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世界尽头》是一部由埃德加·赖特执导,西蒙·佩吉 / 尼克·弗罗斯特 / 帕迪·康斯戴恩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尽头》影评(一):及《热血警探》之后,《世界尽头》延续了埃德加·赖特以及西蒙的一贯作风。影片无厘头恶搞的气质弥漫全片。如果说前两
《世界尽头》是西蒙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继《僵尸肖恩》以及《热血警探》之后,《世界尽头》延续了埃德加·赖特以及西蒙的一贯作风。影片无厘头恶搞的气质弥漫全片。如果说前两部作品的用意相对简单而明确的话,《世界尽头》的含义明显更丰富了。当影片一开始就抛出“自由是什么”的疑问之后,再到最后西蒙以自由的个人解读来回答银河系高等生命的问话时,观众不得不在嘻哈之后多了一些思考,因为这些思考其实就是影片主创们在一片喧闹的嘻哈背后所不得不面对的。
影片刚开始,主人公充满激情,充满向往,充满自豪,充满活力地回忆了自己当年毕业那晚,与一群死党一同挑战镇上的十间酒吧的过程。他们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成年与放纵。然后一段录音机般的声音响起:“我们想要自由,我们想要为所欲为,我们想要发财,我们想要玩个痛快”,接下来,人到中年的gary king策划并且组织了一场“重走青春路”的行动,希望能够支撑到“世界末日”,这样身患重病的gary king便可以了无遗憾的了结自己的一生了。
影片在前半段几乎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直到gary king在厕所里打翻一个年轻人的头,并且这个年轻人冒着蓝色液体并且依然可以动之时,影片再也不是一部老套的“重走青春路”的喜剧片了。原来这个世界有一个很大的秘密——一部分人类已经被银河系的高等智慧控制住了,被控制的人类可以弥补身上的疤痕与缺陷,可以更文明,更漂亮,更智慧,他们被gary king称为“空白人”。影片结尾高等智慧询问gary king,愿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改造。gary king便以那段自由的论述做了强而有力的回答。高等智慧闻此便离开了地球,从此人类便与空白人居住在了一起。
在这段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中,作为基督徒的我却看到了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提出了自身对于神,对于人类,对于世界的看法。影片看似戏虐,裹藏着的其实是对于神的质疑。略了解基督教的朋友都知道,神对于基督徒的工作之一便是再造,让世人效法他爱子的样式而获得永远的生命。这样说来,神对人的干涉岂不就如同影片中的银河系高等智慧吗?
或许有人会觉得做这样的联想过于敏感,然而我不得不在这些问题上表达一些看法。即便这些看法是杞人忧天。
首先,影片肯定了人的败坏。gary king酗酒,和好友的妹妹“生理反应”般的在残障厕所里打一炮,他以母亲去世的谎言骗取朋友的同情。gary king是个浪子,即便他四十多岁却依然如十七岁一般的放任自流。他的好友们看似正常,却面临困境。有离婚的,有事业不顺的,有碌碌无为的,等等。他们都是人生的败者,意图通过完成年轻时未竟的事业——喝到世界末日开始一段崭新的生命。
本应是一段或温情或无聊只属于人类自己的事,却因高等智慧的出现带来了突变。那么身处困境的人类应该接受高等智慧的再造吗?我想大多数人会这样回答“虽然我不好,但我也不希望你帮我,因为我有我的自由”。这样的回答看似掷地有声,实则充满骄傲。“我好或者不好,是我自己的事,你管不着!”有多少孩子这样跟父母说“你别管我了,你就让我自由,让我自生自灭吧”。是啊,我们既然能够拒绝亲身父母的劝解,一个与我无关的高等生命又有何资格来管教我呢?不过,我想追问读者一个问题,你愿意你的孩子这样回答你吗?
如果你不愿意,为何你觉得别人或者自己可以这样回答呢?
所以,人类应该看到自己的困境与无能为力,人类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绝对不是“自救”的办法。当然,我不是建议大家成为“空白”人。如果成为空白人如同机器人一般,没有痛苦,没有伤痕,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由意志。那么我绝对不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因为那已经不能称为人了。我要告诉你的是至高神,人类的创造者与审判者所提供的办法。这样办法不抹杀人的理性,情感与意志。。。这种办法是唯一且极具功效的办法。。。这种办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做好人,而是恢复人应有的尊贵与荣耀。。。这种办法不是扼杀自由,而是使人得着真正的自由。
康德有一句颇具深意的话语:“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什么!自由是你不愿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不做什么!”你不想喝酒,就可以不喝,你不想吸烟,就可以不吸。如此说来,你自由吗?gary king自由吗?他身患绝症,被迫来到医院等待自己的末日,他妄图完成喝满十杯酒的壮举。假设他成功完成了这样的心愿,意义又有多大呢?难道世人会因为你能喝或者曾经彻底的放纵而沉沦,对你刮目相看吗?因此gary king选择的自由绝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不会渴慕那样的自由!
影片结尾,gary king以类似英雄般的自由宣告赶走了高等智慧。地球成为人类与空白人共处的世界,人类与空白人彼此仇视,空白人遭到唾弃。最后gary king耐人寻味的领导空白人找寻他们的价值。影片以这样的方式结尾颇有趣味。曾经鄙视,追打空白人的gary king摇身一变变成他们的king。那么他之前代替人类做的宣言意义又如何呢?此处已经表明了gary king其实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该怎么做,他做事的原则基于本能的意愿以及道听途说的理论。
那么我们能够指望这样的罪人在世界末日时代表人类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吗?
《世界尽头》影评(二):这还是《僵尸肖恩》
好吧,万万没想到。
或许我应该在看这片之前,仔细查找一下导演和主演是谁,这样我就不会为看到这样的故事内容而感到雷同和奇怪。初看这部电影,以为是《宿醉》,直到莫名其妙蓝血机器人的出现,才惊觉:哦~好吧,《僵尸肖恩》,再往下看,嘿,不得了,《楚门的世界》哟嘿。闹了半天,如果我理解的没错,这位埃德加赖特导演想要说的是自由的人权?
先让我惊叹下一位演员:西蒙佩吉,这个跟导演一起编剧了《僵尸肖恩》又编剧这部《世界尽头》的人。如果他本人不是这样的个性,那他的表演就太杰出跟入木三分了。相比《僵尸肖恩》,此人一出场就是久经折磨、在生活中被埋没、理想才华抱负没有实现、直把曾经最光芒四射的自己过得越来越糟的人,或许是因为他消瘦的脸颊,再加上疲惫的双眼,整个形象与精神无比贴近这个角色的需要,虽然一直到影片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喋喋不休让人觉得无比闹腾聒噪。
好吧,来说下剧情,不得不吐槽,这导演年轻时代或者是直到现在,依旧在做着那种几个狐朋狗友的少年一起闯荡江湖的梦,五个臭皮匠一起横步街头,让我依稀看到了香港电影小马哥那般《英雄本色》式的画面,不过有鉴于这是欧美世界,性质自然被转换成狐朋狗友的搭伙。很奇怪的一件事,在中国电影甚至是真实社会中貌似还不太突出,以我对欧美电影的印象回忆,好像一般在青少年时代越嚣张个性的青年,到最后反而是混的更惨,这或许是源于他们一向偏爱的吐槽精神,抑或是对自己青年时代郁郁不得志遭受压迫或默默无闻的一种反击?反正在这部电影里的事实就是如此,只不过,让这群老男人们选择一起回顾青春的缘由还是由于曾经的领袖发起了圆青年时代的梦。
看见肖恩在叨逼叨,已经差不多恍悟到这应该是《宿醉》套路的我在开始不耐烦的时候,肖恩因为意见不合去到厕所,因为自己郁郁跟陌生青年找事儿,剧情急转直下开始向科幻路数转变:蓝血人!陶瓷人!丧尸!让人看得莫名其妙犹疑不决,这不是几个老青年撒泼忆往昔争今朝的故事吗?说实话,这几个老青年被说服,任由烂人牵着鼻子走一块圆梦路的情节已然有些牵强了,之后,在发现蓝血人的事实之后依旧决定走完剩下的酒吧之路的决定逻辑更扯,说不通啊,有谁会因为自己人生已然过的乱七八糟的烂人说的相信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知道的事实而接着走下去啊,反正在我这逻辑不通。好吧,或许要求不应该高,逻辑牵强也至少可以走下去不是吗?好吧,走吧,完全开启丧尸另一版本,你追我赶各种路,你追我打各种酒馆,导演,你一直僵尸肖恩不累么?到最后终于给出答案:外星人为科学实验渐渐占领人类社区并逐步替换真实人类,而他们,是程序不小心犯的漏洞……有谁能料到这几个大小子又回故乡呢,依照外星人随时随地抽办社区的主意,没准他们当时没有离开自己的城市,也会被沦丧替换?咦,这么说来,导演要说的是要改变自己的状态,要追寻自己曾经的梦,否则会被陈腐的生活僵化,即人生需要反思改变?这样说来,这立意可就大了呀!anyway,剧情继续朝前走,完全仿版空白壳子所营造出来的真实世界到最后只有三个人在负隅顽抗,这多么像是《楚门的世界》啊,只不过最后楚门选择迈出囚禁自己的摄影棚,而这三人的一席话竟然就搞得外星控制系统崩盘。好吧,至少到最后要搞一个happy ending不是吗?
或许导演本身的编剧只是自己的想法,可说实话,给我的观感这还是一部有着《僵尸肖恩》实质内核的杂糅电影。曾经的黑色幽默再用一次只会让人感到重复的无趣。
《世界尽头》影评(三):《世界尽头》(The World's End)——醒脑的薄荷味冰淇淋
说到当代欧美喜剧演员,大多会想起亚当·桑德勒、罗宾·威廉斯、本·斯蒂勒、欧文·威尔逊、杰克·布莱克,或者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塞斯·罗根、艾迪·墨菲,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对“基友”组合:西蒙·佩吉(Simon Pegg)和尼克·弗罗斯特(Nick Frost)。(一胖一瘦,瞬间想起劳莱与哈台。)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人,还有导演埃德加·莱特(Edgar Wright),这样才是完整的“怪咖三人组”。
从2004年的《僵尸肖恩》(Shaun of the Dead)到2007年的《热血警探》(Hot Fuzz),再到今年(2013)的《世界尽头》(The World's End),三人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终于走向了完结,不禁感叹,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僵尸肖恩》开始认识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这对喜剧怪咖,从此领略到了英式幽默的闷骚、冷辣,那种讽刺与自嘲。之后便开始跟随他俩的脚步,西蒙的《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 III IV)三、四,《星际迷航》(Star Trek)十一、十二,以及《求爱马拉松》(Run, Fatboy, Run)让我们见证了他在好莱坞的成长,到现在的片约不断。尼克的《海盗电台》(The Boat That Rocked),《街区大作战》(Attack the Block)等小众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小成本制作里的摸爬滚打,包括他俩在一起合作的《外星人保罗》(Paul),或者献声杜邦兄弟的动画片《丁丁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intins: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都让我们倍感温暖,当然,不得不提的《屋是生非》(Spaced)才是一切的起源,没有这部剧就不会有之后的一切。
回到《世界尽头》,依旧是个人风格浓郁的Cult片,和前两部一样,充满了对经典电影的致敬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的怀念,以及那一道永远翻不过去的栅栏(看过的都懂)。相比《僵尸肖恩》象征血浆的草莓味可爱多,和《热血警探》里的警察的蓝色原味可爱多,代表薄荷味可爱多的《世界尽头》,势必又要带来一些不一样。还是在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还是各种类型片的乱炖,这次却更多了一些思考,哪怕体现在了大段的口水话与粗口里,却也让人感受到了那丝清凉,那种薄荷特有的感觉。影片一开始,五个高中死党重聚,回到出生地的小镇挑战黄金哩,完成当年未完成的喝完所有十二家酒吧的六十杯啤酒的愿望,乍看还以为是一个温情的老友重逢的温情喜剧,却在男厕所里的一场打斗中打破了平静......不过一开始盖瑞·金的出场让我不得不感叹时间真的是不饶人,十年的时间让西蒙脸上的褶子都多到可以夹死苍蝇了,还是尼克这种胖子经得住老。本片虽然缺少了前两部中的比尔·奈伊,但也请来了皮尔斯·布鲁斯南助阵,马丁·弗里曼和罗莎曼德·派克等众多配角的参演也是亮点。
细细回想一下,十年下来,三部电影中涉及的元素、类型可谓是“大包大揽”,亲情、爱情、友情,恐怖、惊悚、悬疑、喜剧、动作,现在又加上了科幻,三人在我们的关注之下达成了“伟大”的目标,我们也在欢笑泪水中走完了这段分成三份的跌宕起伏的旅程。我们的心情由完结前的焦急等待,变为现在满足之余的心酸。或许这可能就是“血与冰淇淋系列”的最后一部了,但我们相信这绝不是“怪咖三人组”的最后一次合作。期待他们下一次带给我们的惊喜。
《世界尽头》影评(四):若这世界已是魔窟,那我必成佛;若这世界万众皆佛,那我必为魔!
这是一部对靛蓝色小孩的深度吐槽电影!
当五个蓝色机器人在男厕所被分尸后,片中槽点不计其数,笑得我花枝乱颤,额头上挥不去的三条线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也是上周才开始真正去了解靛蓝色小孩的,虽然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是靛蓝色小孩,而且我坚信,自闭症的成因也源于此,尤其是得到了敬仰的朱教授的赞同后,我绝对不会放弃努力推广我自己的治疗方案!虽然,这又是一件以卵击石的事业,不过,多下几个蛋就好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靛蓝色小孩就是所谓的拥有高级DNA的一群外星人,是来帮助地球的。然后,开始有了组织,开始有了联盟。问度娘、求谷哥之后,发现自己跟进了邪教组织一样,赶紧跑了。我还是过好自己身为地球人的小日子吧。
只要一提到“帮助”,就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奉献”也是一样,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自上而下的给予,一个是自下而上的提供。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就是:你缺,我富有,我给!得!起!
所以,这些来自外星友人的“帮助”……呵呵~
虽然整个电影都在写“伙呆”,写好基友为了青春无悔克服万难也要完成喝酒马拉松……这么2的剧情也只有水瓶座的怪咖能想得出来。但是,深刻的内涵让我着实感到安慰。但若结尾只是一个地球人摆脱了外星人的控制回归本性的话,那么不足以让我给足五星。
结尾高能!佩吉可凭此结尾直接站上神坛,接受众人的膜拜!
宇宙是阴阳平衡的,而真正将自己奉献给宇宙的人,生存的意义在于调剂平衡,就好比是“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当今社会,科技领军、物质先行、讲法规、众人追求“高大上”,那么我就要往反方向走,我天然呆、我无视社会价值观念、我重感情活得随性、我全是人性弱点,力求做那个给全人类“拉后腿”的人,以此来平衡这个世界。
如果,全世界都变得温馨、团结、和乐,回归人的本性。抱歉,那我一定是那个带着一群“小鬼头”去小酒馆要5杯凉白开的革命者。
佩吉凭这个电影,不单狠狠扇了人类的巴掌,也毫不留情的瞪了“外星友人们”一眼。各打五十大板,很公平。
想起了那天有人跟我讨论“无我”是什么,盖瑞就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只要这个宇宙有需要,“我”可以成为一切……人类、蚂蚁、树木、空气、海洋、星辰、电波、暗物质……
:过度解读是我的强项!我是一个能从《独角马之魔法岛》的结尾中看出佛教奥义的人。小白角杀死女巫时候说的那几句话至今还是我的泪点之一,每看必哭。
也许,连佩吉都没想到他写出了一部如此伟大的电影。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讲最简单的故事,却透着最深邃的道理。若要提升智慧,不用看大部头,不用听名师讲解,只要用心感悟,也能从一滴水中看穿宇宙。
《世界尽头》影评(五):敬 朋友
从年轻人到中年人都有应该这种经历 觉得未来无限可能到被现实fuck
曾经的死党变得疏于联系 陌生 曾经的友谊的纽带败给了各自的家庭事业(或者是谋生)的圈子 没有现在 只有曾经的回忆 而再次见到却发现还不如让彼此留在回忆里 这种心酸能感觉到 因为在大学基友身上有过类似经历 俗话不说朋友结了婚就成白眼狼么
他爱我 而我也爱他 我没开玩笑
妈蛋 我也有过 真遗憾 不过有过 经历过就很好了
我的指甲还在流血 衣服上洒满啤酒 鞋子上还沾着呕吐物
看着黎明的太阳冲破地平线
我心里明白
生活再也不会像这一刻一样美妙了
大学寝室喝多了时候有过类似经历 几个人乱七八糟的走回寝室
夜 前面有几个走的快的 有个需要搂着扶着的 有个走两步就一屁股坐下说我要躺会的
安心 因为知道跟你们一起走会回到寝室 我不会丢 就算再倒也会有人把你带回去
回去我们一起躺在各自的床上胡言乱语 沉沉睡去
导演肯定很讨厌现代社会的流程体制 融入你们 变成空心人隐喻的太明显了
我追求的是自由 过的开心 那 坐在四个人旁边时 你感到了开心吗
人都会变的 不要把幸福寄托在回忆上 寄托在别人身上 要向前看 新的人 新的追求 不然。。就真的是that is all i have了
truely , i need help . too
我看起来生活的很完美 但我不得不一直往前赶 这就是我们选择的生活! ——但你至少有值得为之拼命的啊!——家庭 工作给了你负重 让你不自由 但也成全了你的人生 更给了你走下去的动力 而拥有了自由 还有什么呢
还有 胖子最后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
真的幸福 真的朋友 才是生活的意义
《世界尽头》影评(六):我看<世界尽头>
首先,我絕對是<僵屍肖恩>和<熱血幹探>的fans,這兩部電影滿溢的英式幽默,劇情格局,打鬥,友情綫什麽的我都好喜歡。
但是這部真的差好多,感覺就是在瞎鬧騰的感覺。故事的緣起說服力不夠,然後中途發現外星人什麽的真的是好奇怪,然後到了Pegg和外星智慧的對話,感覺就是在over emphasize 人類這種生物和其附帶的惰性。
注重了打鬥和一站又一站的挑戰,伙伴間感情的轉變和互動反而少了,前兩部的優秀很大部份也是在於在鬥爭和絕望的逃脫中有合理和搞笑的友情綫吧。
《世界尽头》影评(七):挥之不去的怀旧与伤感(是不是有点无病呻吟了。。。)
谁没有几年热血沸腾的学生年代,谁没有几个一个眼神就懂你的死党,不管各位有没有,我有haha。做为一个上班族,我依旧怀念和高中的死党们在一起爬山、吃羊肉串、打麻将的无忧无虑纯粹简单的日子。
相信这种情况不是我一个人的个案,我们这种背井离乡的打工狗很难在陌生的城市里结识真正的知己,每天被生活压的透不过气,很少能有机会再像学生时代一样去纯粹的结交朋友,更多的社交关系往往是同事、客户或是生意伙伴关系(各种主流、非主流的异性性关系不算啊,现在探讨的纯粹的友谊),空虚无助时经常幻想能和死党们在一起重复当年的欢乐,但现实总是这么骨干,当年的好友各奔东西,任意两个人连见一面都是奢望,更别说四五个人的小团体大家再团聚了。
本人本次推荐的电影就是满足咱们这个奢望的梦幻体验(绝对梦幻)——《世界末日》。本片是“怪咖铁三角”埃德加·赖特、西蒙·佩吉及尼克·弗罗斯特的“血与冰激淋三部曲”最后一部,前两部是《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豆瓣和IMDB不约而同的给他了7.3分,但以我个人的喜好与情怀,我可以给他9.5分(黑客帝国三部曲是10分,毕竟黑客帝国的格局更大,哲学意义更深;盗梦空间我只给9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学的五个死党在工作若干年之后,再次重逢于他们成长的小镇,再次重复他们当年的疯狂——喝遍小镇的十二家酒吧,短短的一夜喝遍十二家酒吧会发生哪些脑洞大开的梦幻体验(再次使用梦幻体验一词,显示出了本人贫乏的文学修养),还请各位朋友自行探索吧。
英式的幽默更冷一些,也更耐人寻味一些。为了避免过分剧透而影响到大家的观影体验,我只提醒三个关键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并理解相关剧情:
1.在电影前4分钟讲述主人公年轻时的情节请详细观看,并尽可能的记住相关剧情;
2.注意每个酒吧的名字;
3.不管对我的推荐多么不屑一顾,对前期的平淡剧情多么不厌其烦,请务必看到37分55秒,谢谢。
《世界尽头》影评(八):血与冰淇淋
这是“血与冰淇淋”系列的第三部。看到这个不正经的系列名,大概也能想到是什么调调的片子了吧。没错,这是部cult电影,充满了无厘头恶搞和低俗元素,一眼看上去很像渣片,不过如果你喜欢“僵尸肖恩”或者“Hot Fuzz”的话可不要错过,他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半截毫无预兆的跳转神展开,以非典型的结尾收场。最后一本正经的外星人也被搞得没脾气,忍不住来了句“fuck it”,笑死我了!话说这几个哥们真是很有性格,听说有部僵尸电影邀请他们去客串,本来想给他们几个路人角色,但是他们坚持一定要演僵尸,而且是被机枪打的稀巴烂那种...如果你喜欢这部片的话,相信下面这几部你也会喜欢的: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外星人保罗,歪小子斯科特。
《世界尽头》影评(九):The World Never Ends
作为血于冰激凌三部曲的终结篇,世界尽头,完美的收官了我对怪咖铁三角的期待。以为依旧年轻不再的三个人很难再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续作了但没想到的是世界尽头依旧保持了前两部优良的故事根基水准,让人在嬉笑怒骂中感受到导演的意图。
啤酒,酒吧,小镇,特定的符号化的道具和场景已经成为了埃德加赖特的惯用伎俩。导演善于通过酒吧营造室内紧张的氛围,善于用啤酒、无厘头式的对话勾勒人物关系。在僵尸肖恩里肖恩和朋友坐在酒吧,简单的几句你来我往的对话就能把肖恩和他女友,女友的男性朋友,女友的男性朋友的女友的3重不稳定的关系铺垫下来。为后面人物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引导观众走向导演想要的方向。而在世界尽头里几乎有一半的场景都在酒吧里面发生,前三分之一部分的几场酒吧戏看似无聊的寒暄实则是为了表现5个主角几年未见的疏离感,而直到懦弱的谁谁谁见到以前的bully大家的感情才渐渐的回归起来,而在这之前几个人的感情都像是老驴上磨被king一个人马力不足的推动着,直到第一场众人和机器人的打斗结束,5人的感情,故事的主线才真正开始。而在酒吧里,导演喜欢用异类的方式来描绘主角所在的境地,例如快速的平移,快切,除了主角以外的众人反应镜头。这活生生的把场景气氛推到了让人提醒吊胆的地方。接着导演又用同样的方式扩大异类的范围,把他扩大到小镇。就如同热血警探一样,直接给观众营造了然后后脊背发凉的身首异处的环境。
埃德加的电影还有很多符号性的特点值得一提,例如,通过摄影机移动和人物快速走过镜头前的黑条转场 以及快速拉近特写快切配合着siu siu的特效音乐。肖恩早起刷牙洗脸上班的场景,king和san上车逃离的场景,干净利落的快变焦特写快切不但增强了视觉冲击还省下了叙事时间,加快了叙事节奏。并且,在数字时代横行的2013年,依旧坚持胶片拍摄的埃德加多少让人多打一星,尤其是看到那些充满质感的夜景戏,一打开世界尽头,就迎面扑来一股“o my gosh this is what i am waiting for”的味道。
很明显,作为一个系列,埃德加很用心的贯彻着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概念。麻木不仁,僵尸横行的小镇,为了名誉第一排出异类的小镇,为了文明星球的建造,机器化的小镇,矛盾一直是在异类的出现,和清除异类中徘徊。每部片子里都有一小撮清醒的人,他们诉求自由,诉求个性,他们抵抗渐渐冷漠的小镇,他们抵抗逐渐变得机械化,连锁化的世界,他们抵抗无差别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社会文化。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的平穷,有的懦弱,有的世俗,但不能因此就将他们粗暴的同类化。因为差异性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义。我相信这就是导演的premises。
作为终结篇,世界尽头把感情线放在了兄弟情怀上并且这条线比之前两部更加明显,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带感。这也许是一部科幻片,也许是一部恐怖片,但我更把它看做一部步入中老年的导演对自己青春的回顾,找寻兄弟情谊的自传故事。希望怪咖三人组永远在一起。
《世界尽头》影评(十):可爱多的收官战役——世界尽头观后
大概在07年的时候我吐血推荐了《僵尸肖恩》,当时年纪也不大貌似在一个节目里面介绍黑色幽默的时候提了《僵尸肖恩》说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对电影的了解也不多反正也就一看呗,看一下又不会怀孕,用这种心情看完了《僵尸肖恩》。那时候对丧尸其实也就是个不太完整的概念,知道有这么一种电影,讲的是僵尸,小时候去网吧也经常玩死亡之屋诸如此类的游戏,之后看了很多丧尸片觉得很带感,甚至还看了所谓的丧尸生存手册,总觉得自己在丧尸围城的时候会有一番作为,成为丧尸王什么的听起来还蛮屌是怎么回事?看《僵尸肖恩》的时候惊为天人,甚至不惜见到朋友就吐血推荐,可惜没人理我。
之后就记住男主和他的基友,后来又看了他们演的一部新片《热血警探》,觉得比较无厘头和神展开,可能是思维的原因,本身比较跳跃和无厘头,所以特别喜欢这类型的片子,《热血》里面男主和基友依旧干很多“如果这都不算爱”的事情。过了很久,突然介绍说男主拍的其实是一个系列片——《血与冰激凌三部曲》,那还剩下的那一部呢,于是我终于等到了最后一部——《世界尽头》。可爱多冰激凌在三部里面都有出现,男主在剧里面都买了吃过,所以我取名为可爱多收官,感觉这样会比较萌。
其实三部作品整体来看都差不多一个意思,第一部被丧尸围,翻栅栏;第二部被好市民围,翻栅栏;第三部被外星人围,翻栅栏。不过我差点被《世界尽头》冗长的前奏骗了,以为这是一部重新找寻青春的温情片。在剧里看到好多老熟人,甚至老007,感觉英国的演员就那么几个……于是有点癫狂的男主因为回忆青春发现以前未做完的事情,于是想要做完,把已经融入成年社会的几个朋友叫来一起重走青春,一开始都很正常,大家一起回忆一起话唠,互相埋怨。之后就开始神展开,从打碎了只有躯壳的蓝血人开始,剧情就一直没刹住车,一路狂奔。在危险的情况下依然在重走青春,终于到了名为醉后末日的酒馆用嘴炮战胜了外星人,毁了一切文明回到了中世纪。
男主还是没有停下来,依旧在战斗,这就是自由。你是否还是你自己,你是否还自由,还是你已经变成了蓝色的空壳呢?这些外星人可是混进了人群,融入了人群还替代了某些人哟。
:男主和基友绝逼是真爱,最后一部女主和男配在一起了,基友说,男主即使是个人渣也是他的人渣。忍不住想大叫一声:YOOOO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