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名言_关于庄子的名言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无师乎?
(以自己的成见作标准,谁没有标准呢?) ----庄子《庄子》
●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释义:中原的君子,明白礼仪仁义的含义,却不能知道知晓人的心理、心灵. ----庄子
●「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12、禅宗:死生之道。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是谓诚忘。 ----庄周《庄子》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庄子》
●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庄子
●但人一定要经过这个羞辱之后才能懂得庄子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含义。庄子说:不要因为别人爱你,就觉得你的存在多一点意义;也不要因为别人不喜欢你,就觉得少一点存在的意义。只有这样,你的自我才是完整的。 ----蒋勋《蒋勋细说红楼梦》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庄子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焉;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庄子《山木》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庄子《庄子》
●《外物》的思想主旨其实就是一句话: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客观确定的标准。现实与理想始终有差距: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不确定的,人的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是非难定,对错难分;三是每个人对自己命运的判断也是各不相同,期望也不同。 ----庄子《外物》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庄子
不挥霍青春,做好你想做的,
趁现在风华正茂,拓宽思维;
不浪费时间,做好你选择的,
趁当下时机恰巧,开阔视野;
不沉迷虚拟,做好你准备的,
趁现在年轻力壮,充值提升;
不白耗空转,做好你该做的,
趁当下踏实稳健,播种扎根。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庄子·秋水》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咰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原文”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译文”如果能够进入到追名逐利的环境中遨游而不为名利地位所动,君主能采纳你的意见就说,不能采纳你的意见就不说。不去寻找仕途的门径,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标的,心思凝聚全无杂念,把自己寄托于无奈何的境域,那么差不多合于“心斋”的要求了。 ----庄子《庄子》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庄子《外篇·秋水》
●“原文”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译文”帝王的德行,以天地为根本,以道德为中心,以顺应无为而治为常规。 ----庄子《庄子》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 ----庄子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庄子》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
●独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庄子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庄子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逍遥游》
●“原文”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译文”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事物是因为人们如此称呼而形成的。 ----庄子《庄子》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 ----荀子《荀子·解蔽》
●译文 : [八疵]
1.不该自己做,硬要争着做,越俎代庖,叫做总;[zǒng];
2.不喜欢听、没人理会,也说个没完,叫做佞[nìng];
3.迎合对方,顺引话意,捡好听的说,叫做谄[chǎn];
4.不分是非的巴结奉承,叫做谀[yú];
5.喜欢背地里说人坏话,叫做谗[chán];
6.离间故交,挑拨亲友,叫做害[hài];
7.当面唱赞,背后放箭,叫做慝[tè];
8.不分善恶美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暗中捞自己的好处,叫做险[xiǎn]。 ----庄子《庄子·杂篇·渔父》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焉" 【你又不是鱼儿 怎么知道鱼儿快不快乐?】 ----庄子《秋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