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刮目相看【我不是潘金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刮目相看【我不是潘金莲】

2017-02-03 作者:旦曲日月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导读】

  也许因为有了之前法院的不负责任和为官的不敢担当,也才有了前夫秦玉河如此放肆诽谤侮辱。然而,“你是潘金莲”的指责,也使得影片中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同时也改变了矛盾的性质,即让为了“名分”尊严而走投无路的李雪莲从法律上的“原告”,转而成了“名誉”清白扫地而无地自容的社会中的“被告”。这也正是该片取名《我不是潘金莲》的矛盾聚集后的性质焦点所在。

刮目相看【我不是潘金莲】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年前就上映了。乍一看该片名,我还以为是喜剧类的,难怪冯导自己也将该片非解释成喜剧片不可,既不做真实的表露,也不做有意的点拨,更不做无意的暗示,这或许是“高处不胜寒”的缘故,那么就只有观罢的见仁见智了。

  其实,该片一放映,一开篇,一入眼,就已经令人直觉到根本不是什么喜剧类的,稍一入戏,一入角色,就会让人觉察到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直面人生冷暖的,揭示腐败行径的,呼吁道德回归的,关切法治正义的影片。此类影片同当下市场化商业性的那些片子截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它有份沉甸的社会责任在里面,它有种殷实的百姓情怀在里面,它渴望伦理正义的伸张,它祈盼法治的合理公正。

  说它不是喜剧,重要而关键的根据,是冯导有意地把它藏在了片尾处,并一语道破玄机——离婚前的李雪莲怀了孕,这在法律上是不可以离婚的。这样处理效果,更能引起、引发有心和细心的观众,观后更多地回想、回味,更多沉重地思考,这时你就不会再觉得它是荒诞喜剧了。

  影片用到了很多艺术手法,其中的从形式上的镜头处理出来的效果,也许就是个非常大胆的尝试。这一处理效果,即“圆管”镜头、“方正”镜头,直到片尾时的“全屏”镜头,让人领略到了艺术人的匠心独到,乃至良苦用心。譬如,“圆管”镜头下,用此艺术手法给了人以视觉聚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给了人以视野束缚——社会一隅,冰山一角。这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小中见大、“普” 而繁复的,极尽讽刺辛辣的人间悲剧。

  该片是以发生在某市光明县农村妇女李雪莲状告其丈夫秦玉河同她“假”离婚开启的。就是这么一个在普通和普遍不过的、小的不能再小的诉讼婚姻的案件,让受众从整个事态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了,由于法官简单地就事论事于表面现象,造成了事件的繁杂和事态的复杂,从而导致状告者李雪莲不得已而走上了漫长的告状之路,从县里到市里再到北京……从中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无情和无奈

  “圆管”镜头下,影片开门见山,视线直入主题。李雪莲冒雨找法官打官司,向法院提出要求复议假离婚案,又毫不掩饰地道出了“复婚后再离婚”,目的就是要报复丈夫秦玉河同她假离婚后分到了房子却与别的女人结了婚的上当受骗的怨恨。然而,因没有第三者可以证明其假离婚,法院的维持原判让李雪莲天真的复仇计划落空了。从此发生的一切,看似荒诞离奇,其实实属鸣冤叫屈,即便是没有片尾才交代的她离婚前怀孕的事实。

  法院判决后,懊恼的她就找院长、找县长、找市长,然而找谁又有什么用呢?在一个法制不健全、法治不合理的国度里,通过行政手段上诉也是难于解决问题的,官官相护、层层扯皮,又有几许人愿意对下负责、对百姓负责呢?那些仅是对上负责,对领导负责的政客们,业已毫无“公仆 ”概念可言!这些均在影片中展现且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艰辛的告状路上,单打独斗的弱小女子李雪莲被当地公安部门行拘,限制其人身自由。出来后的她十分沮丧,只有时不时地与“牛”才能吐露真情实话,难道如今社会讲真话真的只能对牛弹琴不成?当她走投无路、深感绝望之时,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被告——她的前夫私下解决问题,不料反倒被前夫奚落了一番,大庭广众之下将她婚前告诉丈夫的她不是处女的事实歪曲成潘金莲而公之于众。(经典爱情语录大全 www.wenzhangba.com)

  也许是因为有了之前的法院不负责任和为官不敢担当,也才有了前夫如此放肆诽谤侮辱。然而,“你是潘金莲”的指责,也使得影片中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同时也改变了矛盾的性质,即让为了“名分”尊严而走投无路的李雪莲从法律上的“原告”,转而成了“名誉”清白扫地而无地自容的社会中的“被告”。这也正是该片取名《我不是潘金莲》的矛盾聚集后的性质焦点所在。当然了,李雪莲的婚前过失与潘金莲那种婚后行为的龌龊是大相径庭、南辕北辙、毫无关系的。

  此时,李雪莲离婚前怀的孩子业已夭折(这是在片尾才交代的)。一连串的遭遇和打击,令一个弱小女子痛不欲生,为解“丈夫同她离婚”心头之恨、为解“官官相护扯皮”心头之愤、为解“我不是潘金莲”心头之辱,被逼迫到了决意要杀人,杀人,杀人的地步,且近乎被迫到了卖良为娼的窘地。当然了,弱小身子骨的她想要杀人也只能是个冲动下的念头而已,杀人不成的她从此走上了北京上访之路。

  “方正”镜头下,庄重而威严。全国人代会分组讨论会场,坐满了全国各界各式各样的代表人物。不过,李雪莲此间来到北京,利用同学赵大头的方便条件,在北京全国人代会期间,真的是偶遇了一位首长,首长在讨论会上提及此事,非常愤怒,结果是从市长到县长再到法院院长通通被撤销了职务,可是李雪莲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还是没有得到真正地解决。看来,结果是宏观的,而微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实际的问题,却没有因各级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她继续坚持自己的上访之路。

  “圆管”镜头下,每每全国人代会期间,各级领导对上访问题都很敏感,也感头疼,可是他们不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百姓切肤之痛、切身之难,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机关算尽地阻止有人上访。如今的领导为什么同百姓总是不能想在一起、想到一处呢?

  十几年的上访告状之路,李雪莲真的是很累很累了,这一年她想好了真的不去再告状了,因为那头“牛”跟她说了,告也告不赢,告了也赢不了。所以,因为是告不赢她才不想告了,而决不是不想再告了。然而,当县里领导等人让其写保证书,并让她在保证书上签字时,这让本来心灰意冷的她,再一次激发出愤怒、燃烧起激情……改变了主意的她,被公安和法院4人监视看守着,堵在家门口整天不能出门,但最后在那次北京上访后被连累遣返回家的同学赵大头的帮助下,还是让李雪莲跑了,当地政府更是毫无吝啬资源的浪费,动用全部警力四处围堵……

  “全屏”镜头下,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平常,回到了现实。当得知被告秦玉河出车祸非正常死亡的消息后,李雪莲真的是绝望了,被告没有了,她告谁?没有了被告,她还怎么借助被告再告谁?十多年的告状生涯已然成了她生活中的驱动力,而此时这一动力有如疾风暴雨之后的风平浪静而骤然平息,这让她万念俱灰,失去了生活意义与博弈的色彩,她想到了离开人世,以死了却此生……

  究竟是谁把一个弱小的女子逼上了梁山?又是谁让“芝麻变西瓜”?又有谁让“蚂蚁变大象”?一连串的问题何时才能有个公正的、正确的答案?更为可笑的是,那个办案的法官王公道,从那一次在宏观上主要领导被撤换之后,却是“不失时机”地升至法院院长,此等换汤不换药的用人做法,正是当下仕途腐败、腐败为官的既典型而又普遍的选人用人之大忌,可笑之至!

  荧屏布满了浮萍,现实已恢复平静。为了生存生活,李雪莲远离家乡,在异地开了个小馆子,不声不响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正在举国上下推进展开,她注定期待着、也一定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这一切一切都将得到圆满而彻底地解决。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