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忙着成功,辜负了生活;他放弃前途,快活了一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你忙着成功,辜负了生活;他放弃前途,快活了一生

2017-12-08 12:30:50 作者:每个生命都要发光 来源:好报 阅读:载入中…

你忙着成功,辜负了生活;他放弃前途,快活了一生

  台湾作家陈文茜形容他时说道: 

  “一桌子人,最快乐的就属那一个人,

  他无家、无产、无债、无子、无物欲,如今难得有个女友……

  衣服只有几套,人生却晃游阅历无数。

  好报原创作品,作者:藤

  毛姆的小说《刀锋》里讲述了一个叫拉里的美国青年的故事

  全美国都在疯狂追逐“出人头地”和“发财致富”,

  却有一个本来大有前途的年轻人,

  偏偏拒绝做所有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只是到处闲逛,不务“正业”

  直到大悟大彻,

  最终大隐隐于市,靠开出租车度过自己的余生

  ……

  所有人认为他荒废了自己的一生,

  却唯有他,

  过着宁静充实、心无挂碍的生活。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小说家过于浪漫不切实际的臆想,

  那么今天,

  我们来给你讲一个真实版“晃荡一生”的故事,

  并且他真正是“一桌子人中最快乐的那一个”。

  这个人叫舒国治,

  生在台湾,

  今年65岁。 

  2015年,

  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采访的时候,

  会问她的采访对象一个问题:

  什么是自由

  年长的人认为自由跟社会责任有关,

  年轻人的回答,则是爱情和旅行。

  若把这个问题抛给65岁的舒国治,

  他的答案三分之一是年轻人式的“旅行”,

  亦即他的“晃荡”,

  三分之一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式的:

   “自由对我来说,就是能从心所欲。

  钱仅仅是保障这种自由的便利条件。”

  还有三分之一是舒式的: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

  舒国治住在台北的温州街上。

  房子很老,曾被杨德昌借来拍戏——

  就是电影《麻将》里张震一伙小青年昏天黑地打麻将的地方。

  他一般睡到中午出门,走路去青田街吃了中饭,

  吃完饭之后寻一家熟悉的旧书店随便坐下,漫无目的地看书,

  如有相熟的店主正在泡茶,就相陪一杯。

  有时午饭后,必须写稿,便找家咖啡馆,写完正是夕阳时分。

  赶紧到外头散步,更好的是晚饭后进一家电影院。

  晚上是电影、朋友的宴聚畅谈,或者独自在家听音乐。

  这是他1990年从美国晃荡回来的生活日常,

  至今。

  江湖人称“舒哥”的舒国治,

  高,瘦,闲逸,

  出远门常背一个瘪瘪的双肩包,

  身上自带一种古风气质

  却自称“赌徒”。

  “有时蓦然回头看看自己前面三十年,

  日子究竟是怎么过过来的,竟自不敢相信

  我几乎可以算是以赌徒的方式来搏一搏我的人生的。

  我赌,只下一注,

  我就是要这样地来过——睡。

  睡过头。不上不爱上的班。

  不赚不能或不乐意赚的钱。

  他把自己睡成了“无业游民”,

  从毕业至今四十余年,

  一共只上过三个月班,

  其余时间都在晃荡,

  却早把自己晃荡成了台北城里家喻户晓的奇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硬汉派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

  去了台北要寻他做导游,把自己交给他,跟着在大街小巷游走,

  因为他被公认知道台北这座城市最多秘密的人。 

  深受西方摇滚乐和电影影响的舒国治

  在青年时代就是标准的文艺青年

  不过却因为考英语的时候睡过了头

  而念了世界新专(现台湾新世大学)电影科。

  在新专他和金士杰、杨德昌等人是好友,

  曾一度想扭转琼瑶风盛行的台湾影视状况,

  然而小众电影终究难以成活,

  他便不执着于电影,搞起文字创作,写起小说来,

  一不小心,台湾文坛被他的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惊呆了,

  杨牧评之“文字技巧出神入化”,

  詹宏志赞其“最好的作品总让评论者无言以对”,

  不仅要给他颁时报文学奖,

  还坚持要把这篇小说评为年度小说。

  舒国治(右)和朋友们在山野

  所有人都认为舒哥会沿着文学创作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然而,他没有。

  他好像没有任何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他总是打破常规,“自毁前程”,

  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目标是浪游美国。

  这一浪就是7年,

  开着他买来的二手雪佛兰走走停停,

  晃荡了四十四个州,停留过的城市已数不清,

  没钱的时候找个地方住两三个月,

  打份零工,做得最多的是在中餐馆帮人端盘子,

  赚到小钱又继续上路。

  直至1990年,他才回到台北。

  “那时候常常是很窘迫

  所幸年轻时候的快乐跟窘迫也无关。

  其实也不是一路精彩。

  但就那样漫漫而游,即使不在精彩之地,

  也宁愿耗着呆着,往下混着,说什么也不回家。

  这是人生中最宝贵也最美好的一段迷糊时光

  没啥目标,没啥敦促,没啥非得要怎么样。

  依稀觉得这样的厮混经历过了,

  往往长出的志气会更有厚度。

  或不想要什么不得了的志气,却又不在乎。”

  结束7年的美国流浪汉生活,回到了台北,

  他仍是继续晃荡,

  陈文茜曾这样描述舒国治:

  “一桌子人,最快乐的就属那一个人,

  他无家、无产、无债、无子、无物欲,如今难得有个女友……

  衣服只有几套,人生却晃游阅历无数。

  他的财富以千元台币计算,

  每次户头到了见底,只剩几千元,

  才提起笔,给自己增加一些零头小钱。”

  舒哥的态度是这样的:

  “人为什么要把别人的钱急着先弄进自己的户头里?

  为什么不能让他人先替你保管那些钱?”

  和梁文道、察文涛在一起

  舒哥说他几十年活下来,靠的不是才气,而是任性,是糊涂。

  他去美国时30岁出头,父母那时都已过世,有一个姐姐在美国,

  却没有一个要承担责任的女友。

  “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弄到那么不自由的地步。

  有一种人,会把自己填进一个责任比较多的社会里。

  比如有些人不存钱,他那个社会就不允许,

  他自己也很乐意符合这个社会。

  我刚好生下来就不是这样的。”

  1952年出生在台北的舒国治,

  祖籍浙江奉化。

  其父怀着做一番事业心思

  于1946年带着妻女

  离开大陆去到溽热的台湾岛谋生。

  1950年代的台湾正值日本战败后的全面收复期,

  舒哥正好遇上那个随性马虎的时代,

  又成长在一个自由且糊涂的家庭环境,

  自由糊涂的父母不太懂管束孩子

  在这种大时代小环境下成长的舒国治,

  自然就长成了一个随性、散漫的人,

  但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他不要名不要利,他要自由,要快乐。

  舒哥的许多朋友发达了、成功了,

  “但我比了比,除了银行户头上比他们少几千万之外,

  我其实比他们更快乐。”

  约翰.列侬曾说:

  “五岁的时候,妈妈告诉我,

  快乐是人生的关键。

  上学以后,老师问我,

  长大后的志愿是什么?

  我说‘快乐’。

  老师说我不懂问题,

  我说他不懂人生。”

  近年,从东洋流传过来的热词“断舍离”,

  一直是舒哥的生活方式,且在他的语境里是“家徒四壁”:

  放弃你原来觉得非拥有不可的东西,露出更多的墙面。

  他的家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住在溽热的台北坚持不装空调,他觉得夏天就应该出汗,

  住的楼没有电梯,因为4楼以下爬行并不辛苦

  他家没有电视,不用电脑,坚持手写,

  需要发邮件就步行到十五分钟去请友人的秘书代劳,

  衣服也就几套,“常换常涤,不惟够用,亦便贮放,

  不占家中箱柜,正令居室空净,心不寄事也”,

  他像活在现代台北的古代人,

  但他也没有错过什么,

  反而比大多数人多了“生活”。 

  经济危机时,有报纸约舒哥写专栏教人怎么省钱,

  “真正的问题不是谈省钱的秘诀,

  甚至也不是谈简朴的生活,

  真正的问题是生活本身。

  我们的问题是不生活。

  为了逃避生活我们消费,

  希望花一点钱就使我们离开现下的不满状态。

  花一点钱,离开旧衣旧鞋包覆下的旧日之我。” 

  舒哥潇洒生活态度、简朴的生方式,

  给他带来了大批拥趸,尤其以80后90后为主,

  他的生活方式不可复制,

  “倒是可供年轻人有意坚持做自己原意必做之事的浅陋参考也。”

  舒国治作品《流浪集》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里说:“既然人生在世只有一次,

  那就切不可虚度此生。他并不认为只有发迹致富、名扬天下

  才算没枉活于世,可究竟怎样才无愧于此生,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也许应该阅尽人世沧桑,做到人尽其才吧。”

  这似乎是舒哥的写照,也可供更多年轻人作为参考。 

  本文文字为「好报」写作群成员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微信群及你的朋友,无须获得授权。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一生那么短,

  为何碌碌度过

  好报

  每个生命都要发光!

  长按二维码关注

  ↓↓↓↓↓↓

为一款神奇山药,他4年砸几百万还被骂傻叉,但这款山药或许从此绝种…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