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患重大疾病,重拾希望的正确方式:让孩子像正常人一样学习
小董今年刚满8岁,但姥姥一直严苛要求小董的学习
而在这些事情上,小董妈妈是这样想的:她希望孩子在身体上多得到一些锻炼,不希望用罚抄作业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也想要小董跟随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学习钢琴
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了平日两个人矛盾的来源
随着育儿大作战节目继续播出,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两个人之所以有不同观念的原因
小董有一个妹妹当小董与妹妹因为玩具发生争执时,妈妈总是会偏向于小董的立场她还总是会对二女儿说你要照顾姐姐这种话而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姥姥就总会去安抚二女儿
原来小董在4岁大的时候,就被确诊为患有罕见疾病,且被估计只有5年的生命
这样的消息,让小董妈妈感觉到莫名的恐慌所以,她对小董关爱备至但这样的关爱,在二女儿的眼中,是过分倾斜的
这样的背景情况,对于两个人产生的不同教育理念是否有关系呢?看看柏老师会怎样去评论这样的情况吧
精彩视频
柏老师说
我觉得,姥姥是一个认知的问题,姥姥不代表一定就得老,对不对?你岁数老,也不代表你的思想就必须得老
您那培养的方式,在培养的是一个点读机,一按,我就背出来了,至于它里边是什么?不知道!所以您这个培养方式是有问题的
然后,您真的要明白,玩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没有玩耍的童年,无异于一个坟墓,所以您干嘛要让您的外孙女儿在坟墓里成长?
第二,你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该学的,孩子一点都没学到比如说尊重,没有学到
就在你们娘俩互相的撕扯当中,你跟你妈妈顶嘴,不认同她,你的孩子就学会了顶嘴,所以这个我觉得特别得不偿失
而关于二女儿,姥姥做出的行为,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回避型防御就是我假装她没事,该干嘛干嘛;还有一种就是她内心当中有一个坚定的渴望,以后孩子一定有未来
那从这一点上,我觉得姥姥她内在到底是哪一种?现在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和信息,我没有办法判断,只能说有这两种可能性,我很欣赏姥姥的这种表达方式
因为,在我去救助一些重大疾病或者临终关怀的病人时,有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医生说他的生命只有三个月了,然后他还在那写作业,后来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还要这样呢?
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得,他说,我不能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所以对此,我想对妈妈说,其实这种恐惧感是无法控制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恐惧的时候,是被恐惧弄死,还是和恐惧一起活下去,说实话,您内在的情感,我特别能理解,可是方式和方法,恰恰姥姥没准歪打正着做对了
那么,怎样改变现状呢?再来看看柏老师给出的关于改变现状的建议吧
精彩视频
柏老师说
其实我们说,人在意识层面上的这种情绪,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但是在潜意识上,有很多东西其实我们是无法控制的,你会不自觉的把注意力和时间多分配给大女儿,这个都是源于自己内在的恐惧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归位你们二位都回到自己的角色上姥姥就做姥姥,您不能做姥姥妈妈然后你承担妈妈的这个责任
第二个建议,就是一定要去在认识上有一个新的调整因为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娱乐其实都是学习
第三个建议,就是你要跟妈妈充分沟通,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内在对于孩子疾病的恐惧感,而不去对孩子完成规则性的教育
这三方面你们二位如果能够做到位,我觉着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关于婚姻亲子问题,您想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行测试
-END-
柏燕谊成长小组 招募
如果
你活得混混沌沌 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如果
你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莫名的循环中
总是遇见相似的 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人
如果
你不知道如何建立和经营人际关系
如果
你对现状不太满意 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柏燕谊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在足够安全和抱持的环境里,让我们舒适自由的与其他成员互动,重现各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冲突,并在小组互动中解读关系背后的真相,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活动时间
2018年6月1日-6月5日(5天)
下午15:00-18:00
点击透过团体的镜子照见未知的自己||柏燕谊个人成长小组招募
查看详细信息
或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报名
柏燕谊
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CCTV-12夜线栏目特约心理专家,江西卫视金牌调解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我们希望用更专业低门槛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粉丝们解决婚恋生活心态亲子教育职场及其他问题点击菜单栏我要咨询线上答疑即可参加线上答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