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战火中的芭蕾》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战火中的芭蕾》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3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战火中的芭蕾》经典观后感10篇

  《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由董亚春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曹舒慈 / 伊戈尔·卡列斯科夫 / 娜塔莉亚·苏尔科娃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一):《战火中的芭蕾》:具有国际视野的抗日情缘

  文 / 赤叶青枫

  芭蕾舞是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舞蹈,以此为主要元素的影片《舞出我人生》、《黑天鹅》等一直为影迷们所津津乐道,不过华语影坛之前对此则涉足较少,近期的影片中,除了《栀子花开》将其作为一个搞笑以及纪念青春的载体之外,便是《战火中的芭蕾》一片将“芭蕾舞”这一元素贯彻始终,通过展现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为背景,因此战争元素成了影片的一大重点,既有日军占领东北边陲小镇后的军民日常相处展现,亦有日军残忍杀害无辜百姓的暴行揭露,另外还有中苏联手共同抗日的沙场搏命拼杀再现……影片通过这些画面和桥段,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彰显了中苏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抗战的革命情谊。

  在以上背景及氛围的衬托下,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主线也就更多了一些“血色浪漫”的悲壮味道。其中女主角曹舒慈素颜出镜,演技虽然还略显青涩,不过对角色本身善良纯朴、腼腆多情的性格诠释倒较为到位,她令角色如同一朵在战火纷飞中摇曳在风里的小花一般令人怜惜,而她本身就是专业芭蕾舞演员,故而在片中的多场芭蕾舞戏无不舞姿曼妙,引人入胜,有一种充满激情的忘我之美;与曹舒慈高超舞技相得益彰的是男主角俄罗斯演员伊戈尔·克洛斯科夫的高颜值,尤其是其后期刮干净了胡子之后愈发显得皮肤白净、眼神深邃,换上军装后,其“制服诱惑”的杀伤力更是令人难以抗拒!此二人在片中的情感互动火花四溅,再加上杜源、陈瑾、刘之冰、吴军等诸多新老戏骨甘为绿叶为二人“保驾护航”,也就令这段跨国之恋显得愈发真挚感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较为难得的融入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呼唤和平的美好愿景。当片中最后一场惊心动魄的中苏联手抗日戏结束之后,导演董亚春特意安排了爱人、母亲、妻子、女儿这四种女性角色分别走上战场,在满目疮痍的如山尸体中失魂落魄地寻找各自的亲人。虽然战死的男性国别、立场等各有不同,然逝者已矣,生者却要承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战争留下的各种后遗症,那种悲恸、绝望的情绪,远比惨烈的战争戏更震撼人心。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二):水军误我!

  本来想打二星,看在抗战胜利献礼的大背景给个三星吧。

  某作为苏俄粉和资深芭蕾粉,都吃不下《战火中的芭蕾》!用感叹号也无法表达自己对编导对这一题材牵强表述和苍白阐释的哀叹。

  看媒体说本片取自真实,那真实也是鬼子的确有在天皇喇叭无条件投降了还跟苏军死磕的最后一战,而非一个从列宁格勒穿越到黑龙江边陲的柳芭大妈在黑土地旮旯战火中培养了一只红天鹅。想把故事编圆简直透支了编导的脑细胞吧。

  林中的芭蕾段落,有人说梦幻,要比起艺术总监米哈尔科夫的《西伯利亚理发师》中的士官生华尔兹段落真是差得天上地下。

  不过能找到一个会说点俄语又是专业芭蕾伶娜出身的小曹演女猪,也不容易了。

  总之整体都没有说服力。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三):《战火中的芭蕾》:异国之恋凄美不朽

  青春是不朽的,尤其是再赋予这种美好的青春以爱情,并且这种爱情还融入了异国元素,在同仇敌忾中的牺牲和离别,则尽现凄美,让人感慨万千。

  《战火中的芭蕾》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女主角曹舒慈为专业芭蕾舞演员,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颜值爆表不输“小鲜肉”。两个人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搭,尤其是女主角形象非常的清纯,而土生土长东北妞的打扮,也非常招人喜爱。而两个人的浪漫情节,则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为打败帝国主义而欢呼雀跃,这样的青春总能带给人激情澎湃。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也让人看到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爱情的凄美与不朽,那种铭记比起我们现代人的爱情来,更刻骨,更纯情。

  和很多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战火中的芭蕾》主要是讲述的那种在特殊背景下的爱情,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更没有说教。而是将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灾难描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非常巧妙,也很细腻。像女主角弟弟的死,则让人看到了日本兵的残酷,而日本投降后,日本小女孩妈妈难产死后,中国母亲又用最博大的胸怀养育他们,这也就是典型的日本遗骨,这种特别细腻的情感诠释,让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战争对于日本普通人带来的不幸,这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电影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带给人无限的思考,也让人看的非常震撼。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四):《战火中的芭蕾》:爱在战火纷飞时

  《爱在战火纷飞时》本是《战火中的芭蕾》的导演董亚春另外一部作品的片名,然而用它来形容董亚春导演的全新力作是非常恰当的。《战火中的芭蕾》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抒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再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是真正的爱在战火纷飞时。

  电影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特别还是根据真实题材改编,导演在发挥空间上有很大的难度,但导演董亚春与影片总监制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强强联手,这次中俄两国艺术家联手协作,共同打造了一部抗战爱情史诗经典,将一部有节奏、有情节、故事性极强电影呈现在我们面前。电影在故事架构和表现形式上,与以往的主旋律作品上有很大的不同,影片融入了芭蕾舞元素,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相信会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艺术震撼和视听享受,堪称抗战剧的创新。

  作为一部献礼并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影片,用芭蕾串联剧情,讲述了一段动人的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人的青春与爱情。其实完全都可以将这些爱情戏码摒弃掉,就像《集结号》一样只要拥有火爆刺激的战斗场面就够了,但《战火中的芭蕾》并没有,反而将爱情进行了无限放大。这是以往主旋律电影中少有的,因为这种以爱情进行扩展的,一般更多的会选择电视剧而不会选择电影,因为拍不好以点盖面反而令人反感,而《战火中的芭蕾》却做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来拍摄显得极为巧妙,即为我们呈现了抗战的战争场面,也有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可以说影片做到了大情小意兼具。

  影片虽然没有《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等主旋律影片的超明星阵容,但也不像以往的主旋律作品一样全部都是特型演员担当。《战火中的芭蕾》由曹舒慈,卡列斯科夫·伊戈尔领衔主演,更有杜源,陈瑾等实力派老骨戏精彩献艺。最让我敬佩董亚春导演的便是,女主角启用曹舒慈这样的专业芭蕾舞演员,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也可见导演的用心,因为这是非常冒险的一个决定,用专业演员来演,舞蹈部分可以用专业的芭蕾舞演员当替身,起码这样做很保险,但选择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演技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庆幸的是曹舒慈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她那曼妙的舞姿,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青涩但演技也十分出彩的表现。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卡列斯科夫•伊戈尔,颜值爆表不输小鲜肉,更重要的是他比国内的当红小鲜肉更加阳刚,特别是刮了胡子之后,那爷们的气质真的会令所有女人为之疯狂。

  《战火中的芭蕾》的剧本十分整齐,一看就是精心打磨过的,看过电影之后,你一定会在心中为编剧颁一个最佳编剧奖,同时全片的拍摄手法到叙事结构都是商业化的,没有像以往中国主旋律电影一样,人物全部高大全,也没有对白多情节少,反而角色形象十分饱满,情节环环相扣,主旋律爱国电影也能拍的让人潸然泪下,可以说让中国电影向世界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也可以打造出大家喜欢的“主旋律”作品。一部让人认为极其无聊的中国式主旋律影片,却感动了当天参加观的所有人,因为这部电影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电影的立意、主题、精神让更多人能感受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通过电影本身的魅力传递了正能量。最后,就是我对于影片中感人的细节没有进行详解,影片中很精雕细琢的细节,都被刻画得非常完美,只能告诉你这部影片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好故事,但感动这事儿,还是要自己用心去体会。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五):《战火中的芭蕾》:战争中的诗意爱情

  (文/小义大道)

  看到这片名,第一感觉是在战争中玩芭蕾,就像蹲战壕里写诗一样,淡淡的装十三。而看了片之后,就觉得自己错了。此片的确有芭蕾,却是十足的接地气,片中有东北黑土地的满满的人文风情,他们生活的环境、习俗、食物、语言都让人觉得亲切,我们看过无数抗战片,有激烈对打的有平缓的谍战,甚至还有裤裆里藏手榴弹这样的奇葩情节。和它们比起来,此片绝对是剧情完整不雷人,唯美大气且独辟蹊径。

  电影里最让人纠心的“最后一战”据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8天,一组日本军人拒不投降,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中苏两国联手进行最后共同抗日的这段故事被传为了佳话。在这样一段主旋律的故事里,因为包含着一段跨越国界的诗意爱情而别有风味。

  前两天看吴宇森的《太平轮彼岸》时,就在感慨他把乱世里的爱情拍的太美,不过他是群戏,讲述了很多女人爱情,或深或浅,但都爱的死去活来,让人心生羡慕。《战火中的芭蕾》同样是乱世中的爱情,瞄准了这东北大妞和苏联小伙的跨国恋情,忠实的记录了他们爱情中的每一个细节。

  和《泰坦尼克号》里,用女主老去后回忆独白的形式拉开这个故事。就能预感这个爱情必定凄美大气。女主鹅儿穿着大花袄梳着小辫,是典型的东北妞,它从外面捡回来个歪果仁。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统治时期,让这样的一个人呆在家里,就等于放了个定时炸弹在家里。还好,凭着爸爸的机智,躲过了日本兵的搜查。日渐好起来的苏联人,也恢复了体能,投入抗战工作,两人日久生情。这段战火间的感情特别弥足珍贵,男主也通过女主通过芭蕾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真是天生的缘份拆也拆不散。

  她冒着被抓起来的危险,去给他偷面包。他带她感受地下室里雪飘进来的美妙景象,她为他跳起了最动人的芭蕾舞,他为她挡下了即将到来的子弹。美丽可人如她,英俊帅气如他,战争让他们与家人分离,战争也让为他们跨越国界来相恋。越是乱世,越能看到人性的本真,坚守的爱情也显得弥足珍贵!后来她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登上了大舞台,可是她的眼神始终充满了忧伤,再也看不到在森林里穿着红裙为恋人起舞的笑容了。

  当女孩穿着黑布鞋踮起脚尖时,让人感觉这部抗战片与众不同的气质,芭蕾舞看似与战争无关,在战火之上起舞的场面,还不多见,女孩在树林里、在家里还有在舞台的独舞都被处理的美妙的绝伦,与战争联在一起就像刀尖上舞蹈,既赏心悦目又让人胆战心惊,这种带着故事带着情绪的舞蹈更能触动人心,也是极致的视听享受。

  尽管当下流行速食爱情,一夜情、闪婚闪离、怀孕被迫结婚等等,但相信更多人还是信仰和仰望着美好的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段战火中的芭蕾爱恋拍的接地气但不俗气,既有战火纷飞,亦有芭蕾独舞,既有抗战中的人性剥离,更有战火中的亲情、爱情在燃烧,唯美感人、荡气回肠。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六):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观者心里头意犹未尽,却也说不出的别扭

  冲着剧情,特意去离家好远的影院看了这片子。看了些简短的评论,都说片子不错,但是评分略低,略一想应该是太小众的缘故。

  通体的印象是:不错的剧本,不错的形式,但因为一些原因呈现的不够完美,有点可惜。

  流淌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动人的故事:帅气的苏联小伙子,善良的东北姑娘,慈祥的面包店老板娘…

  流经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命运:母亲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少女失去恋人,孩子失去双亲…

  这本来是部残酷的战争片,但因为芭蕾的元素,冷峻的战火中多了些暖意和凄美,大有从粗犷转向细腻文艺之感。片子的整体基调柔和了些许,但却更让人揪心——所谓战场中的相识、相恋、相伴,终敌不过一场战役下来,阴阳两隔。

  剧情的安插上,前半部分较缓,而后六儿和王叔两位角色的死亡衔接的略显仓促。纯美一家子的相关设定个人觉得累赘,除去为了表达“有人欢喜有人愁”“战争会夺去儿童们的双亲”“天朝人无比善良伟大连敌方遗孤都会收留”这三个意思外,似乎找不到设定安插的其他意义,有点鸡肋,再多考究雕琢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艺术角度来看,影片可取之处有很多。为刻画鹅儿心理变化的几个镜头,滤镜给的恰到好处,随手一截就是电脑桌面,斜射进窗户的阳光投在少女身上,留下个意味无限的背影,随你怎么联想发挥去体会主人公千字文般的复杂心境,欲言又止把握适度,一个画面胜过剧本万字。

  桦树林中的二人幽会,鹅儿一袭红衣为安德烈舞上一曲天鹅湖,红与白,黄与黑。蒙太奇的运用把几个给人明显视觉冲击的镜头糅合BGM铿锵有力的节奏,仿佛下一秒就能让人联想到天鹅之死。想起来《黑天鹅》最后的公演,还有《第五元素》的某个片段。但是鹅儿不是那只身上占了鲜血的天鹅公主,因为“圆满时刻的最后一击,那才是最残酷的。”

  角色塑造上很喜欢柳芭大妈这个形象。她是鹅儿的芭蕾舞老师,也是鹅儿人生的引导者。是非分明,知晓事理,在鹅儿遇到困难时恰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是个突破了村妇的导师形象,很理想,感觉比亲妈都亲。

  说起柳芭就得说说憨子,这个形象有点儿薄弱,可存在性比纯美一家子高点有限。明明是个推动剧情的角色,却仅止步于推动剧情,没有更进一步的发掘和利用。

  还算是用心的电影,东北方言混着日语俄语和官腔儿普通话,代入感挺强。

  特效是个败笔。做不好还不如不做。

  整体感觉,我们占着好思路和好剧本,但却不能物尽其用的用心拍一部能走进人心给人带来震撼的好片子,这是最让人心痛的。就拿这部片子来说,剧情再商榷又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官,特效用心做能收获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个细节再琢磨一下片子还能上一个层次……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当下是个文艺工作能突飞猛进的好时段,人却不得劲不用心,白搭。就像是摆放的花里胡哨的面点,看着不错,嚼起来没味儿,前后形成落差,观者心里头意犹未尽,却也说不出的别扭。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七):《战火中的芭蕾》:唯美跨国恋颜值爆表

  看《战火中的芭蕾》你会发现,有一种美叫素颜出演,女主角的美,让人觉得一夜回到解放前,纯纯的感觉特别对味儿。而男主角的颜值自然也不在话下,俄罗斯的小鲜肉,国内一线小生看腻的情况下,也到了这哥们刷脸的时代。

  战争和青春,似乎一直都是让人敬仰的体裁。因为这种体裁会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总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体现人性的美,总是在炮与火的挣扎中感受到爱的温暖。而青春总会在战争中显得更加伟大,充满着生动的光环,时刻提醒世人,过去不能忘,那些曾被无法先烈和前人用血与泪写成的史诗,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铭记心中的,而那个时代的青春,是一种永恒的青春,值得我们去追寻和学习。

  八一厂做这类体裁的电影,一直都非常拿手,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导演水平,无论是战争特效还是时代爱情,都会让人一下子沉静其中,无法自拔。这部电影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这段恋情从男女主角的第一次偶遇开始,一个是因为被日军围困受了伤,一个是每天渴望幸福的小姑娘。而正是这样的相识,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同样,两个人也因此结了下深厚的友谊。通过生与死的考验,体验出信仰与爱情的神圣和伟大。所以,即便是在白菜地窖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的浪漫主义情怀。比如说男主角在白菜架后面挖掘个藏身之所,这能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我们面对敌人时的聪明才智;比如男主角在请女主角闭眼的那一刻,打开了开窗,雪花飞舞下来的瞬间,那是我们对于胜利的渴望以及苦中作乐的情怀;还有男女主角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的白桦林中的飞舞和拥抱,则让我们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情,单纯而浪温,温馨而感人。这种唯美的跨国恋,不仅表现在男女主角两个人有爱情观上,也能从另一个而面体验中俄两国的友好,以及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电影的配角非常强大,《战火中的芭蕾》由曹舒慈,卡列斯科夫·伊戈尔,杜源,陈瑾等联合主演,侯天来等人客串。几个老戏骨的绿叶出彩,尤其是杜源,在失去爱子,失去同志的那种坚守,还有最终的一战,都看出了一个普通东北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同样,男主角的死也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而影片融入了芭蕾舞元素,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相信会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艺术震撼和视听享受,堪称抗战剧的创新。

  老一辈的爱情和青春,凄美和伟大。这是一部非主流的献礼片,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而男女主角纯天然无污染的颜值不仅拉近了影片和年青人的距离,同样时尚的唯美跨国恋也让我们感受到更不一样的青春。这种青春不仅抒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同样也让我们明白,珍爱和平,没有国界。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八):《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选择性遗忘是正确的行为嘛?

  《苏日中立条约》(俄语:Пакт о нейтралитете между СССРи Японией 日本语:にっそちゅうりつじょうや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俄语:Монго́ль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这显然是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也是对《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严重违背。自此苏联对华援助逐渐减少。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九):战争美学之巅的惊艳一舞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是日本占领最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曾经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运用深情饱满的叙事,描绘了东北大地上的家国情怀,在烈焰纷飞、血流成河的雪地上,展现了壮阔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东北民俗。那暴风雪中温馨的木屋,摆放着白菜的小仓房,烟火浓烈的煤炉,孩子们玩着把铁钉放在铁轨上的游戏,拉着飞驰的爬犁,耍着土制的飞镖,过年时杀猪的习俗,大年夜的饺子里包进一个钢镚。难得的是在这些风情浓郁的传统元素并非简单的陈列,而是作为生动的情节道具,紧密相连,有力的串连起故事的进程,丝毫不会产生年代和地域的隔阂。作为东北文化不可分隔的一部分,俄罗斯元素在影片中的使用也让人耳目一新,包括香喷喷的大列巴面包,善良强壮的俄罗斯老板娘,以及让少女深深着迷的芭蕾舞《天鹅湖》,这些都作为美好的象征,与日军的枪炮毒气和凶残的刺刀形成鲜明的比照。

  明星们的表演也是值得关注,女一号曹舒慈本身就是东北姑娘,也是男内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曾获得美国国家芭蕾比赛女子成年组金奖,东北话和舞蹈都特别正宗,一张素颜的清静之美,则在质朴中显露出艺术的雅致,而男一号卡列斯科夫•伊戈尔颜值爆表,超强CP效果惊艳,除此之外,杜源、陈瑾、侯天来等戏骨亦是尽显深厚功力,深入心灵。

  中俄两大高手的合作,《战火中的芭蕾》还原了当年的战争往事,把原生态的东北风情,风雪中的惨烈战争,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嵌入其中,形成一幅史诗级的画卷,在油画般在静穆中喷射出巨大的戏剧能量,堪称国产战争片历史上的一次激情爆发。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十):《战火中的芭蕾》:让芭蕾在战火中怒放

  芭蕾是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影响很大,传布极广,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战争是矛盾斗争最高的表现形式,充斥着暴力、伤亡,是和平的公敌。影片《战火中的芭蕾》将芭蕾和战争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表现形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本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军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当地村民,并袭击苏联红军。最终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本片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为了真实还原那一段逝去的历史岁月,本片由中俄两国艺术家联手协作,共同打造,阵容异常强大。导演董亚春,最早以摄影起家,拍摄的电影《冲出亚马逊》和《惊涛骇浪》,分别荣获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执导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荣获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总监制由俄罗斯“国宝级”导演,有俄国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之称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他善于经营影像,用出色的画面来叙事传情,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人道主义关怀。执导的电影《蒙古精神》荣获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电影《烈日灼人》曾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本片由曹舒慈,卡列斯科夫•伊戈尔,杜源,陈瑾等一系列中、俄、日演员联合主演。女主角曹舒慈为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色不少。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卡列斯科夫•伊戈尔,有“俄罗斯小鲜肉”之称,片中分别展示了俄式粗犷之美和英帅之气。

  真实地还原加接地气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如同小说《林海雪原》和电影《智取威虎山》般广袤的雪原上,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破败的村庄,老旧的房屋,陈旧的火车站,人们都身着厚厚的棉袄、棉裤,穿着棉鞋,带着帽子、手套。对于细节的还原更是如教科书一般的严谨,火车上覆盖的冰雪、自家院子里劈劈柴,家里吃饭喝粥、吃窝头,挖地窖贮藏过冬的大白菜,头年家里请人杀口猪,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饺子里还放硬币,吃到的人好运连年……,完全符合东北人的地方生活习惯。

  片中反复出现一块贴着芭蕾舞照片的怀表,且每次出现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从开场时墓碑前的缅怀亲人,到男女主角分别时的定情信物,到分别多年母子再度重逢的纽带,到男主角牺牲时的依依不舍,到影片结束时墓碑前《天鹅湖》的再次响起。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承载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见证了优美的芭蕾舞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盛开和怒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