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世界》的影评10篇
《看不见的世界》是一部由谢米姆·萨尔弗执导,丽莎·蕾 / 茜多·塞丝 / Parvin Dabas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一):女人花
终于等到了《The World Unseen》和《 I Can't Think Straight》。两部一年前先后推出的片子,由同一个写而优则导的作家Shamim Sarif自编自导,同一对养眼美女(Lisa Ray & Sheetal Sheth)领衔主演,讲的是同一个主题(finding your place, finding yourself, finding your voice),聚集的也是同一个少数族群(印度裔移民),却散发截然不同的韵味。
《The World Unseen》大背景设置在上世纪50年代实施种族隔离的南非,而《I Can't Think Straight》则选了现代时尚大都市伦敦,一个景色是非洲草原的疏旷壮美,另一个背景是英伦都市的典雅富贵;都是女女相遇、相吸继而相爱的老套故事,前一部片子像留声机里缓缓流泻的老歌,后一部则是ipod里轻松欢快的流行乐。真要比,前者无论是从厚度上还是张力处,都要胜于后者一筹,但既然人家是孪生姐妹花,放在一起对比着看,味道会更佳。
看完后,恰巧听到收音机里传出《女人花》,不由莞尔。
我有花一朵 种在我心中
含苞待放 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 我切切的等候
有心的人来入梦
女人花 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 有一双温柔手
谁来真心寻芳踪
花开不多时啊
堪折直须折
女人如花花似梦
我有花一朵 长在我心中
若是你 闻过了花香浓
别问我 花儿是为谁红
爱过知情重 醉过知酒浓
花开花谢终是空
女人如花花似梦
其实一开始受不了这种慢吞吞的节奏,压抑得要发狂。后来竟然是一见钟情的发展,多少意外了点。'you are the first person who smiled at me’,或许有的相逢是生命早已注定的吧。
Amina是个相夫教子,隐忍,孤独的少妇,她曾经也有自己的理想,只是在50年代南非种族隔离区的人们不得不屈服,甚至面对歧视与鄙夷。Miriam 的热情,同现实抗争的果敢,在无形中唤醒了她对生命的爱,她明白了人生该为自己活着。我喜欢 Miriam的装扮,工装裤是那个时代对男性权利的挑战。
两人的眼神交流多过语言,暧昧和欲望丝丝入扣。 Amina在送给Miriam的书上写道‘整个夏日的静谧,都栖息在她的眼眸之中。’
我们爱一个人并不是想要得到什么,而是在这样的旅程发现了自己。
我心里最美丽的地方,却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别人都不曾费心走那么远,别人都觉得寻找太麻烦,所以没人发现过我的美丽,所以没人到过这里。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三):What are we searching for
不能说这是一部最好的影片,但它却令人动容。
南非广阔的草场、灼热却不刺眼的阳光、白人、黑人 、有色人种 、混血 。种族歧视依旧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
miriam作为一位普通的印度年轻主妇,她有照顾孩子和丈夫的责任,但她却从未真正为自己生活。她可以过得更好的。然而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却将她牢牢地束缚。某一天,她看着窗外的朝阳,想着自己即将出生的第三个孩子,琥珀色的眼睛里是无奈与妥协。
从某种程度上说,amina的出现仿佛miriam生活中的一道亮光。这个穿着有如男性的俏丽女子,自信、热情、有一种拼劲,驾车、有自己的事业,不依靠男人而生活。她的一切,不同于其他任何女人。这无疑深深地触动了miriam心中柔软的部分。她或许会自卑,但又向往渴望,会退怯,认为自己的愿望是奢求。在她们身上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她们才互相吸引。
amina身上的特质是miriam希望自己具有的,和amina在一起,miriam似乎逐渐找回自我、自信。miriam喜欢amina,在她身边,她便能成为那个她希望自己成为的人。而对于amina来说,miriam是爱、是归属、是那个让自己不用拘束、不用成为别人的人。这两种需求互相牵制,她们变得亲近、变得相似。
影片的最后,miriam自己开着车,来到amina咖啡店的门前。面带微笑,她决定来工作。她和她,嘴角扬起相同的弧度。这是两人关系的新起点、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写照。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
依然记得amina送给miriam的诗集。似乎是乔治赫伯特的【爱】,很好的隐喻了两人的关系。那种忽远忽近的暧昧,目光中炽烈的渴望,竭力克制、松开的手、远离的怀抱,恰到好处同时很有力度。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四):美丽不难,既美丽又感人就很接近完美
刚刚重温了这部电影和它的姊妹篇《I can't think sthaight》,这两天闷闷的心情好起来一些了。它就是有这种奇效,美美的,温温柔柔的,抚慰你,像最亲爱的人的温柔的手。
两个女孩各有特色,但都很漂亮,绝对赏心悦目的那种!两部的差别就是《The World Unseen》由于故事发生年代和环境的原因,情感比较内敛,就是因为这样,两位演员的演出才显得更有意义更突显水准,那种微妙的震撼、渴望、狂喜、失望等种种感情被恰到好处地演绎出来,让人不自觉的仿佛感同身受,情绪随着她们的命运而起伏。
《I Can't Think Sthaight》可以看做是前一部的现代版,环境比较宽松了,所以气氛轻松许多,在OK的主要情节之间偶尔穿插搞笑的小细节,也很能让人会心一笑。虽然不如前一部那么细腻,但较快的叙事节奏和更宽广的视角还有美景华服也足以自成风格,不会让对它抱有期待的人失望。
是值得重温的好片!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五):关于南非印度人及完全意料之外的印度美女主角
在南非待了一年多后回来,留在脑中印象最深的是南非宽阔秀丽的风景、几乎是全世界最好的气候,臭名昭著的治安以及印度人。
为什么这样说?2007年圣诞节,我去suncity度假(距离约翰内斯堡市区三百公里的著名旅游度假地),除了白人以外,看到最多的就是印度人,拖家带口,挤满每个餐厅。我工作的办公楼,除了中国人以外,最勤劳的就是印度人,偶尔周末去加班,总能看见印度人的房间灯火通明,印度人风风火火,跟每个人打招呼,跟每个人做生意。
印度人和华人占据了南非有色人种比例的大部分,当华人抱怨南非治安差,黑人坏的时候,印度人非常虔诚地感谢南非这片土地给他们带去的自由、金钱及happy hour,他们也许也爱故乡,但决不轻易离开南非这块土地。他们在南非斗争的先驱圣雄甘地,在全世界甚至享有和曼德拉同等的景仰。
说回这部电影,其实除了标签的les片,更是一部反映五十年代南非种族隔离的状况的电影,les的故事线并非作为本片的主要线索及矛盾,导演要反映的还是在那个年代生活在南非的印度人的生存现状——他们是尴尬的一群人,社会地位处在白人与黑人之间,那时的南非宪法应该有明确规定印度人、华人等有色人种不得享有白人的一切权利,但又由于善于做生意及经营,也无法让南非殖民当局将他们一概划分至黑人的范畴。因此,至今在南非仍然残留着“color”这个概念,包括黑白混血,有色人种,用以和真正的黑人区分开(在美国黑白混血则全部划分为黑人)。
此片中的印度人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南非的朋友对我说,其实印度人本身也存在着阶级划分,甚至有时直接就用肤色来判定,皮肤较白的印度人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正如本片的印度人,大部分演员的肤色都不是那么黑的。
尤其两个美女主角(在此之前完全想不到印度女子这般美丽,应该有混色血统,I guess),岂止是一个“美”字可以概括,除了The L word里Bette和Tina,又一对让我看到chemistry的组合。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六):Lisa Ray / Sheetal Sheth
第一次看到此二人是在ICTS里,过眼即忘了
后来,隔很久,朋友推荐我看TWU,即此片
记得那天都很晚了,看完后就差惊为天人,不要太有感觉,太有感触噢,哈,立马又翻出ITCS重温了一遍,直呼,大眼妹和Lisa简直就是佳配,官配,超级养眼,超级有感觉,结果那天看到凌晨1点才睡觉,哈
对了,还看了一部也是印度MM演的les喜剧片,顺道提一下,“莲娜的甜蜜生活”,还行,呵呵
搞得我现在都爱看英国片了,还有印度MM×_×
话说回来,Lisa Ray / Sheetal Sheth演的两部戏,比较起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TWU,虽然只有两个模糊的KISS,没有OOXX,但是,看完之后,却令人意犹未尽,有所看有所想,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那样的感情,不论是年轻的Amina的,还是年老的Jacob的,甜蜜里还夹杂着些许的苦涩,有内涵,挺喜欢的~
如果把两部戏比作茶的话,
ICTS若夏日里的一杯清新绿茶,令人清爽,快意,就如Sheetal Sheth
TWU就如冬日里的一杯暖暖的红茶,令人回味,深思,就若Lisa Ray
呵呵~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七):整个夏日的静谧,都栖息在她的眼眸之中。
All the wild summer was in her gaze
整个夏日的静谧,都栖息在她的眼眸之中。
every night,I empty my heart
我夜夜掏空自己的心灵
ut by morning it's full again.
但晨光初现之时 一切又归旧除新
lowly.droplets of you seep in through the night's soft caress.
At dawn i overflow with thoughts of us
And aching pleasure that gives me no respite.
Love cannot be contained.
爱不能被概述
The neat packaging of desire splits asunder.
illing crimson through my days,
我的日子遍布猩红
Long,languishing
Days that are now bruised tender with yearning,
那样的日夜和渴望 磨损你仅存的温柔
ent searching for a fingerprint,
消耗自己 寻找你遗留下的那一抹指痕
A scent,a breath you left behind.
——at least she was always the heroine of her story
哪里有什么天造地设,你男我女,应该在一起。
所有的感情,最好的原因,都是异极相吸。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八):the world unseen
无意中接触的影片。却觉得喜欢。
是对男人都失望了,才会对一个不经意的蹲身和微笑而良久于心吧。很多时候,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女人心。
电影讲述更多的关于50年代南非民族歧视的问题。最让我动容的是片中的女主角提着灯抱着外套去照看被撞的黑人。大风吹乱她的短卷发,她的脸上是担心和悲悯。
另个温暖的故事,是关于两个老人之间。当老人胡子颤抖着,和他喜欢的女人说再见,我知道,他们终是要分离。
中途的女主老公的妹妹,是另外一个美丽独立的女人。她的言语很有意思。三个女人,性情和经历都不一样,却各自欣赏。
影片的结尾,我并不觉得是怎样明朗的结尾。开始勇敢追求的女主开着车来到了当地咖啡店。她的争取有了胜利。可是,却没有更多的了。她仍要照顾家庭,她不会离开,她是母亲,她有着更重要的责任。
能够肩并肩,一同工作和追求,又何尝不是新的开始?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九):相似的感觉
演员的许多眼神或下意识动作都能够唤起某种empathy——对一个轻吻的向往和对肌肤之亲的奢望——从最开始那个油然、莫名、发自心声的微笑到频繁、试探性的,却又不乏鲁勇和血气的暗示,再到最后,在餐厅员工雇佣仪式掩护之下的、滞缓的握手~过程平滑而又舒缓,如同片中一直重现的那个年代的老式留声机唱曲。
显然这不是一部I can't think straight那样各得其所快乐无阻的情色片——在看结尾一段旅馆热戏的时候,我几乎想把胶片笔记下来,作为对人们常说的“爱到死去活来”的最佳诠释,而背景里那首老掉牙且十几年来一直被奉为lesbian top 10 love song的I kissed a girl,无非同sarah waters的fingersmith,k.d.lang的 all you can eat封套,“Jenney and shane"等乱七八糟的lesbian icons一起拼凑出了一种《格尔尼卡》的效果——似乎交贴起来的一切都是以视觉刺激为主体,这样的构图中,两个女人们间的感情被出众的美貌和绝配的chemistry所淹没,赶时髦和新鲜感似乎更像是合理的动机,给人一种主题和表达手法脱节的感觉:一边是严肃的同志维权,一边是几天之内迅速升级到making up for days的激情。所以也许I can't think straight会使人满足也同样失落(对male straight大概就没有失落了)——满足的是登对的美女和黏黏糊糊的亲热,失落的是直到最后,两人已经开始计划生育的时候,这段感情的基础仍然不太明了,归结起来,大概有下面几项: both single;women;like women; and hot——寥寥的几项给人一种“lesbians are so desperate that they hit on any woman comes across their road”的刻板印象。
The world unseen,虽然从作者的取向上来说,原著有服务于个人好恶的动机,但由种族、性别差异、性取向这三种主要歧视来源架构的故事,的确又让其更多的被视为严肃文学——这种结构无疑是聪明之举。如同我们在另一部影片fried green tomatoes中看到的那样——忠诚厚道的big george,深陷婚姻囹圄的ruth,坚强体贴的DIY高手Idgie(对应这部片子中的Jacob,Miriam,Amina)——由三类主要冲突带动情节。大概也是如此全面而深入的主题使得后者成为了美国文学类高校生必读的小说之一。
看罢之后,回想起来,最令我动容的是全片中出现的最后一个吻。这个吻不像the l word里的那样,往往结束在被衣服遮住的部位,而是结结实实落在了颧骨上(当然如果你喜欢带滑雪头套,那大概就应该列入the l word version)。当摇篮中的婴儿不适时地将两个人从“不顾一切”的二人乌托邦中硬生生地拽出来时,一个因家庭主妇的使命感而无情,另一个则仍不愿承认连自己都能感受到的绝望。几次三番尴尬的推攘之后,Amina终于服输了,一直潜伏的担忧和伤悲也逐渐浮现上原本清朗的面庞。但最后一次的,如同赌上了自己的一切一样,她不顾任何反对地,要求这最后一吻,一次触摸,一席醉人的发香味。这个如同献给祖母般的、含蓄的亲吻,对Amina来说很可能意味着一种刻骨铭心、痛彻心肺的完结,而这完结却紧跟在她满脑子天真的、以“driving lessons"为开始的无限憧憬后。我想我能理解这种由希望跌入失望,由顶峰坠到谷底的剧痛~一切看起来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如果她不是那么damn responsible,那么——但似乎又像是隔了几个星系的距离。而恰恰是这个差强人意、让人心慌气堵的吻,使得最后平淡到近乎吝啬的结尾显得充满希望——要知道,在the l word里,就算片尾结束在席梦思弹簧垫上,也不会给人任何安全感。
《看不见的世界》影评(十):从片名说起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又是一部讲种族隔离的影片,感觉导演用《看不见的世界》做片名未免有点俗气。看下来以后觉得这个片名还是挺贴切的,导演把这么个同志题材的故事放在南非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使得各种元素之间互相碰撞,种族的、道德的、伦理的······不断加剧戏剧冲突,但又被轻描淡写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吧。每个人与每不电影都是有缘分的,在迅雷无意的点击使我看到了这部精彩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喜欢这种看似平淡却又张力十足的电影,若干年后或许我会模糊掉整个故事的情节,但我会记住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我不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不可能真正的弄懂这是怎样的爱情,但我知道这是真挚的爱情,同样伟大!同样值得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