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嗜睡症》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嗜睡症》影评10篇

2022-04-06 03:31: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嗜睡症》影评10篇

  《嗜睡症》是一部由乌利胥·柯雷执导,皮埃尔·波克玛 / Jean-Christophe Folly / Jenny Schily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嗜睡症》影评(一):《嗜睡症》评论:援非医生失踪记

  《嗜睡症》评论:援非医生失踪记

  德国导演乌利胥·柯雷的新作《嗜睡症》关注的是人与生存环境的复杂关系,在非洲丛林中,有人迷失,有人手足无措。乌利胥·柯雷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习惯是否可以改变人的一切。

  艾波与妻子维拉在非洲工作多年,艾波是世界卫生组织派遣到非洲的援助人员,帮助当地的医院治疗嗜睡症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拉对于在非洲的生活越来越不满意,而且常年无法与女儿团聚也使得两辈人的关系愈发疏远。维拉决定回到德国,但艾波对此显得举棋不定,他越来越习惯于在非洲的生活,但在事业和家庭中他只能选择一个,这让他十分痛苦。

  数年之后,一位在法国出生的黑人艾利克斯来到了喀麦隆,虽然艾利克斯同样有着黑皮肤,但却是第一次来到非洲,贫穷的生活和艰苦的环境让这位医科大学生难以适应。在见到了依旧滞留在非洲的艾波之后,艾利克斯发现他已经娶了一位非洲女孩,并且和她有了一个孩子。某天夜里,艾利克斯和艾波一同去森林出巡,但艾波却在森林中神秘失踪,清晨艾利克斯踏上了寻找艾波的旅程,一匹河马却从森林里神秘地出现……

  单从剧情看,《嗜睡症》与泰国导演阿比查邦的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将视角对准了神秘的丛林,故事也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段(两段中还出现了超长时间的黑场)。但在影像风格上,《嗜睡症》没有那么极端和风格化,大量的手持摄影和空间调度在欧洲电影中并不少见。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对于黑夜的表现非常出色,摄影师帕特里克·奥斯利用娴熟的技术营造了一个迷人神秘的非洲丛林景象,写实又富于魅力。

  艾波与艾利克斯是相反的两面。前者是白人,但却始终离不开非洲,某种意义上来看,他已经失去了回到现代城市的勇气,非洲丛林是他最好的归宿。而艾利克斯虽然看起来是黑人,但却在法国出生,对于非洲恶劣的环境完全不适应,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艾利克斯独自住在连电灯都没有的村落里,却依旧小便在了一个饮料瓶里(这一段被正面、长时间的表现),他作为养尊处优的现代人还不适应这里的简陋生活。

  片中出现了的一段剖腹产的描写,虽然是一位医生,但艾利克斯却无法完成手术,仅仅在孕妇身上割了一刀,他就跑到了外面去呕吐不止,而艾波却对此轻车熟路,这样的工作他每个月都要做。

  乌利胥·柯雷的父母在非洲工作多年,他自己也从小就在非洲生活,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讲述自己的故事,生活的经验给乌利胥·柯雷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尽管有人质疑乌利胥·柯雷恶意描写了非洲的生活,但从画面的质感和对细节的营造上,乌利胥还是交足了功课。在电影第二段的开头,乌利胥·柯雷表现了一段演讲,演讲提到了国际援助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并且主张靠国际贸易来帮助非洲。对于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的问题,乌利胥·柯雷没有给出答案,或许这也是他自己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片名《嗜睡症》有双重指涉,一方面点出了艾波和艾利克斯所医治的病症,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这样的道理,长时间呆在某种环境中,会形成习惯,对于变故不愿意醒来。

  片尾在艾波失踪之后,出现了一匹神秘的河马,河马从哪里来,为什么从这里出现,没有人知道。

  《嗜睡症》影评(二):非洲是一片深度的梦境,是纯净的沙漠加清澈的沼泽。

  非洲是一片深度的梦境,是纯净的沙漠加清澈的沼泽。本片要说的话很多,可能只有导演才真正知道。两个人的处境不同,但面对的是同一片难以解决的非洲大地。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非洲移民。另,人变成河马有什么奇怪的,各位观众难道看不懂了?不是说这河若干年没出现过河马了么

  犀牛,河马,大象,老虎,狮子,长颈鹿,这是导演们最喜欢的动物,被用在各种影视文学中,有恋爱的犀牛,少年派,……为何就不能有变成河马的德国医生?他不是说之前医生变成河马因为同事与妻子有染,伺机报复吗?

  ……各种阐释,各种联想,中心问题是,非洲是深度睡眠,非洲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非洲人才是真正沉睡的雄狮,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会领会所谓的落后国家人民是如何沉迷于甜美的梦乡,只有深入其中,才情不自禁地也沉沉睡去。

  《嗜睡症》影评(三):隐喻重重

  选准电影节参赛是相当重要的。像Ulrich Kohler这种水准的,要是入围戛纳,很大可能去的是“导演双周”单元,即使好运连连进入主竞赛,最终获奖的几率也是很低的。当然,我在这里并非批评这位柏林电影学院派导演的实力,我只想说像《嗜睡症》这种政治性甚为明显的影片,入围柏林电影节是最佳的归宿,而且还顺利摘下的最佳导演银熊奖,也更加可喜可贺。究竟影片凭借什么能拿下这个份量相当的大奖?我猜想当中肯定有很多的因素,当然少不了是政治上的,这也与柏林电影节一贯以来的宗旨及推崇的作品有密切关系。但是我没打算就政治层面来谈论这部影片,因为这个内容在许多反映第三世界或殖民地题材的电影里已沦为一种cliche。我更愿意从自身感受出发,来讲述关于这部片子的看法。

  如片名所示,我起初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疾病,直到我看完影片,我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觉得这个名字指向两个意思,一个是表面的疾病,就是那些非洲民众不幸患上的,病人一旦染上,有可能长眠不醒。另一种意思是指白人医生所染上的一种习惯。他由于长期在非洲工作,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他起初被派去那里,为的就是要研究治疗这种传染病。自病症得以控制后,他竟出乎意料地选择留下来,跟当地女人生子,过上了当地人的生活,没有半点返回德国跟他太太女儿团聚的意思。我想电影就是主要就是要展现他如何脱离原有的欧洲生活方式,逐渐融入到当地生活的整个过程。在影片的第二段,导演更引入一位法国黑人医生的视角,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继而进一步阐述他最终选择这种生活的原因。这第二段也是令整部片子看起来有趣的部分。

  影片采用自然光拍摄,无配乐,呈现出一派现实主义风格。很多夜间拍摄的场景也令我印象深刻,充满了神秘的意味。至于最后那个开放性的结尾,确实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每个人心里肯定有自己的解释,我相信这也是让Ulrich Kohler赢得最佳导演的最大筹码。

  《嗜睡症》影评(四):cliche 只是伪装

  我承认电影的前15分钟我以为这又是 一部那 “那样” 的欧洲电影,你知道的, 中年医生 通常是德国,荷兰,丹麦人,胡子碴,不完美的家庭,纠结于人性与 white men's burden。

  但他之所以在这不是为了救赎自己 或者 出于 带有略带有种族优越感的道德责任心, 他是一个 移民 。 他对非洲热爱,依恋或者是单单习惯了也罢, 从自我定义上他已经不在是纯粹的欧洲人了, 但是他是白人, 一个在黑非洲的白人。

  与他相对照的是年轻的 非裔法国医生。 他来到非洲面对着跟他有相同肤色的人一举一动却带有些许的优越感,从买烟那一幕 到 他在医院中同每个人打招呼, 在车上戴着安全带... 无数个细节上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欧洲人或者说 “白人’‘ 。 (虽然现在 说着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的黄种人和黑人 也是 欧洲人了, 但当提起european 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他们吗? ) 讽刺的是他是黑非洲黑人群中黑皮肤的白人

  虽然还是很俗套,但他们的自我定位是不被承认的。 他永远的不会被认为是非洲人, 对于他的非洲亲家 他就是一个“白人”, 一颗摇钱树, 一个给他们买车买彩电的人。 对女大学生, 他也不过是前往欧洲的摆渡。

  法国人呢? 或者那个自认为是法国人的法国人呢? 对于他的法国同胞而言, 他是一个有大鸡巴的黑人。 而法语带有浓重非洲口音的当地人似乎也从来不拿他当法国人, 即使他操着一口标准的法国口音。

  这是对全球化和 欧洲/美洲/澳洲 的所谓 多元化社会的一个响亮的嘴巴子。 为了politically correct, 西方社会长期视 种族差异,种族偏见为 (用一个共产党的词) 洪水猛兽。 成长在这种舆论气候下也真有人天真的认为世界大同,种族歧视已是上个世界的产物...

  也罢, 电影的最后, 他像非洲传说中的一样变成了河马, 至少河马是黑色的, 传说是非洲的。

  《嗜睡症》影评(五):《嗜睡症》影评:你是暗夜里的一束光

  刚开始看这个片子,一定要静下心来,大量的暗夜镜头、平淡的对白很容易让人看不下去,而此片更像一瓶红酒,后劲很大。越往后看越觉得有意思,每个人物的塑造都很耐人寻味。整个电影没有那种大起大落,在很平静的叙事中吸引你的眼球。

  看完电影,最大感触是外国人做事情更纯粹,可以为了喜欢的事情奉献自己的一切。 主人公艾波就是这样的,为了一份喜欢的工作背离了家乡和亲人,欧美人被同化成了非洲人,而非洲人不再像非洲人。主人公艾波和法籍黑人大学生在影片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艾波把自己的一生送给了非洲。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导演是在告诉我们人与环境、自然的关系。被身边的环境同化,是每个人都躲不掉的。

  观看整个片子感觉更像个纪录片,故事性不是那么强,没有很强的戏剧冲突,很平静的叙述了一位自愿去非洲工作的欧美医生艾波的生活。影片开始记录了艾波把妻子和女儿接来非洲度假。通过游泳一场戏可以体现出在德国上学的女儿对非洲的反感,通过与同事的聚会展现出了妻子对非洲生活的不快和烦闷。而艾波却很享受在非洲的生活:游泳、打猎、给病人看病, 他习惯了非洲的一切。离开还是留下让艾波很纠结,最终艾波和家人分道扬镳,他开始酗酒。

  片子里大量运用了夜间镜头,与片名‘嗜睡症’如出一辙,不得不说这是影片的一大特色,摄影师的功底很棒。导演也很大胆,这么多枯燥的夜间戏和叙事场景,床上(露点)戏被安排在了电影四分之一(全篇88分钟)的部分,大约电影开始20中左右吧。没有耐心的童鞋很容易在前20分钟的观看过程中昏昏欲睡,此时的感觉的确是像得了‘嗜睡症’。别诅咒它是个大闷片,往后看,你会觉得片子里的每个人物都很耐人寻味。

  导演有过非洲的生活经历,每个人都在讲述内心的故事,不是嘛?导演没有明确提出自己对非洲援助计划的解决方案,但是影片提出了对于非洲的发展需要靠市场运作的观点,而非援助所能达到发展非洲的效果。艾波就是非洲援助计划里的一个参与者和执行者,他尽心尽力成绩显著,却两头不讨好,有些事情不是依靠艾波个人能力就能解决的。

  影片用一个非洲本土人的话轻松的告诉观众,艾波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非洲人了,他说道:“你的皮肤比我黑。”潜台词就是‘你比我还像个非洲人。’导演在阐述艾波被同化的时候,兼顾对艾波的立体塑造,艾波拒绝了朋友的泡妞计划是想告诉观众艾波是个为人正直、清廉的家伙。他在非洲工作没有高额的薪水、也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反而,他失去了妻子和女儿。艾波在不知不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

  三年后,艾波和当地黑人姑娘结了婚,并生有一女。国际组织派来调研的法籍黑人大学生带我们目睹了这一切。故事层层推进,导演通过一系列的小事情反映了艾波已经被同化的事实,又把法籍黑人大学生过惯现代生活无法适应非洲作为参照物,映射了艾波作为一个医生的艰辛和成绩。从厌恶到理解到支持,法籍黑人大学生彻底的理解了艾波的工作和对非洲所做的贡献,融入了艾波的生活。

  当艾波和老丈人发生争执的那一刻,影片向观众提出了问题:艾波在做什么?他在非洲的生活看上去并不怎么样,或者艾波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他所热爱的工作。纵观整个片子,艾波始终没有离开非洲。导演也在告诉我们人与环境的关系,长时间呆在一个环境里,会被同化。

  结尾很神秘,也很耐人寻味。医生艾波在夜晚狩猎时被河马吃掉了,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嗜睡症》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