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网络没有让世界更平等丨全球书情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网络没有让世界更平等丨全球书情

2018-03-30 08:15:04 作者:吴瑶 阅读:载入中…

网络没有让世界更平等丨全球书情

  Facebook 泄漏 5000 万用户信息新闻正在发酵互联网空前繁荣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习惯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照片爱好生活状态迅速建立起和其他人的联系社交网络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和权力关系却鲜被重视

  单读作者吴瑶继续为我们梳理欧美出版的最新动态,其中就有著作专门讲解网络的前世今生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一些网络巨头趁此积累了更多权力,等级制没有因为科技进步而废止,只是被转移到了更为虚拟的平台网络没有让世界平等人类仍在为自由而斗争

  除此之外,吴瑶还介绍了三位名人城市私人回忆,和两本虚构小说,围绕着爱的主题

  广场与高塔: 从共济会到Facebook以来的网络和权力

  The Square and the Tower: Networks and Power, from the Freemasons to Facebook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著

  企鹅出版社 出版

  大多数历史与等级或阶级有关,从皇帝总统总理元帅,从国家军队公司,它与从上到下的秩序有关即使是自下而上的历史,也往往是关于工会和工人党派的但如果那是因为等级机制本身创造了这些历史学家们赖以研究档案资料呢?如果我们错过了一些非正式的记录完善的社交网络,而它正是变革驱动力的真正来源呢?

  21 世纪被认为是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已经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影响,把今天的社会称作网络社会一点都不夸张但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指出,过去网络在历史书写中缺位,而今天处于现代科技变革的中心,它其实自始至终都存在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大脑结构食物链,从家庭树到共济会他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去纠正忽略网络的历史疏漏纵观历史,高塔之上的阶层宣称了统治的权力,然而真正的权力往往埋藏在下层的城市广场的网络中因为网络意味着创新,革新的观点得以通过网络传播

  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与新兴的网络之间,难免会产生冲撞随着时间推移,网络的力量也在发生变化,阶层的高塔和网络的广场两者的重要性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弗格森提及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网络的时代:比如 15 世纪印刷机的发明使得新教徒挑战了天主教会权威,而启蒙思想家革命者起来推翻君主制度,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18 世纪后期另外一个则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始于 70 年代,而一直持续到今天距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则是,互联网的崛起削弱了层级制的公司和政府控制,赋予了 Facebook 等网络寡头公司以更大的权力

  等级制度和网络也会和谐相处比如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工业金融和通信网络的出现并没有改变等级制度的本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它依然存在,20 世纪中期实际上是阶层的顶峰,而引导和影响这些网络的能力,也决定了哪些国家能够在重新配置的阶层秩序中发展起来

  从古罗马崇拜文艺复兴,从开国元勋到 Facebook ,这本书讲述的是网络的浮沉,关于聚类分离程度弱关系传染和相关等等的网络理论将如何改变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理解作者甚至还提供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在最新一波的网络浪潮之中,哪些阶层将屹立不倒,而哪些将会被推翻

  薇薇安迈尔:一个摄影师人生和身后事

  Vivian Maier: A Photographers Life and Afterlife

  帕梅拉·巴诺斯(Pamela Bannos) 著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出版

  83 岁的薇薇安·迈尔在一间养老院去世,她的故事本该在此终结,无人关心,但是被遗弃的储物柜里意外发现的胶卷底片,使得她的摄影才华曝光于世5 年前一部名叫寻找薇薇安·迈尔的纪录片,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位芝加哥的保姆天赋异禀的街头摄影师

  我就像是一个间谍,她曾经告诉他人,我是一个神秘女人

  从 50 年代开始,迈尔近乎贪婪地游走于城市角落拍摄陌生人,他们构成了她生活中重要部分当然她也留下了很多自拍照:从街边橱窗中镜子中的倒影所得,大多面无表情摄影是她观看世界与他人对话方式从照片中寻觅和刻画一个逝者,难免带有强烈的可塑性,帕梅拉·巴诺斯为迈尔所作的这本传记里试图对迈尔的身份作品更进一步探索,而且是不同于迈尔的发现者约翰·马卢夫(John Maloof)的探索在讲述了美国的摄影历史尽可能从她的话和照片中还原迈尔的一生之后,巴诺斯在书中也谈及了迈尔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本人在她身故后是如何被谈论的

  在作者看来,迈尔作为保姆的身份掩盖了她的真实成就和她的野心与其说她是一位业余时间爱好摄影的保姆,倒不如说她通过当保姆来支持自己的摄影,能享受一些自由,有大房子存放自己的收藏虽然没有明确的将之公之于众目的,巴诺斯认为迈尔仍精心地对待她作品的创作迈尔曾经对她的朋友说,如果她不把这些图片保存好,人们可能会偷走或盗用它几乎一语成谶

  我的目标认识迈尔,让她自己的故事为她代言巴诺斯写道在他笔下,迈尔是一位有些神秘和怪异人物,也包含着他人所认为的囤积癖和偏执狂等特质同时,迈尔的生活又比过往的叙事要更广阔和多样,书中提到,她曾经花 5 个月时间进行环球旅行,只有相机与她相伴

  时间碎片:都柏林回忆录

  Time Pieces: A Dublin Memoir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 著

  Knopf 出版

  出版了众多小说作品之后,作家约翰·班维尔提笔写就了这部半回忆录,关于他对都柏林的回忆体验想象,也关于城市的生活班维尔出生在都柏林附近一趟火车就能到达的小镇孩童时,都柏林对他来说是一个迷人地方,每年 12 月过生日时候,他会在天亮前搭上去都柏林的火车,抵达这个经常下雨但在他眼中闪闪发亮的城市,去他最喜欢姨妈家开生日派对,到历史悠久的克莱瑞百货(Clerys)购物当他长大后,定居于都柏林,这座城市又出现了他的作品中而在记忆深处,都柏林还是像他七岁时见过的那样美妙

  这是作家带着读者们畅游爱尔兰的旅程欣赏它的文化建筑政治和社会历史,他自己关于某个地点时刻的记忆也悄然渗透进来, 让人们看到都柏林曾为一个年轻作家带来怎样的温柔和力量去过都柏林的人多少能从他提及的那些地点找到共鸣,啊,我们曾经在不同的时间里共享这样的空间

  这本书的名字Time Pieces可以指向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各种记忆拼凑起来的时间碎片,可以是关于时间的篇章,也可以是手表班维尔的书毫无疑问与时间有关,与过去有关他在自己的小说中经常居住在都柏林,比如他以本杰明·布莱克(Benjamin Black)为笔名创作的犯罪系列小说都柏林怪探(Quirke)里,主人公就居住在都柏林他更早期的小说也一样班维尔喜欢在自己的小说里延续过去,在时间碎片中也问道:在什么时候,过去成为了过去?

  他回忆起小时候离开都柏林阿姨家中的痛苦,坐在回家乡韦克斯福德(Wexford)的火车上,他忍住了泪水,他感觉有些东西正在结束,因此那成为了过去他也写过一对同性恋情侣,一位是演员一位是剧院经理人,借此表达这座城市对同性恋的接纳他还讲述了都柏林老城的故事,在1951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毁掉的艾比剧院在海里耶塔大街(Henrietta Street)的一栋房屋上,他看到斑驳的壁纸,于是想起了意大利赫库兰尼姆古城废墟我跨越了多少时间,正站在多少层层叠叠的过去之上呢?

  他仍然在问自己,他刻画的都柏林跟他曾经居住过的是同一个吗?都柏林从来都不是我的都柏林,他写道,都柏林之于我,就像莫斯科之于契科夫笔下三姐妹中的伊莉娜那样,这是一个神奇愿望实现之地,满足我年轻灵魂的无限渴望

  东京罗曼史:一部回忆录

  A Tokyo Romance: A Memoir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 著

  企鹅出版社 出版

  1975年,24 岁的伊恩·布鲁玛拿了奖学金到东京学习电影,那时候东京在他的脑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对遥远土地幻想他经历过中上层阶级的生活,知道异国情调样子,像他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看过的日本戏剧和电影,充斥着原始和未过滤的人文气息他看过一出极具诱惑力但又非常吓人的日本喜剧,他希望东京不是戏剧里那样的

  结果东京令他惊讶布鲁玛看到的是一个狂热和超现实的大都市,所有东西都毫无掩饰霓虹灯红色灯笼日本流行音乐广告歌曲和歌舞表演经济腾飞之中的东京,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是崭新的,当然除了那些在过去的地震和火灾中留存下来的孤零零的寺庙和神社东京的历史存在于各种碎片中:穿着白色和服的受伤的二战老兵三岛由纪夫造访过的老旧酒吧流莺穿梭的狭窄小巷

  而布鲁玛身处的东京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感受这种变革的方式是深度纷繁的艺术文化之中他在这里深度体验了先锋戏剧穿着猩红色的夹克走上舞台,以汤姆·琼斯的歌曲 Its Not Unusual 为背景摆出健美运动员姿势,而环绕在他身边的是穿着比基尼的现代芭蕾舞演员他也曾出现在三得利的威士忌广告中,导演黑泽明跟他一同参与了演出他在东京结识了众多剧作家舞蹈家电影导演和演员,大家都很喜欢他对于一个外来者,一个不受任何日本文化影响的外来者来说,这是体验真正自由的地方

  东京罗曼史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的自我发现之旅,他为这座塑造了自己的城市和自己的画像布鲁玛在东京的时候曾经为马格南摄影师担任助理,当时所拍摄的照片,也出现在这本回忆录里当你阅读的时候,似乎能感觉到一位摄影师在暗房工作,燃烧着躲避着各种回忆他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东西方的历史紧张局势70 年代东京的文化激情外国人身处日本社会中的困境虽然自由,但永远是局外人于是这也是一个超越时间并且超越界限的故事

  星星之火

  Little Fire Everywhere 

  伍诗绮(Celeste Ng) 著

  企鹅出版社 出版

  写作过畅销书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的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在去年九月出版了她的第二本新作,讲述了完美无缺的理查森家族与一对神秘莫测的母女交织在一起的命运书中蕴含的美真相痛苦和人性人类的自私弱点欲望误解等等,加上作者从上帝视角呈现的故事,让读者可以享受细致入微细节

  在克利夫兰一个平静追求进步主义社区榭柯高地(Shaker Heights), 一切都是精心规划好的从道路布局,到房屋的颜色,乃至居民们即将走向成功的生活而没有谁比埃琳娜·理查森更彻底地贯彻这个理念了,她始终以遵守规则为自己的准则

  神秘的艺术家也是单身母亲的米亚·沃伦带着她的女儿佩尔,进入了这个田园般的泡沫里,从理查森一家那里租了房子住下来很快,米亚和佩尔就不仅仅是房客了,理查森家的四个孩子都被这对母女吸引了但充满着神秘过去的米亚,无视现状的米亚,可能会给这个精心规划井井有条的社区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当理查森家的老朋友试图收养一个华裔婴儿时,一场监护权争夺分化了这座小镇,也将米亚和埃琳娜置于对立面因为对米亚和她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埃琳娜决定揭发米亚身后的秘密然而这份执着付出了意料不到的毁灭性的代价

  可以说星星之火窥探了母性的巨大力量,提出了何以成为一个母亲这个具体又抽象的问题,它呈现的情感常常聚焦于母亲和孩子之间,在伤害与被伤害爱与被爱之间,而且那是物质性的可触碰的埃琳娜对她最小的孩子伊兹有着极强的控制欲,而伊兹回报以默默的爆发 而米亚与佩尔则一直以非常舒服状态相处着当两个家庭的孩子们接触到彼此的生活,母亲们感受到的仿佛是雏鸟离巢一般的背叛,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拒绝都要深刻

  这本小说探索了秘密的重量,艺术和身份的本质,当然还有相信遵守规则就可以避免灾难这个信念所带来的危险

  伟大孤独

  The Great Alone

  克里斯汀·汉娜(Kristin Hannah) 著

  t. Martin's Press 出版

  1974 年的阿拉斯加不可预料,无情,野性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家庭来说,这是一场生存的终极考验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作者克里斯汀·汉娜自己的经历1968 年,汉娜的父亲想去我们能找到的最美的地方,于是来到阿拉斯加小说的标题也与一首关于阿拉斯加的诗歌有关,这首名为 The Shooting of Dan McGrew 的诗这样写道:你是否身处这伟大的孤独之地,月光冰凉如水,雪峰静默无语,只有豺狼嚎叫,你于寒冷中扎营,一场荒芜世界里的死亡游戏,还有地下黄金带来的疯狂

  故事始于越战后,战俘恩特·奥尔布赖特回到了家乡,他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性格变得敏感多变又一次失去工作后,他做出一个冲动的决定:举家北上,从西雅图迁往阿拉斯加,到美国最后的边境生活恩特的一个战友给他留下了一间小屋和一些土地作家在小说中说,人们要么为了某些事情前往阿拉斯加,或者是为了某些事情从那里逃离

  恩特 13 岁的女儿莱尼,正处于多变的年纪生活在父母充满激情风雨如磐的关系中,她渴望着前往崭新的土地生活能给她的家庭带来更光明的未来,希望找到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莱尼的母亲科拉愿意为她爱的男人做任何事情去往任何地方,哪怕前途不可知

  起初,阿拉斯加似乎是他们祈愿的答案所在在荒凉偏远的一隅,他们找到了一个由强悍的男人和更强悍的女人组成的异常独立的社区漫长的日照和当地人的慷慨弥补了奥尔布赖特一家物资准备不足的问题实际上,生存主义的主题贯穿了全书,现实中的阿拉斯加人都十分欣赏在荒芜的土地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然而随着凛冬临近,黑夜变长,恩特脆弱的精神状态恶化了,家庭开始受到伤害,甚至分裂虽然人们伸出援手,让他离开家到去修建新的石油管道,他的妄想和愤怒仍然无法治愈外部环境的威胁很快就消失了,而家庭内部的却没有披着毯子躲在白雪覆盖的小屋中度过漫漫长夜的莱尼和她的母亲正在意识到一个事实:她们只有自己可以依靠,荒野之中,能拯救她们的只有自己莱尼在阿拉斯加找到了新玩伴,而科拉却只能继续待在家里

  这是同时展现人类脆弱和韧劲的小说,汉娜试图刻画现代美国先驱者们的顽强品格,也呈现了阿拉斯加这个无与伦比的美丽而危险的地方,也回顾那个动荡分裂的时代为营造一个更真实的阿拉斯加生活,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查找了大量70年代的资料这部小说出版之际,索尼影业旗下的 TriStar Pictures 已经抢先购买了它的电影版权,小说中震撼的一幕幕将被搬上银幕,电影的制片人也参与改编制作了汉娜的上一部小说夜莺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单读海外账号

  instagram  owmagazine 

  facebook  OWmagazine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 16 · 新北京人

  

  

  你也可以点击这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