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魁:茶在安溪
全文字数: 1721
茶在安溪
吕 魁
安溪,古名清溪,隶属福建泉州市,自古以来就是海丝之路的起点。算一算,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历史悠久,古韵十足的泉州,而闻名中外的乌龙茶之乡,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却是头一次来。
细说起来,我和泉州,和安溪还是有些不解之缘的。往大了说,我的家乡,山西省运城市是一代武圣关公的故里。在我家乡至今还保留着供奉关公一家五代的家庙,以及历代皇帝祭祀关公,有“关庙之祖”之称的天下第一关帝庙。具备忠、义、仁、勇等优良品质的武圣关公,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很多信奉者。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关帝庙约有三十余万座,而在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官方和民间就有大大小小关帝庙千余座。相传,因明太祖朱元璋信奉关公,自明朝洪武年间,泉州七个古城门修建了七座关帝庙,泉州的各大关帝庙信徒多达数万人,各座庙宇香火十分旺盛。泉州民众对关公的崇拜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可举一例来佐证,在我家乡的关帝庙中,有一处碑林,皆为近些年全国乃至全球华人来此祭拜关公时捐的功德钱所建。信徒功德钱捐款越多,石碑自然就越高越大。一眼望去,碑林里但凡气派的石碑多为福建香客出资所建,其中,最高,最宏伟的那几座石碑皆为泉州信众捐赠。有此也可见泉州一带民众对关公的敬仰之情有多深厚。
说完家乡与泉州的关联,再说回我个人。我自幼是由爷爷带大,爷爷嗜茶,每天从早到晚,杯中茶水从不间断。记忆中,似乎就从没见爷爷喝过白水。爷爷家客厅茶几上方,有一面贴墙而建的茶柜,里面放有其多年珍藏的各地茶叶。每每打开,茶香扑鼻。爷爷泡茶时,通常我会在一旁侧头观看,渐渐地,自爷爷口中,我懂得了一些关于各地名茶的历史,以及相关文化典故。记得有一年冬日午后,阳光和煦,爷爷坐在自家院中,边用沸水冲泡青叶边对我说道,这款茶名叫铁观音,乌龙茶,产自福建安溪,是我国四大名茶之一。望着瓷杯里上下翻腾的茶叶,好奇的我忍不住问爷爷,这款茶名为何如此独特?一杯茶过后,一脸满足的爷爷,笑着说,因为叶子本身肉厚,形似观音,故得其名。也就是从那时起,安溪铁观音作为地域美味的代表和北京烤鸭,四川火锅,上海大白兔奶糖等一并深深存储在我脑海深处。
就像有人会误以为内蒙到处都是草原,山西人人都是煤老板一样,去安溪之前,我也曾先入为主认为作为乌龙茶的发源地,安溪应该到处都是茶叶店,即便能在城区看到茶园也不会觉得突兀。初到安溪,刚一下车,我便独自一人在县城里四处走了走。安溪县城不大,却不失干净整洁。站在城中向四处望去皆能看到被郁郁葱葱植物覆盖的青山。用手机随手百度搜索了下安溪县的介绍,得知全县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一百一十余座。有山就有水,西溪(晋江的支流),举溪(九龙江的支流)两条河流穿成而过,千回百转,滋养着一方水土,自然也滋养着安溪域内的万亩茶园。在城中漫无目的走了十余分钟,竟没看到一家茶叶店,这多少让我有些意外。不过,没多久我就知道,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在安溪三日,从早上睡醒睁开眼,到晚上入睡前,只要愿意,你能随时随地喝到清爽怡口的乌龙茶。安溪当地的文友告我说,在安溪,无论男女,小到刚上学的儿童,大到近百岁的长者,喝铁观音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友的话或许多少略带夸大,不过在我入住的酒店房间内,茶几上有一组精美的茶具,和两三款不同包装的茶叶供住客品茗。这些年,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出差游玩,也只有在福建,这般齐全的茶具,还真是头一次见到。安溪人对茶的钟爱由此可见。
自古以来,茶叶与酒并为国饮,然而有趣的是,酒和茶,前者如同血气方刚的少年,后者则像温文尔雅的淑女。史书中记载,无论是战士上战场之前,还是伟人做出某项重大决定之后,往往都会喝掉一碗醇酒,所以才会有”将进酒,杯莫停“”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骚人墨客在酒精促使下,写出的千古名句。关于酒的诗句听上去,就是那么地独立于世,潇洒自如。而茶呢?相对于酒来说,茶就灵性得多。生于青山,长于幽谷,饮尽山灵水秀,自然蕴蓄着人间风情。唐朝诗文推崇的茶之道,精髓在”和、清、敬、寂“四个字。说到茶,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描写的寒冬夜行者在雪夜赴约,等待他的是一杯滚烫香浓的热茶。也是”萧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的深夜一人在萧萧竹林中,听着飒飒风声,品着一杯清茶,幽幽地品尝着寂寞与孤独。更是”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人生哲思。由此可见,酒喝的越多越乱性,使人癫狂,而茶则养性,一杯清茶能使人心静如水,远离世俗尘嚣。
说来惭愧,在都市待久的我,日常喜欢喝咖啡,每逢节假日或好友小聚,也喜欢小酌几杯好酒。唯独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我无喝茶的喜好,自然就更不懂茶。在安溪三日,无论是在现代化的星级酒店茶室,还是在千年古寺清水岩,亦或是在农家茶园都喝到清甜回甘的铁观音。一路作陪的当地安溪文友,依照茶的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给我介绍我所喝的那杯茶是属于清香,浓香,还是沉香型。以及不同类型茶汤入嘴的口感区别。茶喝多了几杯,听人普及些铁观音的常识,似乎也能喝出茶与茶的区别。这一路,喝到最好,也是最贵的一泡茶,当属在西坪镇的深山中喝到的传说中的”魏十八“。落日余晖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术代表传承中魏月德先生,在自家的山中小院中,拿出一小包装金灿灿的袋装茶,名为”魏十八“。看到这样的名字,难免好奇有何典故。魏先生边手法娴熟地冲泡着茶,边笑吟吟地对我说,”魏十八“这个名字叫法有几层含义,也有几分巧合。首先,魏先生的姓名”魏“字笔画数是十八画,再有铁观音的制作手艺不多不少需要十八道,再次,十八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风华正挠的年纪,故取此名。听完魏先生的解释后,再喝那杯茶仿佛口感都起了变化。一旁同行的西坪镇向导看我喝茶的样子欲言又止,在我追问下,她轻声说道,”魏十八“之所以是”魏十八“,魏先生有一点没有说明,那就是这款茶叶,年产量极少,好年份也不过十斤出头,少时也只有两三斤,不达标准的,魏先生是绝对不会做成”魏十八“这个品牌的,所以这款茶在市场上卖的略贵,一斤售价在人民币十八万左右,所以,这也是”魏十八“的内涵之一。听到此言,望着杯中晶莹剔透的茶汤,财迷的我粗略一算,若一斤售价真为十八万,那一泡茶的价格在三千元左右,而我手上这一杯看似普通的清茶也得有五百元。而在这幽静深山中,仅魏先生当天拿出来招待我们的茶叶,粗算一番,差不多顶的上我在热闹的帝都一个月的工资还多,这不免让我哑然失笑,一时间找不出在大都市拼搏奋斗的意义所在了。
离开安溪时,我从来时对乌龙茶的略知一二,到已多少能品出一杯好的铁观音的美妙出所在。这算是此次安溪之行我最大的收获。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不知为何,闭上眼睛我又想起去世不久的爷爷。我十八九岁时,爷爷不止一次品着茶笃定地对我说,待你人到中年,你一定会像我和你父亲一样,身材发胖,好酒,抽烟,嗜饮茶。每次他说这话时,我都不以为然,心想这几件事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真的应验了爷爷当年所说,偶尔抽烟,聚餐时小酌,且身材也一年比一年发福。只剩饮茶的习惯,尚未养成。不过我想,这趟安溪行结束,爷爷当初对我的预言恐怕全要实现了。
-END-
“
目录
2018年第一期
总第220期
实力再现
时于此间 /方方
创作谈 | 所有的一念
镜中三十/储福金
创作谈 | 镜中的多重形象
入戏 | 徐小斌
创作谈/如何避免成为我们小时候讨厌的那种人
麒麟/朱大可
蛇吻/张学东
失重/马小淘
创作谈/关于《失重》
新锐出发
白的粉/二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