘,照顾李雪莲,就是想和你在一起怎么了,一个大男人,就不能有点“私欲“了么,就一定要光明磊落才行吗。所以赵大头想睡李雪莲,又不敢说,做了那么多事帮李雪莲,也说明他还是爱慕着这个暗恋的女同学的,问题就是有些人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沉不住气,信不过别人,以为成事了就开始邀功,明明娶了心仪的李雪莲,却还想着给儿子“转个正”,一个字:贪。但是也算是想再为儿子做点事,作为一个父亲,这点要求过分么?

  首长:短短几分钟一幕戏,就是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我不是当官的,没有真切的接触过这些人,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我就是看到了那些官员们活生生的形象,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作风排场都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讽刺的淋漓尽致,椅子对齐,茶杯对齐,讲话安排以及时间,到最后给领导留下“不得不说“的表态时间,可谓将官场的那些潜规则是掀了个底朝天,还啪啪的打了几下子,到此,我已经佩服冯导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不是潘金莲》,可谓是把带“官”字的所有人都讽刺个遍,而是是讽刺的结结实实,淋漓尽致、痛痛快快!

  最后:秦玉河的死,将这件事化了个句号,也让李雪莲失去了活着的动力,想要自杀,被一个与己无关的人,说了一句与己无关的话,打消了死的念头,这就是本片人与人关系的缩影,苦口波心的说的那些大道理没人信,越是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话反而问题就解决了问题,也释怀了人心,其实活着比什么都强,好好活着,别跟自己较劲比什么都强,也是范伟的一句话让李雪莲点化了李雪莲的“心结”!

  最后的最后:多年之后,李雪莲在北京遇到了曾经的县长史为民,这个“当官不为民做主”的县长,也理所当然的“回家卖红薯”了。李雪莲也道出了自己多年上访的真正的目的,假离婚并不是为了房子,而是“二胎”,到终于道出自己的委屈,为了要个孩子,丢了老公、丢了房子、没了孩子,一个好好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而这一切的起因正是“人口政策”,这一次,冯导将矛头指向了国家政策,蝴蝶效应已经本片的野心也昭然若揭“我要讽刺的,批评的不只是个人劣根性,而是时代,是国家,是运命的不可控性,这就是”悲剧“。冯导从一开始想拍的就是一部悲剧,一个每个人都无能为力,却就是要承受命运不公的遭遇,李雪莲明明假离婚却成了真的,王公正明明判对了案子却引发了一次“弱者“的上访;史县长只与李雪莲仅有一面之缘,却丢了仕途乌纱帽;新县长郑重、新市长马文彬,什么都没做,却要因为十年前的案子提心呆胆。没处讲理,也说不明白,就像《赵氏孤儿》、《活着》、《哈姆雷特》、《奥赛罗》,悲剧命运从天而降,躲不开!

  :我支持本片参加奥斯卡!!!!拿出去不丢人。。。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六):一个青年导演的新锐作品——就想干点“出格”的事儿

  ——————————————————————

  很开心一开学就有主创在学校的点映和影后交流会

  鲶鱼史航、帅气大鹏、蒙圈宁浩和冯老爷子 来了个“喜剧的忧伤”研讨会

  本文题目就是冯老爷子一直强调的

  “自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可以说这是一个青年导演的新锐作品,就想干点出格的事儿”

  ——————————————————————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圆形画框的取景

  就跟冯老爷子对前期试拍时的不断尝试的经历时所说 如何解决这样非常规所带来的不适感

  以及镜头内布景与取景 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影片一开始就是冯老爷子的旁白引出潘金莲西门庆故事的话本

  并且之后影片所有的旁白都是冯老爷子的旁白 讲真 很加分

  随后的故事其实也有点像古代小说的话本 分了章节

  然后整部影片的主演就开始轮番上场

  所以于我的理解 主角李雪莲是一跟线 她告状路上做遇到的一级级官员 就是重要的“珠”

  首先出现的王公道(大鹏饰)是一名法官 也是让李雪莲开始咽不下无法打下官司的导火索

  让她开始一级级上访 来到县城

  ——————————————————————

  本片文章同步更新在本人的个人号中,欢迎各位宝宝关注我~

  wechat: 十二楼17号

  白天的日子 晚上讲讲

  夜里的梦 是否就是午后的神游

  我游在这颗行星里

  做着漫长的DayDream

  - 十二楼17号 -

  很高兴认识你

  我是一枚活的公众号

  我这里有你的树洞

  你这里有我的不同

  让我们一直愉快聊天~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七):嗯。

  三星半点五。加半星是因为我还是挺吃讽刺小品这一套的。再点五可以加给一众演员。

  冯导想讲一件真事,但又不能太真。毕竟他想说的主题本质上还是很敏感的。于是他就用"屁大点事"为起因,加上脸谱化的官员、戏剧化的进程、框景化的镜头去淡化因为生活化的布置、琐碎化的事件铺垫出的真实感。当你不禁去怀疑这个事的虚构成分有多少的时候,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吧。他和刘震云一定程度上也是一路人,具备着他们这一代中年男性所普遍具备的一切特点。他的愤世嫉俗和刁钻刻薄经过电影中和,居然也能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圆镜头真的很美,一步一景的独特美感。而且有助于专注,因为镜头的缘故,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我看的真的很认真的感觉,或者是错觉。圆方镜头的切换甚至最后回到宽荧幕都很自然,在不同镜头中背景的布置也花了很多心思。颜色也很舒服。记得那天看了一个关于冯小刚独特美学的分析,今天顺便带入了一下,觉得还蛮有道理的。同理还有最开始金瓶梅油画的设置。特别有质感。

  张译和张嘉译,真的是很有魅力的演员啊。全员方言营造出的气氛能有效减少违和。前面说角色的设置是脸谱化的,但演员的表演各具特色。

  最后,拍出私人订制后我以为冯小刚的艺术生涯(此处敲黑板请看清楚)基本上就结束了,结果看到潘金莲稍微有点宽慰。我对他这个人的行为始终颇有微词,但不得不说我敬佩他从始至终都想把他要表达的东西拍成电影。就是那句话吧"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思考的权利。"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八):短评一则

  这部保持着冯小刚一贯导演风格的喜剧片,从排片之初就很有耿直而幽怨的气质。当然,冯导与王家少爷的舌战已成旧闻。但作为喜剧片而言,却仍有着让人再看一遍的冲动。李雪莲所要讨个说法的执着精神,在明哲保身的中国官场掀起了摧枯拉朽的滔天巨浪。其实细想起来,没有一个官员需要为她的上访负直接责任,但一旦触动高层,就必须要有人为事件埋单。于是从法官到县长,近乎株连的全部摘了帽,这种一棒子掀翻一船人的做法,或许就是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态,也是官场千年未曾变化的骨牌效应。说深思也好,反省也罢,其实仅凭任何单独的力量都是很难有所改变的。所以只好拍出电影来博君一笑。这部五味杂成的喜剧片,游走在讽刺和劝勉的边界上,在故事和现实交织的万花筒里浮想联翩。直到最后看到李雪莲苍老的背影,才感到些许凄凉。十年上访,引得官场震动,但是她的说法依旧没有讨来,一切故事都是因她而起,但最后又似乎一切都与她无关。继续过着自己平凡而波折的日子,天下苍生难免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九):我就得来说点好的~

  没有了炒作,看到的是冯导诚意之作。其中的配乐确实精准微妙,我认为非常出彩,大家一定要格外品味这几段独特的配乐,最最精妙的就是李雪莲被叫去喝茶那段。穿插的《三岔口》我理解为“摸瞎”,一大堆人仿佛开始一直都是在摸瞎,不知道终点,黑暗中乱摸索,戏剧带点中国味儿,本人确实偏爱这些不忘添一抹本土气儿的片子。对正府的官僚体系展现的很饱满,“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个人觉得很到位。论出彩的当然还是要提“方圆视角”,乡下就是圆,北京就是方。我理解这个圆的意思是“管中窥豹”,人间这样的事千千万,有个李雪莲,还会有王雪莲,这个事情是个个例,但却偏偏反应和代表了这么一类无数的冤情和现象,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冯导谦虚了,“在下不才,也只是管中窥豹,若有不当之处,望诸位海涵”。而北京就成了方,方正,我理解成公正,北京嘛,不多说,就应该也必须是个最公正明事理的象征,我只说到象征。

别说个例,怕是里面除了秦玉河和厂长那段土话最正宗痛快,别的所有演员的方言都听着很怪吧,把这作为喷点真的无脑,范爷的演技我看到了她的真诚,真心的,她扮演农村妇女做完菜习惯性在肚子前的围裙上抹手(这个细节很是到位),菜市场那段哭戏,诊所床上以及结尾侧脸的眼神,我真的要形容为“传神”,她真的能放开,态度和实力在国内演员大环境下至少是中上了,挺我范爷~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十):荒诞与现实不可兼得

  影片的最后一段,李雪莲说自己假离婚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生二胎,穷折腾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流产的孩子,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不过当时也说不出来是哪里奇怪。后来看了文曰小强的几分钟速读《我不是潘金莲》原著,才知道原著确实就是这么写的,不过好像是在开头几章就交待了。

  冯导在电影里打乱了某几个情节的交待顺序,对某些情节也做了删减。比如雪莲拜托屠夫杀秦玉河的桥段,在书里是他们俩假离婚之后雪莲马上就哄骗屠夫帮她杀了秦玉河,后来几次告状不成又找了屠夫一次,电影里处理成了只有一次。再比如雪莲在假离婚被骗后只想杀了丈夫,但在找丈夫索命的过程中让秦玉河逃跑了,在绝望之际一个陌生大姐给她出主意说与其杀人不如闹他个天翻地覆,这才有了雪莲一次次告状的壮举。书中的李雪莲和一众官员的行为都有逻辑可寻,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虽然描写的是一出闹剧,但是是在现实中因为机缘巧合会发生的闹剧,是站得住脚的闹剧。影片里截止到李雪莲说自己假离婚的真正原因之前给我一种完全黑色幽默的感觉,虽然范爷的演技没让我完全入戏,可整体还是和谐的,不仅嘲讽着官场,还嘲讽着李雪莲自己,但是真正原因一出,我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What? 还有这事儿?原来雪莲的一众行为有现实逻辑可寻啊,那你之前搞得那么荒诞干啥啊,所以你没想嘲讽李雪莲这个农村妇女喽,可你前面拍出来的感觉不是这样的啊……

  说实话我蛮想采访一下小钢炮导演对李雪莲这个人物的评价的,因为他拍出来的效果让我感觉他精分了,当然也说不定是我精分了……但是最后一段真的很变扭啊!话说早就听闻小钢炮是导演界中直男癌之首,所以我更期待他怎么评价李雪莲这个人物了。

  至于范爷的演技,恩……算了,人家努力了,至少比武大头好,照这样的进步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她的演技是可以赶上郝蕾的,我信了。

  还有啊,这部电影就算最后那段让我有点出戏,也不至于6.9分吧,上个7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吧,小钢炮你可长点心吧,一天到晚别老想着全世界都看你和你的电影不爽。

  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