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范冰冰不懂这两个字,被罚8.8个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范冰冰不懂这两个字,被罚8.8个亿!

2018-10-15 19:45:47 作者:行空文德 来源:心灵禅雨 阅读:载入中…

范冰冰不懂这两个字,被罚8.8个亿!

  心灵禅雨放心灵的地方作者:鬼脚七(taobaogu)

  写在前面的话:

  《论语》谁都不陌生,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认真精读的,恐怕没有几个。

  从最近范冰冰事件中,我愈发感觉到,《论语》对我们为人处世帮助实在太大了。

  文/鬼脚七(微信公号:taobaogu)

  最近范冰冰的事情有了结果,刚好我又在细读《论语》,赞叹不已感触良多。

  经典就是这样,哪怕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看,体会可能很不一样。我以前爱看《老子》,还写了一个系列的《老子智慧》,那时有点看不上《论语》。直到前几年,我偶尔读《论语》时,发现之前的理解肤浅了。是的自以为是的人都很肤浅!

  孔子真不愧为圣人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以前的文章讲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守戒(《刘强东、昆山龙哥、学诚法师、范冰冰,这几件事曝出一个共性问题》),可以避免很多风险,故而佛陀让他的弟子们要持戒。孔子和佛陀差不多同一时代他在《论语》中也提了: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篇第四》)

  大概意思是:自己能加以约束的人犯过失情况是很少的。

  看!就这么一句话,对个人来说,可能值8.8个亿;对公司来说,可能值百亿美元

  今天要讲的不是守戒,而是平衡

  01

  每个人都喜欢八卦讨论谁好谁坏,谁优谁劣。

  有一天,风和日丽,孔子在树荫下看书,弟子子贡问:“老师啊,你说那个颛孙师和卜商哪一个更好一点?    ”

  颛孙师,字子张;卜商,字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也就是子贡的同学。他们都是子字辈儿。

  孔子头也不抬,说:“子张呢,做得有些过度;而子夏,做得又有些不足。”

  子贡一听,又问:“那么说子张要强一些咯?”

  孔子白了他一眼,说:过犹不及!”

  原文是这样的: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和“不及”,差不多。总之,都不算好。

  看到这里,也不知为何,全身如触电似的。以前也看过这句,但这次重新看,感觉深刻了一些。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估计就是这个理。

  来看看我的新体会。

  02

  生活中,我们知道“不足”不好,常常努力精进,但一不小心就“过度”。“过度”的结果,往往跟“不足”是一样的。有时,正是“过度”导致了“不足”。

  拿写文章来说。我有段时间特别勤奋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多少书,必须写多少字来练习文章。坚持了不长时间,发现特让人沮丧写作水平有没有提升不知道,但自己对写作居然产生排斥心理,特别不愿写。这和以前特享受写文章有明显反差……

  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过制定锻炼身体计划。例如每天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健身房、游泳等....... 心血来潮时候,会制定特别让人兴奋的计划,好像过一个月,就能减掉大肚腩,出现腹肌马甲线。但结果呢?没过几天就放弃了。

  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升职加薪,为了生活幸福,我们特别拼命的工作,后来要么身体出了问题,要么家庭出了问题,反而影响了工作,升职加薪也没成,生活反而多了不少痛苦。当然,也可能升职加薪了,但发现痛苦更多......

  子女教育类似父母希望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子女,报各种兴趣班,生活上也是照顾无微不至,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依赖性很强,后来大部分都很平庸。那些父母不怎么管的小孩,长大了反而更独立

  感情不也类似么?保持一定的“度”很重要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一旦爱上一个人,就无止境的去做自己认为对对方好的事情。后来的结果,十有八九成了伤心人

  再说做企业,那些创新不足的企业,很容易死掉,但那些太创新的企业,也易成先烈;公司管理太松,效率不高,但管理太紧,员工反感……

  最近范冰冰因为“阴阳合同”的事,税务局罚了8.83亿,还好没有牢狱之灾。为什么提范冰冰?因为她名气大啊。

  如果你问孔子:名气大好还是名气不足好?

  孔子肯定会说:过犹不及,都一样。

  多有智慧啊!

  看到这里,内心有没有触动一下?

  每个明星都会觉得自己名气越大越好,莫不是错了?

  每个当官的都想官做得越大越好,莫不是也错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钱越多越好,莫不是又错了?

  03

  人们总希望自己的钱越多越好,而且从来不会满足

  我上大学之前,目标是以后有辆小汽车就满足了;后来有了汽车,我想怎么也得在北京买房吧;后来买房了,我想怎么也要有上千万存款吧?等后来阿里上市了,我忽然有钱了。我发现把房贷车贷都还完了,还有点闲钱,我说我要“退休”!

  我爸说你才三十多岁,正是赚钱的时候,也才这么点钱,怎么想着退休,要继续赚钱!

  我问,要多少钱才算可以啊?

  我爸说:得两亿吧!

  你不惊讶么?一个土生土长农民,以前一年收入也就两千块,现在却想要两个亿,比王健林的小目标还多一倍。我保证,等真的赚了两个亿,我爸估计又会有新的目标......

  还好我没听我爸的,呵呵!

  有个朋友,有次跟我抱怨,说老家亲戚跟她闹翻了。我问咋了?她说什么老家房子拆迁啊,新房装修啊,明明是她出钱最多,但其他兄弟姐妹还是说她这不好那不好,连侄女都骂她,都快气疯了!

  我沉吟两秒,说:“应该是你不好!”

  她问我:“啊!到底哪里不好?”

  我说:“因为你太有钱,就这点不好。”

  还真是过犹不及啊!

  有名气不好,名气太大了也不好。

  钱太少不好,钱太多了也不好。

  看到这里,有人说:这个我懂,就是守中之道嘛,让它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算刚刚好?!你怎么知道不多也不少?

  真的有刚刚好么?我来讲个故事

  04

  佛陀时代,有个弟子立志脱离苦海,出家了,特别精进修行。

  有一天他很苦恼,来请教佛陀:“世尊啊,我每天打坐念经十几个小时,比别人都精进,但我怎么感觉心越来越烦躁烦恼越来越多了?”

  行人检验自己修行有没有进步,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自己平时对境是否容易起烦恼。这个弟子发现自己烦恼越来越多,知道自己没有进步。

  他接着问:“您教教我,如何才能让自己能修行进步,内心越来越宁静?”

  佛陀问他:“你出家前干什么的?”

  “我弹琴的。”

  “哦,那要想把琴弹好,琴弦要紧一点好,还是要松一点好?”

  “不是的,琴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否则声音都不好。”

  “那该怎么办?”

  “紧了就调松一点,松了就调紧一点。”

  “嗯,修行也是如此。”

  故事讲完了。

  紧了就松一点,松了就紧一点。

  你应该见过那些空中走钢丝的杂技吧,高空中有人拿着一根长杆,时而左晃,时而右晃,就这样来回走动。这就是他的平衡。

  生活中的平衡,不也是如此么?

  平衡,都是动态的!从来不会有一个静止的平衡。

  05

  或许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时而“过了”,时而“不足”。只是人们习惯于看见“不足”,而看不见“过了”。

  我们心血来潮的时候,容易“过了”,等一段时间,又容易“不足”。

  我从最开始学英语到现在有三十年了,如果每天只记一个单词词汇量也至少是一万以上了。但我不会做这样的规划,因为我觉得记一个太少了。于是我决定每天记一百个。后来结果你肯定知道...... 从这里我体会到,要学会等待”,“等待”的力量强大

  有人就比较清醒,比如马云

  马云这个人很有耐心,也很有智慧。前些时候他又宣布即将卸任阿里董事长。这是大智慧啊!以前马云常说一句话:当别人都在夸我的时候,我每天都很担心;当别人都在骂我的时候,我反而可以安心睡觉。

  06

  孔子还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第六》

  大概意思是:朴实胜过文采,则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又显得浮夸,二者兼备,才是君子。

  如果引申一下,质可以是一个人的本质德行;文,可以是一个人的名誉地位。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孔子也不是都那么严肃,有时也很好玩的。他说: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子罕篇第九》

  嗯,反过来也是如此。

  有人问孔子,宁武子这人怎么样?他说: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里面的“知”,是“智”的通假字。人们经常看不上别人愚蠢,却不知有时愚蠢比聪明更有智慧,孔子老人家都比不过啊。

  有人问孔子,南容这人怎么样?他说: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大概意思是,无论世道如何,南容这个人能明哲保身,不会出事,孔子还把他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好像孔子自己没有女儿,有女儿的话估计会先嫁。

  有人问如何处世,他说: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篇第八》

  邦,就是指国家。你说当今社会,算是“邦有道”,还是“邦无道”?你要不要到深山里去?呵呵!

  07

  写这篇文章,只是看《论语》的时候,感触颇多,分享一下。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翻翻《论语》,说不定也有新体会。看书,特别是看类似儒释道的书,不是为了炫耀而发个朋友圈的,而是为了来对照自己的生活,修正自己的行为

  嗯,时而反思一下,对照自己的生活,看看各个方面,是“过了”,还是“不及”。

  忽然想到前几天我发的朋友圈,做为文章的结尾吧:

  本文作者鬼脚七,文章首发于鬼脚七自媒体公众号:taobaogu,鬼脚七自媒体涵盖佛学文化电商课程、业内资讯等优质内容覆盖100万粉丝

  分享日志是布施

点击生肖查看你的2018年生肖运势

  回复数字“8”,获取您今年的运势

  请为“心灵禅雨”设置星标

  

  请点开【阅读原文】转发一次,为家人朋友消灾除病魔

  ↓↓↓按个,留个言再走啦~让我们看到你的观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