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同龄人更成熟的,都有这几个特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比同龄人更成熟的,都有这几个特点

2018-04-28 08:15:07 作者:韩倩玉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载入中…

比同龄人更成熟的,都有这几个特点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晚熟时代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晚熟时代》

  父母常常会对我们说:“不论你多大,永远都是爸妈宝贝。”我们都希望做个长不大的“宝贝”,但我们更渴望长大成人

  现在社会情绪化、恐婚、逃避责任、不想长大、不敢要孩子、自我怀疑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

  台湾心理学家治疗师王浩威告诉我们原因

  这是十倍速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新时代,也是一个晚熟时代,现在几乎所有年轻人都烙上了晚熟的烙印

  《晚熟时代》一书的作者王浩威先生,现任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出版人于一身

  担任“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委员、台大医院精神主治医师等职。

  王浩威通过工作磨练出来的专业视角敏锐发现了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提出了全新的“晚熟时代”概念 。

  我们的人生仿佛已经经历颇多,但是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机遇挑战时候,却总是不自觉地怀疑自己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我们永远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即使很努力,好像还是跟不上物价房价上涨的速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

  为什么会这样?

  王浩威在《晚熟时代》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90%以上的成年人,心理上都不成熟!而他们的父母们也不够成熟:不懂得放手

  不成熟的父母可能造成孩子的抑郁、焦虑、偏激社交恐惧常见问题

  晚熟的成年人,在应该成熟的年纪里却无法真正独立,长时间处于“成年涌现期”——即虽然已经离开青少年阶段,却还没办法承受成年期应有的责任感,因此他们在爱情关系、工作和世界观上都很不稳定

  “成年涌现期”通俗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年龄上已经成年,需要承担责任时却无法做到独立、担当,甚至还处在“啃老”的一类人。

  《晚熟时代》就是给这些挣扎迷茫年轻人和父母们开一剂暖心的处方。

  是孩子太晚熟,还是家长不成熟

  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熟”。甚至高中毕业后,父母对孩子的掌控依然如故

  不准早恋、不准游戏、那个同学成绩不好,你不能和他做朋友……

  衣食住行,父母总要插一手。

  王浩威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儿子女朋友分手了,妈妈来到精神门诊挂号,问医生能不能帮他读大学的儿子挽回女朋友

  儿子谈恋爱依靠妈妈出马?做妈妈的来帮儿子的恋爱奔波出力?这看似电视剧般的剧情,却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现实世界里。

  并且这个母亲并不是第一次为儿子的恋爱出力。

  她的儿子第一次和女友分手的时候,不愿上学,有意无意流露出的自杀倾向,把母亲吓坏了,母亲于是主动去找那个女孩和女孩的父母,求他们帮助儿子“走出来”。

  但是重新获得女朋友的儿子并没有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依然拥有极强的占有欲和暴力倾向。

  于是女友再次和他分手,绝不留情。这位母亲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有病,反而跑来求助医生为儿子找回女友。

  王浩威说:过度保护会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无止境地帮忙孩子挡住一切应有的处罚或应付的代价,孩子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父母保护孩子并没有错,尤其是现在的80、9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承受了6个长辈宠爱同时也就承受了6个老人未来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就是孤注一掷选择

  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延伸,小孩子常被要求扮演父母期望角色,甚至在父母的压力表现专长,来让父母有面子

  被父母要求当众表演这件事,就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阴影”。因为父母需要孩子来代表自己,于是要求孩子依他们的理想生活,唯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

  于是我们也经常会从父母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妈妈骂你是为你好!”

  “这么辛苦地做牛做马,就是为了你的将来!”……

  在这些种种要求、限制、规劝和压力下,孩子无力反抗,只能屈服听从,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太强大了,对抗父母太难了,父母做的决定,就让父母负责好了。 

  在这时候,往往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降低了,平等独立的尊严降低了,自然也就晚熟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拒绝长大”的孩子,他们对社会责任逃避,并且情感和经济都无法独立。

  上一辈很愿意指出现在年轻人的“软弱”,却很少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和理解这一代人

  王浩威说,很多父母是不成熟的。

  这种不成熟可能在社会上已经存在很久,毕竟父母原本就在不成熟中学习,并且都是先有了孩子后才慢慢学习做父母的。

  王浩威在《晚熟时代》中说:子女和父母有建立界限必要

  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永远是平等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对孩子立规矩,但也要兼顾民主,不能忽视孩子的存在。

  言教不如心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学习和模仿。

  对孩子的教育决不能建立在孩子的自尊和社会能力伤害上。

  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承担结果。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责任心。

  疗愈伤痛,从关心开始

  如果说有什么是父母共同的焦虑?那就是怎样让孩子成功

  父母们对孩子的成长总有焦虑,担心他们成绩不好,担心他们走上歧途,担心他们找不到好工作,担心他们找不到伴侣……成年人的担忧总是没有尽头。

  父母们集体焦虑着孩子们的未来。于是有的父母宁愿牺牲自己的生活,也要把子女送进昂贵的私立学校。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假设

  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就是未来成功的保证。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晚熟时代》指出,父母处心积虑的努力,并不一定有效果

  因为研究证明,IQ或学业成绩对未来成功的影响,远远比不上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即使父母尽心尽力安排,都比不上孩子自己的某些能力有用但是在父母们看来,成功就是意味着要有好成绩,好学历,以及好人脉。

  太认真的父母们,请小心自己的努力,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因为不成熟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作为父母要如何弥补?

  当父母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用这样的心态,把枷锁当爱,结果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相当大的伤害。所以王浩威说,父母应该像一座山。

  任何子女,不论他多大了,不论他跑多远了,只要一回头,都可以看到愿意为他提供依靠、乐意包容他的山,同时觉得山也在充满关注地看着他,一股被爱的感觉自然产生,疗愈的力量就会变的无比强大。

  父母像山一般安定的存在,就是疗愈的开始。

  动力火车的歌我们都听过,其中不乏励志勇敢温暖的歌。但是动力火车年轻的时候,却是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闯祸。

  有一次他们弄坏了别人的摩托车对方一直要求他们赔,可他俩是刚从原住民部落来到城市小孩,没有钱赔。

  于是对方告到学校,学校的教官来了,他们吓坏了。没想到的是,教官一句恶言都没有,不仅帮忙赔了钱,还带他们去吃牛肉面。

  从那时起,他们发觉原来自己是有人关心的,做起事来也就更在乎别人的感受,那位教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

  这位教官没有心理治疗的目的,也没有想要影响他们,他的帮助是单纯的帮助,关心也是单纯的关心。

  但就是这样的单纯,却产生了修补的力量,在短短的接触中重建了依附的关系。

  条件的关心,无条件的爱,也许就是这个秘密答案

  晚熟时代,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王浩威说“你的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以作者的朋友强哥为例,他的专业是工科,毕业后到了一个县级市工作,工厂离市区很远。

  整日里车间流水线轰鸣作响,充斥着汽油味,更可悲的是工厂里几乎没有年轻女孩,不少同事纷纷跳槽,只有强哥坚持学习生产线布局管理

  三年后,强哥在这家企业里学得很出色,作者再见他时,他已经是富士康一个小领导,拿着30多万的年薪对比一下他跳槽的几个同事,他们依然还在找工作中。

  作者问强哥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

  “最开始我也剩不下钱,甚至还向家里要钱。我把钱都花在了学习英语和请老师傅吃饭上。”

  台湾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在给毕业生演讲时说过:“刚毕业可以跟父母要钱,千万别储蓄,要发展人脉”。

  他还提出“父母对子女的投资栽培,起码要持续到孩子毕业工作三年以后”主张

  他说很多父母在孩子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份薪水后,就任由孩子自己闯荡并要求孩子“不要乱花钱”。这样的父母只会限制孩子参与社会的机会,最后变得愈来愈宅了。

  这个话题曾引起广大的争议,甚至遭到了猛烈攻击。许多人以父母自居,断章取义地认为戴胜益是鼓励孩子依赖

  台积电(世界500强)董事长张忠谋同意戴胜益的看法。张忠谋说,如果月薪不多,要存钱也存不了多少,可以投资自己,只是投资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育性的旅游,经营人脉等。

  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到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或者说是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应用到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学习。

  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但需要自学,更需要请教师傅和领导。

  在工作中有师傅和领导帮助的年轻人,就和上学时有老师教的学生一样,能力飞速进步。在这个关键时候,人和人的差距就慢慢表现出来了。

  如果把毕业当作成熟,就会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去存钱,或者不敢跟父母要钱,就没有多余的钱花在社交上和培训上,会导致变成宅男宅女越来越孤单;买不起房,结不起婚。

  在这个“晚熟时代”,要想超越同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不但要从学校中学习,还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在社交中学习。尽快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思考梦想与未来。

  所以这些企业的老总,在用他们的社会经验劝告父母和孩子。他们并不是在鼓励孩子“啃老”,而是鼓励父母“继续投资教育”

  晚熟时代如何生存?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就是成年人了,要独立了。

  很多孩子也都认为,父母辛苦供自己上学多年,现在终于毕业了,工作了,不能再花父母的钱了,到了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在这个智能时代、晚熟时代,毕业并不等于成熟, 有工作能赚钱也不等于成熟。

  网络曾经流行过一个很火的视频,唐山市把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一个下岗的大姐说:

  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大姐说36岁就学不了东西,这个逻辑肯定不对。但是36岁比起26岁、16岁的学习能力,确实是差了很多。

  这个下岗大姐的焦虑是事实,大家都理解。但是36岁就没有未来了吗?显然不是。

  有很多人都是在四、五十岁后创业。比如48岁发明方便面的安腾百福。比如73岁承包果园种橙子的褚时健。

  对于这些人来说,下岗恰恰是创业的开始,是自我实现价值的开始。

  而这位下岗大姐的焦虑,其实是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她总想守着“铁饭碗安逸的活着。

  她离开了“铁饭碗”就惊慌失措,不知道能去依赖谁。她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面对世界。

  虽然下岗大姐已经36岁了,但在心理上她依然没有成熟。可能下岗对于她来说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教育速度远远落后科技发展速度,而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难。

  想成熟,每个人就要跟上时代的速度,就要注重教育方法,提高效率,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晚熟时代》就是王浩威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视角,用大量心理咨询案例,告诉辛苦挣扎和迷茫的年轻人和父母们:

  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学习技术,学习社交,现在的年轻人比任何一代人的压力都大,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对年轻人的教育时间也就要更长。父母们更应该理解并科学地帮助孩子成长。

  希望在这个晚熟时代成长的年轻人,能够慢慢,但坚定地长大。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四十九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样子

  *注:配图来自《伯德小姐》剧照

  *文:韩倩玉,图书策划编辑,策划过《晚熟时代》《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心理界限》等畅销书。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慈怀每天一本书

  欢迎书友体验“每天一本书”

  (内测版)小程序

  

今日话题

  想成熟,每个人就要跟上时代的速度,就要注重教育方法,提高效率,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走向成熟需要那几步了吗?

《晚熟时代》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飞快的发展。但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速度,而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难。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晚熟时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