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方不懂南方的寒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北方不懂南方的寒

2016-11-26 作者:顾敬堂 来源:扬子晚报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冬天来了,小编特意推荐一篇南北冬天对比的文章,让你看看哪里的冬天好过一点。文章活泼可爱,值得一读。

北方不懂南方的寒

  白山市地处吉林省东南一隅,与朝鲜隔江相望。每年十月前后,对于白山市靠工薪阶层支撑的中小饭店,无疑是两个最为萧条的月份。有个朋友圈的段子是这样调侃北方人比南方人囊中窘困的原因:天冷了,买件羽绒服,一月工资没了;交完取暖费,俩月工资没了!一年比人家少三个月工资,这钱能够花吗!虽然是笑谈,但每当征收取暖费的月份,白山人在其他方面的购买力确实明显下降。

  七八十年代,平房还是城市主流,当你顶着满头霜花、一身凉气到别人家做客,听到最亲切的话就是“赶紧脱鞋上炕,暖和暖和!”那个时候,经常有人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叫卖煤块和黄泥,黄泥和煤粉掺在一起增强粘性,临睡时压在炉火上封住,第二天早晨用铁条捅开继续燃烧。有一铺好烧且散热快的火炕对每个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

  随着高楼大厦的崛起,集中供热替代了烟熏火燎的取暖模式。九十年代,每平方米的取暖费在十块钱左右,随着煤价的一路攀升,一直涨到了28元每平方米。近两年来煤价暴跌,甚至跌到了原来的50%,但取暖费却毫厘未降。广大吃瓜群众不淡定了,纷纷在各个社交软件吐槽,想以此造成声势,让热力公司妥协。在群众的千呼万唤中,取暖费终于降了,每平方米下调两元。虽然离期望值还有些距离,但已经很让人欣慰了。

  无论如何,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或者说必不可少的。在很多南方人印象中,东北人特别耐寒,其实这是误读。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不是我们属性高,而是装备好。我去过三月的上海,看天气指南,已经零上17℃,可天气阴沉,伴随小雨,生生把我冻得缩在宾馆里吹着空调不敢出门。而白山此时还是零度之下。体表感受和实际温度明显不是一回事。可能是风大的缘故吧,这种冷是由骨子里透出来的。而我们北方的冷却是另一种感受,是由外向内切割的感觉。初中时,同桌于寒冬腊月骑自行车上学,因为防护不严,到校之后,耳朵都冻黑了。幸好老师比较有经验,到外面抓了一把雪,反复在他耳朵上揉搓,直到颜色转为火红色。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用热水浸泡,骤冷骤热之下,神经坏死,耳朵就彻底保不住了。所以说,如果用武侠的概念诠释南北寒冷的差别,北方的严寒属于大力金刚掌:威猛、刚烈,但只要防护得当还是可以招架的;而南方的寒冷则是化骨绵掌,阴柔、缠绵,北方人不熟悉套路,几个回合下来,就被弄得骨酸肉麻、溃不成军了。 wWw.wenzhangba.cOm

  一位在白山经商十几年的四川人,给我们这些“东北虎”下了一个结论——既不耐冷又不耐热。我深以为然。在取暖楼的驯化下,我们适应自然环境的功能明显弱化了。外面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零上二十四五度是平均状态。有年三九天,朋友弄到了一点野味,邀请五六狐朋狗友去家里吃炭火锅。汤滚肉香,吃得一众饕餮大汗淋漓。不断减衣物,到后来一桌汉子赤膊相见,大碗酒大块肉端的酣畅。饭毕,众人又套上层层叠叠的衣物,挥手告别,各自回家。

  本来挺愉快的事情在我临睡的时候发生了变故——媳妇敏锐地察觉到我的背心穿反了,顿时坐起来,穷追猛打严令交代干了什么勾当。所有的解释都成了狡辩,闹腾了半夜,直到我诅咒发誓好话说尽,她又耳提面命旁敲侧击苦口婆心地警告半天之后,才又悻悻睡下。我受此不白之冤却有口难辩,不由得怀念起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祖辈们来,他们爬冰卧雪搏天斗地敢与熊罴较短长,回到家里自然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乖得跟小媳妇似得”说的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的配偶,和现在进行时毫无关联。可怜如我,明明受了千古奇冤还要忍此聒噪!我胡思乱想着在热乎乎的房间里沉沉睡去——都是取暖楼闹得!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北方不懂南方的寒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