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九九归一》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九九归一》经典观后感集

2022-04-07 03:0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九九归一》经典观后感集

  《九九归一》是一部由沈好放执导,陈刚 / 王同辉 / 王馥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九归一》观后感(一):人生若梦,一半辛苦一半甜

  高高的天,宽宽的地,我是天地的小灵气.脚踩黄土头顶天,一颗良心在中间。敬父母,爱兄弟,堂堂正正儿郎气

  和很多八零后一样,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还在上初中,也就无意看了几集,竟深深的被剧请所吸引。那个时候由于学业压力等种种原因,后来重播断断续续总是没能看完整,心中也总有些牵绊,07年的暑假去网吧用一通宵的时间看完了整篇,最近得空,四年之后又忍不住重温了一番,一半是怀旧,一半还是热爱。看了这么多遍,在看的过程中居然还老为剧中人悬着心,为他喜为他悲。这么多年,也难得为这么一部电视剧魂牵梦绕,热爱之情难以言表。

  这次再看,仍有新的感悟。特别是看到三十集结尾奉时在给富贵讲九九归一的故事的时候,幅幅过往的情景一一再现,不免让人感叹一句,人生如梦。

  片子跨越近百年的历史,那样的历史背景下那样的郑家大院发生了那样的曲折故事。

  还能记得黄昏的湖边,奉时和贞儿依偎在一起读诗的情景,还能记得当日本投降的接报传来,富贵和奉时在天和当当报纸的情景,还能记得郑太太和贾妈冰释前嫌的那一刻的相拥,这样的情景太多太多,总之,这是一部人情味十足的片子,让人笑中带泪。

  沈好放总能以情制胜,(这一点上,他的后辈高希希也得他的真传),非要说煽情我觉得是一句夸赞,要有情才能煽,像很多电视剧里充斥着太多的虚情假意,想煽也只能让人作呕,而这部剧,能看得出来所有主创们的真诚,当然,制作上也有些小瑕疵,(比如奉时得知贞格格嫁人的消息烧掉自己的剧本那一场,有几个镜头声画不统一),但是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整部片带给人的震撼。说震撼一点也不夸张。

  除了好故事好导演以外,好演员也是关键。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演员们的真诚明眼的观众肯定有所感觉。

  徐秀林就不用说了,老戏骨一个,把一个朴实的老妈子演得如此生动,王馥荔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郑太太被她演活了,内心重情重义、年轻的时候也爱使小姐性儿,有点溺爱儿子但是在深知自己的儿子儿子斌性纯良的前提下,经常站在儿子的一边跟自己老公较劲,她看儿子的《茶花女》看得入迷的段落,着实让人觉得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变迁,老年的她深明大义,更加坚韧,直至高贵的牺牲。王馥荔精准的细节拿捏了她每一个时期的状态,不愧是老一辈的艺术家。

  陈刚和王同辉的选用也很到位,两个人的形象气质摆在那里,一看就是富贵跟奉时。一个务实派,一个理想派,前半部分,奉时为了追求心中完美的爱情以及对戏剧电影的痴狂确实让人感动,那个时候觉得富贵过于执拗古板,但看到后来他们的三十岁以后的岁月,发现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梦想一点点陨灭,最后还是得被拉到现实中来。对奉时这个角色也有着特殊的感情,首先他虽身来是大少爷但却有着颗仁善的心,纯撤而热忱,跟他一样,十七岁的年纪我也有过狂热的初恋,我也曾将与初恋里那个眼里总是噙着泪的白衣少女的故事拍成了片子寄予怀念。奉时的初恋虽然让人扼腕,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惠淑,慧淑的一句“我看上的就是你这大少爷脾气”让人心头一暖,人如其名,慧淑陪伴奉时走过了十几年的岁月,最后也是因为为丈夫讨说法而惨死,好女配好男,虽然最后奉时因为理想被现实击垮而变得有点逃避和无所适从,但是在日本鬼子侵占北平的几年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让人佩服。他活得简单而真诚。在王同辉的诠释下,这位有情有义的郑大少爷深入人心,后期王同辉也演了不少电视剧,比较知名的有《亲情树》,但是总觉得角色过于单一,俊朗的外表,优越的家境,为人诚恳善良,对爱情热忱执着等等,可能是他本身的形象气质造成的局限,这可能也造成了他一直停留在二线三线的位置,有点可惜。(十年前我是觉得他能火的)

  前半辈子做奉时,后半辈子做富贵。

  自从演了鸳鸯以后,郑铮似乎就成了苦情的代名词,从此也看得出来身为演员的被动,不过这部剧,郑铮的表现可圈可点。

  除了好看的剧情,真诚的演员以及片子透着的那股情味儿,片子的音乐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夹杂着童谣的片头曲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个人登上自己的人生舞台然后离开,有人鲜活,有人憋屈,有苦有甜,让人回味。片尾曲情感充沛,也让人过耳不忘。

  虽然有人一直诟病电视剧的教化意义,认为电视剧只是娱乐消遣的工具,但我并不这么认为,除了娱乐消遣之外,也必须有这么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让人从中有所觉悟,从而产生对自己的生活乃至是人生的新的理解和态度,我觉得《九九归一》就是这么一部作品,给我的也是这么一种感觉,虽然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像剧中人物那样那么坎坷曲折,那么惊心动魄 ,但是那份百折不挠的精神,至情至性的态度值得我们去领悟。

  感谢十一年前的这部电视剧!

  《九九归一》观后感(二):好好活着就是百姓的福贵

  1、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十五年没有看的剧,今天终于补回来了。

  2、年纪越大,越喜欢怀旧,听老歌,看老电视剧。没救了。

  3、这是一部好剧,演员都演得特别好。可是后几集太仓促了。想起前不久看过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前面精彩,后面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太急了。

  4、百年的沧桑,光说历史大事,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想要用一部剧、一个家族来表现,实在是太为难了,人的一生太短暂,见证不了太长的历史,无奈。

  5、每个演员都演得特别好,但是我独独喜欢贾长生。他需要表现的性格最复杂,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水火不容,而又不能完全偏袒,不容易。剧中他死得太意外了,简直就像是导演故意煽情。查了一下,扮演者名叫房子斌,这是他演的第一部有分量的戏。现实生活中,他和扮演他老婆玉珍的演员杨雨婷是夫妻,现在还有了一个女儿,幸福。

  6、乱世中的人都风雨飘摇,好好活着就是百姓的福贵。

  7、标题出自根据余华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福贵》的同名主题曲。正好这部剧里也有一个富贵,可惜是贾(假)的。

  8、运宁、运昌都长大成人了,在这太平盛世应该有一番作为,可是被送出去的秀儿呢??为什么到结尾也没能回来看一看?

  9、不是每个人都该有结局,我也不应太执念了。也就不追求十全十美,就写这九条吧。九九归一 。

  《九九归一》观后感(三):感觉是永恒的

  这片子对我影响太大了,很多人看什么成功学,什么感悟。然而我却记得小时候的感动,我小学时喜欢上我们班一个女生。这片子大概我四五年级的时候播放的,我一直在想,我喜欢的那个女生也是跟贞儿一样,是个女神。我喜欢到她一直到大学,直到她找到男朋友。我在人生道路上也渐行渐远,离当初的自己好像只看到了一团背影。那时候却感觉这片子很长,虽然只有三十集,但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是永恒的。就像富贵奉时说的,这房子也就几块木头,几块砖,可把他们拼一块儿,就可以风风雨雨的走那么多年,盛那么多事。。。因为人,他们沾了人身上的灵气,沾了血脉,沾了故事。现在又看了几遍,还是那么耐看。又特地买了正版碟,虽然我没有vcd。王馥荔真有民国大家闺秀的气质。这种贵气真的不是演出来的。王同辉的书生气,陈刚,啊,我还想不出来什么词,雷蕾的配乐,她是十分文气的女生。加上沈导一种对俗世的悲悯。。。成就了这部史诗级的片子。最后文革的那段,富贵跟奉时那相视的笑容,表达了一切。黎民百姓离权利中心如此的远,却又如此绵里藏针的影射出社会的变迁。相比较《走向共和》,这部片子更恢宏。因为历史记住了大人物,然而黎民百姓呢,他们是撑起这帮家伙的大地。所以张导的东西,高高在上;然而我更喜欢沈导对人世的悲悯,那片大地有无数的土壤杂质组成,五味杂陈。人们也许记住了天安门,但是没有记住天安门脚下的土地,也没有记住天安门也是这块土地提炼出的一砖一瓦堆砌成的。

  《九九归一》观后感(四):九九归一,残酷但温暖的人生

  打小爱看故事,喜欢丰富精彩的情节,像自己进去经历了一样。

  一直以为这是部小众的电视剧,才发现大受喜欢。和多数网友一样是重温的。那时上高中,从电视上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并没看完整。可片名记忆深刻,片尾曲“人在天地间,如风中飞絮”的歌词时不时就哼出来,因为贞儿和奉时、富贵的纯粹凄美的感情。

  这次三天里看完,就不说中间流了几回泪了……看完似乎自己也走过了一辈子,历经寒冷残酷但温暖坦然。

  它不完美,原以为会像看其他一些老片一样,觉得那时的台词、演技、拍摄难免粗糙拙劣,结果是几乎没有,除了最后几集建国后的剧情里不知有意还是无奈的红色元素让人感觉有些过了。比这几年的国产电视剧有感觉太多了(其实近五年也没看过国产电视剧了),没有耀眼的大腕但甚至龙套都很少让人感到生硬做作,剧情就更不用说了。

  喜欢这部剧的人应该主要是因为一个情字,人人活着都需要这份情的温暖。现实中我们难以情深至此,但可以尽所能像富贵从贞儿开始对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那样,把所爱的人装进心里,至少不要忽略也暖着自己的人。

  《九九归一》观后感(五):过了十五年,再看依旧泪眼朦胧

  这是一部几乎每集都有泪点的电视剧,首播的时候才上小学,十几年过去了,现在20多岁的我还是会忍不住流泪,没有太多刻意的抒情,但那段历史让人动容。20世纪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变迁最多的一百年,太多太多的人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也同时成为时代的缔造者! 剧中的主线,贾富贵和郑奉时,从他们的姓来看,如同鲁迅先生的小说《药》里一华一夏一样,连起来谐音正好是“真假”,这一百年如梦一般亦真亦假,生活也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不清为什么。而奉时和富贵两个人名也说出了那个时代,不,应该是每个时代都有的两种人:一种能看清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他们是奉时;另一种是为了生计,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坎坷,只为了一家人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他们是富贵,而这个大家庭能够长存也正是因为奉时和富贵的共同努力。说大了,也就是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协同作用。 扯远了,前一段只是因为人大了大了走入社会才看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这部剧真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生的艰难和不易,如同歌里唱的:人在岁月中如风中飞絮。如今走入社会更能体会身不由己的感觉。庆幸我们生活在21世纪,没有20世纪的动荡与苦难,也正因为如此,更同情那代人的艰辛与不易。每当北京音乐响起,不住地心塞,泪水在眼眶打着转。 最后,九九归一,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圆满了。在无数叹息与落泪之后,真正明白这部剧的真谛。人这辈子总要走过太多坎坷,上个世纪那样的困难都没有压倒他们,我们怎么能被现实压倒,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九九方能归一!

  《九九归一》观后感(六):延续许多年的感动

  记得是初中的时候,北京台,连着放了半个多月。

  有时候我会怀念那跟着电视追剧的时光,因为每天两集的配额,一份感情,可以延续很久。

  现在,多亏了电脑网络和进度条,一部二三十集的电视剧,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就可以连蹦带跳的看完,没了念想,不再咀嚼,至多头痛一晚,等到第二个昏昏沉沉的早上,就连名字也记不得了。

  物资丰盛时代带来的空空荡荡。

  这是一部有沉香味道的好片,每一个人都是留在我心里的影子。

  喜欢奉时,十年前喜欢,现在依然。

  当然明白年轻时的所有奉时,老了全变富贵的真理,忍辱负重的富贵肩上扛着两个家庭,他飞不起来。奉时倒是飞了,可结果还是又掉下来了,将自己的摔的粉碎,只落个扫把星、败家子的名分。说是悲哀,都挺悲哀,但我还是更容易被理想主义者所感动。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生,血气方刚,鲁莽冒失,比不得富贵深沉也比不得奉时聪明,短短的生命倒有十几年在负担一家人的生计,想想他其实是富贵和奉时两个人的孩子,像奉时一样勇敢,像富贵一样有担当。

  他与翠翠,那一点点若有若无的爱恋,注定不会有结果,也正因为没有结果,才令人倍加叹息。《九九归一》里没有完美的爱情,奉时与贞儿,慧淑与奉时,富贵与小婉,奉仪与富根,秀茹与富根,有缘无份的,有份无缘的,有心无力的,有始无终的,但别人至少还剩下一半,只有这两个,既没缘又没份,更不可能被任何人所祝福,哪怕是善良的人。

  我替他们伤心了许多年。

  《九九归一》观后感(七):九九归一·人间四季天(歌词校正)

  春风吹来雨绵绵

  青青芳草到天边

  一生一世若有缘

  万里根相连

  七月流火是伏天

  有人忙来有人闲

  兄弟生来肩并肩

  热血正当年

  黄叶飘飘路漫漫

  北雁南飞过长天

  无论是近还是远

  声声问平安

  春去秋来多少恩恩怨怨说也说不完

  茫茫人间一段离合悲欢随风飘散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窗外又是冰雪天

  亲人何时把家还

  是否也有除夕酒

  一杯辛苦一杯甜

  九九歸一·人間四季天

  春風吹來雨綿綿

  青青芳草到天邊

  一生一世若有緣

  萬里根相連

  七月流火是伏天

  有人忙來有人閒

  兄弟生來肩並肩

  熱血正當年

  黃葉飄飄路漫漫

  北雁南飛過長天

  無論是近還是遠

  聲聲問平安

  春去秋來多少恩恩怨怨說也說不完

  茫茫人間一段離合悲歡隨風飄散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窗外又是冰雪天

  親人何時把家還

  是否也有除夕酒

  一杯辛苦一杯甜

  《九九归一》观后感(八):京华旧事

  很喜欢这部剧的服装和场景设计,有年代感而无穿越感,前半部民国京华的风物展现堪比大宅门。神马京华烟云,北平小姐,金粉世家的乱七八糟的混搭设计都可以自动忽略不计~

  奉时和贞格格的那段纯美的初恋让人念念不忘了十多年....初看时我才刚上高中呢,记得当时有字幕的电视剧很少,这部电视剧却有,在家午休时偷偷看是一件多么快活的事!这部剧后半部的确不如前面好,过于说教和煽情了。

  奉时个大少爷,让人恨得牙根痒痒,做他的母亲,情侣和妻子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都说家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郑大少眼中,若为理想故,二者皆可抛。可叹的是,他的理想又那样脆弱幼稚,在柴米油盐面前一碰即碎,在强权面前更是轻易化为飞灰,他总是在逃避,可别人要为他的逃避付出代价。可怜富贵要为这么个兄弟艰难的苦撑危局,郑太太要眼见自己的家业日薄西山,梅慧淑要为他付出生命,贞儿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奉时所误呢?

  自然,做老公富贵是首选。

  贞儿长得好像邓丽君,“半新不旧的女学生”说的就是这样的民国女子啊!遍观如今荧幕,这样干净的民国少女再也找不到了,贞儿眼神里的单纯岂是一帮矫揉造作,风尘气十足的女艺人所能演出来的?难忘湖边垂柳下,落日熔金中贞儿的剪影。不为唯美而故作唯美(例如金粉世家里蹩脚的百合花和向日葵),市井烟火之美最是生动。其实在剧里有提到贞儿比奉时大几岁(姐弟恋是也。。。),剧本里描写的贞儿梳着长长的辫子,推测贞儿应该是个一口流利京腔的成熟大姑娘,当年十八岁的刘希媛却表现了一个不同气质,情窦初开的青涩少女,人见犹怜,台词有南音不失为小小缺憾。

  怀念剧中没有离子烫直发痕迹的民国少女发型和简单的土布旗袍,看到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等一干女子丝般柔顺的带黄色挑染痕迹的长发和不知神马时代的爬满蕾丝的渔网纹立领旗袍时,一头暴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