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文星之死的背后:90后的爱与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李文星之死的背后:90后的爱与痛

2017-08-06 12:05: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3 岁的年轻人李文星,死了,死在了求职应聘的道路上。

  生命才要开始自己的追寻,就不得不永远地逝去,这是一个何其残酷的事件。

李文星之死的背后:90后的爱与痛

  一个正在焦急地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深陷传销组织,结果殒命 —— 除了对可怕的传销组织、有制度缺陷的招聘网站的愤怒,你还愿意从里面看到什么?

  你有没有看到,正奋力挣扎着想要变得优秀、成为精英,希望在激烈竞争里快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想建立自己的价值感,害怕着被社会抛下的沉沦感,急切寻找一个确定的方向,想摆脱“自我迷茫”的这一代年轻人?

  这些 90-95 后,他们的爱与痛,没有很多人懂得,也没有很多人认同。

  这种不懂得,不认同,也往往来自他们最亲密的家人。

  2015 年,腾讯网对 1.5 万大学生进行了就业压力调查,结果发现,在就业压力下,6461 人的幸福感是“一般”,近 5000 人属于“不太幸福”和“不幸福”。

  而就业压力源中,来自家庭的压力排在第一位,紧接其后的是社会压力,学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压力反而比较小。

  想要快点找到工作,想要快点成功,在焦虑心态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强大压力之下,年轻人在各个招聘网站来去,不放过每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机会。

  一个个没有什么准入门槛调查机制的招聘网站何以火爆?误入传销组织的又何止李文星一个?

  这个故事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

  1.“除了证明自己优秀,我别无选择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有人说,这是一个集体焦虑的时代。

  70、80 后的人,高企的房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孩子教育和自己养老的种种焦虑已经被媒体翻来覆去说了好多。

  有媒体说“社会在逐步走向精英化”,这种说法又令很多人反思着急,自己离精英、自己的孩子离精英还有多遥远的距离。

  但是我们在谈论焦虑的时候,却总是不自觉回避着90-95后这个群体。已经在社会拥有了自己一席之地的 60-80 后,似乎只谈论着自己的焦虑,连焦虑的资格都不给 90-95 后。

  - - - - - -

  每个人,在自己的痛苦面前,都会觉得自己的痛苦是最大的。

  我不止一次听到过我的同龄人,还有比我略大一些的人,说起这些年轻人,说起自己的子女、自己职场的后辈:

  “他们相比我们实在幸福太多了”。

  一句话,就否定了这个群体面对的一切糟糕的情绪和压力还有内心的挣扎。

  因此,还没有掌握话语权的那些年轻人,在大家都有痛苦和焦虑的情况下,并不拥有表达自己痛苦和焦虑的权力。

  这是我看到的。

  除了努力,拼命证明自己的优秀,按照家人和社会的标准做到最好,他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 - - - - -

  我遇到过很多来找我咨询的年轻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考试没有考好、在不好的专业害怕找不到工作、现在的工作看不到未来、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种种焦虑和自责感,没有自我价值的恐慌和自卑,几乎把他们压垮。

  他们给了我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除了证明自己的优秀,我别无选择;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我就毫无价值

  作为咨询师,我会认同和接纳他们的压力和情绪,迷茫和痛苦,也会帮助他们去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但我想,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心里最重要的家人,父母,对他们这些情绪和感受,曾经有过真切的理解和接纳吗?

  还是一直以来都是否定、回避、甚至不允许?

  他们的价值,对于父母来说,是否只体现为高的分数、好的学校以及有前途的工作?

  如果这个年轻人内心认同了父母一直投射的这种价值认同体系,那么她就会觉得自己一旦不够优秀,没有考好或者找好工作,就是一个毫无价值感的人。

  这一刻,她的自我就崩塌了。

  2.“我们承担了父母的焦虑”

  90-95 后的父母,大多数这一生只有这一个孩子,多的也就是两个。

  在这个已经不再为了温饱问题而让大家发愁的国度里,作为父母,一生只养育一个孩子,父母心里希望的应该都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吧。

  可是孩子幸福了吗?

  孩子的所有不幸福和压力,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吗?是他无病呻吟、太过脆弱、没事找事、身在福中不知福?

  回避去探究其中原因和真相的父母,才是太过脆弱的父母。因为希望孩子幸福,和他们是否真的可以幸福,是两回事。

  - - - - - -

  我接待的 90-95 后的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痛苦的根源也和父母一直以来的教育对待深刻相关。

  “我爸爸说,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学习。”

  “我妈妈在我面前拼命做家务,每天还加班,她挣钱让我上那么贵的补习,可我大学还是考得不好。”

  “从小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全家都不看电视。”

  以上这些都是父母的爱吧,可是除了被爱的感受,这个被爱的孩子还有别的感受吗?

  我有一个19岁的外甥女,去年她出国去澳洲念书了。同样是夏天,临走我请她吃了一顿大餐,和她聊天,外甥女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舍不得爸妈,我其实也没有特别喜欢澳洲,但是我真的想到要离开这里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就觉得浑身轻松。”

  我问她,你爸妈从小就特别爱你,为你付出很多,是不是反而给你带来了压力?

  她眼睛挪开,看向窗外,深吸一口气:

  “不完全是爱吧,他们希望我替他们活,活出他们当时没活好的部分,所以对我格外的好,可是,我承担了他们的焦虑,他们所有的焦虑都冲着我来,我真的觉得很窒息。”

  “父母为我吃了很多苦,我就必须要很优秀,好好地报答他们。” (关于励志的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而且这种“优秀”,当然是要以父母的标准为准则的。这个定义必须是父母下的。

  要不然,你就是对不起为你吃了苦、牺牲了自己如此爱着你的父母。要不然,你的内心会被内疚和自责充满。

  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有着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一定要优秀的人格特点,这种人格让他们活得非常累,很难活得自我。

  - - - - - -

  经济发展到现在,刚好进入了一个焦虑的时代。

  如今的社会现状是早几个月买房和晚几个月买房都可能是巨大的不同,贫富悬殊日益明显,每一个人都害怕自己在社会竞争中落后,过去的价值观承受着巨大冲击。

  人到中年的父母当然会很焦虑。从心理机制的反应来说,这种焦虑很容易顺理成章毫无察觉地通过亲密关系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房价那么贵,父母焦虑于房价的同时,能对孩子的挣钱能力没有期待吗?

  当父母就业的行业因为互联网带来的变革面临被边缘化的时候,父母能对孩子未来从事的工作没有要求吗?

  当父母发现自己这辈子进入不了精英阶层体验到的强烈的挫败感,能不转化为对子女强烈的要求吗?

  就业压力的最大压力源是家庭,而不是这个大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压力不是来自于自我自发的要求而是更多来自于父母,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心理机制。

  四十多到五十多的父母们被自我、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整得焦头烂额,想改变又觉得无力的时候,他们就会不自觉地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如果努力、成功或者正在迈向成功,就能减缓父母感受到的焦虑,减少父母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挫败感。

  如果他活得好,也就是我活得好,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他的人生绝不可以重蹈覆辙。当父母这样想的时候,也就把自己无力改变的事实和无法面对的焦虑不自觉地传递给了孩子。

  上一代解决不了的内心问题,面对不了的焦虑,未经处理,就会通过养育,传导给下一代。

  这就是焦虑的代际传承。

  3.找不到“价值感”,

  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为谁而努力

  我的很多读者,我接触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对于如何找到自我,建立自己的价值感很苦恼,希望快速找到一个方法,建立起强大的自我。

  我很想对他们说:你如此想快速找到一个方法建立强大的自我,如此想快点变得有价值,可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这种急切,其实就是焦虑。

  这种焦虑又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压力是从哪里来的?

  - - - - - -

  自我实现是一种理想追求奋斗的过程本来美好的。但是如果是背负着别人的压力去奋斗,那么这个过程并不那么美好快乐

  你是在自我实现,还是在承担着别人的焦虑?

  你在对自己提出要求,并且不断提出要求,不管自己是否能做到。

  甚至在一开始,你就对自己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和期待,你不允许自己按照内心成长的节奏慢慢来,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丝正常的年少迷茫和浪费时间,不允许自己犯一点选择性的错误。

  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你没有发现吗?

  我试图回答的问题,并不是我的读者提出的,“年轻人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感”,而是回答“你为什么非要拥有价值感”这个问题。

  你的价值感如果是证明给别人看的,那么你只是在完成一份考卷而已,这样的价值感当然对你而言不是真实的,不是真正具有力量的,这个过程也不快乐美好,这就是你一直找不到自己、建立不起来真实价值感的原因。

  因为你根本没搞明白,你在为谁努力,你付出的一切努力是在拯救谁的焦虑。

  - - - - - -

  “我想要变得优秀,建立自己的价值”。这句话是很多90-95后的心声。但这句话的关键词,不是“优秀”也不是“价值”,而是“我”。

  要为自己而活,为自己努力,活在自己的标准和节奏里,最大限度释放自己的一切好与不好的情绪,你才能找到自己,拥有自己。上面那句话,没有了“我”,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答案。

  不要在父母和社会集体性的焦虑里面,迷失自己。

  你才有可能建立起核心自我,稳住那个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努力,从而获得即便不那么优秀和成功但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4.要从别人的人生里,赢回自己

  你怎么定义成功?

  大家对于成功的定义会有不同,但是我自己的定义是:

  做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

  如果我活在别人的愿望里,那么这种成功被我得到后,恐怕我很快就会发现,那并不是我真正要的。于是我就会迷茫,成功并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平静,真正的价值感。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自觉地按照父母的心愿做着人生选择,从而卡在了自己不想要的人生里面。

  - - - - - -

  对于90-95后的年轻人来说,感受着父母无处不在的焦虑,和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的各种言论,清晰地划出自己的界限,将自己的“自我”放在这个界限之中保护起来,不要让它被外界强烈的影响,才能“活出自己”。

  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最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因为做到了,你就成功了。

  你从别人的人生里,赢回了自己。这是超越所有成功的成功。

  你会因此真的产生成就感、价值感和谁也抢不走的自信

  这才是价值感的意义

  父母应该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焦虑,正如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情绪和幸福负起责任,即便我们爱父母,父母也爱我们。

  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这不是一件糟糕的、罪恶的事情。

  - - - - - -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我看过的一则篇幅很小的社会新闻。

  两个大学生在毕业后就结婚了。父母不是很支持,他们为了支付小家庭的开销,还有以后需要的养育孩子的费用,两个人在夜市摆起了烧烤摊。

  女孩子长得很美丽,她在烧烤摊为了自己和爱人的未来忙碌着,她说,原来没想过自己会出来卖烧烤,可是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很幸福

  那一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力量、价值和真正的自我。

  真正的价值感无法来源于外界的给予,而是你自己内心的认可。

  当你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愿望、判断和选择,你也就是认可了自己的价值,认可了你的自我。

  是的,没有人能够承担他人的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