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鹿原》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白鹿原》影评精选10篇

2022-04-06 03:32: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鹿原》影评精选10篇

  《白鹿原》是一部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 / 张雨绮 / 段奕宏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影评(一):《白鹿原》:删减是个伤心事儿

  《白鹿原》影评(二):白鹿原:寡淡如水,支离破碎

  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的扉页上写着端端正正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很显然,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1.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民族的书,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亦不是一个群体,而是属于一个民族;2.这是一段历史,不是一本简单的概述,亦不是一本零散的概览,它是一段中国历史的秘而不宣隐而未发的历史。

  我向来不以一种先入为主的姿态来看待经由文学著作改编的电影。不论电影的品质如何,至少导演拍摄的一片赤诚之心也是日月可鉴。在经历了改换导演,改换演员,投资方撤资等一系列的尴尬境遇后,这部名为《白鹿原》的电影,仍然没能摆脱众人吐槽的厄运。

  从整体上说,《白鹿原》小说较为立体的将白鹿两姓人家在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的沉浮起落和悲欢离合呈现了出来。虽然书中不乏一些赤裸的性描写,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它是一部建立在浓郁地方色彩上的一部具有“家国情怀”的恢弘著作。这样一部具有“史诗”特质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最起码,要阅读过原著。然而我看完《白鹿原》之后的感觉是:导演究竟有没有认真阅读过原著?让这样一部建构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上的小说俨然成了一部荒唐的“一女事多夫”的闹剧!如果说这是导演主体意识的偏差有情可原,那么擅自删掉书中重要的人物和事迹又是谁之过?看过《白鹿原》小说的人都知道,书中的朱先生、白灵、鹿兆海、冷先生等人都是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不仅担负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对电影主题的深化与挖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朱先生,他是小说中唯一一个从头至尾的“圣人”。小说中对于他的塑造,是站在一种完全超脱俗世又遗世独立的角度。小说中多次谈到他如何教导白鹿两姓的后代“学为好人”,后又叙述他如何引导黑娃回归正途,如何夙兴夜寐的编纂县志云云。他的地位,毋庸置疑的应该在电影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我们却失望的看到:电影中几乎完全剔除了朱先生这一重要的人物,代之以一个“堕落的荡妇”的几段若有若无的激情戏提领全片!真不知道陈忠实先生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会作何感想?另外,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白嘉轩是一个贯穿整部小说的角色,他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刚直不阿,果敢干练,然而又愚昧木讷。在他身上,汇聚了一个封建地主的所有缺点和优点。导演选中张丰毅来出演,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张丰毅却把这样一个极富生动,极富立体的人演成了个直愣愣的“平板儿”。白灵虽然出现在小说的中后半部分,但是缺少了她显然也是不能服众的。白灵的成长,白灵的抉择,这都是导演可以切入的据点,然而我们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整个电影下来,就剩下可恶可叹可悲的田小娥这一个女性独挑大梁(还是个人人喊打的“烂货”),不知道导演这样处理是不是违背了原著的创作精神?少了这些在书中“撑场子”的角色,剧情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进而支离破碎了。我想,主要的失误在于切入点选错了。一旦进入的点选错之后,往下的每一步只会错上加错,而不会峰回路转。

  如果说影片有什么可看的因素,或许就数开头那一片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了,这片散发着孕育着无限生机无限渴望的麦浪激起了我要看完这部片子的欲望。那一抹奇诡的晚霞,和那一声声韵味十足的秦腔或许也是支撑我看完这部片子的动力。我只是想说,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一切的一切都是沙中筑塔海市蜃楼。

  期待。下一部改编自文学著作的电影能多一份审慎……

  《白鹿原》影评(三):「只剩白鹿原的白鹿原」

  时隔电影上映五年之后,自己从口碑、收视俱佳的同名电视剧熟知并喜欢上了《白鹿原》这个故事,也许是因为艺术展现载体的不同,电视剧的先入为主,加之电影版的故事在国内上映之前又被动过“大手术”,直接导致了自己对该电影版的故事表达感觉有些“粗糙”,而少了些细节描写(剧版人物形象设置较多且刻画鲜明、封建思想桎梏下裹小脚、重男轻女的表达,包括剧中裹小脚的女性角色们走路姿势都很有讲究),尤其是:影片中白鹿两家子女(白灵、鹿兆鹏)革命党者的人设被大大弱化甚至被忽略掉了,这也造成了恢宏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都被一笔带过,只剩下了白鹿原上的权利跟欲望,不过,好在用心之处是片中对陕西区域特色的元素还原的还算地道:演员接地气的表演(方言、陕西蹲、吃油泼面时那股子欲罢不能的吃相)、还有那几段正宗大气的秦腔,很原汁原味,听说不久之后还会有一版电影出炉,小说本身IP很赞,希望改编者们且行且珍惜,最后,作为陕西的近邻,无论剧中,还是片中的很多言行、习俗的表达都让自己倍感亲切!

  《白鹿原》影评(四):关于《白鹿原》的四大“思想主义”

  于我看来想要的太多确实是很多导演的通病,但是也总比什么都不想要而来得强吧!在我看来这确实是近几年内地比较出彩的电影了,相信应该没有几个人会反对这种说法,尤其是在看过《听风者》以及《消失的子弹》之后,无论此片在情节上有多少牵强或者戏份取舍比例上拿捏有诸多不足,于我而言,都无法抹杀掉此片的微弱光芒。

  1、很多人说不如改为田小娥的情史之类的片子来拍,在我看来这个想法更为牵强,因为张雨绮无论在身材还是气质上明显都撑不起这个角色!而且这样的剧本对于目前国内的编剧而言将是更大的挑战。

  2、王全安在戏份的拿捏上明显太散,于我而言,他貌似总是想通过好几件事情同时来论证才觉得能突出这个时代的残忍和现实,本人觉得那也是中了小时候老师老让我们写排比句用于加强语言气势的后果!一部电影其实只需要几个矛盾就足够了,如果什么都往里加反而略显浓重加搞笑,观众也会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就这样的剧本能拍得及格在我看来已经是一大成功了,至少在这点上王全安做到了!

  3、其实我觉得如果主攻这三“兄弟”,也许是最好的效果,结果戏份反而还没有田小娥以及郭涛他爹的戏份足,确实有些捧他老婆之嫌。

  4、看完电影我会想给王全安我的两种想法,如果剧本我写,我要么拿张丰毅当男猪脚 要么拿那三“兄弟”当男猪脚,深挖这几个,也许这样的片子才会更立体,也更成立,能回味和细品的东西也就更多,当然,这只是假设,也只是本人在自己电影世界里的又一次YY。

  《白鹿原》影评(五):难以掀起的“风搅雪”——评电影《白鹿原》

  《百年孤独》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也是本人最为喜爱的国外名著之一。而放眼中国,唯一能与其相媲美莫过于陕西作家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白鹿原》引起了近年来中国文坛少有的轰动。而这两部作品无论在探讨人类命运,还是在体现民族特点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而《白鹿原》所描绘的白、鹿两个家族五十年历史,其实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族近代的兴衰史, 亦是几千年中

  国封建史的缩影。

  《百年孤独》比《白鹿原》两部作品成书相差30年,《白鹿原》的开篇仿佛也有向《百年孤独》致敬的意思:

  “很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前,还会想起很多年前和父亲一起去看冰块的那个下午。”——《百年孤独》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个女人。”——《白鹿原》

  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种种,使《百年孤独》很难拍成电影,改编难度极大。同样,《白鹿原》也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将一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改编成两小时的电影确实很有难度。 《白鹿原》 1993年出版到 2001年影视公司购买改编权, 中间经历多次波折,终于被王全安导演拍成了电影。

  《白鹿原》上映历经磨难。距离上映只有2日之遥时,电影《白鹿原》因“字幕出现问题”于9月11日临时撤片。于是, “200名发行员正从北京出发赶往全国各地,人肉快递新的数字拷贝。”终于在今日上映。尚未了解首日上映的票房数据,但今晚本人所在的影厅至少全场爆满。有不少是原著的忠实读者,然而当影片随着"鹿子霖"的几声长啸后,屏幕一黑,嘎然而止。影片结束,观众鱼贯而出,不禁长吁短叹,感觉不够过瘾,如哽在喉。

  短短的156分钟,电影里忽略了不少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这也许可以理解,但删减了关键的人物反而影响了整个故事的结构。继续回到与《百年孤独》的相似性,《百年孤独》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对布恩迪亚家族的性格命运了如指掌,也为马孔多带来了科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马孔多,而后又能做出穿越百年的预言。

  小说《白鹿原》同样也有一个无比重要的“先知”人物,在改编的电影中被无情的删减了。该角色是必不可少、贯穿全书的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才子 “朱先生”,白嘉轩姐夫、白鹿书院老师。朱先生淡定、自得,不掺和杂事,却将大小杂事都料理的得真切切,每次出场都宛若仙人,撂下几句话便抽身事外,继续回到白鹿书院编修县志,让芸芸众生细参慢悟。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

  如此重要的角色却被编剧作为枝节人物删掉了,对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失望和意外。另外,删减的角色还包括白嘉轩长女白灵和白鹿镇中医堂医生、世代为医冷先生。白灵的革命生涯极其轰烈悲壮,小说中她的叛逆,她的活泼,她的激情,让每个读者难以忘记。

  出于政治的敏感,影片中将抗战后的段落全部剪掉,非常可惜。抗战后的不少情节对整部小说来说是一个完整的交代,如果改编到电影中相当精彩,还是值得一叙的,如黑娃之死,白孝文得势等。

  另外,影片还有明显的硬伤就是陕西方言台词不够地道,方言不时有普通话替代,时而含杂京腔,倒也让忍俊不禁。虽然秦腔很效地烘托了整部影片,但剪辑处理的不够巧妙,每次大声吼出的时候都显得极其突兀,痕迹太重。

  虽然, 小说和电影、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那块金黄色的麦田完全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小说太过精彩,这一场注定难以掀起的“风搅雪”。

  陈忠实曾经谈到创作自己打了个比方,“矿石大家都有,但你把它炼成粗钢还是精钢,这要看谁的思想深刻,谁的冶炼容器大。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大的容器。一个作家对创作形成有自信的理解,要花很长时间,这个过程我现在还没有完成。”

  电影是电影,小说是小说,也许电影所缺少就是一个更大的容器吧。

  《白鹿原》影评(六):贫乱和权性-突破之作 分享给已经看过白鹿原的观众

  刚看完《白鹿原》觉得精疲力尽,在无尽的猜想和压抑中结束了154分钟的观影,感触颇多。

  说句实话下午去影院之前再微博上看见众多我认可的前辈都对《白鹿原》有着太多的批评和否定,还有很多看过小说的人更是把白鹿原批得一无是处,我还是以一种没有看过小说和纯观影的姿态步入影院,开头大片黄色的土地就牢牢吸引住我了,金黄色的麦田让我想了《红高粱》更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高密,心中不由涌现出强烈的归属感,在后期的大量引用甚至让我大呼过瘾,美中不足的是其中还穿插大量在田野中矗立的牌坊,在过渡的空镜头时期重复播放,有让人感觉偷懒和审美疲劳的感觉。

  总体感觉《白鹿原》的剪辑手法还是相当不错的,陕北汉子饭后大唱大跳随着镜头的慢慢推动让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在于大场面的拍摄白鹿原也是做得相当到位,平稳的构图和巧妙的拉推运用,特别是在拍人的时候,运用的测光更是将一个人的精神和气魄十足的展现,音效方面,多次运用的声画不同步过渡也让人觉得自然舒缓,换面未动,声音先行,配合着悠扬凄厉的秦腔和大片大片的黄色麦田。

  国民时期的作品总是跟权,性,乱,脱离不了关系,没有看原作小说,在这部电影里导演更是完全切合这三大要点,不断更换的最高权力,从族长乡长到土匪头子到农民会再到国民党,民国时期总是处于乱世之中,最受压迫和苦的总是最下层的农民,关于权力这一点导演构建的很巧妙,三个孩子之间的家族恩怨甚至到白鹿两家的组长关系甚至到各种势力团体一次一次的站上白鹿原的搭戏台子,那个时期总是充满了无尽的历史裂变和权力争斗,而黑娃和鹿兆鹏之间的对话也引人无尽的深思,大体意思如下:

  “俄国没有祠堂,但是人们都生活的很有钱”

  “有农民吗”

  “......有的”

  “不管怎样受苦的总是农民”

  而白鹿原中对于祠堂的表现更是出神入化,

  黑娃结婚想进祠堂,被阻止,引发一系列故事

  农公会率领砸祠堂,代表着一种改变

  最后祠堂被日本飞机炸翻,更是充满了无尽的隐喻

  引用一句话就是“即在历史的变迁中,长久存在的伦理和道德观念永远不会消亡,这种存在同时又是持久的和隐性的。外现的权力象征(祠堂)会成为对立者攻击的目标和靶子,但真正的力量和权力,却又是暗藏的不可察觉的。”

  再说到性,这也是民国时期不可避免的话题,低素质的农民总会和一些得不到满足的闺中小姐或是三房四房姨太发生干柴烈火一般的性关系,在令人血脉喷张的同时,不得不去思考,民国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片中的小蛾在我看来不是一个风骚的女人,同样在处于N房小妾得不到满足的生理需求时期,遇到了黑娃,干柴烈火顺理成章,但在这背后是时局早就了小蛾的骚,贱,而不是她自己的生活态度,先是在和黑娃需求结婚的时候遭到了第一次阻碍,住进了小窑洞,进而黑娃外逃,又和鹿子霖发生了关系,进而和白孝文,这一切看似淫乱的性史全然是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造成的,而在我看来,小蛾只是想和黑娃好好的过日子。

  乱,先前不断更换的白鹿原当权者就足以说明民国时期混乱的关系,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电影中的隐喻,在关于共(和谐)党的部分片子的描写发人深思,鹿赵明家族共D之后在电影中的结局没有善终,在无尽的宣扬共D好之后,在一次教书的过程中逃逸并且在影片的结局再未出现,而他的父亲在我看来结局也是不得善终,虽然片中多次一再强调只有共D才能救赎人民,但是片中的情节让人不言而喻,而黑娃最后不明的身份同样也是为前戏做足了后劲(据说是土匪),在这方面不便多说,喜欢的朋友可以去影院观看,而这,正是我认为电影有所突破的一部分。

  ------------------------------分割线----------------------------------------

  其实我觉得这部小说改变的电影还是有很多硬伤存在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跳动不必多说,让我这个没看过小说的人在开播20分钟之后还对不上人物的名字,里面的肉色表现不禁让我热血沸腾,关于白孝文的不育被治更是感觉有些皇庙,更别说鹿子霖的酒后乱性,和小蛾发生关系更是看得我有些头昏脑胀,其实情节方面我也没有过多在意,看了网上被那些看过小说的人狂批就知道了。

  唉感觉还有很多想说的,总是描述不到位,第一次发影评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批评,交流一下也是好的。

  《白鹿原》影评(七):女人的历史

  没看过《白鹿原》的小说,也正是为了此部电影特意买了一本《白鹿原》,已放置两月有余,仍旧未看。

  之所以买书,是因为怀疑编剧曲解了《白鹿原》,隐隐约约感觉到书写的情节、人物关系都比较复杂,而电影,可能是由于时间原因,无法表达而做了很多修改。

  不过改后却令我很失望,看完的主要两个感觉,一是一部女人的历史,一个女人与三四位男人,与一个村子男人的历史;二是支离破碎,故事间缺乏过度,情节在很多地方的处理上感觉突兀,是个快进片。

  不知书是什么样的,有时间一定读一下。

  《白鹿原》影评(八):如果没有陈忠实那个版本或许会更好

  在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几乎是电影的雷区。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很多人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期待:一方面希望那些名著早日能够被拍成电影作品,用最通俗影响力最大的方式影响自己和周围的人;另一方面,等这些文学作品真的被拍成电影之后又会有一大批人站出来大骂电影糟蹋了文学作品。加之很多电影根本无法展示作品深刻的内涵,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就成了自取其辱的代名词。尽管有《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值得称道的电影,但电影还没有上映,骂声往往就已经霍霍磨刀了。

  在诸多的名著电影里,《白鹿原》只有一个字:难。它获奖难:虽然国内媒体在大肆宣传,但年初的柏林电影节只颁给它一个最佳摄影奖;它上映难:在万众瞩目中,上映的档期后推一次又一次,在人们几乎要放弃时才姗姗来迟;拍摄难:虽然导演剪辑版可以是220分钟,但依然无法容得下原著小说的全部内容。宣传难:面对王全安和张雨绮,很多媒体更愿意跳出电影去聊他们的私人生活。虽然难,但我们终究还是看到了《白鹿原》。如网民说的那样,这部电影虽然成了田小娥专场,但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长镜头中,关中的田园风光像一幅幅油画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庄稼汉手中的海碗和老艺人沙哑着嗓子唱出的秦腔有着浓浓的乡土风格。电影中的白嘉轩虽然没有在小说中娶7房太太的风光和无奈,但也被塑造成了一个有骨气,不跟风,懂得担当的精神领袖角色。鹿三的戏份也不多,但他的命运也在公映版那个154分钟里得到了较为完美的体现。比起电影中只被提及一次的“冷先生”和并没有出现的白灵等人,他已算是一个幸运儿。当然,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身为导演和编剧的王全安为剪辑这部电影付出了多少努力,发出了多少叹息。因为在目前的电影盈利模式中,只有公映才是硬道理。

  田小娥却意外地占据了这部电影的绝大多数内容。张雨绮自然也够卖力。从武举人的太太到住在窑洞里等爱的女人,张雨绮的演技可圈可点。当电影版《白鹿原》里只能找到小说《白鹿原》中的些许时田小娥却成了电影的核心。电影中的田小娥也并没有出演那些“不堪入目”的内容。她试图用悲惨的命运映射出时代的变迁给她和她周围的人带来的命运转折。《白鹿原》中,当她周围的男人越来越模糊时她却光芒四射。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内。

  当大家在毫不吝啬地用最刻薄的话批评电影《白鹿原》时我也常常想:如果没有陈忠实那部被认为是建国后绝对经典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那么王全安的《白鹿原》算不算是一部好电影?如果电影里没有鹿三和田福贤,没有那一闪即逝的公元XXXX年,电影会不会更连贯?如果拍《白鹿原》这样家喻户晓的作品,只有两种办法:绝对服从或拍出自己的风格。很显然,王全安选择了后者。虽不能说非常成功,但也并非大家说的那么一无是处。

  《白鹿原》影评(九):无力吐槽导演的胳膊肘往里拐

  今天把《白鹿原》电影阉割版给看了,之后非常庆幸自己用四天时间把书临阵抱佛脚了一下,刚看完书的表示,如果不看书,电影一片混乱,前因后果介绍不详细,还有虎头蛇尾之嫌,开头已经是白嘉轩在读乡训了,结尾对鹿兆鹏和白孝文也无甚交代。

  看书的时候让我一口气看完的就是文章的开头,白嘉轩先后娶了7(or other)媳妇那段,我表示生动的描述瞬间抓住我眼球,作者想必是有个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有感染力和画面感的文字吧,电影的开头很跳跃,然后很动感==

  传说完整版是四个小时,阉割了一个半小时,以尊重作品为原则,所以我也不便多做过多评价。但对于导演对人物的把握,无力吐槽,田小娥绝对主角,整部作品没有白灵没有朱先生,甚至对那段国共合作之后又破裂的历史背景也无甚交代。全局围绕着田小娥,后来得知,张雨绮乃是导演的妻子,罢了罢了,正验证了还是一家人亲,胳膊肘往里拐,但您也不用小娥连一自己命运都不能掌握的女人从来到白鹿原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共六套戏服,这还没算跟着郭举人时候的那几套,罢了罢了,全剧就就一个女猪脚,优待也是应该。

  最后,电影里的一些元素还是很不错的,陕西话很逗有木有,丰收的麦田很有赶脚有木有,很想来碗臊子面有木有,秦腔高亢嘹亮直入人心有木有,陕西人果真是大碗蹲着爱喝面,整部剧喝掉了N碗面。两年前去西安就深深地喜欢那片热土了,还记得书里提到老孙家的羊肉泡馍,记忆就一下拉回回民街了,希望网上能早日看到完整版,有朝一日重走西安城。

  《白鹿原》影评(十):White Deer Plain: Human Nature Reflected in the Hard Times

  efore watching the movie White Deer Plain, I heard that there were many pornographic scenes. However, after seeing the film, I found that erotism in this movie is only one clue, there are a lot more important themes that the director wanted to show us.

  As a whole, I feel that White Deer Plain is like a tragic epic----the tragic destiny of the heroes especially the young generation leaves me a heavy heart. Tian Xiao’e, the very important heroine who had love affairs with Hei Wa, Bai Xiaowen, and even Lu Zilin, is a woman typical of that time who had been oppressed by the feudal society. She was beautiful but she could only survive in turbulent days by her female fascination. Her love with Hei Wa was their first struggle against the old thoughts which bounded men and women from free love and marriage. When she entered the dark and broken cave with Hei Wa, her tragic destiny was doomed. I think that she really loved Hei Wa and her affairs with the other two were forced to helpless. As for Hei Wa, he was a hero of peasant revolution who first stood out to say no to the symbol of feudalism. I like this character very much because he was a man with blood and heart. He was brave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his behavior which was evil in all the other people’s minds. His revenge of the ancestral temple shows his hatred to the stubborn minds of his villagers as well as his challenge to the old rules. The world belongs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As for Bai Xiaowen, he was kind of coward due to his father’s strict discipline. He received the same education in the town with Lu Zhaopeng, but he wasn’t so advanced as Lu. That resulted in his tragedy and downfall. The edition I saw was not complete and the end was too haste. It is a pity that we didn’t know what happened to the three young people, Hei Wa, Bai Xiao wen and Lu Zhaopeng.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old generation are Bai Jiaxuan and Lu Zilin, while the two had quit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ai was the leader of the village and the guardian of their ancestors’ rules. He couldn’t let himself fit in the revolution but he was up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at’s what Lu lacked. Lu was a speculator seeking all kinds of possible opportunities to satisfy his desire for money and women.

  From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young, we can see the human nature reflected in the hard times. Females live a complex and miserable life oppressed by men, society and their own feudal thoughts; guardian of the old stand straight and away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e speculator’s desir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the young peasants must leave their beloved land and people to make a living. The beautiful scenery cannot replace the hardness of all people’s live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