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迎春阁之风波》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迎春阁之风波》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3-13 15:58: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迎春阁之风波》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迎春阁之风波》是一部由胡金铨执导,李丽华 / 乔宏 / 田丰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悬疑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一):五星推荐

  胡金铨的这部《迎春阁之风波》,可以看做是另一个版本的《龙门客栈》,将戏剧冲突都集中到一个客栈之间慢慢展开,故事如画卷一样缓缓展开娓娓道来,深得中国传统武侠的古典韵味。 这许许多多的人物,都似乎是从画里、书里走出来的人物,不带一丝都市气息。这些个人物,在狭小的客栈中,斗智斗勇,冲突四起,虽不见硝烟,却胜千军万马。尤其是,当韩英杰唱起关汉卿的曲子的时候,众人皆沉醉于此,恍然之间才想到,这就是底蕴那!五星推荐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二):《新龙门客栈》不过是《龙门客栈》与《迎春阁之风波》的结合体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和胡金铨的《龙门客栈》,同样是经典,一部号称集九十年代新武侠之大成,一部被誉为六七十年代武侠片之翘楚。

  相较之下,新版却不过是卖弄了些西方的新技术,武侠的那些基本元素都被胡金铨玩过了,所以时间虽过了20余年,徐克的新版仍无法替代旧版。好在《新龙门客栈》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客栈老板娘金香玉,这在旧版里只是个跑龙套的糟老头。这点让人很欣慰,后人终于有比前人高明的地方了。

  但是,看了《迎春阁之风波》,却发现客栈老板娘这招胡金铨早就使过了。

  《新龙门客栈》原来是《龙门客栈》与《迎春阁之风波》的结合体。简单来说,故事梗概来自《龙门客栈》,大漠风光、风流老板娘来自《迎春阁之风波》。尤其结尾,火烧客栈,数人纵马而去,徐克也想不出更好的结局。

  《龙门客栈》与《迎春阁之风波》二片应该算是姊妹篇,故事框架大体类似,发生地点都是在客栈,故事发展走向也类似:由暗斗积聚到最后火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迎春阁之风波》里面的六个女演员都非常漂亮~跟大多数的邵氏电影一比,应该说在这里她们演技也出奇的好。

  胡金铨对女性美的把握真是比张彻强一百倍。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三):迎春阁-江湖人的旋转舞台

  迎春阁,是江湖人的舞台。老板娘“万人迷”和四个女跑堂开的这个女子客栈在一片春色下却暗潮涌动,官军、探子、赌徒、骗子轮番上台,上演元末乱世的众生相。

  个人以为,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之所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是因为他们在其中注入了浓重的中国传统文人情怀,从来不为简单的商业类型和盈利企图所局限,才能以过人的才华成就后人难以超越甚至模仿的高峰。

  影片以蒙古王爷和抗元义军派出的各路人马对布阵图的争夺为主线,在客栈狭小的空间内上演连环好戏。正方以”老板娘“李丽华、”账房“白鹰为首领,先声夺人拿下王爷派来的细作,而反方“王爷”田丰、“郡主“徐枫一登场,就气场摄人,出其不意地将擒获的义军联络人沙老板带至众人面前斩首,敲山震虎,扳回一阵。而后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折损,看得出导演有意在保持双方的力量平衡。这种平衡是基于对每个人物的精细把握,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既有”胡锦“、”茅瑛“等四个女跑堂的个性铺垫展开,也有对王爷的多疑缜密,郡主的机敏过人的细节描绘(徐枫的扮相实在太飒爽了)。至于穿针引线的老板娘,李丽华以其二十多年的深厚演技和不老扮相成就了”万人迷“这个教科书式的经典角色,不愧为华人影坛的一代巨星,即便是张曼玉的”金镶玉“也无法超越。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四):也是胡氏经典

  《迎春阁之风波》算是胡导的电影名气略逊的一部了。可真的觉得比《侠女》好看多了。虽没看过其《龙门客栈》,但料想该是同类作品。

  几拨人马聚集于一西北小小客栈内,有抗元义士,有元朝王爷郡主,有王爷派来的耳目,亦有黑道上的侠女,当然还有八面玲珑的老板娘,围绕一张朱元璋的步兵图,矛盾冲突一触即发。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最喜欢这类片子了,看起来一点不累,情节又紧张有趣,环环相扣,悬念迭起。

  开头那几场戏,王爷还未到之时,真是精彩。小小客栈里,鱼龙混杂,三教九流,身份各异,明查暗访,主角一个个轮番登场,精彩亮相。

  很喜欢老电影的色彩,虽经过修复,那种彩色仍显得特别温柔敦厚,不若今日之电影刻意在色彩上大作文章,反倒俗气了。

  胡导对电影的布景道具服装亦极为讲究,故而影片中的客栈迎春阁是陕北窑洞,室外打斗是在黄土高原,演员装扮服装也极细致舒服,写实而不失美观,哪有现在这般浮躁任意。

  还喜欢里面说的对白,国语句句京腔京调,脆生生的分外好听,既无大陆的生硬也无台湾的做作。真真喜欢。

  看这样的片子,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看时还不断的分身出来,喜滋滋的对自己,真好看,真好看。

  可惜《侠女》虽是经典,我这个俗人,还是觉得太过写实冗长,看起来实在累的慌,需时时提醒自己,好好看,经典啊。

  影片中最后一场戏,是几个主角骑在马上,回首望去,迎春阁的窑洞已在一片火海之中,主角们策马离去,多么眼熟的场景啊。看过无数遍的《新龙门客栈》的结局不也类似吗?

  《迎春阁》真是经典。下次定要找到《龙门客栈》。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五):迎春阁之风波:胡金铨每一部电影都应该写入中国武侠电影史

  (作者:奋斗的小猪,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8北京电影节第五场,4月9日,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当代MOMA店,《迎春阁之风波》)

  从故事和环境设定来看,迎春阁很容易让人看到龙门客栈的影子,除了结尾的打戏之外,全片几乎都是在迎春阁这个客栈完成。故事进入主题很快,沿着完整的线索推进,情节紧凑。武侠,喜剧,悬疑,三大元素都有亮点。徐枫、白鹰、乔宏、田丰还有万人迷手下的四朵金花,表演可谓人人出彩,毫不含糊,惊喜居然还看到了马海伦的戏份。又是一部大师级精品。

  按胡金铨自己的说法,迎春阁之风波“最初的构想是像莎士比亚《凯撒大帝》里的暗杀那样,一早已有阴谋,暗杀队全来到同一个地方,所有情节都集中在那里,一切动作场面都凝缩于一个空间之中。为此,迎春阁的布景有楼梯、二楼、厨房、窗等等,以便创造出一个有深度的、复杂的立体空间。”胡所构造的武侠世界,无论从故事本身,还是从电影美学,详细解读都能看到更多。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六):迎春阁之风波

  胡金铨导演在世66年,拍片14部,其中五部半为武侠片。1965至1975的十年间,胡导接连创作出具有浓烈个人风格的武侠类型电影,或开风气之先,或于影史留名。

  我看到的第一部胡导的作品却是这一众武侠经典中最不受关注的《迎春阁之风波》。胡导偏爱客栈,客栈情结始终蔓延在他的武侠电影中,自《大醉侠》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有《龙门客栈》,《怒》是,《迎》亦是。

  《龙门客栈》是胡氏客栈戏的顶峰,但《迎》于之相比,时地人却更加高度集中,全片近九成的时间是在客栈内,剧情简单明快,布局-试探-交锋-决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但内容却饱满充沛,山贼,老千,恶吏,轮番出场,更有密探穿插其间察言观色,老板,跑堂,侠客义士,几个表情动作,便如白描般勾勒清晰,如此繁多的人物,庞杂的人物关系,胡导调动起来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尽显大家风范。

  从镜头角度,《迎》与胡导其他的作品有所不同,自始至终,充斥画面的尽是中近景与人物特写,全然没有胡氏作品特有的空镜长镜,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不露声色的间谍战,这一切使得《迎》在胡导的诸多作品中显得有些另类,不同于古风浩荡的《龙门客栈》,亦不同于空灵悠远的《侠女》,而俨然是一则节奏分明,诗意盎然的武侠小品。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样,"胡金铨导演的成就,在于他丰富了大众电影的传统"。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七):【2.5/5.0】无聊,粗糙,古早,剧情不通

  --镜头切换不适应,简直在说这个情节发生了,让我们来看看其他人的反应,一转镜来个旁边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写

  --黑牡丹偷珍珠,得手后,刻意做表情,闪到过道一旁,连续抛接两次,恨不得加个粗体大字的红色字幕告诉观众,黑牡丹她贼性未改又偷东西了

  --四个女跑堂会武功,赶强盗,抓老千,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这客栈有问题么,为什么客人都完全没注意到

  --老板娘万人迷是整容,还是混血?脸看着怪怪的,莫名的硅胶肿胀感

  --(●゚ω゚●)武打戏还是别拍多对一了,总免不了两人对打,剩下俩干看戏的bug

  --镇台出门连个小厮都不带,护卫也不带,不知道还以为是个普通老头

  --哈哈哈,王爷的护卫蹦的和僵尸一样

  --王爷的仪仗太寒酸

  -太太太粗糙了,王爷坐在寒碜的大堂,后面一个小屋子审讯

  --王爷和郡主像连体婴一样,连落座都一个节奏,看着好笑

  --这么高的评分真的不是崇古思想作祟么,剧情也不好看啊,很松散,不知所云,前面招四个女跑堂,搞出多场武戏,到底是做什么?

  --王爷身边就一个曹玉坤,合理么?审讯他做,射杀沈天松也是他来。

  --一共就仨护卫,俩都跑去下棋了,还是主动要求的,就剩下一个护卫被跑堂缠住。那么重要的箱子摆在客房里,连个看守的人都没有

  --迷醉,偷图方,老板娘+四跑堂+书生账房+背二胡的跟班+曹玉坤=8人。王爷方,王爷+郡主+三个护卫+镇台=6人。还有更寒碜的王爷么!?

  --屁大点地方,曹玉坤一直往老板娘的屋子里跑,王爷就一点都不起疑么??

  --发现一个问题,都路哈赤一个官员见到王爷要下跪,答话要跪着答,其他人面对王爷居然一直都是站着的。。。??

  --王爷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一捆绳子,让账房勒死跟班。王爷你为什么要随身带绳子?

  --曹玉坤脸都凑到王爷跟前了,顺手捅死王爷,步兵图也到手了

  --笑死,王爷一个人跑在大荒漠里,跟班和黑牡丹二对一pk王爷,但是很有公平意识,坚决贯彻一对一原则,跟班打王爷,跑堂绝不插手。老板娘打王爷,另外俩也要耍花架势在一旁舞刀弄枪做样子,但绝不加入战局。

  --到底为什么要玩交换人质游戏,你们人数占优势啊!杀掉王爷和郡主,藏有步兵图的荷包也到手了。想到最近刚看的抗战神剧,烧掉藏着名单的别墅就能搞定的事,折腾了五六十集,埋一堆伏笔,最后还是武力解决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八):风波客栈

  前日看胡金铨的《迎春阁之风波》。

  恍惚记得几年前有人网上言此片是胡金铨最好的一部戏还是他最偏爱的一部。看完后觉得是最不像胡金铨风格的一部——戈壁、窑洞、元朝的棉帽、世俗俏皮的热闹,不再是山水冷月、一袭白衣仗剑独行。水少,水墨感觉就少,戈壁苍凉,西北情怀,好像不是老胡的东西。我形容给靳宁,他道:“那不成了《新龙门客栈》了吗?”不是一个味儿,徐克的东西再用大漠风沙,人物还是都市的,作品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老胡的人物、镜头、对白皆有古意,看石隽徐枫,明明是线装书里走来的人,举止是油灯蜡烛下熏陶出来的。

  此片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主线,靠情节的推进为主,不似其他片子镜头和缓冗长渲染意境,可以几分钟没有台词。热闹,是第一印象。新添了四个女跑堂,客栈生意兴隆,忙碌嘈杂,时时机警。拍谍战就得这样,节奏不能慢下来。居然有胡锦,虽是义士,仍可有小风骚卖弄,通过客人吃豆腐侧面烘托。最后和李察汗决斗时,尧子旁边大喊“潘金莲”、“潘金莲死啦”,笑得我。胡锦做间谍也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化装成美女的毒蛇。

  第一回看李丽华的戏,人曰是少有的“媚气加霸气”的女演员,信然。人是半老徐娘,伺候生意不卑不亢,且交际手腕俘虏到当地长官。假意风流,谈正事又满腔肃穆。人情世故练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拿她与张曼玉的金香玉比,一个是人,一个是卡通,这是一个看卡通的时代。虽是老板娘,半沦风尘的人物,可是看李丽华的戏,有教养有文化,旧时的人不识字但多守礼,是阿城口里的“文化”。李丽华的配音估计是王莱,京片子,凉水就蒜瓣儿,李本人的口音没这么好,看过她邵氏的《杨贵妃》,应该是同期声,如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国语,话剧腔。

  田丰是第一反角,蒙古王爷李察汗。出场似京剧亮相。至客栈时,威严气场不必烘托也十足。这贵族气质有时画虎类犬,我看田丰,觉得他就是王爷,威严不必大声,眼神、小动作就够了。细节处是贵族,才是真正贵族,架子谁不会端?徐枫的郡主李婉儿让人想起《赤壁》的孙尚香,可是赵薇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好征战的巾帼。徐枫眼神凌厉冷峻,看她一眼浑身发冷,被她看一眼心惊肉跳,她的《山中传奇》的月娘,是我看过的最恐怖的女鬼,不在怪模怪样,在于冷峻凶狠的眼神配着红夹衣白底衫。片中有个情节,众人在楼下听韩英杰唱关汉卿的曲子,徐枫也陶醉不已,但觉察到有人上楼,瞬息间表情一转,暴喝一声飞身上楼,把上楼偷东西的女跑堂用剑杀掉,一个瞪着眼的神情,吓煞格人哩。女星里有几个似徐枫的侠气?

  乔宏饰打入敌人内部的将军。是他自己的声音,没特色,就是特色,是乔宏的声音。乔宏高大健壮,络腮胡子,怎么看怎么像元朝人,怎么会是沉睡在王爷身边的赫鲁晓夫?难道是策反的?刚开始看他出场时,觉得他真是精细,“这里有三个生人。”大叹蒙古得天下非偶然。后来知他是“自己人”,又叹中原归心呐。

  结局是义士胜利。客栈烧掉,幸存的三人骑马远走。后面呢?继续羁旅,继续有客栈,继续有风波。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九):【ZZ】胡金铨谈《迎春阁之风波》:莎士比亚与政治斗争

  ——《迎春阁之风波》除了最后那场激斗之外,全片都是以孤零零地建于在沙漠中间的迎春阁客栈为舞台拍的,当中有各式人物穿穿插插,剧情是以不同背景的人,关于一个封闭的空间的形式展开。慢慢地登场人物的性格就一个一个地显现出来,又互相冲突,对方究竟是敌方间谍呢?还是友方的间谍呢?全片充满了侦探悬疑的气氛和极佳的电影张力,实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胡金铨:这部片的形式,其实是来自京剧的。那是以各式人等云集的公共场所——客栈、酒馆——为舞台,又像法国的古典剧那样,采用三一致法则,令时间、场所、故事(action)一致的作剧法。本来、这是一部结构真的是严谨到所有情节都发生在迎春阁的影片。但是,星马的发行公司要求在结局来一场激斗的决斗,所以才加上那场以岩山为背景的激斗。最初的构想是像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中预告了的暗杀那样,一早已有阴谋,暗杀队全来到同一个地方,所有剧情就集中在那里,一切动作场面凝缩于一个空间之中。为此,迎春阁的布景才会有楼梯,有二楼,有厨房,有窗,等等,以便创造出一个有深度的、复杂的立体空间。

  ——暗杀队在迎春阁中埋伏等候河南王李察罕的处境,确实像《凯撒大帝》。李察罕因为命运而走向死亡的悲剧英雄形像,也叫人感动。像凯撒大帝那样,李察罕也是历史上真有的人物吗?

  胡金铨:是的。李察罕是中国历史上真有的人物。他是元朝的大功臣,所以被封为河南王。实际上,有很多密探也受他管,而且他还掌握了兵权。当时,在一三五三年(至正十三年)朱元璋举兵反元,故李察罕前往调查。但是,为何要他亲自出马呢?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谜。他身为河南王,手下有那么多密探,而且还有兵权,大可不必亲自出马。他为了调查朱元璋,甚至去到山西省,但由于有一手下被朱元璋收买了,故在山西被杀。

  胡金铨:对。他杀了李察罕之后,再成功奇袭周边的反元军,平定了各地的群雄,于一三六八年(洪武一年)年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不过,河南上王李察罕势力那么大,又有那么多军队和护卫保护,竟然也会被杀。虽然有关此事的史料并不多,但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所以我做了一些调查。其后,即是拍完这部片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当教授和研究中国历史的一位朋友,寄来了好多资料,全是英语的。由于元朝曾远征欧洲,所以西方的资料比中国还要多。那位朋友看了我的电影,又和他的研究有关,所以兴高彩烈地寄来了资料。不过可惜已经太迟了(笑)。据其后那些资料显示,河南王李察罕如果没有被暗杀的话,他应该会成为元朝的支配者,因为他掌握了强大的军权。

  ——拍完了《迎春阁之风波》后,在那些英语资料中,有没有一些你早知的话就会放进电影中的新发现呢?

  胡金铨:没有,因为资料实在太多了(笑)。而且,不管怎样他始终要死,而影片亦只能这样结尾。

  ——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徐枫扮演一直跟着李察罕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吗?)。不知是否因为她的装扮,很有一种异族情调的美态,和战斗型女性的艳丽哩。

  胡金铨:徐枫扮演的是李察罕的妹妹。所以,她是西夏王族出身。她的装扮有异族情调的美态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她是藏族系统中的少数民族。西夏是中国西南边境的党项族少数民族国家。他们是游牧民族,男人女人都精于武艺,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佣兵。不过,李察罕跟他的妹妹似乎关系有点不寻常。有种说法指出,他们不仅是兄妹关系那么普通。虽然,她确实是李察罕的亲妹妹,但两人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影片之中,并没有很清楚讲出来,因为我并没有百分之一百肯定……

  ——影片叫人觉得他们之间有种爱侣似的关系,所以在结尾的激斗场面中,两人互相保护对方的部分实在很感人。决斗场面中出现的荒地,是不是跟《侠女》结尾中出现的岩山是同一个地方?

  胡金铨:不、不是。《迎春阁之风波》全是在香港拍的,而《侠女》的外景地则是台湾。

  ——《迎春阁之风波》结尾的动作场面,你真的是不想拍的吗?为什么呢?

  胡金铨:因为那本来是个关于政治斗争的故事。可是,当时不得不加进动作场面。我并不满意这部片中的动作场面,因为那些演员本来就不懂得演那些动作场面。

  摘自:后浪电影学院079《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即将出版)

  作者:胡金铨、(日)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书讯:后浪出版公司即将引进出版关于胡金铨的最重要著作《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本书集合了日本传奇电影评论家山田宏一与香港电影研究者宇田川幸洋从199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到1996年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期间与胡金铨导演总共三十多个小时的数次对话。作为“新浪潮”时期《电影手册》的重要写手之一的山田宏一沿用挚友特吕弗与希区柯克的对话形式,从胡金铨的北京青春到香港、台湾甚至美国的电影之路,从人生到电影,事无巨细地还原武侠大宗师的全面貌。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果断来看这部片子的,觉得文章不错,推荐给大家 ^__^

  http://www.pmovie.com/plugin.php?id=attachcenter:page&aid=82468

  《迎春阁之风波》影评(十):被忽视的经典-迎春阁之风波

  如果说《忠烈图》的观影经历多少有些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么对于《迎春阁之风波》的评价就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人人都知道胡金铨是一个拍客栈戏的高手,但我担心绝大多数人可能向我一样,差点就错过了这部客栈戏中的逸品。

  牢骚发完,还是扯回来谈谈电影本身。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仍然是胡金铨钟爱的明朝题材。说的是朱元璋帅兵反元,内奸沈天松盗取兵图欲献于元朝管情报的王爷李察汗而约定与李在迎春阁碰头,这边明方在老板娘万人迷的塞外客栈迎春阁布下埋伏准备截杀李察汗,于是两派人物在迎春阁内外展开一场殊死谍战......

  开头部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打斗,但是胡金铨对于场面的处理却绝不亚于北京人艺在《茶馆》中的功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老板,跑堂,接头内应,山贼,老千,地方官吏,李察汗的先头探子。将近20多人,轮番登场,三教九流且几乎人人都有台词。如此繁杂的人物体系,还要穿插剧情的交代和一些细节的暗示,应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胡金铨却处理得非常之好,不紧不慢,环环相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半分不自然的感觉。

  然后是主角登场,虽然影片中的正面形象给了反元志士们,但影片的主角却很显然是田丰扮演的李察汗。个人感觉这是田丰最好的作品,可说演绎的惟妙惟肖。首先好在气质上,李察汗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高贵感。其次是对于人物情绪的掌握,忽而笑面迎人,忽而厉声呵斥,忽而凝眉熟思,忽而又痛下杀手,真可谓是游刃有余。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手戏的则是李丽华扮演的客栈老板万人迷。这已经是李丽华最后的几部片子之一,虽说体型已经微微发胖,但是演技却日臻成熟,尤其是其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可谓相当传神。而万人迷在剧中的某些桥段,诸如其武功,对地方官员的笼络等,又似乎都能在后来《新龙门客栈》中的金湘玉身上,找到影子,只是不像后来的金老板那般奔放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李丽华在《迎春阁之风波》中仍然保持了相当好的扮相,让人绝对想不到当时她已经年近50了。

  较为失败的倒是四个女侠客串的客栈跑堂,不知是导演给的篇幅不够,还是主角的表演太过精彩,只觉得这四个本来的噱头都是匆匆走马,直到全部死掉我还是没把每个人的特点记清楚(除了那个飞贼出身的)。呵呵,也许胡导平时的导演风格太过high-level,以至于偶尔想要商业一把却不知如何下手为好吧。倒是演惯艳情戏的胡锦原来也身手不凡,颇让人意外。还有一个在古天乐版《神雕》中演瑛姑的也有印象,可惜名字忘记了。

  其他角色的表演倒是都可以得高分的,白鹰在这部片子中仍然演好人,装扮和《忠烈图》中差不多。有他在,基本上也就用不着石隽出马了,都是白衣秀士的形象。演惯坏人的韩英杰在这部片子里展现了难得的快板才能。实在是很佩服胡金铨对于演员潜力的挖掘,同样的表现岳华在《大醉侠》当中也有过。乔宏饰演埋伏在李察汗身边的卧底,不苟言笑,行动果决。最后还是点评一下徐枫,正如在《忠烈图》中的苗装形象让我眼前一亮一样,她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再次让我惊艳,这一身蒙古装束穿在她身上实在是太美了,说不出的高贵。想到现在执掌汤臣的那个肥胖老妪与市侩形象,时间啊,真是抹杀美好事物的终极武器......

  由于绝大部分剧情都是在客栈中展开的,所以胡金铨在镜头语言上放弃了自己巅峰时期赖以成名的空镜头和长镜头,而回归到了早年为邵式拍片时的中近景切换与人物面部特写处理上。这使得影片的节奏可以快起来,也使得剧中悬念能够一环接一环,不带拖泥带水地串接在一起。而特写镜头的应用又给了演员足够的空间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所以说好的导演是不会教条的,这也是我始终觉得胡要高过其他武侠导演一筹的一个原因。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外景。拍片的时间是1973年,当时自然是没有条件回大陆取景的。但是非常让我惊讶的是片中的外景让人感觉就像是黄土高坡一样,而且客栈被置景于一个窑洞中,更是让人对摄制组的努力钦佩万分。非常想知道影片的外景是在哪里取的,但很可惜,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寥若星辰,无法如愿。

  影片最后,幸存的几位主角纵马离去,镜头拉回迎春阁,客栈已在一片火海中。看到这里方才想起,原来徐克在《新龙门客栈》里不止借用了《龙门客栈》的剧情,也对《迎春阁之风波》 善加临摹。只不过,这样的致敬却未能引起后人对于胡导的足够兴趣,或许是因为徐克没有说,或许是说了,大家忘记了。总之,这么优秀的作品最终竟沉寂于时光之中,实在不能不令人道一声无奈......

  2008-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