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毒药与老妇》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毒药与老妇》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8 03:02: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毒药与老妇》经典观后感10篇

  《毒药老妇》是一部由弗兰克·卡普拉执导,加里·格兰特 / 普瑞丝西拉·兰恩 / 雷蒙德·马西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一):电影微评:毒药与老妇

  6分。一眼就能看出是舞台剧改编的作品:基本没有太多场景,人物关系简单,戏剧冲突集中,表演则相对夸张。要我说,要整这么一家子精神病出来是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难怪男猪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以后要欣喜若狂了~~Cary Grant当时的表演有些用力过猛的嫌疑。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二):另类的好莱坞喜剧

  《毒药与老妇》,一部另类的好莱坞喜剧。一个有关疯子大家庭的故事,本片还带有点黑色,惊悚的色彩。片中的疯子们杀人如家常便饭,丝毫没有怜悯之心。跟传统的喜剧电影一样,剧中的笑点都是误会、冲突、巧合中产生。加里 格兰特的表演虽然还稍显稚嫩,但他的卖力演出,也制造出不少笑点。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三):毒药与老妇

  老太太打开柜子放帽子,密密麻麻的帽子o(╯□╰)o其实在她们看来那是在布施美德吧,帮助孤苦伶仃的老人找一个归宿,还举行葬礼什么的,有可能在心理上真的帮助了某个流浪汉,结束了他在尘世的痛苦,就像现在的安乐死那样,但再想想又觉得这样更惊悚,毕竟是因为不同价值体系下善恶观的迥异造成了两位老人的疯狂行为,她们活在普世的道德观念之外,用善意办坏事,比纯恶念更让人感动不寒而栗。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四):Arsenic and Old Lace

  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公寓里,住着两名表面看起来十分和善慈祥的老太太,不料她们竟用自己酿制的毒酒杀了来访的一些孤独老头。此秘密让她们的侄儿加里·格兰特偶然发现,该怎么善后?

  改编自百老汇舞台名剧,由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于1941年拍成电影。因适逢二战开始,恐怕本片内容对世道人心有不良影响,故一直拖延到大战后期的1944年才正式公映。其实这只是一部构想奇特的黑色喜剧,本身并无什么毒性。本片在喜趣的背后道出了老年人乏人照顾的凄凉晚景:死亡是他们的最大解脱,而杀人竟成为一种善意的表示。故事主题颇具反省意义。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五):毒药与老妇

  非常棒的黑色喜剧,人物的设定和表演都异常到位。作为上个世纪初的电影,看起来仍有浓浓的舞台剧即视感,人物表演也略带舞台剧特有的夸张。影片前期节奏较缓慢,但中后期矛盾集中,人物相继出场,高潮不断。美中不足的是,男主喋喋不休又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总是让人出戏。

  七十多年前的片子,对光与影子的应用非常有冲击力,故事节奏紧凑怪诞,好笑又很纠结。两位老太太看似可爱的疯狂以及之后各个人物与男主角之间的关联非常巧妙,以至于笔者在影片前半段都无法相信两位老人疯狂的实事,用很轻的笔墨描述一个本应该很沉重的疯狂事件,确实匠心独运,又有所反思。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六):毒药与老妇

  老太太打开柜子放帽子,密密麻麻的帽子o(╯□╰)o其实在她们看来那是在布施美德吧,帮助孤苦伶仃的老人找一个归宿,还举行葬礼什么的,有可能在心理上真的帮助了某个流浪汉,结束了他在尘世的痛苦,就像现在的安乐死那样,但再想想又觉得这样更惊悚,毕竟是因为不同价值体系下善恶观的迥异造成了两位老人的疯狂行为,她们活在普世的道德观念之外,用善意办坏事,比纯恶念更让人感动不寒而栗。

  非常棒的黑色喜剧,人物的设定和表演都异常到位。作为上个世纪初的电影,看起来仍有浓浓的舞台剧即视感,人物表演也略带舞台剧特有的夸张。影片前期节奏较缓慢,但中后期矛盾集中,人物相继出场,高潮不断。美中不足的是,男主喋喋不休又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总是让人出戏。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七):Who's more pathetic?

  It's a really funny story and definitely worths watching. The plot is really intense and kinda chaotic in that Brooklyn family.

  The old mentally disabled brother Teddy is absolutely adorable. He lives in his own created world as President Roosevelt and does everything following the manner and styl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you can observe, he is easily cajoled by the "sensible" people. However, in his own world, he solves every problem in a easy manner and does not really carry loads of human trouble crap in his easy mind. You can burst into laughters when Teddy rushed to his room shouting "charge", but at last, just like Mortimer later questioned, are we happier than people like Teddy?

  After watching the movie, I can't help wondering whether those seemingly wonderful old ladies are doing a good deed by giving the so-called peace to those lonely old people. They are so sympathetic to the old people's loneliness, and they personally served as good judge, and put the pains to an end. Don't just treat the question as ridiculously crazy ideas, in some way, it has its merits. Is it worth living when you are old, lonely, empty, and miserable?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八):单一场景下的喜剧冲突

  由于之前接触的几部卡普拉导演的电影都属于比较主旋律,因此在观看《毒药与老妇》之前以为此作应是延续了之前的风格。果不其然,一开头就是格兰特和女郎之间的情感戏,以及白痴的搞笑情节。到此为止气氛也比较轻松活泼。虽然片头出现了“凶案”的提醒,但估计早被观众抛诸脑后,而此时观众的神经跟电影氛围一样,处于毫无防备的轻松状态。

  当格兰特无意中打开棺材时,情节才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作为头脑较为清醒的主角,格兰特无可避免地成为观众的化身,引导剧情的发展。于是无意发现尸体的主角,就面临着如何解决问题的困境。一般来说,凶杀情节是紧张的,而影片反其道而行之,着重表现姑妈们的冷静唠叨。姑妈们的一反常态,让观众措手不及,情节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生活逻辑,影片的发展竟是如此的荒谬。于是将作为观众化身的格兰特置身于荒唐的场景中,手足无措与冷静自若的鲜明对比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

  如果仅仅是借助在凶杀的条件,只突出主角的慌乱,那么势必将表演走向极端的夸张化和无趣化,不添加新的创意元素,电影只会成为一场闹剧。于是短暂的慌乱之后,杀人犯的出现便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也是将闹剧推向高潮的催化剂。杀人犯的回归,让一宗凶杀案变成两宗,剧情也因此变得复杂,如何使用复杂的关系强化戏剧冲突,也就成为了影片发展的重点。对此,影片选择了单一场景的冲突方式。

  我们在之后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和《后窗》中可以感受到单一场景所营造的戏剧张力。《夺魂索》将尸体、凶杀、旁观者置身于同一屋子,于是观众便不断被“凶手会不会穿帮”的疑问所吸引;《后窗》的主角面对凶杀案却行动不便,于是“如何破案”“如何避免威胁”便成为了主要观影动力,并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发现,在单一场景下产生的悬念越多越复杂,戏剧冲突所营造的张力就越满。

  因此在《毒药与老妇》中,老妇家作为单一场景,利用目前的两宗凶杀案,便足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由于主角是观众视角,于是只需将戏剧冲突安排在主角身上,那么就会让观众对主角产生强烈的关怀和吸引力。影片中对此安排了如下几个悬念:首先双方因凶杀都需要隐瞒真相,于是主角“能否瞒天过海”成为了悬念1;其次,杀人犯的闯入,加上主角和杀人犯之间的恩怨矛盾,让主角“能否化险为夷,解决困难”成为了悬念2;最后主角和女郎之间的关系因凶杀一事而产生矛盾,主角“能否获得女郎”成为了悬念3。于是单一场景下的三个悬念,让情节变得紧凑,让故事变得有趣,让氛围变得紧张。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打光和摄影也因为杀人犯的出现而改变,黑白对比更明显,构图也有点黑色电影的味道,这对营造电影氛围起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围绕着以上的悬念,让主角、姑妈们、白痴、杀人犯一伙、警察、女郎、司机等全部纳入单一场景范围,时不时轮番对情节的发展造成转折或突变,不断产生意外以营造紧张的氛围。由于观众的期待心理不断被情节所打断,所以观众的吸引力就完全被掌握,那么接下来就没啥好说的了。所以过程中尸体肯定会被发现,底牌肯定会被揭露,主角肯定会傻b,警察和女郎等无关人士肯定来凑热闹。而结尾?那就更不用说了,大团圆解决。利用单一场景产生喜剧效果还可以在之后很多影片中发现,例如法国电影《虎口脱险》的旅馆一段,成龙的《a计划续集》张曼玉家里一段,王晶的《九品芝麻官》妓院一段等等都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可谓是屡试不爽。

  虽然故事结构和情节安排十分合理,为了营造笑料的夸张表演也可以勉强接受。但由于后来的情节和夸张的表演都仅仅是源自于一场荒谬的精神病史,如此巧合本身就是一场奇遇,这点估计就足以让观众无法释然了。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九):《毒药与老妇(Arsenic and Old Lace)》:疯子一家人(IMDB250 TOP 244)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58606673.html

  Arsenic and Old Lace (1944)

  继续看IMDB250系列,就差几部了,努力一下我就圆满了。本片的导演是Frank Capra,凭借着我对他的了解,没看电影前我就知道这部片子肯定好看。

  电影讲述了一家人的一个夜晚。一位戏剧评论家刚刚登记结婚,领着娇妻回到姑妈家看望她们。姑妈家里住着三个人,有两位姑妈,还有一位患精神病的亲戚。这位亲戚认为自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让他顺心,全家人都认同了他这个身份。评论家回到家里后,发现家里有一具被藏了起来的尸体,问了姑妈们才知道她们不仅杀了一个人,地下还埋着十一个人。姑妈们杀的都是孤寡老人,没有亲人的人,姑妈们认为这是在帮助他们。她们先用毒酒杀人,然后让“美国总统”去地下挖“巴拿马运河”用来掩埋尸体。评论家看到此种情况认为必须将“美国总统”送到精神病院,他就匆忙离开了。他离开后,评论家失散十几年的弟弟和跟班却回来了。弟弟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想要回到家里住,而且他也有一具尸体要埋。无意间发现“巴拿马运河”后,决定将尸体埋在其中。可是“美国总统”捷足先登,弟弟的尸体只得藏起来。评论家回来后,一番欺骗后,大家都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地下埋着十二具尸体,地上藏着一具尸体,姑妈们杀了十二个人,弟弟也杀了十二个人。争执一番后,地上的尸体终于被埋在了地下。觉得没有面子的弟弟,想要超过姑妈们的记录——杀掉评论家,于是弟弟和他的跟班将评论家捆了起来,准备杀人。这时警察来了,随后警长也来了,以为自己被抓的弟弟与警察厮打起来,最后还是被制服。就在一切要结束的时候,姑妈们说出了地下尸体的事情,评论家只好使用计策让大家相信姑妈们也是精神病。于是,姑妈们和“美国总统”都被精神病院接收,而且临走前姑妈们告诉评论家,他与她们并不是一家人。知道真相的评论家兴高采烈的吻起新娘来,电影也结束了。

  这是一部爆笑的喜剧片,故事主要场景只发生在一间房子内,发生的时间也仅仅是一夜,电影却通过几个鲜明的人物和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影片非常的好看。

  电影的出场人物不多,每一个角色却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尤其是姑妈们、弟弟与“美国总统”组成的疯子一家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笑点,让人忍俊不禁。本片的男主角评论家则是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他是房间里唯一正常的人。电影通过他的行为来反衬疯子一家人的不正常,用他近乎崩溃的状态来表现故事的荒唐。弟弟的跟班则是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他在两个状态可以随意转换,恰好可以作为电影情节的润滑剂,在剧情中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其他的附属角色也是缺一不可,新婚妻子、精神病院院长、警察局长官、出租车司机等等,他们虽然只出现几分钟,却可以反映出电影的周边环境,使得故事不是那么空洞与不现实,而且他们的角色在剧情进行中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功用。总之,鲜明的人物是这部电影好看的元素之一。

  本片的矛盾冲突设置的也非常完美。故事始终围绕着一个主线展开,就是男主角评论家要掩盖姑妈们杀人的真相。评论家要向新婚妻子掩盖真相,要向精神病院院长掩盖真相,要向警察掩盖真相,使得我们在观看时都在担心着剧情的走向——真相是否会被戳穿?姑妈们杀人的事情就已经很让人头疼,而弟弟的出现又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弟弟不仅让评论家掩盖真相的难度加剧,而且又增添了新的麻烦——多了一具尸体,这也使得评论家要向弟弟、警察及越来越多的人掩盖越来越复杂的真相。直到姑妈们随口说出真相的时候,评论家已经几乎崩溃了。就这样,评论家在近乎崩溃的状态下,周旋于警察、精神病院院长、新婚妻子等等众人之间,填补着一个又一个的漏洞。这些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电影内容精彩纷呈,是这部电影好看的元素之二。

  本片的拍摄方式也很有特点。在评论家及其众人在屋子里的时候,光线、画面都是很正常的拍摄方式,但是当弟弟出现的时候,电影风格骤变。只要是弟弟和跟班单独出现的场景,房间内的光线总是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也是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地下室里跟班与弟弟讨论杀掉评论家,这时对于弟弟并没有直接用画面展示面部表情,而是用他投射在墙上的影子来表现角色的情绪。这样的表现方式给电影增添了黑色、阴郁的氛围,也表现出弟弟的邪恶本性。本片的这种拍摄风格,与黑色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相似,看得出Frank Capra也是一个电影顽童。

  说了这么多,其实本片讲述的是疯子一家人的故事。当结尾的时候,姑妈们说出评论家的身世时,电影的真相才水落石出。影片所出现的所有怪异行为,则全部指向了一家人——由两个姑妈、弟弟和“美国总统”组成的家庭,这个家族明显有着不正常的基因,大概是遗传精神病吧。看到这样的结尾,才知道是“原来如此啊”。通过本片及其他Frank Capra的电影,发现Frank Capra确实是一个鬼才导演,他拍摄的电影总是有着丰富的看点,耐人寻味的结局,在欢笑的同时给人思考。

  本片演员的表演很出色。男主角Cary Grant,他还是疯疯癫癫的样子,看完这部电影才知道他也演过不少喜剧片。姑妈之一Josephine Hull,是我刚过的《迷离世界》里姐姐的扮演者。她的表演还是那么精彩,尤其是在本片里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样子,太好玩了。新婚妻子的扮演者Priscilla Lane非常漂亮,脸蛋完美的大美女,只可惜没出名。

  总之,一部笑点颇多的喜剧片,从情节到人物都要比现在的喜剧片好看很多,绝对值得一看。此外,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它已经掉出了IMDB250,我相信不久还会重新入榜的。

  riscilla Lane

  riscilla Lane

  序列:0527

  TLF.IMDB.Top247.毒药与老妇.Arsenic.and.Old.Lace.1944.D9.MiniSD-TLF

  2011-08-29

  《毒药与老妇》观后感(十):杀人,藏尸,与室内空间陈设

  看完此片,感觉卡普拉在我心中扳回一分。影片的整体表现力非常强(尽管帅哥加里·格兰特在其中的夸张演技让我有些不喜欢),在一个住宅之中,包含了杀人、藏尸,以及“下葬”的一系列空间,场景的设计与布置很有特点。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在卡普拉喜剧化的讲述下,却总是让我想起希区柯克,准确的说,是想起希区柯克的两部片子:《夺魂索》(Rope,1948)和《惊魂记》(Pyscho,1960)。唔,接下来要有剧透了。

  《毒药与老妇》这个故事,主要发生地是布鲁克林的一栋小别墅,常住者有三人:男主的两位阿姨(片中后来交代其家族有精神病史,可以默认这两位看起来极其慈祥老太太,其实是有着精神病的“病人”),以及男主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弟弟泰迪。对,一家精神病。除了杀人、藏尸、精神病这些情节要素的类似,片中的藏尸棺(即窗下的windowseat)、餐桌餐椅、楼梯以及地下室,这些元素在《夺魂索》和《惊魂记》两部片子中分别有出现,这是引起我联想的最直接原因。

  “死亡之椅”

  既然关键词是“杀人”,那么,这第一步是如何进行的呢?“行凶”之人是男主的两位阿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自古就是(大概因为历史上也确是如此吧),女人善用毒。毒杀在就餐的过程中进行。她们毒杀的对象,是跟她们一样年老之人,且是老无所依之人。两位老太太认为,赐予陌生老人以毒酒,是给予孤独在世的老人的一种解脱。毒杀的位置是餐桌上,一把特别的圈椅,成为了“死亡之椅”——因此也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仪式感。是的,死亡是需要仪式感的。而后来,男主也坐上了这“死亡之椅”,是被其逃犯弟弟乔纳森绑在了这同一个座椅上。当然,男主不会这样死去的,警察到来,乔纳森及其同伙行凶未遂,男主最终从椅子上挣脱了一半,而后来在厮打过程中,绑在身上的座椅被男主彻底撞碎——“死亡之椅”碎掉,意味着,所有死亡到此结束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次临时起意的行凶,乔纳森从窗户上割下来绑窗帘的绳子,作为绑男主的绳索——日常生活的物件成为了凶器。

  插一段不太相关的联想,就餐与尸体似乎是一对非常“迷人”的搭配。人可以在就餐中死去,死于餐桌边餐椅上;也可以在死后装入箱子成为供餐之物(《夺魂索》);甚至,(与提到的这些片子无关)成为餐食本身(比如格林纳威的《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这部片子跟希区柯克的《夺魂索》相似,杀人的行为在开片很快就交代了(当然《夺魂索》更快更直接,第一个镜头便是)。所以,杀人的行为并没有悬念,凶手也一开始就交代了,悬疑的点是,杀人之后,怎么办。两部片子讲述的故事,都是在家宅中杀人,且随后即有他人来访,那么,就需要藏尸了。《毒药与老妇》中的藏尸,不仅是两位老太太的行为,也是男主意欲对两位阿姨杀人行为的掩藏。

  藏尸处:Windowseat VS “餐桌”

《毒药与老妇》中的windowseat

  《毒药与老妇》中的windowseat这个设置非常巧妙,在我看来,算是全片点睛的场景设计。Windowseat是一种沙发的变体,窗下沙发;而同时又往往兼具储物功能;此外,它特殊的位置——窗下,使得它又成为室内外的通道。这三种功能的使用,在片中均有体现。在影片开始不久之后,这个重要的windowseat随着两位老太太的讨论和指引,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它看似至少半米宽,其上只铺有薄薄的一层软垫,也没有放任何靠枕(似乎并不适合日常坐靠)。于是,男主很轻松的就在无意间把windowseat掀开看了,看到一具尸体。在接下来男主与两位阿姨的交谈中,可以得知,这个作为藏尸棺的windowseat只是当日“谋杀”后的权宜之举,因为毒杀之后突然有朋友来访,两位老太太临时把尸体放入了其中。而导演只拍了这个windowseat被打开的动作,却不见其内的模样(如同二楼的房门一样),唯有一个特写镜头,揭示了它打开后的光景:尸体被搬走之了,留下一顶帽子——一顶帽子意味着一具尸体,卡普拉在此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打开的windowseat和留下的帽子

  在希区柯克的《夺魂索》中,原本盛放书籍的箱子,成为了临时的藏尸棺,而杀人行凶的绳子,也被自负的凶手认为是日常生活用品,堂而皇之的放入橱柜中。箱子被披上餐布、布置成为了餐桌,放在客厅之中。虽然在宴会中被看似正常的使用,但是依然无法掩饰这种功能转换上的怪异。女仆表露的疑惑,以及机智的男主的观察,也就不难揭示真正的藏尸处。同样,希区柯克没有给箱子之内的尸体以镜头,

  两位导演均将日常之物与“凶杀”如此非日常的行为联系在了一起,日常之物被赋予了非日常的意味。

  楼层与楼梯:《毒药与老妇》VS《惊魂记》

  《惊魂记》中的楼梯,大概算是银幕上的一种代表吧。齐泽克在《变态者电影指南》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楼梯连接的二楼、入口层和地下室分别对应人物的“超我/superego”,“自我/Ego”和“本我/Id”。而在《毒药与老妇》中,尽管这个住宅也是有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尽管住在其中的都是精神病患者,但是卡普拉的空间安排却应该是没有精神分析层面的这些道道了。卡普拉着重刻画的是入口层客厅的场景,这里有壁炉,有大的餐桌,有接待客人的沙发和茶几,甚至有供泰迪演奏的钢琴,是一幅非常日常的、温馨的郊区别墅室内场景。而场景越日常,杀人、藏尸的行为就越显得具有强烈的戏剧化效果。在这里,通向二层卧室的楼梯也非常重要,楼梯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但基本是在客厅以仰视角度来拍摄楼梯(当然也有个别从高处俯拍的镜头)。二层安置的两位老太太的房间,精神病弟弟泰迪的房间,始终没有完全打开给观众看的,正如接下来要讲的地下室。

  地下室

  从客厅通往地下室的门,出现在多个镜头中,它被表达的很清楚——特别是熄灯后神经病人弟弟泰迪抗尸体下楼的桥段,唯有地下室传来灯光照亮了屋门,如剪影一般的效果,极具视觉震撼力。这个地下室入口很醒目,但是地下室内的光景却是非常之罕见,一共只有两个很短暂的场景在地下室拍摄,且着重拍摄乔纳森及其同伙医生,用近景和中景镜头,并未表现地下室的空间布局——这个安葬了十余人的地下室/墓地,与男主的神经病弟弟泰迪的房间一样,其实只是存在于观众的想象之中。包括两位老太太穿着黑衣准备参加“葬礼”的打扮,同样在丰富观众对于地下室的想象。值得关注的是,在片末,警察介入之后,几乎所有的神经病患者都在谈论地下室,形势非常很紧张,甚至地下室之门已经被打开了,警察意欲去看个究竟,但是,终于被男主阻扰,无人到地下室去(除了男主的新婚妻子从室外潜入,但也只是拍了妻子进入和离开的镜头)。两位老太太的秘密最终被掩盖过去了——就好像那个始终未被揭示的地下室一样。

  除了格兰特浮夸的演技,男主的妻子在片中的形象设定也挺奇怪,而男主的性格又大男子主义,一些细小的剧情是会看了不那么自在。但鉴于这片子拍摄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手法,也算是相当有震撼力的一部作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