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定都北京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中国定都北京考

2016-11-06 作者:冀原 来源:冀原投稿 阅读:载入中…

中国定都北京考

  中国定都北京考

  本文仅谈历史。我们先不谈先秦,那时候有个燕国,燕都于蓟,不过,那只是一个诸侯国,如果连这个也要算的话,那么中国恐怕有几百个古都了。

  到了汉朝,北京是一座边防要塞,处于汉人与匈奴战争的前沿。一直到唐朝,这段时间,总体来说北京的地位不高,北京西面的大同,东面的朝阳(今辽宁,古称龙城),南面的刑台和邺都做过地方政权的首都,惟有北京没有成为过政治中心。到了唐朝,由于东北有契丹的边患,所以北京的地位有所提高,出现了范阳节度史这样的机构,最有名的一位节度史就是安禄山,大家都知道,安是胡人,他的部下也以胡人居多,所以,由此可见,当时北京地区可能是胡汉杂居的。安以北京地区为基地,以统帅河北山东地区的军队发动安史之乱,几乎灭了唐朝,也结束了中国的盛世。此后,北京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几乎从未被中央统治过,直到五代时期,才一度被后唐占领。可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大汉奸石敬搪,这个儿皇帝的所做所为大家都知道,就不细说了,总之,从此以后,北京地区沦入异族之手,前后总共有400余年,直到明朝驱逐了蒙古人。辽国的北京正式名称是“南京”,因为辽有五京,今天的北京最南,故名,而五京中真正的首都则是上京(今内蒙境内)。

  到了金朝,从这里开始,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了。对此,我一直有疑惑,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众所周知的,可当时,中国还有一个首都,那就是南宋的临安。两个中国的首都,那岂非是两个中国了?那么就把南宋那个划出去,南宋是小朝廷嘛,地方政权而已,根本就没有资格算是中国,好的,就算这个成立,那么我想问一句,如果南宋不算中国,金算不算中国?无论如何,南宋比金更有理由是中国。当然,我不是不承认金,而是说,当时是分治的中国,南宋的中国应该算是汉族的中国。而金的中国,则是少数民族的中国,因为汉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至于金定都于北京(即中都)的原因,概是因为北京离他们老家东北比较近,早期他们的统治很不牢固,反抗此起彼伏,南方若是没有昏君奸臣外加风波亭,恐怕岳武穆早就直捣黄龙了,所以,他们一直在给自己准备后路,万一中原守不住,就逃回老家去。所以,女真人选择了北京。其实,对于女真人来说,北京只是一个过渡,当他们有野心的时候,他们就在开封大造宫殿,准备迁都,因为他们想要占领全中国,但当他们征服南方失败以后,就又只能退回到北京了。

  金以后,是元,据说,这是一个令中国人非常自豪的朝代,曾经使中国的领土扩大到欧洲。其原因就在于汉人做了蒙古人的奴才,而蒙古人成为了中国的皇帝,所以,蒙古帝国就是中华帝国。首先这是一个可笑的逻辑,因为奴才是中国人,所以主人一定也是中国人,十足的精神胜利法。鲁迅先生说过:“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汗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鲁迅全集》第六卷,第一百零九页。)原来,当中国人渴望做奴才还没做到的时候,俄国已经先于中国做了奴才了,根据中国的奴才决定主子的理论,那么,蒙古人做俄国人的理由要大于蒙古人做中国人的理由。元朝定都于北京是众所周知的,当时叫大都,马可波罗曾经歌颂过大都的伟大。至于定都于此的原因,大约也是因为此地离蒙古老家比较近,万一汉人起来把他们赶走,他们能走得比较快,如果定都于更南一点的地方,恐怕就来不及逃跑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从离开北京到回到草原只用了几天时间,真该感谢祖先绝妙的选择。

  在元朝,不得不提到大运河,大运河是干什么的?据说是沟通了南北交通,但实际上,大运河基本上是单向的,也就是从南到北的方向,南方的粮食和财富,经过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供应伟大的大都城里蒙古贵族们骄奢淫逸。大运河与中国的老百姓其实是没有多少关系的,这是一条掠夺南方财富,供应北方统治者的运河。历史上一旦大运河被切断,北京城里就挨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到明朝,就不得不着重指出,这是第一个由南方出发统一中国(长城以南)的王朝,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明太祖定都南京,这也是第一次以江南为中心统治中国。当然,这段时间不太长,没过几十年,靖难之役,朱棣篡位,迁都到了北京,永乐之迁都,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南京有许多建文遗臣,不服他的统治。二是北京是他事业的起点,是他的基地,三是蒙古威胁着明朝,必须在靠近边塞建都以守卫长城一线,实际上是一种天子守边的局面。却也是一种重视大陆而不重视海洋的大陆民族性格的表现。

  但是,不论后代的历史学家怎么赞赏永乐迁都北京,我却觉得,这是一个错误。当然,这未必是明成祖的错误,而是一个观念上的错误,是整个中国历史的错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哪里?毫无疑问,是在江南,从宋朝起,南方的经济就超过北方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从西方各国近代化的历史来看,首都基本上都定在了经济中心,比如,俄国先是定都于莫斯科,后来夺得出海口以后又定都于圣彼得堡,从来没见俄国定都于西伯利亚去防范蒙古人的。其实,以江南的财力与人的智慧,即便最终无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起码也可以实现商业繁荣与农业进步,不至于腐败落后到明朝晚期的如此地步,居然连几万满洲骑兵就可以把中国都征服了。郑和下西洋是从哪里出发的?江苏浏河,靠近今天的上海,郑和那巨大的海船也是在南京制造的。原本中国人是有机会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的(硬件不成问题,当时中国的远洋能力举世无双,主要问题在于软件),如果明朝始终定都南京,始终重视海外贸易,中国有没有可能将是全世界的主人呢?对此,我的态度的是谨慎而理智的,一句话,没有软件,硬件再好也没用,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始终定都南京,也未必能摆脱落后,但是,迁都北京,却无疑是落后的一种体现。而且,定都北京,必将大规模从南方运输粮食与财富,这将造成巨大的成本的浪费(实质上是无意义的,如果定都南京,则可以就地取食,没有任何运输上的负担),要知道,明清政府对漕运的投入是极其巨大的,这种巨大的投入实际上转化为了对人民的税收。因此可以说定都北京使当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增添了一项额外的负担。而且,这种巨大的投入究竟是否值得?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明朝最多的时候养了十万太监,且不说这些太监是如何的腐败凶恶,单是十万寄生虫的吃饭,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这个,无疑又需要从江南长途运送财富到北方满足他们无底的欲望了。(关于励志的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至于清朝嘛,就更不用说了。北京最大的好处就是离东北和蒙古比较近,而十二世纪以后,异族频繁地入主中原,而这些蛮族都来自蒙古与东北,故而,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北京。江南在明清易代之际遭到了满洲人的大屠杀,江北的扬州十日,据说杀了八十多万人,江南的江阴屠城,死者不计其数,今天上海所属的嘉定被反复屠杀了三次,死者数十万,几乎造成了人口灭绝。在明末,虽然,有着中央的严密控制,但江南的地区的城市人口比例一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其城市化程度不仅高于当时的西欧,而且也高于今天的中国。苏州的工人和市民,一度起来赶走了政府派驻的征税的官员,体现了一种市民精神的兴起,与自由独立的追求。但是,满洲的入侵打断了这一历史进程,基本上使江南倒退到了明初的局面,灭绝了中国独立实现近代化的最后一丝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曾经建议光绪帝把首都从北京迁到上海。结果,康梁的所有建议都被光绪采纳了,而惟独迁都上海的建议未被采纳。百日以后,变法失败,六君子遇难。如果,当初,光绪采纳了迁都上海的建议,搬迁到上海、进行变法,而那拉氏、荣禄这种人则绝对不会离开北京的。那么光绪则可能实现真正的亲政,则可以不受守旧势力的约束大胆改革,北方的军队也不可能威胁到光绪,更用不着潭嗣同去夜会袁世凯。可惜,光绪没有这样选择,他选择了北京,结果,等待着他的是幽禁与死亡。而等待着中国的,则是义和团与整个近现代的灾难。又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我必须承认,康梁可以选择上海,而光绪却绝对不会选择上海的,其原因很简单,上海的确不错,但上海没有宫殿,北京有宫殿,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宫殿,就象许多年以后的又一次选择。此外,上海还是洋人的地盘,到那里去也是统治者所恐惧的。

  宫殿,北京的宫殿。如果说古代北京最大的优势是因为北京靠近蒙古和东北,那么近代以后北京最大的优势则在于北京的宫殿。中国人是有帝王思想的,或者自己想当皇帝,或者对皇帝有一种崇拜。而北京的宫殿,则是这种思想的最佳载体与体现。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当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南北会谈,南方是孙中山,北方是袁世凯,孙中山力主定都南京,而袁世凯则寸步不让,主张定都北京。结果,最后孙中山在悲愤中退步了,因为袁世凯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北洋军,他有武力,袁世凯的武力战胜了孙中山的文明,首都依旧是北京。而北京为什么对袁世凯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原因还是在于北京的宫殿,这对于梦想当皇帝的袁世凯来说,有这么一片现成的宫殿,自然是定都当皇帝的最佳选择了。

  伟大的紫禁城,不得不承认,任何一个中国人,当他看到紫禁城的伟大与辉煌的时候,他都会热爱北京的,包括我也是,当我第一次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自己买了一张故宫的门票走进午门的门洞时,那种震撼力是巨大的。但当我走出故宫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些建造故宫的人,他们的名字不会留在史册,那些支撑起故宫里伟大宫殿的金丝楠木来自于四川的深山,“进山一千,出山八百”,正是当年建造故宫的真实写照。留名史册的,只是那些有权享用故宫的人,比如皇帝,皇后,比如魏忠贤李莲英。我爱故宫,我爱建造故宫的勤劳的中国人,但我不爱那些享用故宫的人。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中国定都北京考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