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瓷房子与南开大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瓷房子与南开大学

2022-03-14 11:40:02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瓷房子与南开大学

  大约也就五六岁的时候,夜里为生产队看场院挣工分,我住过那种用木头搭起三角框、顶上披稻草的窝棚。当时,家里的房子是土坯房,冬暖夏凉,现在看来,绝对的绿色环保原生态。土坯房就是那种把泥土和草混到一起和成泥,再用一种长方形的木模,打成一块块的长方体的样子,晒干以后作为建筑材料,砌好墙体,房顶上披草的房子。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住上了砖瓦房。工作后,又恰逢国家实行房改政策,又搬进了砖混结构的单元楼。去坝上草原住过蒙古包,胶东游也住过海景房,此次天津之行,游览了“万国建筑博览”的洋别墅群。“瓷房子”到底是什么样子?难道是用瓷泥窑烧的房子吗?谜团马上就要解开了。

  从民园广场出发,乘坐出租车,小时候的生活,在眼前浮现。在村子里居住相对集中的家庭,划分为一个生产队,占有着集体的所有农具、土地及其收成,年终按队里的记工情况分配粮食。分粮食时,每家一堆儿,上面插张纸条,上面写着户主的名字。我属于第九生产队,除去粮食地之外,还有菜园,平时可以分点应季的萝卜、白菜等。

  每天就像学生们听到音乐上课一样,各队的社员早上听钟声集合,队长分配当天每个人的具体任务。那时候工值(相当于今天的工资吧)特别低,比较能出力的男(女)社员,算是一个整劳力,忙忙活活一天结束,工分能够计十分。老人、体弱的妇女、孩子,如果能完成队长分配给的任务,也会适当给计点工分,8分、5分不等。夜里看场院,我当时就属于计5分的情况。

  如果赶上春秋播种、麦收秋收,中午要集体送饭,夜里还要加班加点,而且时间战线拉得特别长。土地承包到户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机械化程度也高,原来拖拖拉拉一个月都干不完的活,现在几天就能忙完了,并且产量产值不降反增。

  “瓷房子快到了!”司机师傅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天津的道路命名办法,一般东西向的称为‘某某道’,南北向的称为‘路’。”我结合着“气象台路平泉道38号”入住宾馆的位置理解,“道路”还可以这样解释。

  瓷房子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是一幢举世无双的建筑。2002年9月,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将一座百年小洋楼买下。为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亲自设计,用他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等多件古董,将原法式洋楼装修改建成一座瓷楼,一座瓷文化的纪念碑,被人们称为“中国古瓷博物馆”。现在瓷房子作为天津市著名旅游景点、4A景区和地标建筑,门前赤峰道是单行线,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南开大学

  初次看到这几个金字,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是爱南开的”好像只是半句话,按照这半句的语气,后半句应该是转折了,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瓷房子与南开大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