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的语句摘抄_关于索罗斯的语句
●我认为多半索罗斯说对了,中国的真正问题是续持地大规模地破坏资源,人力资源可通过整合制度再生,但有的自然资源,比如水,是无法再生的资源,没想到美国有那么多水与树,很多溪水与河水比中国的自来水质量还要好,这现实令人震惊。历史上很多文明毁于因水资源枯竭与水质恶化引发的资源枯竭,这才致命 ----石康
●参与者的决策并非基于客观的条件本身,而是基于对条件的解释。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当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经历,通过观察与思考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时,往往首先去寻找支持、证实自己想法的论据,而忽视与自己想法相反的事实。这是典型的“观测-归纳法”的局限。索罗斯推崇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观测-归纳法”具有先天的“真伪不对称性”,即真不能证明,伪却易证实。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天鹅就是白的。因为只要有一只黑天鹅被发现,通过“观测-归纳法”建立的理论“天鹅都是白的”就会瞬间轰然倒塌,立刻被证伪。因此,卡尔·波普尔提倡大胆假设,用证伪的方式去不断试错,不断修正,而不是提出假说,然后到处找支持自己理论的根据。“证伪”也是索罗斯所一直推崇与实践的思考方式。
●索罗斯曾说过一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
●市场价格总是扭曲其背后的基本面。 ----索罗斯《超越金融》
●当人们得知量子基金集团取得纽蒙特矿场的大部分股权之后,黄金价格随之飙涨,虽然我未就黄金表达任何看法,各种看法却加诸于我,我曾经尝试澄清误会,但毫无用处。虽然我不曾追求巨匠的地位,但是当一切强加于我,我便不能漠视它了,事实上,我欣然接受,因为这可以使我在政治议题上有更重的发言份量。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索罗斯
●新的贷款净额有助于加强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但随着待偿还债务的精加,新贷款中用于偿债的比例日益升高,要想保持刺激的效果,贷款规模将不得不以指数形式增长,最终,贷款增长的步伐将被迫放慢,这对抵押品的价值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如果抵押品已经完全用尽了,那么其价值的下跌将突然加剧贷款的清算要求,从而呈现出典型的繁荣/萧条的序列节律。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我有认错的勇气。当我一觉察到自己犯错了,就马上改正,这对我的事业十分有帮助。我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猜测正确,而是来自于承认错误。 ----索罗斯
●一位真正优秀的投资者,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中的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勇气,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 ----索罗斯
●参与者的思维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称之为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 另一个是改变境况使之对我们有利,我称之为参与或操纵功能(participating or manipulative function)。 这两个功能将思维与现实从相反的方向连接起来。 ----索罗斯《超越金融》
●思维发挥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参与者试图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情境;另一方面,他们的见解又作为决策的基础影响着事件的进程。这两个功能互相干扰,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获得单独作用时的效果,假如事件的过程独立于参与者的决策,参与者的见解就能够相当于自然科学家的见解,假如参与者的决策能够拥有哪怕是权宜之计的知识基础,则行为的结果也可能会更加符合他们的意图,然而事实上无法改变的,参与者所依据的是不完备的理解,而事件过程则刻上了这种不完备性的印记。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可以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说明我的核心思想。一个是,在参与者有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的和扭曲的。这就是“谬误性”。另一个是,这些扭曲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环境,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就是“反身性”。 ----索罗斯《超越金融》
●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索罗斯
●参与者的看法影响事件的发展,事件的发展又对参与者的看法产生影响。 ----索罗斯《超越金融》
●强劲增长的经济倾向于增加资产价值和增加未来收入流量,两者都是评估信用时所依靠的指标。在信贷扩张反身性过程的早期阶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额相对不大,对抵押品估价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过程在最初阶段显得很稳健的缘故。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可是,随着负债总额的累积,信贷总额的权重日增并开始对抵押品价值产生了增值的效应。这个过程一再持续,直到总信贷的增加无法继续刺激经济的那一点为止。此时,抵押价值已经变得过度依赖于新增贷款的刺激作用,而由于新贷款未能加速增长,抵押品价值就开始下降。抵押价值的侵蚀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反过来又加强了对抵押品价值的侵蚀。到了那个阶段,抵押品已经用至极限了,轻微的下跌就可能引起清偿贷款的要求,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股票价格取决于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这两者反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金融市场不会单纯消极地反映内在现实,它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影响其所应该反映的所谓基本面。 ----索罗斯《超越金融》
●冒险没有关系,但当承担风险时,不要赌上全部财产. ----索罗斯
●我可以把核心思想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来阐述。其一是,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这是易错性原则。另一个命题是,这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的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从而影响事件本身。这就是反身性原则。例如,把吸毒成瘾者看成是罪犯导致他们真的产生犯罪行为。因为误解了问题并干扰了对吸毒者适当的治疗。另一个例子是,声称政府是不好的,往往也导致糟糕的政府。 ----索罗斯《人的不确定性原则》
●人类事务中不确定性的来源:(1)反射性(2)一些参与者无法知道其他参与者所知道的情况(3)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利益,有些利益可能是相互冲突的(4)各个参与者可能有多元的且互不一致的价值取向。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称之为“人的不确定性原则”。 ----索罗斯《超越金融》
●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能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犯错。这是我与他人和谐共事的基础。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他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索罗斯
●反馈环可以是负面的或是正面的。负反馈使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正反馈使两者背道而驰。换言之,负反馈的过程是自我纠正的过程,它可以永远地进行下去,而且如果没有外部现实的重大变化,它可能最终达到均衡,这时参与者的看法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正反馈是自我强化的过程。它不可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因为参与者的看法终将远离客观现实,而使参与者不得不承认其看法是不现实的。 ----索罗斯《超越金融》
●如果你有致富的愿望,你就必须集中精力。追求平衡的人只会在原地踏步而不会前进。要取得进步,你就必须先做到“不平衡”,并注意你怎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展。
爱迪生不追求平衡,他集中精力于某样东西;比尔盖茨也不追求平衡;索罗斯把注意力紧紧盯在一点上;乔治巴顿从不会把他的坦克布署在很长的战线上,而是把坦克集中起来攻击德国防线上最薄弱的地方,与此相反,法国人布置了漫长的马奇诺防线,其结局众所周知。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人们永远也无法肯定,究竟是预期与后来的事件相一致,还是后来的事件顺应了预期,在此自然科学所强调的思想与事件之间的分离荡然无存了。
思维发挥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参与者试图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情景;另一方面,他们的见解又作为决策的基础影响着事件的进程。这两个功能相互干扰,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获得单独作用时的效果,假如事件的过程独立于参与者的决策,参与者的见解就能够相当于自然科学家的见解,假如参与者的决策能够拥有哪怕是权宜之计的知识基础,则行为的结果也可能会更加符合他们的意图,然而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参与者所依据的是不完备的理解,而事件过程则刻上了这种不完备性的印记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关于我所管理的投资基金,有必要作几点解释。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是一种独特的投资工具:它应用了杠杆原理,在诸多市场中运作。最重要的是,我管理它在很大在程度上——那就是我自己的钱。
在杠杆基金的运作中,通常对本金与贷款资本不做区分。量于基金却不然。我们涉足各类市场,本金一般投资于股票,而财务杠杆则用于商品投机。商品的概念在这里还要包括股票指数期货以及债券和外汇。
在基金管理中,我区分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投资观念。前者决定我在各种商品市场包括股票市场中的敞口,后者支配个股的选择原则。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反身性并非无时无刻存在着,可是一旦出现,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会遵循不同的模式。他们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不仅反应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会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关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与所谓的均衡价格毫不相干。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自然科学中也可能出现研究对象与思维活动缺乏分隔的问题,但在形式上要和缓得多。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量子物理学中,观察行为干扰了观察对象,由此引出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上设置了科学家获得知识的能力的限度。但在自然科学中这类问题只在极限的情况下发生,而对参与者来说这种情形却处在他的思维中心。首先,科学家谨慎地力图不扰动他的研究对象,而参与者的首要目的却是按照能够令自己满意的方式来塑造所参与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在量子物理学中干预研究对象的仅仅是观察行为,而不是有关测不准原理的理论意识。可是就参与者的思维而言,他们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对象的一部分。自然科学的积极成就局限于那些能够将思维与事件进行有效分离的领域中,当事件中包含思维参与者时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