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竞赛》影评10篇
《机器人竞赛》是一部由古厩智之执导,长泽雅美 / 小栗旬 / 伊藤淳史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人竞赛》影评(一):机器人竞赛
影片委实相当枯燥,看到一大半都觉得无聊。感觉就是一部“理科片”,讲理科的故事如同理科生一样沉闷。不过看到最终比赛的情节时,才觉得不枉费看此片,甚至决定推荐此片。最终的几场比赛,不仅仅是胜利者们的努力,就是失败者也非常有看点。夸张点说,看着那样的比赛和年轻人们,即感觉到青年们的朝气追求和努力,又可以感受到日本成功的原因。
正是一代代日本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怕时间精力的浪费,努力地不懈地投入着自我,日本的工业和经济才会腾飞。事实上我都觉得有些可怕了,幸亏现今日本应该缺乏这种精神了,原因怕是过于富裕了。
影片可以说就是几个理科生们从开始的迷茫到认清自我,不断努力奋斗,花尽各种心思,用着各种方法努力向前的故事。所以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他们都是成功的,因为他们通过比赛学会了努力,并且他们还年轻。
《机器人竞赛》影评(二):重要的是一起走过
刚看了修正版,才发现以前错过了一部这么好的电影,虽然电影各种青涩,节奏怪异,结束以后我才发现我如此喜欢。
一切不可思议的事都发生在那个青涩的年代,不是吗?不是好孩子,比不过邻居家的小孩,在许多人中只是个沉默阴郁的怪咔。也期盼关注,期盼团队的感觉,期盼一路走来不是独自一人。一起的时候有欢笑,更多的时候是沉默。走来的路,大家都为一个目标,甚至就如电影中演的意义,一开始竟不知目标为何物,成功什么的只是奢望,只是一路相互携手前面渐渐清晰了起来,有了不想失败的念头。一切未完成的时候,谁会相信过程最重要,重要的是一起走过这种场面话?但是,渐渐才发现,这就有如电影中演的,与我们何其相似的青春,才开始回头,一切美好已经渐渐溜走。当今普遍为什么喜欢看校园剧,我想大概或许是怀念那无法遗忘的青春吧。
结尾曲很好听呀 <SaturdayNight> 来自Wack Wack Rhythm Band + こずえ鈴
女主的人设最完整,时有低落时有干劲,为突出也给了很多正面镜头,麻酱表现不错。
冲突情节有些弱。比如麻酱制作不合格螺丝还发脾气。改图纸她也发脾气。导演想表现技术人员自我还是想表现制件人员不专业呢?
对于一个沉默的技术人该用什么镜头语言表现,显然导演没什么数,小栗除了画图背影就是低头修东西,处理得极其简单。反倒沙滩打架那场笨戳戳的戏是全剧之最最出色的地方,结果回到驻地又完了。
这部影片可以看到日本年轻一代的机器人水平,主演们的颜值也很赏心悦目,没什么心机争斗,也没什么爱来爱去的,青春电影多一些这样的类型也不错。
《机器人竞赛》影评(四):别样的励志
Masami酱16岁拍的一部电影。
要说这片子卡司也不弱,长泽正美&小栗旬&伊藤淳史&塚本高史,
而且还是这么青春的励志片。
第一次看这种沉默的青春,沉默的励志,调调挺不错,
整个参加机器人大赛小组的组员,除了塚本高史,都是性格内向,人格有缺陷的。
几乎电影2/3的时间整个团队都是少言寡欲,
身为B队的他们,即使意外被候选为全国大赛推荐队,
但一直活在同校A队一帮专业ROBOKON的阴影里,永远被他们嘲笑歧视。
还是最终让她们走到一起。
直到全国夺冠后,Masami才真正有了加入团队的感觉。
无论笑的有多呆,我还是很喜欢MASAMI酱。
《机器人竞赛》影评(五):唉,可怜的小栗啊。
在一篇采访中小栗特别提到这个电影。导演古厩智之批评他的表演画蛇添足,不够朴素,小栗重复表演多次都不能通过。这件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到底拍摄现场是什么状况我想不出来,反正古厩智之导演对演员表演的要求是朴素,我就特意来看看这个朴素。 看后发现,除了小栗之外,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很自然,都很好。小栗的这次演出成了我所见他的最差表演。 就说一处,也是最严重的。在影片的13分25秒处,首次参赛又失败又毫无斗志的三个人从会场里走出来,走在前面的是小栗。天哪,那是什么走路姿势?古厩智之就是这样要求朴素的? 按照人物设定,小栗所饰演的航一这个角色是个目中无人冷漠深沉的高中生,因聪明而恃才傲物。这场戏对航一的要求基本是没有斗志,所以很无所谓,整个人晃晃荡荡无精打采的走出会场。 小栗呢,走路的样子就跟一个神经病似的!真不知道这是导演要求重来的第几遍,结果这样就通过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小栗这小子骨子里一幅痞子相。可是,航一这个角色不需要痞,一点都不需要,他是很狂傲,可一点不痞。 后面剧情小栗的表演,不是木头疙瘩不能达意,就是根本和角色分道进行,不对路。 我也算看了不少小栗的演出了,同时知道这个年轻人格外聪明、有干劲儿,对事物的感知力很细密敏感,这是他不断进步的原因。为什么这次会大失水准呢? 左思右想认为这是导演的责任。从小栗的经验上看,在此前一年,他出演了《羊之歌》,角色也是个沉郁的高中生,表演很自然。所以同类型的角色,他不应该有闪失。小栗此次的表演状态是:对导演的要求亦步亦趋,无所适从的把角色演得乱七八糟。 我想只有一种情况会导致这种结果。学校里老师教训一个学生,学生很想努力做好,把所想到的方法都用了,达不到老师满意不说,还把自己弄得怪怪的。这种时候,我没办法谴责学生,因为我能看出小栗在剧中使劲儿按照导演要求寻找表演方向,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个人表演意识和判断力,人物状态前后没有统一性,并且他的发挥极其小心翼翼,僵硬无比。这只能说明是导演引导不善所至。我都在想,很有可能古厩导演当时说得云山雾罩,把小栗弄懵了。小栗给我留下的一贯印象是表演时又自信又潇洒,所以看这部影片真把我吓一跳。 其他演员就那么顺畅的理解导演意图并做得很好。或许小栗就是撞上古厩智之这个背字。 反正对小栗来说这也是一个经验。但跳过《机器人竞赛》我看之前之后小栗也没有质的变化。他嘴上说那时候对表演的认识还很稚嫩,和古厩导演合作受益匪浅,可我总觉得是曾受折磨的心理阴影。 他呀,表面上有着视死如归的冲劲儿,好像一切都不在话下,其实内心很容易被刺激到,伤口还久不消退。或许这种性格最适合当演员,但在常人看,真是又矛盾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