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记住你是谁》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18 02:08: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精选10篇

  《记住你是谁》是一本由[美] 黛西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61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一):很适合大学生的书

  这本书念起来很快但是给我的震撼却着实不小。以下是我读了2遍后感触很深的一些文章及自己的感悟:

  1. 教授的爬山之行。也许是因为真实,也许是因为我不曾有过这种在死亡边缘的特殊经历,我十分佩服那个教授所讲述的那次惊心动魄和暖人心扉的故事。那个偏远地区的朴实的热心的妇女形象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2. 当你的职位发生改变时别人对待你的态度的转变。开篇讲述身为领导者的教授的一个提问被下属理解为想要关闭某个销售点的故事。他说:“从普通员工升为管理者不仅仅是职位的变化,还意味着你所受到的待遇的转变”,他也说:“精美的食物与好消息本身是非常宜人的,但是它们对于任何身居高位的人是有消极作用的”。为此他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走出办公室,接近并了解员工。我并不了解公司中职位和人际关系,但是对于身居某个位置而眼光狭隘是有一定共鸣的。我不想成为温水中的青蛙,我要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时刻提醒自己:REMEMBER WHO YOU ARE.

  3. 对于是否参加同学聚会的建议。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大学毕业,但是我还是可以想象若干年后在聚会上人和人之间的不自觉的比较。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这种比较,但是很肯定的,我非常厌恶但是似乎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我不是个爱比较的人但是很客观的,我又觉得毕业会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下意识的与别人比较。然而这位教授通过分析告诉我们:“五年后重聚场景的设想会影响你现在做出的决定”;“也放弃毕业十年后的那次聚会”;“把毕业15年后的那封邀请信收入包内”;“参加毕业后25年的聚会”。当然,教授在得出这些结论中的论据及过程是我们更需要钻研的(不能拘泥于这些纯粹的数字):“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一定要敢于承担风险,给自己规定等待梦想实验的时间期限,这些时间耗完后,再认输……”

  4. 关于Sara——教授母亲的人生描述。在故事的前半段我看到了一个坚强聪颖的女性,她的生活在现在的社会看来并不如意,但是她在每个领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一步步的规划着自己和孩子们的道路。教授说 “我就是Sara的一个孩子”,请原谅我无法用简陋的文笔描述我当时的感受。教授又说他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认同自己的母亲,到后来才意识到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是他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啊,在生命的很长一段旅程中我们并不能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许是永远也无法了解的),但是请相信“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我偶尔会觉得父母很罗嗦,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更体谅我的爸爸妈妈。

  5. “记住你是谁,并在高处驰骋。”

  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里面有一些关于领导和管理者的文章我不是很感兴趣,原因可能是与我的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而不能引发共鸣,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自己以后再认真读一下。我向来都觉得每本书在每个阶段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何况是这类好书。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二):优秀的人的故事合集

  登山的故事:

  应该如此感恩,自己能够收到教育,父母能够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和爱,包括从出生以来碰到那么多好的人。 对生活充满感恩。一个连语言都无法沟通的老妇人为了救他背着她走了3天。

  记得享受自己的生活,记住自己的幸运,对大多数人而言,自己身心健康,父母健在,有工作,有伴侣和小孩,有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人 ,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朋友,是多么幸福呀。

  又或者仅仅是路上陌生人的微笑,或者阳光灿烂,或者飘着小雨,看着高山,草地或者海洋,世界真的很美好。

  为别人创造运气,给予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快乐和回报。

  动物学考试:

  商业社会,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没有信息可以做出选择,完全没想到的情形,毫无目标和方向,可以我们需要再坚持一下,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做出一个决定,很有压力,但是我们必须得做,放弃不是办法,辱骂逃避只会失败。生活没有答案,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由于犹豫而错失良机,不要贪图安逸。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工作和生活

  记得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中或许是要讲求利益,利润。生活中更强调的是付出,共享。

  升职:升职之后要记得和员工打成一片,了解基层,创造一种用于沟通的文化。招聘那种用于智慧,正直,有勇气,能说出自己意见的人。

  别急着参加毕业聚会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五年是否有豪华车就能体现的,盲目追求快速的金钱,容易丧失遥远的目标。追逐自己真正的梦想,那才是持久的动力。

  失败之后爬起来

  漫长的人生,经商,失败不可避免。失败后觉得内疚,自责无可避免。最重要的是坦然承认失败,分析失败原因,吸收错误经验,fail to learn, lern to fail.

  电话演讲

  领导演讲需要用简单的话语,语气,声音吸引对方注意,让对方有图像化的内容

  看门的女人的儿子

  父母工作看似贫贱,但是他们努力的尽力去养活自己和子女,辛勤工作,没有任何可耻的地方,请注意你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大家都在为家庭努力和牺牲。

  篮球爱好者骨折后的转变

  作为教授的能力是能把自己很理解而别人不懂的东西 一点点剖析出来讲给别人听。我们和很多事情或者人的相聚时间其实很短暂,也许一辈子就只会经历80个春天,高中只有3年,大学只有4年,珍惜每一个相聚,聚精会神的做事,享受现在的人生。对人要好,也许这次告别之后,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再见。人生只有一次,很多东西看上去天天发生,可是没过多久,一切都变了。珍惜每一刻。

  领导授权

  领导下属,要授权,允许下属发展事业的多样化,放弃控制,请让自己的员工,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员工恐惧和害怕是无法做好事情的。良好的企业需要优秀的员工,请给优秀的员工发挥自己的杰出的想法的机会。(貌似德鲁克也特地写过)

  你如何影响别人的

  请对大家微笑 请多表扬工作好的人 请多给感谢 请真心去体会别人的感觉 请多多关注别人

  骑马的父亲

  看到自己的目标 了解自己的选择 把眼界放高,从低谷走出来,人生有低谷和高点,永远记得脑子里面的一幅画,在高点的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风景。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三):名字很NB,内容很一般~

  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是编者收集的故事。而且大部分是从上过这些教授的课程的学生或者助教而非教授本人收集的。因此,编写实际上是由编者亲自操刀,在行文的流畅性与结构的严谨性而言,不甚理想。还有一点就是,哈佛教授的人生故事起初是以演讲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的,而演讲的精彩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演讲者本人的肢体语言、音调以及气质等不可言说的东西,把演讲变成文字,必然大大削弱他的魅力。

  不过还是有几篇精品。

  比如第一章跌倒后再爬起,耶库马尔教授死里逃生的登山经历震撼人心,但他最终还是葬身于登山途中,多少令人感到唏嘘。他所传授的道理,放松以及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世界,并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都有着动人的力量。

  第二章关于鸟儿标本的故事也很不错。切实地指出在书斋里头搞学术与真刀实枪在商场奋战的不同。让人受益蛮深的。

  萨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在萨拉的故事里头,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为了我的前途,他们勤奋工作,虽有埋怨,却从不停止。萨拉的故事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人文关怀。这使我相信,每一个远离底层人民的管理者,如果缺少人文精神,他将变得如何冷酷,而这种冷酷又将使这个世界变得多么无情。

  此外,《你就是你》与《珍惜每一刻》都很不错,因为这些故事的哲理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血脉相连,具有打动人心的真实性。而其他的故事,则流于无聊的说教。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四):《记住我是谁》——请追寻您的梦想!

  一直想看一本好书,能够继续让我思考人生的价值!

  哈佛大学有个有个优良的传统,每位教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

  《记住我是谁》这是一本关于15位哈佛教授介绍自己的人生故事——这本书值得阅读!

  这也是一位大学教授兰迪在自己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做的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

  结合上面的记忆,再读这本书,我相信我会收获更多!!!

  -------------------------------------------------------

  1.我知道事业和家庭给人带来压力,但是要记得放松——享受并赞美生活。

  2. 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因为害怕作出错误的决定而丧失良机。不要因为贪图安逸而错失改变世界的机会。排除干扰,勇往直前,聆听你的激情,扣心自问,想想自己,想想整个人类,行动起来,做一些真正伟大的事情。

  3. 在这个世界上,人必须强硬,但是人也必须使自己心灵的某一部分保持些许温柔。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五):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张爱玲的一句话,今天想起来用,翻翻她的散文全编,却怎么也找不着出处了。不过也无妨,大凡教过书的人,都能体会其中的难处。

  “做人”意味着诚实与正直,意味着保持自己,保持全部生活的经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做戏”则出于课堂的要求,有时候你不得不在略带戏剧化的情境中,渲染、夸张、重复,甚至扮演。

  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难的。

  然而《教学勇气》中的观点不同,帕尔默主张自身心灵的完整,在真实的生活中与人相遇,因为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医生的工作方式是私人性的,他们必须为患者保密;律师虽然出席于公众法庭,但是他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不掺杂个人感情与经验;而教书则面临着“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合”,一如“徒步穿行在高速公路上”。

  帕尔默叹惋那些不够有勇气的教书匠们:“为了减少我们易受到的伤害,我们与学科分离,与学生分离,甚至与我们自己分离。”

  《教学勇气》第一章中的第二节《教学与真我》与第三节《当教师失去心灵》,是我最喜欢的段落,固然是因为他在这里提到并引用了哈维尔的言语(起先还有点不敢相信,因为书中译为“哈弗尔河”),更因为帕尔默的确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心灵的导师,其自身必定本色的,是活在真实中的有着轻盈的呼吸的人。

  但是前几天看《记住你是谁: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却又回到了张爱玲的难题。

  理查德•S•特德罗讲述的故事名为《你就是你》,他初到哈佛商学院任教时,总是被一个问题深深困惑—— 一个教师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向学生们展示自我——“你也许听了某些教授整个学期的课,但是对他们本人却一无所知。而有些教授则不一样,他们会充分利用自我,将自己的个性、奇怪的习惯以及幽默感带进课堂。”

  年轻而缺乏职业经历的他,一次午餐时坐到了哈佛终身教授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 Athos)教授身旁,安东尼德高望重,教学精湛,《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伟大的教师”曾经专门介绍他。

  他俩谈论到教师这个职业所面临的挑战。理查德说,在做一个好教员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本色是很难的。

  “不,”安东尼说,“你不需要做本色自己,只需像你自己就够了。”

  理查德从此不曾忘记过这条忠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体会也更深。

  在办公室与家庭之间,确定角色的区分与平衡,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你会面对陌生的学生,你不想把自我完全展现,所以不妨有一个在公共场合的形象——与你自己很像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是可信的,在创造这个形象时,你不是在假冒,但同时那又不是真实的你,那是一个职业化的你。

  理查德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的我与工作中的我之间做一个细微的划分,也就是区别我们是谁与我们做什么。”这个历史学博士,最终也成了哈佛的著名教授。

  看来,他既学会了做戏,也学会了做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