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金刚绘画
说金刚绘画
祝金刚从故乡洛南来,与我供职同一单位,我们就同乡加同事了。几多清晨,我刚至单位门口,他也随之进来,手拎一只蓝布袋子,步履沉沉。他有时骑自行车,车头上还挂着那袋子。我猜想那里边一定装着画册或书。前不久见面,他从那袋子摸出本画册递我,说是他的新辑,要我看看,并为之写点什么,可我不懂绘画,犯难了。
金刚耳笨,需大声送话,交流滞涩,所以略显木讷。然我想耳笨之人倒有一好,便是滤去了噪闹喧嚣,易于静心。当今之世,心静之人寡矣。几年前的一日,他邀我和画家李相虎同去他的北关住处看画,除了墙上的新作,还抱出一捆50米长卷,在地上一点点展开,是巨幅太白山水图,雄浑壮阔,工程浩大。他为此画,历时数载,先后五次攀登太白峰巅,这让我佩服了他的敬业与吃苦。时隔不久,我刚打开办公室门,就见门缝已塞进一份《文化艺术报》,正不知谁之所为,翻见有一整版篇幅在介绍金刚的绘画。一面感叹他的勤奋,一面揣度他艺术攀爬所抵达的高度。听说他的画作曾以礼品赠送过泰国总理,在省和国家几次大展中也曾入选并获奖。那么他的绘画究竟优长何在呢?我确实身居门外,遑论技法现丑。但我知道,一切艺术都在通过自有的形式去完成一种表达。音乐靠音符形成旋律,文学是文字的排列组合,绘画则是线条、笔墨和色彩。起码,金刚在勤奋地通过绘画表达自己。至于一个艺术家要表达什么,表达得讨人喜欢否,就要看其思想、情感、审美、观念、技艺等等方面所修炼的高度了。我从金刚在几次会上的发言,还有辅导业余作者的讲座中,约略窥得金刚读过的书、阅读的量,以及认知和思考的高度。俗语说:“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但凡判人,许多情形下只需几句话便可知其半斤八两了。一个善思考、有追求的艺术家,若再加上勤奋,同时不钻牛角,其造诣终有一日会彰显出来。(感人的爱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金刚对中国传统文化充盈着深深的敬畏,他的绘画走的是继承传统之路。进一步品咂,发现他的众多山水画,都在苍茫中蕴含了恬适与宁静,如《穿越》、《家在山脚下》、《商山秋浓》等等,这是他的审美追求,也是他性格主征的外化。至于《关中》、《长安月》这类作品,则是他沉思凝虑和拷问之后的深层表达。
绘画艺术,从幼教期便被称作美术。视觉上不美,何谈美术?艺术的美,又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之上。基于此,我曾对西方现代派绘画生疑,对邯郸学步的某些“派别”和“主义”不屑。后来明白,人们总是苦于原有的表达方式不足以承载日趋复杂的心灵世界。金刚的山水画一直坚守中国传统,并不断融入自我感悟,且试图从中脱颖。他也曾苦恼徘徊,郁闷着不知如何走出。我对他说,何必急于走出呢?凭借案头笔墨,尽力呈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物象,不也是十分愉悦之事么?别管名分如何,不要驻笔就好。这又如文学界常借用契柯夫大狗小狗一起叫的说法,亦所谓“苔花如米大,也学牡丹开。”画自己的画,不凑热闹,不急功近利,以绘画愉悦自己,长此以往,我相信金刚也能画圆自己那精彩的绘画人生。
我感觉,金刚不是一个天才的画家,却是一个勤奋的画家,常言: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他又有一些文化叛逆和文化探寻精神,如是,期望陕西的文化长廊里,也常能看见金刚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