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因冈》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安因冈》观后感10篇

2022-05-13 12:19: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因冈》观后感10篇

  《安因冈》是一部由霍纳斯·夸隆执导,奥托·伊格内修森 / 桑德拉·布洛克 / 拉雅·兰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因冈》观后感(一):心路旅程

  有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要努力的活着,要努力快乐、努力幸福,就算我们曾经失去了快乐的动力,就算我们一连遭受打击。但是也要活下去,幸福快乐的活。

  电影女主角都在用精湛的演技在表达她在跌宕起伏中的全部情绪。有时我们以为一些事情决定了我们的生死,有时以为我们死定了,但是又没有。反复的得救又赴险又让我们反而坠进了无穷的梦魇和地狱。

  《地心引力》实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故事,它表达了一个人在面临痛苦时的内心挣扎。当我们痛苦难耐仿佛置身于浩淼的宇宙而又没有人能理解自己时,还不如一死了之。

  但是当人真的考虑到死时,我们又不得不掂量一下死那如宇宙般宏大而寂静与生的喧闹和嘈杂之间的分量。

  (番外篇中安因冈打死了自己心爱的狗,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注定要看美的幻灭、注定要经历生的轮回,而人的勇气就在于直面这些无情的诅咒,所以即使这样世界我们也是留恋的。)

  宇宙就象征的人自毁的一面,当我们困在宇宙,困在自己塑造的囚笼之中时,真的很难再获得地心的引力,重新回到地面。只能在空无一物的太空中,挣扎再挣扎。

  当女主角孤注一掷重新回到地球,地球给了她一个充实的拥抱和一次重生的洗礼。当女主角重新踏在地球的土地上的那一刻是五味杂陈的,她找回了地球也找回了自己。

  但是不管是天上还是地下都是那么孤寂无助,没有人能把我们从自己的“宇宙”之中解救出来,只有我们自己能解救自己。

  《安因冈》观后感(二):揭秘安因冈为什么是爱斯基摩人

  与其称《安因冈》为《地心引力》的彩蛋,不如说它是番外,因为《安因冈》不是趣味情节或续集伏笔,而是对《地心引力》正文的补充。短短几分钟的片长,看似单调的场景,小卡隆导演做到了与《地心引力》在同一时间线中的巧妙呼应,并贯彻了《地》的主题,挖掘了《地》的深度。《安因冈》最重要的信息是告诉我们安因冈是谁——一个爱斯基摩人。本文带大家思考,安因冈为什么是爱斯基摩人?要解答这个问题,要综合分析《地心引力》和《安因冈》两部片子,明白除了表明安因冈的身份,《安因冈》还告诉了我们很多。

  安因冈为什么是爱斯基摩人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安因冈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得出一个重要条件:

  【安因冈必须不会说英文】

  原因一:如果安因冈懂英文,就可以和Ryan直接交流,就可以了解Ryan的处境,并在地球上为Ryan联络救援。这就终结了Ryan孤军奋战的局面,而Ryan只有独自克服困难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所以,安因冈会说英文?这在剧情上是决不允许的。

  原因二:如果安因冈能和Ryan进行语言交流,就难免用言语安慰她。可是又该说些什么呢?即使是精心编写的对白,都有可能大煞风景。此情此景,用语言说什么话都比不上无言的默契更令人动容,比不上狗叫、婴儿哭声和歌声带来的那份超越人类语言的本能感动。

  既然安因冈必须不会说英文,安因冈的人设就排除了欧美各国国民,还有世界上众多文明国家的很大一部分人。说他是日本人?中国人?越南人?刚果人?编剧很可能不熟悉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状态,且随机抽取一个国家地区似乎缺少特殊的意义。

  那么,安因冈这个听不懂英文的人为什么要和一个偶然在电波中相遇的陌生人咿咿呀呀交流甚欢呢?假设中国大连的李小毅伯伯正在看恒大的足球比赛,旁边有狗叫儿哭已不胜其烦,突然收到一个讲英文的外国女士的问候,李小毅又不懂英文,他会乐呵呵地陪外国女士瞎聊么?假设日本东京的山口大叔正在照看自己的新生孩子,刚给小baby解开一块沾满黄色不明物体的尿布,这时听到Ryan的洋腔洋调,山口大叔有功夫陪Ryan扯淡么?

  于是我们得出第二个重要条件:

  【安因冈必须也很孤独】

  安因纲和Ryan一样陷于漫无边际的时空中,渴望与远方的人交流。我们看到《安因冈》里安因冈听到接收装置里传来杂音,兴奋地拿起听筒,通话全程带着喜悦的笑容,能和“Mayday”说话安因冈很高兴。他很享受和外界的人交流,哪怕语言不通。后来信号中断后,安因冈很懊恼。

  观看《地心引力》时,我们是如何想象安因冈那一头的画面呢?洒满阳光的屋子里,安因冈舒适地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节目,身边的摇篮里小婴儿稚嫩的眼神好奇地观察着这个奇妙的世界,忠实可爱的宠物狗趴在主人脚边要吃的,接到一块肉以后兴奋地长啸?窗外,温暖的阳光照射着门前的草地。也许你想象的画面与我不同,但人们很容易往温馨舒适的方向想象。因为安因冈是迷失在宇宙中的Ryan好不容易联系上的一个地球人,安因冈和他身边的那些声音给Ryan带来了温暖安慰。相比于Ryan孤独、无助、绝望、黑暗的处境,安因冈的世界应该充满人间气息,应该有阳光、家庭、幸福、温暖。

  当我们发现安因纲是爱斯基摩人以后,多少有点震惊。安因冈的世界与Ryan的绝望世界若有巨大反差,其实未能免俗。但安因冈的世界竟是如此寒冷艰难与世隔绝,倒与Ryan的处境有几分相似之处,安因冈的真实与我们的想象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反而带来了戏剧张力。

  一个不会说英文,又深感孤独,乐于和人交流的人,他可以是森林里隐居的猎人,可以是医院重症病房里无人探视的病人,但,爱斯基摩人,也许就是最最适合的设定。

  爱斯基摩人的处境和Ryan的困境惊人地相似。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爱斯基摩人和Ryan一样处于死亡边缘】

  这还不够,更伟大之处在于:

  【爱斯基摩人一生都英勇地与死亡抗争】

  关于爱斯基摩人,有一部最重要的影片。历史上第一部全长纪录片,弗拉哈迪执导,1922年问世的《北方的纳努克》。影片记录了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人一年里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捕猎、建筑冰屋等等。为了体现更加“原生态”的生活,导演隐瞒了纳努克使用猎枪捕猎的事实,故意让纳努克重拾父辈祖辈的捕猎手段;为了保证采光,截去冰屋屋顶,让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里赤身裸体拍摄起床场景……这种操纵受到很大争议。尽管扭曲了部分客观事实,《北方的纳努克》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图景,捕捉到了爱斯基摩人的温和、勇敢、淳朴、乐观,更拍摄到了后世无法重现的珍贵史料。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它把世人对爱斯基摩人的模糊想象变成清晰的画面,让“爱斯基摩人”从一个空洞的概念变成一种真实可感的具体存在。许多人对爱斯基摩人的认识来自这部影片。尽管影片带来的认知必然是偏见与扭曲的结果,但总好过从未看过这部片子。既然要拍摄《安因冈》,相信导演也不得不参考《北方的纳努克》。《安因冈》里的角色构成与《北方的纳努克》有些相似——一个爱笑的淳朴爱斯基摩人、他的女人、他的小孩、他的狗群。这份相似未必是致敬或雷同。《安因冈》的画面里有安因刚,他的妻子孩子,一群狗,他的皮筏,少数猎物,还有极少数物件。也许这就是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拥有的全部,每个爱斯基摩人大抵都如此,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尽管《北方的纳努克》被指不真实,但这份掺水的真实以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作为爱斯基摩人的缩影,多少道出了爱斯基摩人生活的艰难:在接近英格兰那么大的狩猎范围里,生活着将近三百个爱斯基摩人。一年狩猎的收获大部分来自北极狐,海豹和海象。他们拿北极熊和北极狐的皮毛从白人商人那里换取刀子和糖果。北极的雪像沙子一样干燥,雪橇要像冰一样光滑才可以滑行。冬天捕食海豹的方法——海豹在水里需要频繁地呼吸,当海面被冰封,每只海豹必须在冰面上留一个通气孔,以确保每隔二十分钟呼吸一次,猎人蹲守在通气孔边,海豹一出现就迅速捕杀之。一家人一起盖宿营的冰屋。男人用海象牙刀砍雪块,他要先舔一舔刀子,刀锋上的唾液结成薄薄的冰层使刀变锋利。切削平整的长方体大雪块砌成穹顶状的冰屋,女人孩子用雪填补雪块的缝隙。男人切一块冰装在墙上做窗户,竖一块雪在窗边反射阳光进屋子。一家人在冰屋内盖着一层皮裸睡。起床时要用牙咬海豹皮靴,因为经过一夜靴子已变得冰冷而笨重。给小孩洗澡的方式很简单,母亲拿一块皮料,往上面吐口水,在小孩身上擦擦,再吐口水,再擦。(写这段是因为,如果对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毫无概念,很难看懂《安因冈》。《北方的纳努克》虽然拍得生动,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78分钟的片长里节奏缓慢,画面又是黑白像素渣,一般人没耐心看下去吧……)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更艰辛,也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多彩。他们最懂苦中作乐,纳努克会拿冰块雕成小动物给儿子当练习射箭的靶。安因冈会接收电波信号和语言不通的Mayday瞎扯闲聊。

  《北方的纳努克》未必能精准还原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但可以帮助我们窥视他们艰苦的生活。冬天大雪冰封,捕不到猎物一家人就得饿死。纳努克总是面带快乐的笑容,但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北方的纳努克》完成两年后,纳努克在一次猎鹿的冒险中饿死了(另一种说法是,纳努克一家为了配合弗拉哈迪拍摄纪录片耽误了正常的打猎时间,最后悲惨地饿死了)。

  在《北方的纳努克》片头字幕里导演写道:我拍完影片准备返回文明社会,纳努克问我能否再多留一年,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非得回到外界的一切纷乱中,他感到茫然若失。

  爱斯基摩人坦然接受生活的艰难,不理解文明社会的复杂,却又热爱来自外界的新鲜事物,渴望陪伴与交流。所以纳努克不惜全家挨饿受冻也愿意帮助弗拉哈迪拍摄纪录片,他觉得好玩,有劲,甚至导演要走的时候他感到依依不舍,他希望这份热闹可以持续下去。安因冈与 “Mayday”通话时的喜悦和信号中断后的懊恼,大抵是出于同样的心情吧。

  爱斯基摩人是生活在极寒之地的化外之民,没有别的民族能在这个气候严酷的不毛之地生存。完全靠狩猎活命的人生,与自然相依相守又正面交锋,他们对残酷的捕猎习以为常,不是猎物被杀就是他们饿死,他们最懂什么是弱肉强食。但他们无畏可爱,活得愉快逍遥,无论死亡在何处等待,都要在活着的每一天做最大的努力。这份面对死亡的态度,正是《地心引力》中的Ryan需要学习的。

  《安因冈》虽然篇幅很短(扣掉片尾字幕只有五分钟四十几秒),由漫长的长镜头组成,场景比较单调,但《安因冈》一点不简单,导演做得算是很用心,仅看《安因冈》与《地心引力》的细节呼应就明了了。

  除了安因冈是爱斯基摩人以外,《安因冈》的另一大意外是:鼓舞Ryan的那声狗狗长啸是安因冈模仿的。

  狗狗是《安因冈》里重要的情节。由于语言不通,安因冈一直自说自话,安因冈说的话一定与Ryan的想象大相径庭,却又呼应了《地心引力》的主题。

  Ryan听到狗叫,感到莫大安慰,她欣喜地问,那是狗狗吗?能让它为我多叫一叫吗?

  安因冈说:那只狗很老了。她处于剧痛中。我救不了她,只能杀了她。但我没法放弃她啊,没法说再见。我太爱那只狗了。

  原来安因冈和Ryan一样不愿放手,做不到“let go”(Ryan一直无法从女儿死亡的伤痛中走出。我的《地心引力》影评里详细分析过Ryan的内心成长历程,对理解这部分内容会有很大帮助)。

  可叹的是,Ryan以为那是充满生命喜悦的狗的欢呼,其实那是剧痛的狗发出的呻吟,是临死前无奈的哀音。

  Ryan叫了几声汪汪。

  安因冈纠正道:狗才不是那么叫的呢。

  他示范了狗的正确叫声。

  安因冈叫的那几声就是Ryan听到的长啸。Ryan故作轻松地跟着发出高亢的狗啸。

  我们发现,《安因冈》也是一部关于生存与死亡的片子。

  Ryan说自己要死了。这时安因冈的妻子抱来新生的婴儿。生命的起点与终点遥相呼应。

  Ryan说她害怕死亡。安因冈开始唱歌哄自己的小孩。这个出生在极寒之地,注定一生艰苦,与死亡抗争的孩子。

  直到婴儿哭了,Ryan才意识到了baby的存在,她听到安因冈的歌声,叫他继续唱下去。飞船里处于灵魂黑夜的Ryan已准备长眠。安因冈毫不知情。

  这时信号中断了。安因纲很懊恼。

  凝重的音乐响起,安因冈扛起猎枪,走出画面。短暂的惊喜过后,他又要回到艰苦的生活中了。

  活着比死去更艰难。只有不惧怕生,才能不惧怕死。

  这正是《地心引力》试图告诉我们的道理。

  若有朋友想看更深入的分析,可以看看我的《地心引力》影评:《真空中看人生:双重失重下的突围心法 ——《地心引力》详解》

  喜欢我的影评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文尔说”,微信号:wenershuo

  也可以加楼主个人微信,微信号:misswhen

  还有新浪微博是@Miss文尔

  《安因冈》观后感(三):问世间情为何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