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焦虑都是幌子,真正的原因藏在这里……
01
从姑姑、到大表姐、亲姐,还有一系列已婚女性朋友,全都转发着一些关于婚姻、老公、孩子的“醒世箴言”,感觉给她们一个木鱼,就可以出家了。
她们真的看得这么“开”吗?我看未必。
就拿表姐来举例:
她今年刚奔三,在小城超市里做服装销售,工作兢兢业业拿着不到3k的月工资,有一个不算听话的儿子,和不怎么顾家的丈夫,婆媳关系也并不顺利。
表姐本身脾气也并不好,工作、孩子、老公、公婆永远都是她嘴里可以发泄的对象,朋友圈的那些鸡汤看起来倒像是她用来安慰自己的。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像这样按部就班地生活也不失为一种安稳的幸福。
我害怕的是这种活着的麻木感,没错,好像虽然才30,但若没有什么巨变,估计她一辈子就这样了。
一眼就望到了头,得过且过,好也就这样,坏也就这样,不主动去做任何改变。
我曾试着问出答案,表姐直言:
02
确实。
综艺节目里,若有人说“我是从小看您的节目长大的”,都被视作“不会讲话的孩子”;
若是说你有鱼尾纹、皮肤暗黄……估计你都要气炸了。
听过一种说法:女人30的歧视链背后,是中国整个社会的年龄焦虑。
我并不否认。
我25岁了还没有男朋友怎么办?
我30岁了一事无成!!!
我32岁失业了怎么办?
我35岁学计算机晚吗?
我40岁了,还能干什么?
……
有个忘年交网友,北漂10年,现在有老公孩子,虽租房生活,但总体也还酸过得去,这个网友一直以来都酷爱摄影,以前奋斗的时候没时间学,现在安稳了下决心先好好学,却被丈夫一句“你已经39了”打回原形。
她偶尔会说:如果是十年前就好了……
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年龄的标杆,一旦到了这个标杆,就开始焦虑绝望各种各样的事,觉得完了、没希望了。
尤其是现在社会很多少年成名的现象,对比之下,这种焦虑心理更为严重。
可我始终觉得,年龄不过是焦虑的表层原因,不信我们细看一下年龄后面紧接着的,是无能为力时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不确定。
说到底,那才是焦虑的根源。
03
最近听了《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无意中得知这首歌90年代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顺便去查了一下,原来歌曲的原型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是一个国企药厂的老员工,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每天早上八点上班,傍晚六点下班,换掉工作服,妻子去做饭,丈夫招呼工友去街头小摊吃一把肉串,喝几瓶啤酒,吹一番牛逼……
突然有一天,两人被宣布下岗。
就像歌里唱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他们依赖的大厦倒塌,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和谋生技能,只能摆个小摊艰难维生,甚至晚上去捡点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故事的最后,夫妻两人带着女儿一起吃了有老鼠药的饺子。
那个时代是这样的,这样的生活模式在当时也许没有错,但是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就像网易云上的那条热评:“多数人二十五岁就死了,但直到七十五岁才埋。”
并不是所有的活着,都可以称为活着。
这一家人的悲剧,你可以解释为是因为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只能去死。
可为什么只能去死?还不是因为他们生存依赖的是工作,而非自己的能力。
所以说,年龄焦虑其实就是能力焦虑。
04
想起有个小视频里,刘亦菲路演现场被一个6岁的小姑娘叫姐姐,刘亦菲很认真的提醒:
应该叫阿姨……
这个时代,其实也有很多人并不畏惧“年龄”:
刘亦菲应采儿主动提醒小朋友叫自己阿姨;
也有很多如林志玲一样40+的大龄女性,虽期待爱情却并不畏惧单身……
有人说他们是明星,有颜又有钱,活得潇洒恣意,有什么好焦虑的。
谁刚开始还不是个普通人呢?
她们不过分畏惧“年龄”,只是因为在每个年纪,她们都几乎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这是能力的差距。
男主丁人间是一名大龄男青年,遭人算计被迫辞职,后来妻子另择良木,连孩子都没有留住的资本。
抛开男主的光环,最重要的就是作为一个IT工程师,他的专业技术绝对过硬,只要有能力,根本不害怕一切重新再来。
就像我认识的厨师老林说的:“作为一个厨师,只要厨艺可以,根本不愁找下家。”
那些不忧虑未来的人,才是真的活开了,哪里还怕什么年龄焦虑?
05
从前读到一句话:
最可怕的不是看不到未来,而是一眼就看到了未来。
当时并不理解,总觉得一辈子安稳平淡就好。直到后来无意间经历了太多不可预料的插曲,体会了太多次无能为力的感觉后,才知道:
我们与其漫无目的地追求安稳的未来,不如好好充实自己,毕竟未来会发生什么,本就未知。
何以自救?学习不休。
不断地学习去充实自己,以足够的能力,和无畏的态度去抵御生活可能带给你的风雨坎坷。
那时候,你的能力,才是你不会焦虑的未来。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忘掉*,今天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
42岁马伊琍怒怼:这个时代对女性太苛刻!
你的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