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基思·斯坦诺维奇名人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基思·斯坦诺维奇名人名言

2022-03-24 03:33:00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基思·斯坦诺维奇名人名言

  1、人类价值观经常以批判我们一阶偏好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实现我们一阶偏好和高阶偏好之间一致性的努力,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独特的方面。它把我们跟其他动物分开。跟其他的心理特征包括意识现象相比,价值观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区分能力,而意识则可能是以连续等级的方式,分布在动物界具有不同复杂性的大脑中。 ----《机器人叛乱》

  2、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拥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于它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对伪心理学说不》

  3、科学是用来解决可以解决的、具有明确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所解决的问可能用现有的实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或是一个理论是目前没有技术可以来验证的,那科学家就不会去研究它了。例如,"在照顾3 岁以下的小孩子时,给予结构化语言剌激的孩子,其日后的阅读学习水平是否会比不给剌激的孩子要好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征方法来获得解答。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则不是可实征的问,也就不属于科学的问题了。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4、人们有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 ----《对伪心理学说不》

  5、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如何打发时间,我们也关心我们是谁。 ----《机器人叛乱》

  6、在人类理性问题上的辩论,这是一个高风险争议,这个争议混杂着原始的政治偏见和心理偏见,两者是那种一触即燃的组合。 ----《机器人叛乱》

  7、科学方法的原则:(1)科学采用系统证实主义的研究方法(2)它以可公开验证的知识为研究对象(3)它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 ----《对伪心理学说不》

  8、宁可犯太过挑剔的错误,也不要被相关数据所欺骗,误认为两个变量有因果关系。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9、许多行为和认知疗法,都曾通过相当严格的心理学检验程序来支持其有效性,但是有关这些疗法的书籍却很少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电子传媒的情况就更糟糕了,电台和电视台几乎没有任何正儿八经的心理学报道。相反地,他们总是请来许多伪"疗法"的散播者和爱出风头的媒体名人来上它们的节目,而这些人与心理学这个领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媒体之所以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正规的心理治疗法从来都不会声称自己能令病人马上痊愈,甚至不会担保治疗一定成功,或者夸大其治疗的范围(例如,"你不仅会把烟戒掉,而且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改善! ")。同样地,现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一一缺乏严格的同行评审,在网上推销的治疗方法通常都是不可靠的。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10、1、人们倾向于使用尽可能多的、容易获得的先验知识,把问题语境化。即使问题类型是形式的,只能通过无特定内容的规则来解决。
2、人们倾向于把问题人际化,即使在人际线索很少的情况下。
3、人们倾向于看到有意的设计和类型,即使在缺乏有意设计和类型的情况下。
4、人们倾向于使用某种思维的叙述模式。 ----《机器人叛乱》

  11、信仰的整个观念就是要解除载体的武装,阻止自己栖身于其中的载体评估自己。对自己的模因建立信仰,意味着你不会经常反省他的来源和价值。基于信仰的模因的整个逻辑,就是禁止批判。 ----《机器人叛乱》

  12、总结一下三种立场:社会向善论者认为,有时候人们推理很好,而且人们可以做的更好。卫道士认为,人们推理不正确,但是他们做了自己能做的。最后,盲目乐观者觉得,人们推理的相当好——实际上,在这个所有可能的世界上最好的世界中,他们已经达到了任何人能达到的最好表现。 ----《机器人叛乱》

  13、赌徒谬误:明明是独立事件,却认为先前的结果会影响下一结果出现的概率。这一谬误不仅限于赌博游戏,它还存在于任何概率起着重要作用的地方。换句话说,它几乎存在于一切事情中。 ----《对伪心理学说不》

  14、有相关,并不意味着必然有因果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16、个体没有必要在反省维度上不断追求卓越,反省维度最大化的人会迷失在无穷尽的思考犹豫过程中,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出决策。与之相类似,个体也没有必要追求思维灵活性的最大化,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成为病理性不稳定人格。反省和灵活性都是“好”的认知风格(由于多数人欠缺这两者,因此会形成“越多越好”的错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这两种思维倾向的最大化。 ----《超越智商》

  18、事实上,一个理论如果被置于“不可被证伪”的保护下,它便不再是科学。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19、在认知科学领域,人们往往会对本质相同但表面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框架效应违背理性的选择。人们的选择不应该因为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变化。无论你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政府早晚需要筹集一定数额的钱去为这些公共服务买单。因此对特定群体减税,必定意味着那些不符合减税条件的人将缴纳更多的税。那些提出问题的人,也就是设置框架的人,才是实际控制你政治经济行为的一方。
人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学会习惯性地打破框架。并由自己来重设框架。许多政见的分歧实际上就是不同框架之间的抗衡。其实所有政党都心知肚明,能够设置框架的一方,可谓不战而胜。 ----《超越智商》

  20、人们希望高、低收入家庭享受相同的生育红利,却不希望他们接受相同的不生育惩罚。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想法,因为红利和惩罚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儿——只不过名称和人们关注点的引导方向有所不同罢了。这就是本章想要说明的观点,认知吝啬鬼允许他人来决定自己的关注点。认知吝啬鬼俯首甘让环境框架来决定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接受问题的各种表述方式,并不假思索地开始对其进行加工,却从未意识到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让人得出不同的结论。 ----《超越智商》

  21、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相对松散的学科,可以通过“都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行为”这一标准被整合为一门学科。科学方法是指一些非常通用的原则。最重要的三点是:1 科学采用了系统实征主义的研究方法;2 它是以可以公开予以验证的知识为研究目标;3 它努力寻求用实征方法可以解决的,而且可以发展出可以付诸验证之理论的研究课题。系统实征主义所指的是有结构的及有控制的观察。科学通过同行评审的程序和重复验证的机制来保证知识的公开性。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2、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23、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证伪。 ----《对伪心理学说不》

  24、鲜活的例子在人们的判断中被赋予了过高的权重。 ----《对伪心理学说不》

  25、可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得到证实的理论就越受青睐。 ----《对伪心理学说不》

  26、人类大脑通过进化发展出不断地搜寻各种既定模式的认知方式。我们不断寻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究其原因并寻找其意义。这种思维特征无疑是极具适应性的,但是它带来的副作用会让人们给随机事件赋予意义。这种行为模式时常发生在股票投资者身上。股票大盘以及各只股票的走向不断受到一些不可预知事件的影响,但这些随机事件对于公司的分红(股票长期价值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并无影响。投资者试图对这些随机事件进行解读并做出反应,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错误的。有一些投资者对消息的反应阈限非常低,任何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过度反应。这种为随机事件寻求解释的心理倾向导致投资者频繁交易,进而减少了长期收益。 ----《超越智商》

  27、如果信念不一致性被检测到,就可能是一个信号,信念形成过程不是最优操作,即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中存在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此外,欲望不一致性也是一个信号,行为决定过程将可能导致非最优化的目标被满足。 ----《机器人叛乱》

  28、要将一个研究成果认定为确定的科学事实,可重复性是至关重要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29、绝大多数人认为泛化的人格特征描述都是正确的,并把这些特征视为自己所独有的。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30、在那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你的主人——人类就是那个机器人,而基因则是人类的主人。 ----《机器人叛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