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杀手的童贞》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杀手的童贞》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8 03:0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杀手的童贞》经典观后感10篇

  《杀手童贞》是一部由巴贝特·施罗德执导,German Jaramillo / Anderson Ballesteros / Juan Dav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一):(這篇不是評論)上帝根本不存在,如果存在,他就是世界上最卑鄙的傢伙。

  (這篇不是影評,記錄電影中感到震撼的臺詞)

  沒有什麽文字是永恆的。

  所有的路都是通的。

  一切都在變!

  別以事物會原封不動來欺騙自己了!

  今天你眼下的一切馬上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時間會捲走一切的。

  上當的人們啊,

  這一切都是虛幻的。

  我們是流動的河,

  虛無的海市蜃樓。

  要飯的、混蛋、小偷。

  我愛你們!

  像我愛你們一樣愛自己吧!混蛋!

  等待你們的將是天國!

  ——費爾南多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二):有思考没技巧

  题材很敏感,哥伦比亚混乱的社会,同性恋,恋童癖

  但是,除此之外,片子拍得确实是不行,演员比较做作,情节也稍微简单了一点

  有点像业余dv,虽然情节看出来设计过,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设计过,显得有点像话剧而不是电影。

  最近不知道怎么老看到与同性恋相关的片子。本以看到杀手的童贞这个名字,以为是一部简单的暴力片,谁知道还承载了导演那么多想说的话,实在是太累了,太累了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三):原来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同志电影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同志电影,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提早下班回家,电视上正在播这个。起码超过十年了,因为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女儿好象也还没有出生。第一次接触同志作品,有点惊讶,但是故事打动了我,所以并没有觉得反感,而是很快就接受了。只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两个男人到底怎么做。

  还有就是电影中的社会状况太让人震惊了,这样的环境怎么能生存,每个人都要随时准备去杀人,也随时准备去死。

  还有就是为那个作家感到悲哀了,他生无可恋,少年对他的依赖是他唯一的快乐,可他也总是抓不住。所有的一切都会失去,留下的只有回忆。

  后来偶而也想起过再看这部电影,可是不知道片名是什么,也就算了。上个月突然迷上了看同志电影,看里面的帅哥猛男谈情说爱真是养眼啊。然后今天又看到了这部电影,原来是叫《杀手的童贞》。你好,好久不见,又看到你了。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四):血腥暴力的同志电影

  三点比较:

  1>老男让少年1对流星许愿,少年1说希望他们永远在一起,老男后来说自己也是许了这个愿.

  2>老男让少年2在小纸条上写想要的东西,他写名牌衣物,买冰箱送他妈妈.老男则写了少年2的名字.

  a>少年1亲口对老男说,他没女朋友,他不喜欢女人.他迷恋老男,他跟他一起觉得很开心很疯狂.

  gt;少年2在旅馆看AV(或许没别的选择随便看的),但我想导演的用意是描写他是直男,强调他对老男完全的金钱交易上.

  A>少年1救了老男两条命,第一次是老男人杀了病狗企图自杀,第二次则是少年1替他挡枪在街头死去.不过那几枪本来也就冲着少年1来的.当然,这是除去和他人有冲突他人企图拔枪被少年先下手的情况.他死的时候没描写得多震撼,但另人隐隐作痛,老男在出租车上摇晃着少年1的身体嘴里叨叨念,更象无声的呐喊.

  gt;少年2的死则很平淡,没有半点怜悯,和悲伤.有的只是让人更多的感慨乱世而已.

  这是一部荒诞,怪异,更多的是血腥和暴力的同志题材电影.所有的柔美停留在了老男人和少年1共渡二人世界的时光和片段,停留在阳台的那一个吻.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五):单纯的人情观与遥远的世界

  事实上这部作品是很早以前看的,如今已经印象模糊,不过还是觉得应该写些什么。虽然这是一部同志作品,但是最令笔者感怀的桥段是两位主人公近似希腊式的恋人关系——一个拥有丰富知识游历各国,能够不停地讲啊讲的迟暮老人,而另外一个则是个性极为单纯的混混,沉浸在一种未知的聆听中,喜欢听取这位老人的喋喋不休。不知道这是否可算是本色演出,总之在饰演这两个角色的演员都非常自然,让人完全信服世上真有这样烂漫的组合。

  而本片另外一点让人意外的是——它可能多多少少反映了哥伦比亚的现实社会——充满着令人生畏的枪支暴力以及治安的混乱。片中少年可以毫不在意的举枪对人,完全没有任何觉得不妥之处。比如有一幕是这样的——在主角们家附近住着一位鼓手,因为晚上敲鼓而令主角爷爷无法入眠,而第二天他们在街上偶然发现鼓手就走在前面时,少年随手掏出手枪便打死了他,就像是跟他打个招呼那么简单自然。总之在本片中对于社会无序现状的影射处处可见,甚至主角们的感情写实与其相比起来也淡化了许多。不过因为是悲剧收场,所以也可说两者也是相互联系、不分伯仲的。那是一个遥远的世界,而我认为可能任何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都对那样一种纷乱的社会感到难以理解。

  最后再说说拍摄。本片的拍摄似乎采用的并非一般电影胶片,所以画面看上去很像是电视的那种,也见不到多高明的镜头——但是想想也许是条件有限,并非所有的摄制组都能用得上像好莱坞一般的器材配备。

  推荐生活安逸、无聊难耐的人们以及对拉美世界存有兴趣的人们观赏。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六):Gracias,mi amor!

  在无谓的杀戮中我看着你的脸

  你的尚算稚嫩的脸表情漠然

  在流星划过的一刹那我们许了相同的愿望

  你的身体冰凉了啊话音犹在耳旁

  我的命运受到诅咒

  莫非是因为被圣安东尼守护的爱??

  如果真的如此 我并不期望得到宽恕

  请把机会留给那些罪孽深重的人吧

  我赞颂伟大的诗人和语言学家

  我唾弃满口虚伪承诺的政治家

  我有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狂妄

  也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内省

  我终于还是失去了方向

  终于还是失去了信仰

  我的心和你的尸体一起腐烂

  我空荡的皮囊被秃鹰叼去永生者的集散地

  我渴望死亡

  等到的却不是自己的死亡

  我不相信有天堂

  却在天堂的王国外游离彷徨

  我可以一枪打爆我的头

  也可以让自己孤独地死去

  在这座血腥的城市生命毫无意义

  我向往无人岛 却深陷被山包围的梅德林慢慢窒息

  教堂并不是教堂 是乞丐和瘾君子的安乐窝

  忏悔不是为了赎罪 这是伪善者的必修课

  祈祷不是因为愿望 是给肆无忌惮的宣泄罪恶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端着酒杯若无其事的犹大是他们膜拜的偶像

  在山顶观望这座浮躁的城市

  年轻的蚂蚁们都因酷热骚动起来

  相互厮咬着并无畏惧

  我们都知道暴力并不等于强大

  枪和子弹只是给心底的懦弱暂时的庇护

  我爱你们怯懦的人民

  我更爱这肮脏的城市

  我爱它 因为我属于它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七):生命总在你最不想终结的时刻结束,to die的永生与青春的凋零

  其实某种意义上这是我看过得第一部同志向影片。

  刚开始接触电脑的高中暑假,在我们地方网站影院里翻看各种片子,意外的点开了这部,许多年后才重温,而后更深的理解。

  回到家乡等待死亡的老人,周游各地亲人逝去,生命就如同小酒馆里响起的老乐曲,悠远而淡漠。

  充满了暴力与贫穷的街区,笼罩在大麻烟雾之中的教堂,一切丧失希望行将就木。

  在近似灰蒙蒙的群像中,唯有他是鲜明的,alexis,这个会笑的稚气眉眼弯弯却又能毫不犹豫扣动扳机的少年,他爱上老人,或许爱或许只是迷恋,听他讲述过往陪他领略疯狂。他们是一类人,也许。

  他杀掉敲击乐器打扰老人的朋克乐手,杀掉出言不逊的的士司机和地铁乘客,他见惯死亡却仍显得纯真。

  他们有着快乐时光,结伴游荡于教堂与街区,少年笑着说祝福保护恋人的圣安东尼护卫着他们,少年面对朋友的调侃不无开心的说我们是要去结婚,他们在星空下的阳台面对眼花许愿,永远在一起,是他的,也一样是他的愿望。

  但这并不是喜剧片,一切都不会有HE,少年阻止了老人自杀,也因此丢掉了枪,然后被仇家枪杀,他只是本能反应般挡在了老人身前,即使那目标明明就是自己。

  开往医院的车上,少年已经死去,没有遗言没有只言片语,却也没有闭上双眼,他的故事,就此终结。

  第二个少年的出现与死去,在我看来并无太多触动,恍若循环,被爱然后死去,他们不曾离开那土地...

  老人从停尸房归来,拉上窗帘,世界陷入黑暗,再无关联。

  死亡总喜欢不期而遇,笃定等待的毫发无损,两个曾想相伴的生命却次第凋零。

  总体上这片子我是喜欢的,即使看的版本渣画质翻译也未必精准。

  一如少年一鲜黄的运动衫,在脑海飘飘扬扬不曾消退。

  题外是少年一的扮演者的确是麦德林人,也的确混过一阵子帮派,16岁出演了这片子,而后离开,或许这是幸运的,即使银幕不再见,但他也有了自己年龄下正常的生活...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八):啪嗒啪嗒不想写作业就来打个影评

  说实话 这部电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看得。B站有高清资源,虽然看见两个男主角年龄差得大,颜值也并不是很高,且没有激情戏,很想叉掉,但是看着看着就无所谓了。

  这本身就是讲一个边缘的故事。地点在哥伦比亚的菲尔林,那里有很多的教堂,那里的所有的出租车都是黄色的,还都会放着当地特色的歌,那里的穷人穷得不像话。你以为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费尔南多,离家30年的小老头,传说中的生无可恋,在某个带有性交易的朋友的趴体上遇见了年仅16岁的艾利克斯。你说同性恋也好,恋童癖也罢,人家相爱关谁事啊。但是艾利克斯是个随身携带枪支偶尔卖卖身体的少年。没错,就是路上看谁不爽就可以biubiu给人干了,他也的确这么干了。

  除了有人来寻仇被他杀掉的,还有因为老头儿嫌弃半夜搞摇滚的邻居,那个被老头嫌弃的不肯关音乐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很多个因为老头嫌弃的路人。恩,少年对大叔,就是我有枪我宠着你。这就是一个可以用枪支解决问题就别BB的地方。

  当然,这两个生长环境、年龄、价值观差蛮多的恋人相处的很好。不过就是丢丢音箱砸砸电视机,出个门打个的,骂骂破政府。大概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一直觉得是大叔配小正太。可结果才发现,这绝配啊。明明就是两个少年,一个是行动,一个是思想,我觉得就是键盘侠和愤青。

  喷政府宗教,以实际行动来为这个动荡的社会增加一丝活力。

  当地的司机会在车上备着大砍刀,帮派之间的互斗,你走在路上,随时就能看见某个路人就被枪杀了。其中有个场景在满开始的地方,一个强盗杀了个司机夺了他的车,两个小孩跑过来开心地向众人宣布,那里死人了。路人大叔说,今天死人破纪录了啊。反正每天都会有人死去,然后被扔到乱坟岗去,谁知道死者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啊,反正都是从各个地方涌过来的迁移人口。

  当然,结局没有圆满。因为生无可恋的大叔没有死,靠机械武装自己的少年死去了。最后大叔有喜欢上了一个与少年相似的另一个少年。狗血啊,少年a被少年b所杀,原因是a杀了人家哥哥。少年b也惨死啊,不知道杀了谁家的谁。大叔就真的生无可恋了。

  这特么的就是一个宿命,兜兜转转。两个少年与大叔之间的对话是何其相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结局也几乎是一样的。就前面提到的那个强盗最后也被少年b杀掉了。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漩涡,每个涉及其中的人都沿着那个轨迹旋转,却也是逃脱不掉,反正都是被沉没。

  剧透到这里也差不多剧透完了了,直男癌的出门左转。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九):如果这是“爱”

  (写这个的时候,已经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

  几乎每天,或者是清晨,或者是中午,或者是夜晚,突然就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而且不在固定的方位。放眼过去,是绚烂的烟花。当城市们都纷纷禁放烟花炮仗时,我却在这里总与它们不期而遇。这时候我便会条件反射,好像每次烟花升起,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就有一次罪恶得逞。呵,那不过是电影里的事情,我却总以为在身边发生。

  我去丢了一颗苹果核,回过头时,他们忽然已经从戏谑中变为深情款款。我无法分清电影与现实中的眼神。他们互相把臂凝视,然后相拥,深吻。我看得毛骨悚然。一位中老年男性作家,颓丧,在等死的状态中。一位少年杀手。称之为杀手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这部电影的城市里面,杀人是种生活方式,和吃饭、睡觉、听音乐、逛街同样普遍。同样的方式还有吸毒、卖淫。

  看得出来,导演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自然有不小的野心。不过我没有野心,因此缺乏探究的动力。我有的是普罗大众的普遍心理:猎奇,简略。因此“同性恋”这一表层的东西,就被我两眼发光地接纳了。

  同性恋,介词那天说,当大多数人提到这个词时,第一反应都是指性倾向,却忽略“恋”这个字眼。不得不承认,我也从来都没仔细考虑过。我在想,当我们关注的是“性”的时候,同性恋在我们心目中似乎更多的是动物性的含义。就此而言,显然我们并没有首先从“人”的角度来考虑。这是多么严重的一个问题。首先是人,其次是感情,最后才是性取向。

  当城市的灯光亮起来时,我伸了个懒腰。明天又要上班了。追逐物质是众人共同的目标。但是人们还是过得非常随意。所以我庆幸生活赐予我们如此的安宁。

  2004年5月

  《杀手的童贞》观后感(十):童贞被谁玷污与扼杀?

  这是一张来历不名的DVD碟片,影像在眼前流动时,差点误认为《杀手的童贞》是阿巴斯的作品,一个绝望的厌世老男人,秋风落叶回故乡,徘徊在决绝的死亡边缘,这样的设定,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

  但很显然,《杀手的童贞》比《樱桃的滋味》更直接,更尖锐,也更冰冷。也更怪异一点。同志电影,杀手与作家,《上帝之城》般的无辜杀戮,《七宗罪》里杀手的哲学也灵阴魂不散的弥漫在影片中……

  故事发生地在哥伦比亚,一个有些陌生的南美城市。无政府主义之城梅德林恰如《圣经》里的索多玛,混乱、堕落,同性嫖娼公开化,街头枪杀如家常便饭一样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个满怀沧桑的厌世老作家菲纳多回归故里,展开与他的两个年轻的少年同性恋枪手的故事。

  第一个枪手:艾力斯。英俊、稚嫩、单纯和冲动、狂暴在他身上矛盾的展现。他抛弃贫困的家庭,游荡于杀人与被杀之间的街头,偶尔靠出卖身体度日。他是“童贞”的隐喻,感性的崇拜和爱恋着菲纳多。

  在艾力斯面前,菲纳多富有,放荡不羁,一大把年纪,仍然偏执,有自己独特的,带有危险性的处世观。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哥伦比亚某种现实的折射。他颠覆道德与社会规则,认为那些贫困而伤残的人,那些冷漠而固执的人,都应该早点死亡,以求解脱。

  这样危险性的哲学,在涉世未深的艾力斯那里,竟然成为人生信条,当暴力思想正好邂逅到艾力斯的一把来历不明的手枪,滥杀无辜成为两人乐此不疲的趣味游戏。在菲纳多思想的潜移默化下,艾力斯变得更为残暴,肆意的不断拨剑杀人:出租车司机、夜半敲鼓惊扰他们睡眠的朋克青年、地铁上发生口角的无辜中年人……

  枪。性(并且是隐约恋童癖性质的同性恋)。死亡——吸引眼球的电影元素,隐藏在冷峻、缓慢的电影节奏背后,带给人的却是一种深层的思索,当菲纳多这个无信仰之人,频繁带着艾力斯出入教堂之时,终于无可遮掩的暴露出他内心的危机——他比艾力斯更需要救赎。

  艾力斯不可避免的横尸街头。菲纳多满脸悲怆地为艾力斯下葬,并在教堂为他的亡灵祈祷。不久,老人在街上又邂逅另一英俊少年,除了与艾力斯一样具有迷人的眼睛外,他比艾力斯更强悍,更健壮,浑身透射着青春的热力。曼查多从少年的眼睛里仿佛看到艾力斯的影子,他带走了他,两人很快坠入肉体的爱抚之中。但老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他已深深爱着的少年,正是枪击艾力斯的凶手。

  刻意的戏剧角色结构,是为了强调电影的荒谬主题。于是——

  有一天,一个紧急电话把菲纳多召到警察局,这位少年已被另一伙人枪杀,他年轻的尸体就摆在那里,老人又一次悲凉无语。问题再次被血淋淋的提出:枪手的童贞,到底被谁玷污?枪手的生命,为何脆弱而卑贱?

  我感兴趣的是影片中角色的设置。少年枪手崇尚暴力、毒品的青少年如同迷途的羔羊,在罪恶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如果说代表着一种原罪的话,那么,菲纳多本应该代表着一种“正义”的力量。

  但是,影片并没有把菲纳多塑造成传统道德势力的化身,充满正义的说教,相反,他本身是邪恶的,甚至是他本身的邪恶,导致艾力斯的直接死亡。

  邪恶思想激发了暴力倾向,继而促使传统道德伦理,宗教信仰以及人生观催枯拉朽的溃败,等到菲纳多意识到后悔时,他已经无可控制事态的进展。和艾力斯穿着同样衣服的第二个少年杀手的出现,是“过去”的隐喻,他带给菲纳多重回过去,重温美好,珍惜生命的希望,但这希望很快被催毁——电影的象征意义至此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影片对自身疑问的答案。杀手的童贞,被“菲纳多”和“菲纳多”所代言的传统社会所玷污,混乱、恐怖的社会环境,将一个个少年,送入地狱。

  一个无可挽过的过错,一种无可救赎的罪恶。

  完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