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叫刘跃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3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10篇

  《我叫刘跃进》是一本由刘震云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一):小人物的倔强

  这是为数不多的让我一鼓作气看完的小说之一。刘震云果真是个讲故事的大师,而《我是刘跃进》这种多线式的结构让刘震云讲故事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以人名为一个章节,围绕一个u盘引发的血案,涉及的人物涌现一拨又一拨,显然,作者在考验自己控制小说的能力,也在考验读者的记忆力。

  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小说讲述了在北京工地上当厨子的刘跃进丢失了一个包又捡到一个包的故事,但是他丢失一个包没人理睬,他捡到了一个包却给自己和朋友带来了始料不及的麻烦。农民刘跃进念念不忘的是自己那个夹着6万元欠条的包,却没想到“一件事突然变成了另一件事,另一件事不其然又变成了第三件事”,故事在滚雪球,越来越大。

  和《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李雪莲一样,刘跃进也是一个汤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倔头倔脑的可爱人物。因为他的倔强,旁人都在为了允诺的金钱奔走忙碌,使尽计谋,他却把u盘留到最后交给了警察老邢,帮助破获了一宗官商勾结大案;因为他的倔强,旁人都低估了这个不起眼的农民,他却利用农民式的狡黠,一次次虎口逃生,化险为夷。

  如果说小说的前半部还有点优哉游哉,讲刘跃进如何与前期黄晓庆离婚,如何获得6万元的欠条,如何在买菜买泔水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中,赚到自己的血汗钱,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丢了包,如何围追堵截小偷青面兽杨志,那么小说从中间u盘的女主人丢包开始,就开始启动了过山车般的快速开关,某部级领导、开发商、包工头、黑社会老大、发廊小姐、私家侦探、警察……围绕着一个小小的u盘,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精彩好戏,让读者看得眼花缭乱,待理出头绪来,又觉得酣畅淋漓、直呼痛快。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二):羊何以吃狼?

  一个工地厨子,老婆和从小就被自己欺负却又一夜暴发的同学跑了,儿子不听话,喝醉酒行为不慎被人勒索,这看起来已经让人烦心了。但是,对于刘震云新作《我叫刘跃进》中的主人公刘跃进来说,麻烦才刚刚开始。他的包在眼皮底下被贼给偷走了,包里除了有辛辛苦苦攒下的准备给儿子作学费的几千块钱,还有一张六万块钱的欠条。于是刘跃进开始满北京城找那个贼,贼没抓住,倒拣了一个包,但是这个包里的U盘却又关系着几条人命,刘跃进只得开始逃忘。

  刘震云的小说一直擅长通过紧凑的情节快速变化来带动整个故事,《我叫刘跃进》故事进展也很快,围绕丢包、找包不断向前进,但是,刘跃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没头没脑地瞎撞找包,搅乱了别人的计划,惊动了黑白两道。刘跃进像是一粒被抛入水中的石子,事态的发展像水波一样层层扩大,水里的鱼龙虾蟹纷纷出动,事情的结果不仅出乎了刘跃进的意料,也慢慢超出了每个人的可控范围。

  在《我叫刘跃进》中,各个人物在找人与被找、讨债与被讨债之间不断变化位置。而且,每次总是在眼看就要柳暗花明的时候,突然又来个山重水复。一干人等都忙着找人,却总是从近在眼前到失之交臂。小说中很多情节的巧合和差错似乎就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而编造的,前后的依存关系并不密切,更像是一些喜剧片总常用的手法。这样的写法为整部小说增添了戏剧性,读起来非常轻松,让人感到这只是一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这样的事的。刘震云曾说:“所有的悲剧都经不起推敲。悲剧之中,一地喜剧。”在刘震云看来,悲剧虽然容易让人震撼,却是不可信的。悲剧中总是蕴含着喜剧因素,而喜剧中常常带着含泪的笑。刘震云小说中喜剧性的增加可能与作者对悲剧喜剧两种文体的认识有关。

  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等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总是冷静地展示平常生活的残酷,着力表现生存环境和社会体制对人的压抑,个人在重压下的卑微、无奈、麻木、对体制的迎合以及相互倾轧。但是从《手机》到《我叫刘跃进》,他一贯的冷峻、严肃和不动声色的嘲讽似乎淡化了,刘震云似乎开始只专注于故事性和戏剧性,通过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来推动叙事,小说中人与生存环境和体制的矛盾不再是重点,个人的困境更多的是由性格缺陷或者是偶然事件导致的。这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和声誉的提高,作家与外在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和。当然,也可能是作者参与电影编剧的需要,《手机》是先出的电影然后再改变成小说的,《我叫刘跃进》则是小说和电影基本同步推出,而商业化时代的电影是必须要考虑票房的,要保证票房,作为编剧基础的小说肯定要向大众化、商业性、平民性的靠拢。

  不过,生活在一个激变的时代,刘震云是不可能安心写喜剧的。在《刘跃进》中,围绕刘跃进找包的线索,不仅全景展示当下社会的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官商勾结问题、黑社会等问题,还表现了小人物的无奈和挣扎,在喜剧中包含着苦涩和悲哀。

  刘震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刘跃进就是阿Q他外甥”。确实,从身份来讲,刘跃进和阿Q一样,都是流氓无产者,带有中国下层社会人特有的狡猾、势利、怯懦、无助和与同一阶层的相互倾轧。但是时代不同了,刘跃进不是阿Q,与阿Q连名字都没有不同,“跃进”是个响亮的名字,当然,这个名字在那一代人中又是一个很流行的,因此也只是一场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留下的一个符号。刘跃进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就是要赚钱过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只是一个建筑工地的厨子,诸事不顺。按照刘震云的话来说,刘跃进的生活“拧巴”了。他想要尽力把拧巴了的生活理顺,并且处处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他之所以拼命寻找欠条,因为欠条中的六万块钱是他当初同意和老婆离婚的补偿金,他不想做一个被人抢了老婆却一无所得的倒霉蛋,因此他找欠条也是在寻找自己的尊严和生存依据。但是,现实好像和他开了玩笑,儿子却在没有欠条的情况下就把钱给要回来了,刘跃进之前千辛万苦的努力显得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结局实在有些黑色幽默,也说明了像刘跃进这样的小人物在这个大时代虽然营营碌碌,却力不从心和任由摆布。而且,小说一开始提到在五环路上一起与严格遭遇相同的车祸,最后刘跃进又陷入了寻找一张“悟空卡”的麻烦中,似乎想要说明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到处都暗藏着追逐和猎杀,而小人物则是在这些生存游戏中进退维谷。

  刘震云在解释《我叫刘跃进》的情节时,说这是一个羊无意中闯入狼群并逼得狼自杀的故事。但实际上,刘跃进不像是羊,而且,羊永远都是都敌不过狼的。刘跃进发现了官商勾结的证据,虽然也很气愤,但是却没有举报,而是急匆匆要逃命。他只是在无意中起到了引蛇出洞的诱饵作用,由于他的搅和,打乱了房地产富商严格和政府高官的贾主任这些狼的计划,并导致了让狼恐惧的势力的介入。最终引得狼自相残杀,然后被公安全部捕获。但是狼并不是死于羊手中的,刘跃进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本身并没有能力左右形势的发展变化,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没有失效。

  刘跃进寻包,见识了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带有寻宝小说和流浪汉小说色彩的故事。但是,由于小说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作者对每一个出场的人物的籍贯、主要经历都要不厌其烦地介绍一番,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并打乱了故事的速度和叙事惯性,使得《我叫刘跃进》不同于一般寻宝小说和流浪汉小说的单线索、直线式发展,看起来更像一个反映社会风貌的世情小说。刘跃进无意中闯进了一个与自己此前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似乎隐喻了现代人盲目而又可望不可即的追寻,以及平静如水的生活中其实暗流汹涌。

  刘震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作家,他总是能很敏锐地从平庸无味的生活中找到可以触动人心的东西。但是,这种写作让读者读来睿智、轻松,但是却少了一些厚重。而且,由于小说人物过多,也带来了一些混乱和前后不一。比如说曹哥,在出场刚介绍的时候说他是大专毕业,曾在中学教书,而到最后则又说他曾在中专教书。而且,除刘跃进外,其他人物的描写都不太充分。小说最后安排最后这些人被警察一网打尽,多少显得有些仓促。同时由于头绪太多,作者不断地通过句与句之间地解释、重述、递进来理出逻辑关系和事情发展的脉络,这样做的结果使得整部作品在语言上呈现出不断重复,有些饶舌。这也许是刘震云从严肃向大众转型时的不适应,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三):读后感:《我叫刘跃进》

  刘跃进捡了一个包,因为他丢了一个包,所以才捡了这个包,看起来一切的因果都与丢包有关,而刘跃进的包里究竟有什么?两个包又存在怎样的瓜葛?或许看了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真理的再现,那就是“地球是圆的”。

  我不想说我真正体会了小说的深意,或许这就是刘震云的特色,厚积薄发。他的小说最初总是被人评价的一文不名,然后又被捧上了天的,用他的话来说是已经习惯了。《我叫刘跃进》,不管是不是一本好小说,但是我却看完了,看得还挺认真。

  这是个有些复杂的故事,牵扯的人物也非常之多,看第一章开篇时我还有点不太明白,就是小偷青面兽杨志与刘跃进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当他嫖娼被那女人算计抓了个现形,被迫交出了口袋里的东西时,当打劫团伙成员掏出他身份证问他是否叫刘跃进时,他的那句反问:不像啊?让我有些错乱,甚至以为刘跃进是杨志的真名,我可能在看一篇异常复杂的破案小说,厨子刘跃进居然有另外一个身份——小偷杨志,正感叹自己的理解能力还不俗时,自己却落入了真正的俗套,看到第二章时才知道原来那只是作者卖弄的一个关子,一切都以杨志被打劫为开端,可他却不是刘跃进,他只是偷了刘跃进的包,于是我得说,在第一章时,我就被刘震云给耍了。

  刘跃进的包里有什么?有离婚证,有省吃俭用的几千块钱,不过那是给儿子刘鹏举交学费的,最重要的是有一张六万元的欠条,谁给他的?是他老婆的奸夫,对于刘跃进来说,老婆骚,钱不骚,没必要跟钱过不去,所以小心保留着这张欠条,那是他老婆跟人跑路的一点代价,也是他的耻辱,有点卧薪尝胆的味道,闲时他就爱看看,从不曾忘记这仇深似海的怨气。他的包是咋丢的?太得意,在路边听人唱戏,听得太过眉飞色舞,有点忘乎所以,才被杨志给偷了,杨志为啥偷他?后来杨志也说没想偷他,只不过看着厨子刘跃进冒充工头想给他点教训才偷的。也许不偷还好,一偷就完了,事情就从丢包开始了,并且一直没有终结。

  刘跃进一个偶然欠了韩胜利三千六百块,可工头任保良又欠了刘跃进不少工钱,于是变成了一笔糊涂帐,这包丢了,这帐就更乱了,一个找一个,最后还得刘跃进来解决。工头任保良所在的工地,是归一个叫严格的大富商的,严格因为跟一个女明星有点什么事,结果被记者拍了个正着,为了怕老婆翟莉追究,于是找来了任保良想弄个民工冒充,来弄个情景再现来蒙骗老婆,结果挑中了刘跃进。小说看到这会你还会感觉一头雾水,实际人物在悄悄的串联在一起,只是有点神不知鬼不觉。正因为刘跃进,翟莉最终识破了严格的诡计,于是一场离婚大战爆发了。严格不知道原来翟莉早就已经暗度陈仓,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走了他大笔财产,而其中又牵扯出了另外一个人——贾主任。身为政府高官,贾主任是个贪官,他和严格之间是钱权交易,结果严格被贾主任晃点了,过亿的身家被套牢,无奈之下出了下策,那就是用他们交易偷拍下来的视频及照片为要挟,贾主任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可又不好发作,于是承诺,一手交U盘一手办事,可正因为严格的老婆翟莉早就留有一手,所以多刻录了一个U盘,按理来说当严格把U盘全部交到贾主任的亲信老蔺手中时,一切都该到此结束了,可恰恰是U盘的出现,才正式揭开了序幕,它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农民工厨子刘跃进也正式开启了他由一个普通民工到重要人物地位转变的重要一页。

  U盘,翟莉放在自己包里了,而包又被偷了,被谁偷了?还是杨志,他这次偷的实在无奈,因为欠了唐山帮曹哥的钱,所以被迫替他们到富人别墅偷东西,恰巧偷的就是严格家。而可怜的刘跃进为了找寻自己的包,一路跟踪了杨志,跟到了严格家的别墅,却又恰巧杨志偷东西被发现了,仓皇逃跑却被刘跃进抓了个正着,结果为了脱身,那带着U盘的包就扔给了刘跃进,河南民工厨子刘跃进终于捡了个包,于是他的厄运开始了。

  U盘是关键,它里面是什么?是人命,是贪官的命,是严格的命,严格交不出它,就得不到贾主任的贷款,没有贷款自己就算完了,没有了U盘,贾主任慌了,慌的是它已经流落在外,如果有更多人知道,那就不光自己得完,也许他的身后还有更庞大的一条线索,贪污——关系网那是千丝万缕的。而刘跃进作为一个支援北京建设,同时只追求赚点小钱图个温饱的普通民工,却真正的走入了一个连环套,他的命运已经无法掌控,他的生活也全乱了套。

  为了找U盘,严格找到了工头任保良,然后再找附近帮派的曹哥,自然不能告诉他们到底包里有什么,但是价格却出的很高,曹哥不是傻子,他自然分析出这包里的东西价格不菲,于是找出了杨志,杨志也冤的厉害,偷了两次包都被人劫了去,而第二个包又被刘跃进给捡了,于是刘跃进又蹦入了他们的眼睛,铺天盖地的找他,民工刘跃进变得异常重要,如同入了狼窝里的羊,谁先找到包,找到U盘,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一场有点象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已经不在乎黑猫还是白猫,老鼠就在眼前,就看谁的本事大了。

  刘跃进看了U盘里的东西,他不懂看,找附近理发店的老板娘李曼丽一起帮忙看的,不看不要紧,看了才知道有多可怕,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找自己,刘跃进作为一个民工也深知问题重大。而另外一边,严格找到了私家侦探老刑暗自调查,希望尽快找到U盘,这U盘若是先被别人找到对自己都是不利的,另外一边,贾主任老谋深算,也派人请了私家侦探老方暗自调查。此时的刘跃进如同惊弓之鸟,一触即发,他甚至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惟独知道的一点就是,自己只想找回自己那带着六万块欠条的包,可U盘如果自己说看了可能要出人命,自己要说没看在自己手里也得出人命,几经折腾,他最后还是拿了个假的U盘试图蒙混过关,结果恰恰是这个假U盘要了严格的命,贾主任远程遥控,U盘一找到就要杀了严格,严格最终死在了刻意安排的这场车祸中,而几方人物聚集时才发现U盘是假的。本来民工刘跃进也想靠这个U盘换点钱,哪知曹哥绑架了他的儿子刘鹏举,看到谁都靠不住了,民工刘跃进傻了眼,却得知原来侦探老刑的真实身份是个警察,以用真U盘作为交换,他最终投靠了老刑,用U盘换儿子的安全。U盘是假的,严格死了,老蔺自杀,贾主任也被逮捕,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刘跃进又惦记自己那丢了的包,开始纠缠老刑替他找包,这才知道原来当时杨志偷的翟莉的包就值十好几万,自己真是丢了西瓜也没捡到芝麻,骑驴找驴了,本以为那六万从此打了水漂,才得知自己的儿子刘鹏举不用欠条也拿到了那六万块,愤怒之下,刘跃进决定到上海去找儿子要回那六万块,谁知道却被翟莉烂住了去路,问他是否看到过包里有张卡,上面有个孙悟空图案的,刘跃进这才想起自己把那张卡扔进了垃圾桶,翟莉告诉他,必须找到那张卡,因为里面藏着好几条人命,刘跃进痛苦了,他不想找卡,却不得不找,自己只是丢了一个包又捡了一个,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刘跃进是个小人物,小人物身上往往带着大时代的背景,在繁华的都市里,民工刘跃进所追求的没有崇高的理想,有的只是身为一个河南民工的一点本分和小滑头,从不曾想自己会改变谁的命运,也不曾想过自己有多重要,只是人潮海流中的一滴水,一粒沙。看《我叫刘跃进》,让我想起的是轰动一时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我到觉得是异曲同工,一种连环效果,情节是一个带着一个的往外蹦,没有人物关系的直接组成,却让你需要费力的思索,原来没有第一情节就没有第二情节,原来这个人必须存在,否则那个人就不会出现,就是这样的关联和环环相扣,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完整的小说,情节你说离奇吗?也许有点,很多凑巧和偶然,但是不真实吗?却其实不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小说,看似有点调侃和阐述,实际上却让人有点心痛,痛在现实的残酷,痛在人性的丑陋。

  这部小说,没有大是大非,没有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和红色向导,拥有的是底层平民的坎坷、不顺甚至是遭罪似的无助与无奈。就好象《疯狂的石头》里那枚真正的翡翠,最后却被当作假的挂在了保安科长女朋友的脖子上一样,这两部作品真的是非常相似,让你看了啼笑皆非,却又感叹命运弄人,刘跃进捡到的包的价格就超过了自己丢失的,却扔了包留了祸患,可祸患却没有换来钱,换来的却是人命,刘跃进迷失了,却实际很清醒,他只想要回自己的包,因为里面有全部的家当,可是他的家当实际根本不需要去要,自己儿子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说到底自己啥也没丢,也是啥也丢光了。非常有讽刺意味,看过这本小说,你会有个感觉,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光明,你不能说它是沉闷又让你绝望的,因为我们很清楚,那基本就是社会的缩影。如同我们看刘震云的《手机》时那种震撼,我们一直都知道手机里的秘密到底有多少,可我们谁都不说,那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当有人说了时,我们却似乎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有人跟我们的想法一样,手机很可怕,手机功能太强大,手机让我们无法遁形。而《一地鸡毛》也同样如此,刘震云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我们深入骨髓一般深刻懂得却从来不去面对的,每天如同流水帐一般过日子,每天经历的大小诸事,每天痛苦而平凡的芝麻谷子,我们可以去向往更多更好的,却实际我们每天又在经历的就是这些索然无味。

  这本小说的另外一个切入点,也是让我颇为意外的地方,就是对于在京外地人的调侃,刘震云本身就是河南人,他的书里很多主人公都是河南人,刘跃进就是其中之一。刘跃进是个老实的河南人,不算特别老实,却是个挺“拧巴”的人,有点较真儿,却没啥大的坏主意。小说中几次提到了京城人看河南人的眼光和言谈,有点风趣,也有点真实,警察看到他是河南人还要调侃几句,更何况其他人了。然后就是唐山人,曹哥手下的一批贼都是唐山人,小说里有一句“唐山产小偷”,估计又得得罪一票唐山人,里面还有一群新疆人,也坏得掉了渣。反正说到底,就是没一个好人,管你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管你是上流社会的有钱人还是当大官的,管你是盲流还是流氓,总之没一个好人。

  或者真正要说刘震云看透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也把北京写入了骨头里,这些人都是狼,并且都是不得不变成狼的人,不成狼活不下去,而就算羊入了狼窝,它也要变成狼,社会很残酷,起码刘震云让我们看到的这个社会,真的很残酷。

  这本小说拍成了电影,据说审查没通过,我看书时也在想,这么黑暗的小说拍成了电影,能给放吗?果然放不了,要改,这东西要改了还是它吗?我不敢去想,看时也琢磨,它是本不错的小说,却不一定是好电影,“幽默”也实在让你难笑一声,偶然有个片段能让你开怀一乐,可看完全书除了有点沉重和迷糊,其它的到也没多好笑,因为情节太过复杂,甚至有点担心起导演来了,能拍好吗?如同搞串联似的关系,比“石头”要复杂多太多了,人物也很多,就怕拍不好糟蹋了,还不如捧着书看看呢。

  说到底它是挺吸引人的小说,如今能耐着性子读完的小说真是少了,看了前面就想看后面,总想知道最后发生了什么,想以过去倒叙的方式先看个结尾,才发现原来你光看结尾也根本不知道结尾是什么,逼着你把前面给看了,这方式到不错,所以没漏了看精彩的部分,有时间读读吧,不错的。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四):人是石头互相磨损

  刘跃进捡了青面兽杨志偷的包,青面兽杨志偷的包是严格老婆的,严格是工头任保良的老板,刘跃进在任保良的工地做厨子。

  世界是个圈。你抢我,我偷你,没有缘由,单该你倒霉。许多坏事的缘由是因为做比不做容易,这代表人被环境推着走。曾经的交情恩情总有一天被消磨殆尽,反目成仇。结缘,缘尽。一场结交下来,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了。

  人心难测,真情中饱含那么一点私心算计,结了一张网,处处绊脚。不仅人心难测,说出口的话难辨真假,到了对方的耳朵里就又是另一番含义。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也阐述过,伍尔夫还有很多作家都写过这样的主题,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失真。人性幽深,话语明暗,互相猜忌,互相伤害。这不就是互相磨损吗?

  无数线头,织出一方弥天大网。一堆石头,最后化为一地齑粉。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五):这跟你没完……

  这跟你没完……

  刘震云在扉页上写着:所有的悲剧都经不起推敲。悲剧之中,一地喜剧。合上《我叫刘跃进》,我却难受不知如何言说,遍地的喜剧,掀开,确实深层的悲剧。

  生活可以残忍到何种地步?

  一个不懂U盘为何物的工地小厨无奈卷入上层社会的钱权纷争,甚至涉及人命,他的无意闯入,让事情峰回路转,也一次又一次耽搁了自身之急。一张离婚证明、一张六万元的欠条,队她来说,才是大宇宙,而上层人物的受贿视频、权钱交易对他来说绝对是他小宇宙之外的事情了。

  之前在《一地鸡毛》就领略了作者的“刘氏幽默”了,这次他更淋漓尽致地发挥,她一次次重复着那个圈:刘跃进是个厨子,他丢了个包,包里有他四千多块欠款,但这四千多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包里有一张离婚证明,但离婚证明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离婚证李夹着一纸欠条,弄丢了欠条,就不能拿到六万元,他的老婆也白给别人拐走了,还有自己用六万块开间小饭馆,跟发廊老板一起过日子的愿望也随之消散。期间他又捡到一个包,包里有几张银行卡,但是银行卡不知道其密码也无用,但这个包世界上仅有几个,价值十几万,但这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包里有一个稀罕的东西,应该说对刘跃进来说稀罕的东西——U盘,盘里装什么呢?就这小小的U盘里储存着天大的秘密,引发了一拨一拨的人找他,可见U盘的重要性。殊不知里面储存的是上层社会钱权色交易的视频,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带出了好几条人命,要知道贿赂上百万可以判死刑。刘跃进很纳闷,一样发愁,他没听碰撞为的是六万块和他的小日子,而上层人物一个小包就抵两间小饭馆了,更别提贿赂数目。

  他“犹如一只羊,无意闯入狼群里;由于他的到来,世界变得不可掌控了“。

  刘震云确实把我说哭了,我身边确乎没有刘跃进这类人物,我甚至无法想象那个发廊、那个工地、那个鸭棚的人物如何过活,但我相信他们绝对真实。我至少不会傻到相信保护弱势群体、建立和谐社会之说,厨子的天地是他那张跑路的老婆给他的欠条,是他那混蛋儿子拿走的六万大元,一直打破了他的中年美梦。

  刘震云写的是真实,真实得无比残忍。

  可是转念你又会“噗啼”笑出声来,羊踩着了狼的尾巴,无奈地道歉:真不是故意的。

  狼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挤出一句话:这跟你没完……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六):叫我刘跃进

  我在现代文学史纲要之外,清醒地认识到刘震云是个知名作家,要回溯到《最小说》和郭敬明正当道的时候。同属一个出版社的刘先生友情出演第一届郭氏“选秀大赛” 的评委——明显起迎合作用的,是那一场写作的主题叫“鸡毛”。

  所以知好知歹,在名目繁杂丛书群立的图书馆里,《我叫刘跃进》这本书还是扎眼到无法路过。

  读之前很认真地做了调查——刘震云,《1942》和《手机》的原作者,冯导的老搭档。冯小刚在一次专访这样评论刘先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刀光剑影;看似不咸不淡,实则波澜壮阔,于无形中势不可挡。”

  刘先生是中原人,中庸平和深藏不露。这本《我叫刘跃进》,最大特色是结构上先撒网再捞鱼,由线到面却有条不紊。每一章以某人人名为题,以此人视角写作。前半部分不动声色徐徐道来,后半部分情节收拢环环相扣。

  主角是叫刘跃进的厨子。内幕藏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孙悟空身上。厨子身上的小事和牵扯上层几条人命的大事明暗变换。小人物的小事,比小人物眼中的大事,更是大事。花了半天的时间看完,碾压一切的印象就是:做厨子的是小偷、杀鹅的是小偷、儿子是小偷、做官也是偷......叫我刘跃进、李跃进、或者马跃进,人里面的东西,却从不会变。

  前一段时间中国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同朋友聊这篇文章,朋友觉得它基调太悲观,隐约觉得又是靠讽刺国内现状获得关注。我倒不觉得是因为猎中国之奇。大概至少在文学界,全世界对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大人物小事件,都有着普遍的审慎情绪。无论是严肃文学,现代小说,还是软科幻硬现实,走得越深,越触类旁通。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七):整个人类的悲哀

  刘震云就像是文坛中的段誉,他的武功不算高明,用的招式也就只有那么一两招,然而一篇篇小说就是用这么雷同的招式耍下来,并不让人腻味,为什么?因为他的武功招数很核心,那就是会讲故事。

  作为一个讲故事高手,别的招数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故事引人入胜,那么就不怕没人听。他讲的故事颇具90年代杂志《故事会》的风格,就像一爱八卦的闲人,找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搬个小板凳子往村口上一坐,旱烟袋子一吸,茶缸子满上茶水,大蒲扇子一摇,故事就随着柳树上的蝉鸣,像村边小河淌水,绵绵不绝地流了过来。不知不觉日影儿落在西山头,老汉儿一收蒲扇:且听明日分解!一晚上,就会有人心痒痒地睡不成觉,第二天窗户纸刚发白,就要上村口等故事。

  这个高手是怎么讲故事的呢?看起来是毫不修饰的平铺直叙,句句大白话,其实在这波澜起伏的故事中暗藏了不少包袱,这些包袱也不去刻意强调,只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前文看似悬案的事情,一环扣一环,抽丝剥茧解解开了,没有一件事情没着落,也没有一件说不通,这就是功力,这就是本事。很庆幸,这样庞杂而精巧的叙述来自同样有着编剧身份的作者,于是,我们有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和电影。

  几年来,从《手机》、《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一路看到《我是刘跃进》,虽然不是按出版顺序来看的,但还是能捋清作者的写作脉络,这些年来刘震云孜孜不倦地用同一个招式,写同一个主题,只是换了不同的主人公,换了不同的故事,那么刘震云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是天涯存知己,海内若比邻。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空间转换,还是境遇转换,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让内心温暖舒适的地方。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还是生来寂寞。

  有一个新词叫“上帝视角”,就是指全知全能的作者,事无巨细地知晓任何细节,静看一切发展。刘震云就是这样一个惯用上帝视角的作者,他超脱万物之上,用毫不相关的语气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有大人物,有小人物,有好人,有坏人,可是他却一视同仁,就像是一个细心的少年蹲在地上观察一群劳碌的蚂蚁。

  在小说中的刘震云,并无太多笔墨去塑造人物形象,就像上帝之于蝼蚁,一个和另一只,谁在乎他们有什么差别。而每个人物背后都贴着的寂寞标签,更令人触目惊心。

  故事好手刘震云不讲世事变迁,不讲沧海横流,他的故事可以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每个人物姿态各异奔向生命的终点,道路拥挤不堪,可是每个个体,一如它所处的这颗行星独自转动的寂寞。

  这个上帝心存悲悯,这个上帝没有解药,这个上帝也不知道天堂的去向。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八):拧巴~

  刘震云的小说多以幽默市井化的语言作为主打,《一地鸡毛》《手机》皆是如此,而这本《我叫刘跃进》更是把这种本事发挥到了极至,我看这本书始终是以看热闹的心境来阅读的,就像百年前的中国人一样,被鲁迅们悲哀着,愤怒着,可我还是一直在看热闹,看到底是个啥热闹,也许是和自己微薄的经历有关吧,没近距离接触过民工,不认识,不了解。我想看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围绕的,围绕他的。两个包包,搅腾地鸡犬不宁,橱子,包工头,老板,司机,贼娃子,美发的,领导,秘书,警察,还是一个字——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像作者说的这是新时代狼和羊的故事,都是羊,又都是狼,角色在不停地换位,唯一没换的是人性——生存。橱子有橱子的锅灶,老板有老板的算盘,领导有领导的蓝图,鱼龙混杂的社会才有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所谓地位高的人在用权利金钱攫取更多,那些看起来下贱的人被玩,被用,被打,被骗,被吓,被日弄,他们也曾绝望,也在无人的深夜哭泣,但他们始终有个愿景,或短或长,因为一些人,因为一些事。刘跃进不是个简单的橱子,也许他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也是个人物,但他却一直想的是自己,很简单的自私自利情结,这是一种小农意识,但我们能去怪他吗?他有心事,委屈,憋屈,他给人说,给自己觉得差不多的人说,这就是他淳朴的一面,他也算计着,也咂么着,但他内心所固有的没有丢,让每个人为他叫好,可谓福大命大造化大,或许到最后他还在街上寻着,他的包,他的老婆,他的娃,他的未来。这个农民,不属于城市,似乎也回不到老家,他在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中挣扎,就像小说的结尾,老板娘又来找他了。小说的矛盾设置的很集中,清晰可见,让人阅读时有左顾右盼的感觉,略带主旋律色彩的结局(最后又来了一个更大的思考空间),来的突然,不巧妙,但也爽快,我觉得作者似乎也在寻求一种解脱,赶紧结束吧,这样的事缠着人,受不了,“死上几个人就好了”,果然,一死人,就真相大白了,后面的描写也就成了鸡肋。社会的黑暗面被暴露出来了,夸张中折射出真实的一面,一些组合,一些关系。可我觉得,我们还在看热闹。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九):小人物让我感到无比踏实与温暖

  短短十几天的故事,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的讲述,一本书浓缩了一个时代,刘震云笔下的刘跃进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一个串连着几亿元赃款和几条人命的关键人物,我们读者的心情也随着刘跃进荒唐却不离奇的故事跌宕起伏。作为小人物,刘跃进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视频里的那么多钱,那么多女人;作为小人物,刘跃进每天都生活在劳苦奔波与鸡毛蒜皮之间,他不用操心推杯换盏的应酬,不用费尽心思演戏,不用讨好贿赂领导官员,也许有时会为钱发愁,有时会偷鸡摸狗,但他生活的本色仍旧是那么纯正与纯真,每一位看到刘跃进的读者都会想到平凡的自己,都会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温暖与踏实。

  《我叫刘跃进》是我读过的刘震云的第一本书,一直很喜欢余华,现在发现余华和刘震云的文风是那么相似,都描写小人物,都很注重细部的描写。读过两人的书,都感到书中那浓浓的宿命感。在我看来,宿命感大概是苦难的中国人所特有的。正式依赖着这种与生俱来的宿命感,中国人才挺过了一个又一个波涛汹涌的大灾难,熬过了一场又一场血雨腥风的大革命……

  享受此刻,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西绪弗斯~

  《我叫刘跃进》读后感(十):我叫刘跃进读后感(学生时代落下的作业,得补)

  整体:

  大圈套小圈儿,小圈套老圈儿,看似不挨边儿,实际全连线儿。世界那么大,怎么哪儿都有你;甚至可以将通篇理解为一个阴谋论者的脑洞之作。(既然是读后感,就怎么感觉怎么说,说好打人别打脸!)

  人物:

  刘跃进,胆小怕事、假老实的窝囊人。该硬不硬,不该硬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硬的糊里糊涂。所谓无事生非、祸从口出、节外生枝这几个词语在他身上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拎不清,不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为了一个包、一个欠条,像一匹戴了护眼的盲马,筋疲力尽的奔跑,到头来却发现,方向上南辕北辙,终点也早已不是预想的终点,然而就此回头,却又心疼之前千辛万苦跑出来的路,沉没成本成了他执迷不悟的一个牵引机、主动轮。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通篇读完,时而进入角色,时而作为旁观者,到不论情节是否揪心,只是心中惦记这曲了拐弯儿的人和事什么时候是个头,着急,着急,着急。

  回过头想,或许这就是写实的,现实如此。有那么一群人,被客观条件、成长环境、阅历、知识结构和层次所限制,不是他不愿意站得高、看的远,而是不明白还有这个方法,不懂得在这如坠五里雾般的迷阵中厮杀出来,只好走走躲躲,走一步、看一步、算一步,倒落个步步为营,成营,就赢了,输,就输的精光。

  如文中所说,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风浪之后,他也懂得了思考,明白了什么叫“缓兵之计”,知道关键时候脚踩几条船能有个“退路”,可惜,至此,一切早已超出他的掌控能力,“一件事就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又变成了第三件事。这种变化,过去也遇到过,无非小事变成了大事,或大事变成了小事;但变来变去,都是同一件事;一只蚂蚁,变成了另一只蚂蚁;顶多变成一只苍蝇;但一只蚂蚁,突然变成了一只老虎,老虎转头扑过来吃人;四十多年来,刘跃进还没遇见过。”

  叙事手法:

  按人物的出场顺序和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再次登场的顺序,将文章划分章节,读到一半感觉一环套一环。可等过了一半,却觉得环节有些多,是不是有些刻意。虽说无巧不成书,可刘老师也在文中借人物之口说了句:“世道上的一切事,皆非凑巧,或者,皆凑巧。”算是替我圆了这个疑。

  看过之后,坐下来将文章在脑子里反刍,想起《疯狂的石头》和《无人区》,绕来绕去还不是那几个人、那几波人。回到现实生活,出差碰上同学、旅游遇见熟人简直就跟演的似的。由此看来,那些偷腥儿的被抓包也是早晚的事,毕竟,世界,真的就这么大点儿,更别提那些有狗仔天天盯梢的星星们了。

  语言风格:

  这简直不能叫做草蛇灰线了,刘老师每隔几章便会用标志性的语言来提醒读者,这是他写的,这是他的书、他的人物。太过明显,以至于到了有些影响阅读的程度,毕竟同一段话,同一个意思,尽管在不同的环境、时机出现时,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但未免太过冗繁。

  自我感觉:

  了解刘老师,最早是从冯导儿的电影,冯导儿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以及跟冯导有关的一干人等。后来又看过刘老师在北大“砸”严歌苓老师新书场子的访谈录等等,这语言风格和段子手特性简直不能更接地气、有点贫,但不招人嫌(这话把我说的太自大了),这才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段(大)子(作)手(家)。

  其他:

  很久没看小说了,自己看书从大学到工作,有几个小热潮。可近二年除了应付考试、搬砖挣钱,早把心里那块荒地撂挑子了。冬天一来,往家一宅(就跟平时不宅一样),才想起后院这块荒草丛生的自留地,也该滋润滋润了,不然真跟书上说的似的,等到了肥头大耳、两眼昏花再想起来,这辈子也就甭想在张嘴说自己是文科生了。一介书生,唯有靠书才能安身立命,不能靠知识改变命运,就算聊以自慰,把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据为己有,看着人物嬉笑怒骂、努力生活,顺带着给自己打打气,也算不枉这书生的名号。

  看书,更多的时候就像在玩一场角色扮演,游戏里的错儿,生活中,少犯;游戏里的乐儿,没事,解闷儿;游戏里的道理,记在心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