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珍 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珍 藏

2016-10-17 作者:沙海铁迪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几年搞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的东西也五花八门,可以说,只要你能想到,什么都有。我没有搞收藏,因为我不觉得收藏真的那么有价值,有时还天真地想,假如都做收藏,那地球上不就“藏满为患”了?可是每每听说人家收藏增了值,心里也不免痒痒,懊悔曾经的丢弃,怪自己没有“远见卓识”。

  令我懊恼的东西是这样几件。

珍 藏

  第一就是奶奶的奖状。奶奶早去世好多年了。奖状应该是建国初期互助社时的,我都没仔细看过奖状的时间。那张奖状一直放在相框的后面作为相片的垫纸,我也是偶然发现它的。当时觉得很惊奇,奶奶竟然还有奖状。那个奖状是因为奶奶劳动好获得的。想必奶奶那时候定是一把劳动好手。整理好相片又把奖状放进去。

  有一年春节前打扫卫生,里面的照片歪歪扭扭,就把它取下来重新整理。那张奖状黑乎乎的,也有一些破损,索性就用更好的挂历纸换下了它。它被扔在地上,看上去脏兮兮的,很快就被我扫入垃圾。那时候奶奶已经去世,我觉得那张奖状不再重要,就把它扔了。

  第二就是母亲出嫁时的真丝旗袍夹袄、绣花鞋和荷叶枕套。它们都做工精美讲究。其中,我对那件旗袍印象最为深刻。

  那件旗袍据说是母亲一针一针亲手缝制的,针脚细密匀称。想必每一针里都缝着母亲那时作为少女对未来美好生活渴望。每一针都仔细认真,没有一点瑕疵和纰漏。后来的年代不再时兴那样的服装,它便落伍了。

  但是,我们老家农村有个风俗,就是闺女出嫁时有个新娘的弟弟或者晚辈的小小子专门给抱一个红包袱,随同新娘。我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只知道那时常有人家聘闺女时,借我母亲的那件旗袍包红包袱。包好的红包袱里面还要塞上几个糖干粮。糖干粮我也有好多年没见过了,就是直径5厘米左右的白面薄饼,中间放红糖。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娶亲的糖干粮也令发现它的人惊喜不已。

  新娘出嫁的时候就把糖干粮塞进包袱里,因为什么包装都没有,有几次,糖从干粮里流出来弄脏了那件旗袍,心疼的母亲不得了。后来,妹妹干脆把那件旗袍的面料改成了棉袄,至于绣花鞋和荷叶枕套则“下落不明”。(感动的故事 www.wenzhangba.com)

  第三,就是父亲有几枚袁大头。它们是父亲多年以前遇到时因为喜欢买过来的,父亲原想给我们兄妹一人一块的。后来,也没人太在意,就都给了妹妹。

  第四就是年画。早先,家家都贴毛泽东像,旁边是孩子们的各种奖状,以及装了很多黑白照片的相框,真正的年画比较少见。在我的印象当中,有过风光照片的日历,也有过电影明星的剧照日历,还有各种连环画似得剧照。

  我最爱看这种连环画似的年画,它告诉你一个故事。每次去串亲,我都会把年画上的故事从头看到尾。我看过的有《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灯照》、《孟丽君》、《抬花轿》、《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如果收藏其中一副定会有所收益,可惜它们早已成为垃圾,随旧年的尘土远去了。

  收藏让人们以此为窗口了解历史变迁,近年很多藏品常常爆出天价,或者闻所未闻的收藏故事,让人“叹为听止”。但是,收藏真的是那样的吗?到底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收藏的?

  以前常常听说什么传世之宝、传家之宝被人们珍藏,视之若命,那样的宝物常常价值连城,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往往更是“无价之宝”。

  什么是我们应该,并且能够珍藏的“无价之宝”?

  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收藏,是爱,是亲人之爱,是朋友之情。只有它们历经岁月风沙的侵袭而无损,让我们日益富有。

  虽然我们丢失了奶奶的奖状,母亲的真丝旗袍,也没有珍藏一页年画,但是奶奶勤劳的品质,母亲认真的习惯,父亲乐观的精神,都被我们一一珍藏在心里,血液里,生命里••••••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珍 藏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