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在吗?”

2018-07-23 17:15:07 作者:一个七喜 阅读:载入中…

“在吗?”

  一个三有青年 社恐最害怕的瞬间关注

  微信:一个三有青年

  有空就来一起说说

  夜深人静时,七喜最怕的,就是突然在微信上被问,在吗?

  这两个字简直是社恐的噩梦,有什么事不能直接一口气说完吗,打个在吗又不说话,是想干嘛。

  社恐,又称为社交恐惧症,是当下一种常见网络流行病。网络上的含义指的是在社交中,对一切社交活动感到恐惧的人。

  随着网上社交软件发达人们得以在网络上找到栖息地,而减少现实中的社交活动。因为这一变化,自称有社恐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近,网上流传着社恐最高兴的几个瞬间,点开一看,大家吩吩对号入座:是我本人了。

  好像每样都说到心里去了。社恐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我们先来看一下。

  他们大概有以下小场景

  “为了不和别人打招呼宁愿绕远路”

  以下小场景同理:

  家里来客人时,第一时间是躲进房间里。为了不和客人打招呼,可以把尿憋到客人走了才去上厕所

  下雨天时候看到不大熟的人,心里想的是,幸好有雨伞可以遮住自己,这样就不用被认出来了。

  “网络上放飞自我,现实中是个哑巴

  网上侃侃而谈,能编段子、写长文、纵横各个聊天群、集满一相册表情包的人,现实中可能是个不善言辞的死宅。毕竟在网上怎么浪荡大家都看不到,而在现实中一说错话就很尬了。

  人群中想说点什么又不想成为焦点

  在多人会议或是学校团队作业中,领头的人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就散会。社恐的人一般会把问题憋回去,因为他惧怕被所有目光同时盯着的时刻

  “动手能力来源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社恐很难理解别人怎么做到老是麻烦别人的。好不容易麻烦别人一回,总觉得欠了别人的人情

  “这个软件到底要怎么装啊,算了,不知道问谁,不知道会不会麻烦到他。还是百度查一下自己解决吧。”——社恐的日常。

  不得已和不熟的人尬聊时

  脸上挂着僵掉的笑容

  这种情况,在处于狭小空间时是最可怕的,比如电梯

  小麦说,她每天早上最想死的时刻,就是在等电梯时遇到同事的时候。不打招呼显得太不友好,如果低头玩手机假装没看见又不礼貌。聊天什么的更可怕了,因为她具备随时把天聊死的熟识技能。明明是展示个人善意,脸上却挂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这时候的电梯也变得漫长而熬人。

  “能尽量在网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见面”

  社交媒体大大方便了社恐患者,可以不见面、不打电话就解决事情就再好不过了。根据英国心理学家 GuyFielding的研究,当代年轻人中有大概10-15%的人在打电话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所以如果在网上解决,最好可以打字表达清楚拒绝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引起不适方式

  内心戏很多,在沟通问题上挣扎许久”

  问别人一件稍微正经的事情前,先在内心组织语言你好,我想问一下……

  发送之前审视了一遍,这里加了个表情会不会显得太随意了,但纯文字会不会太严肃了点……就在这样的内心斗争中,社恐挣扎着猛地按下发送键,忐忑等待着对方回复

    

  数一数,七喜发现自己中了好几枪。很多平时在网上像个话唠的人,实际上在人群中想把自己埋在草丛里。

  对于社恐的人,最近又多了一个可爱称呼,精芬。

  这个称呼来源于,世界上最社恐的国家,芬兰。芬兰人是最不爱社交的一类人,连排队时都会遵循等距离排队法,与旁人隔开,以保证每人都有个人空间。

  Facebook上,一位名叫Karoliina Korhonen的芬兰创作者以芬兰这个内向国度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展示芬兰人民日常的简笔画主角Matti的生活使每一个内向的人都产生共鸣

  简单地看几幅感受一下芬兰人的害羞

  这样看社恐的芬兰人还挺可爱的。而这组可爱害羞的漫画也深受本国人喜爱

  看到这里,应该会有很多人说,是了,我就是社恐了。

  其实网上说的,都不是真正意义心理学的社恐。真正的社恐是一种精神障碍,而这里的社恐只是一种调侃而已。

  这类人日常表现为无法拒绝他人的好意,和不知怎么回应对方的热情

  其实不必过分担心虽然社恐以内向自居,但当他们退无可退时,也还是会给自己充分勇气

  比如,虽然他们很讨厌被所有目光注视着,但万不得已有个演讲一定、必须、绝对要他们上去时,他们依然会苦兮兮地接受,然后好好准备,鼓起勇气站上去。克服了恐惧后会发现,其实自己也能做到这个。

  这种社恐对我们的行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一种害羞的心理而已。

  那社恐是怎么养成的?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的拥护者呢?

  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向的一面,而这些症状或多或少说中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便对号入座。

  同时也是因为,有时候社交真的不快乐啊。

  除去上班 / 上课后,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是那么的稀薄,还要强迫自己适应不喜欢的唱K、喝酒、吃饭等娱乐活动。

  跑到一个聚会上,面对着一群不知谁是谁的场面,拼命挤出笑脸、想话题套近乎,而除了多了几个想不起来是哪位的联系方式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对活泼的人来说,这确实很有玩性,但对社恐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消耗,久而久之,他们就更讨厌人多的地方了。

  还不如一个人回去,洗个澡,早早回去躺着看书、玩手机来得自在

  社恐喜欢自己待着,但不意味孤僻、拒绝一切社交,或是讨厌哪个人。他们只希望高压节奏环境里,保存一定的个人空间,在人际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多交朋友性格外向人才会被人喜欢。而喜欢独处、内向的人就是被孤立、不受欢迎代名词

  于是,就给了我们很多错误引导。对于这样的指引,性格活泼的人当然如鱼得水,而本身不适应的拼命融入人群却会让自己更疲累。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很多内向的人,貌似高冷不易接近,内心却温和友善安静时得到更多,就享受独处带来的快乐适当的社恐实质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个人理想生活的热爱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好好珍惜。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在跟你不熟之前,他们要拿出多大勇气来认识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在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