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海子秋韵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南海子秋韵

2018-01-07 21:15:44 作者:郭训民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海子秋韵

  郭训民

南海子秋韵

  入秋的一场秋雨,浇散了北京多日难耐的灼热,迎来了一缕难得的清凉。我在庄河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时,心中就常惦记着南海子公园的工期进展,回到北京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这难得的凉爽,邀上我的赵成群老师,带上相机,走,游南海子去!

  我已记不清来过多少次南海子了,斜穿气势恢宏灯光广场,横跨古香古色大门,顺着公园中狭长天然湖泊的幽径,我们边走边看边拍。站在白色的圣石桥上往下看,湖中的游鱼都开会般地聚拢来,看着桥上黑压压的人群,它们瞪着疑惑的眼睛,不知道是想跟游人对话,还是乞讨吃的,把一湖秋水演绎成一片鱼的世界。离圣石桥不远处是大片大片的牡丹园,牡丹花儿早已开过了,蓬勃的叶儿已有些枯黄,望着一株株身材矮小的牡丹,我们完全能想象出它盛花期时的瑰丽与繁荣。牡丹园深处坐落着几座凉亭,红柱碧瓦金顶,很有些气势,是供游人小憩的绝佳去处。

  在古亭休息片刻,我们又漫步西行,去寻找本次旅游的重点——文化桥。每次来此,我们都驻足桥头,手扶桥栏,品读着桥栏上那一首首记录南海子历史的先人们的手迹,心中便充满了由衷的崇敬。这次我和赵成群老师是有备而来,不仅带来了相机,也带来了纸和笔,我们要把这段鲜为人知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朱红色西桥栏的南头的第一块展板上,记录的是《明一统志》关于南海子的介绍:“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放泊,内有按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六丈。其中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名南海子。”远在明初,南海子就有这等规模了,怪不得一首首先人的诗都诉说着它的繁盛兴衰。许多著名诗人和先帝们在这儿都留有墨迹,康熙、乾隆、道光都到过南海子并留下诗篇,苏轼、柳宗元、辛弃疾等诗人也有盛赞南海子的诗句,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许这就是管理者要大力开发南海子公园的初衷吧。

  令我欣喜的是,有许多小学生也在桥上诵读这些古诗,其中一名小学生在读完苏轼的“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的诗句后,竟读兴大发,大声朗诵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引来许多人驻足聆听。我们边听边看边记,诵读着明朝诗人薛蕙的《贺幸南海子》,我仿佛看到了当时那气势宏大的皇上狩猎场面:“诏幸芙蓉苑,传言羽猎行。三驱陪上将,四校出神兵。列戟围熊馆,分弓射虎城。风云日暮起,偏绕汉皇营。”古时皇上狩猎时,猎鹰是相当得力的助手,南海子设有晾鹰台,清朝诗人查慎行在《南海子四首》中写道:“红门草长少飞埃,万里平畴掌上开。一道修眉浓似画,近南遥识晾鹰台。”我刚记下这首诗,却又见纳兰性德的晾鹰台诗,我一并记下:“分弓列戟四门开,游豫长陪万乘来。七十二桥天汉上,彩虹正下晾鹰台。”那个群臣簇拥、声威浩大的狩猎场面尽管离我们越来越远,从这些古人的诗句中我们仍可想象那旌旗飞扬、人欢马嘶的动人情景

  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这座文化古桥,按着乾隆写的《双柳树》的诗意,在小湖的西面找到了那棵象征着矢志不渝爱情的双柳树,还登上了观鹿台,看到了被八国联军抢走后复又回来的麋鹿,麋鹿群中还生活着一群黑天鹅,它们和麋鹿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俨然是一家人了。

  3点45分,我们拖着有些疲倦的双腿,走出了南海子公园,坐上453公交车,回到了旧宫二小,这儿已是我的家了。

  2011年9月18日写于北京旧宫二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南海子秋韵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