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0:0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10篇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是一本由[美] 帕蒂·贝兰托尼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全彩印刷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一):色彩对潜意识的操控

  读了一段时间了,每当打开一部电影时,书中的观点就会跳出来,写写这本书的趣味性吧。

  一部优秀的电影里,没有什么是随随便便的,如果你觉得电影主创们可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那是你太低估他们了。在谈电影中的色彩对人类意识影响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怎么样?也许你有画画的经历,那这一切就太简单了。现在,暂时忘掉理性,我们只凭感性来回答几个小问题。当你想到平静时候,你会想到什么颜色?当你想到恐惧呢?愤怒呢?想好答案了吗?无论你的性别和年龄,无论你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差不多大海天空蓝色可以让人平静,平静的颜色常常会比较的浅,而恐惧和愤怒会让人想到绿色红色黑色,这些狂暴的颜色常常会很深。

  每一种颜色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人们在潜意识上对色彩的认知也具有共通性,比如说红色代表激情权利欲望生命力,红色也会代表死亡、危险混乱焦虑黄色可以让人想到财富神圣回忆生命能量,也会让人想到强迫、执迷、警告和恐惧。蓝色可以让人想到宁静冷漠忧伤和无力,也可以让人想到忠诚、信赖、理性和干练。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会让人有某种固定的联想,也都有两面性。在一部优秀的电影里,艺术指导、摄影师和导演对于色彩的选用常常都富有深意,他们会根据故事人物情感阶段确定不同的色彩基调,而观众却不会那么的轻易察觉,但在潜意识上却早就被眼睛所看到的色彩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我们也常常想到很多电影中关于色彩运用的例子,但是很多时候,普通观众并不会去深思这个问题,感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比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逆着人群行走,穿着红衣服小女孩,她代表的就是希望和新生;陈可辛的《三更之回家》里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就代表着着死亡和困惑;《绿野仙踪》里的绿色女巫,她们看起来就很可怕,绿色在这里代表着邪恶;我们想到恐怖片的死亡毒气,它们常常是绿色的,就算《迷离效应》里可怕的Z射线也是绿色的。恐怖片《人类清除计划》里,整部电影的基调都是绿红黑,这个主基调象征着人类狂暴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罗曼•波兰斯基的《罗丝玛丽的婴儿》也利用红黄黑制造了史上最诡异的与魔鬼性交的场景。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费城故事》也常常是我们提到色彩运用时的绝佳范例,片中汉克斯饰演的男同性恋艾滋病人已经病入膏肓,在影片的第80分钟左右,他一边举着输液瓶在屋子里行走,一边为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黑人律师讲解歌剧的歌词。摄影机像幽灵一样漂浮在空中跟着汉克斯,情到深处时一束不知道哪里来的红光突然将他笼罩,场景中的灯光也突然变得很暗,镜头开始缓缓的往前推,愤怒的泪水从他的眼中流出,这一束“不知道哪里来的红光”道出了这个角色背后难言言说的痛苦和愤怒,他因为身份社会中遭遇的偏见和歧视。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以后再看电影,也可以多注意一下色彩,不仅仅恐怖惊悚题材的影片中那些色彩的使用,这种潜意识上的色彩分析任何时候都有用。有时候你被电影拉进了恐惧的深渊,你甚至不知道那都是色彩在搞鬼。当然这套用色彩评估电影的方法很多时候只适用于优秀的好电影,如今拍电影的门槛被拉的很低,很多外行人也照样拍起来了电影,我有时候就会用色彩这招来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如果导演对于色彩的选用乱七八糟毫无用意和层次,那片子八成就是一部烂片,不信你可以马上找一部电影试试,此方法立竿见影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大脑,没有你想的那么聪明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的话,除了可以用来形容《红楼梦》之外,用来形容电影也恰如其分。电影是光与影的魔术,是一场华丽的冒险,《金刚经》早就给出了一个更妙的注解:“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

  如何看待电影?一千个人可以给出一千零一个不同的答案,人群挤挤攘攘,挤在前面的人,有人看到情节,有人看到演员,有人看到绯闻,有一个叫帕蒂•贝兰托尼的家伙,站的位置有点奇怪,他看到了,额,看到了色彩。

  当然你会觉得这是一句大废话,电影要有色彩,这简直就是宇宙真理,没有色彩,如何表现男女演员的腮红和眼影?不过,电影中的色彩可没有那么肤浅,它还负责承载粉红色的爱情和浓黑色的绝望

  无时无刻存在东西,反而容易让人忽视,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色彩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暗示,就如同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空气。电影中色彩的使用,就是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里,给所有观众制造一场清醒暗示。

  当你坐在荧幕前,为安迪•杜弗雷终于逃出了肖申克监狱,获得了久违的自由而落泪时,你以为打动你的,只是那场旷日持久不声不响的救赎之旅吗?

  骚年,虽然有点煞风景,但是不得不告诉你,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在这部电影中,有一种东西始终牢牢地控制着观众的情感,而观众却几乎意识不到,这就是色彩。电影中的色彩运用,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掌控着观众的一颦一笑

  你能在肖申克的救赎里看到被禁锢的自由,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是由片中无所不在的冰冷蓝色制造出来的,研究表明,蓝色能够让人们产生无助的感觉,当我们看到发生在蓝色环境下的恶行时,就会与无助的受害者产生同样的感觉。蓝色不仅表现了囚犯的生活,也把观众放置在特定的心理位置上,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这种处理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观影体验

  凭借这部《肖申克的救赎》,摄影师罗杰•迪金斯拿到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你以为人家是随随便便拿到的吗?你以为电影中的色彩,是随心所欲挑选的吗?色彩和角色,一起把周围的空气变成了一片庞大的海域,海水涌过来慢慢淹没了观众的头顶,将人们带入他们一手创造的梦境,梦境造得天衣无缝,几乎没有任何破绽。

  所有高明的电影,都是一场目不暇接的魔术,你呆呆地在荧幕前看着导演拉出兔子,放飞鸽子,最终大变活人。透过这本《不懂色彩,不看电影》,你可以轻松解密这个庞大的魔术,几乎可以看到导演和摄影师在幕后吐着顽皮的舌头。

  这本书并不是与读者在讨论具体的电影,而是从技术层面,探讨电影是如何打动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一个纯理科的命题,用数据和实验结果来分析,颜色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暗示。这绝对没有演员绯闻那么吸引眼球,而且也不够浪漫,因为你忽然发现,原来你为电影中的悲欢离合落下的眼泪,到头来不过就是别人一手操控的把戏。

  别急着沮丧恼怒,我们的大脑远没有我们设想的那般聪明,它也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色彩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是:“电影、艺术、大众读物”,如果你真的认真看了这本书,你会觉得这些上架建议怎么够,还应该在后面加上一个词:“心理”。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三):【雨枫试读】色彩——看的见的声音

  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玛利翁

  色彩之于电影,宛如明眸之于美人。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一间咖啡馆放映了世界上首部电影,1937年《浮华世界》的诞生标志了彩色电影时代的到来,这在电影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黑白电影固然有她的魅力,但七彩的影片更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烈感染力与更深刻的触动。

  目前的电影尚未能给观众带来嗅觉味觉的感受,视觉与听觉无疑是导演的艺术魔法棒。观众置身于影院,眼中投影着屏幕变幻莫测的色彩,心情也随之或浮或沉,时而悲伤,时而亢奋,时而心如止水,时而愤怒难抑,时而似找回初恋的感觉,时而似乎看穿人世浮华。也许事隔经年,回忆起那部电影,心旌仍会随之一动。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帕蒂•贝兰托尼的《不懂色彩,不看电影》会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帕蒂•贝兰托尼在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细致分析64部八九十年代经典影片来想我们论证不同色彩在电影叙事中的奇妙作用阅读此书,不用担心生僻的专业术语阻碍我们对色彩电影学的理解,相反这是一本零门槛的书,只要你是个电影爱好者,美学爱好者,那么它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

  红、黄、蓝、橙、绿、紫,这是帕蒂精心挑选用以分析的六种色彩。每种色彩当然不是只带有单一的情感,而是在导演运用下复杂多变的富有魔力的。例如帕蒂对红色的分析,《绿野仙踪》中红色的鞋子代表着力量与希望,《上班女郎》中凯瑟琳鲜红的裙装象征权利,《莎温情史》中火红色的床罩增添了浓浓的情欲,《午夜惊情》中海伦橘红辣椒般的皮衣凸显了她的性感和令人窒息的诱惑,《无因的反叛》中迪恩的红色夹克成就了那道挑衅之红,《罗拉快跑》中罗拉的一头红发在不停的奔跑中跳跃,始终渲染着紧张氛围

  是的,单单红这一种颜色,就能借助不同的载体,控制观众在观影之旅中的情感。而此前的我,在享受电影的视觉饕餮大餐时,总是无意识地感叹着,却不知为何她有这般魔力。帕蒂的这本书却让我知晓了“单纯地观看一部电影是件容易事,但是要理解一部电影深层次的内涵绝非易事”,而色彩是一门看懂电影的好技巧。就像导演绝不会在主角心灰意冷时让太阳当空照,而是会用灰蒙蒙的阴天或是霏霏的雨天来渲染悲伤地氛围,进而感染观众。例如《肖申克的救赎》的整个色调都是灰灰的蓝色,来营造自由被剥夺的压抑,而最后安迪最终获得自由,杨帆蔚蓝的大海时,那抹耀眼的蓝色为电影画上圆满的句点,也给观众的心情增添亮色。

  于是回忆自己看过的电影,觉得自己错过太多导演的精心安排,也恍然大悟当初的悲伤与快乐。例如《赎罪》(2007)中反复出现的绿色,塞西利亚在树林中奔跑的场景,周遭是躁动的绿色,心情沉重的布里奥妮穿过树林,以及罗比被捕那晚塞西莉亚穿的那袭华美的墨绿色长裙,脑海中回忆这一幕幕场景,突然明白了导演的用心,绿是塞西莉亚与罗比的爱情,只能萌芽,却无法结成果实,而绿对于布里奥妮是青春青涩,是犯错后的追悔莫及终身难以逃脱的罪孽感。我想,这些理解,不读帕蒂的这本书,我也许只会一直很肤浅得想当然,而不会理解导演的用心。

  电影离不开色彩,,色彩是电影的另一双歌喉,唱着引人入胜的歌谣,引领着我们走进导演编织的影梦中。若是想重新读懂电影,一定不要错过帕蒂•贝兰托尼的《不懂色彩,不看电影》。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四):【雨枫试读】集体的色彩密码

  本书的名字叫不懂色彩,不看电影。想想其实也未必,色彩对于人类的暗示意味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本能通过遗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所以不懂色彩的人,他也会看懂电影,只是他在单纯地运用本能,而没有意识到其背后的原因。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潜意识,补充叙事。

  但反过来,确实可以说,不懂色彩的人拍不好电影,电影中的色彩从来都不是随意的,它需要同情节符合,有时甚至承担着表达出作者未曾表现的其他含义的重要使命

  所以如果你爱好电影,不仅仅满足于享受电影带给你的充沛的情感,还有志于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电影。那么这本书对你是很有益处的。

  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两次“红”“蓝”色彩实验的记述,证明了人类会被环境的颜色所影响这样的道理相信大部分人对于“色彩决定我们的思维和感觉”这种论调并不陌生,可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吗?

  在书中,作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要归结于一种叫作共振的现象。这涉及到物理知识:“人类完全是由光线组成,我们看上去像是实体,因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只让我们看到了光的粒子性。但我们知道,光具有粒子(实体)和波(频率)的双重形式。我们能‘感受’到光,是因为我们和以波的形式出现的光产生了共振。”

  本书中,作者用几种颜色的彩页将本书按不同的色彩章节分割开。好奇的读者可以盯着这些彩页感受一下不同的颜色带给我们的不同影响,从而更感性地理解作者的论述。而在一个颜色主调章节下介绍的电影,往往包含着其他颜色的说明,本书体贴地将字体颜色与所论述的内容一致,使读者一目了然,并且在它相对应的章节中表明电影所在的密码,使读者的阅读更加具有条理性。

  作者认为红色是视觉的咖啡因,激活人的生命力,使人变得好斗、焦虑、出现强迫症的倾向,它可以激发出人类潜在的激情,红色等同于权力。红色能操控人们的空间感。在视觉上富有侵略性。可以让事物看起来更快。经常象征冷酷,而压暗成酒红色/紫红色的红色则代表成熟、高贵、优雅。

  与书中所举的例子不同,我在读完这段论述后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一个叫作《亲切的金子》的韩国电影,主人公出狱以后开始自己的复仇计划,她为自己涂抹了惊心动魄的大红色的眼影,而在复仇结束之后又擦去了红色眼影。

  我想起的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面是法国《红》《白》《蓝》三部曲。三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电影色彩主旋律,不正巧妙的奠定了每部电影的感情基调了吗?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有恍然大悟之感,本书罗列的上百部电影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想起有很多你喜欢的电影。这本书让你换一个角度重新欣赏这些电影,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五):【雨枫试读】色彩与电影

  色彩与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尤其从彩色影片诞生,颜色继声音在电影元素里占有同样重要的一席之地。通常我们认为,色彩是用视觉去感受的。然而事实上,色彩不光通过视觉来启发心理感知,有时候还会生发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的效果。

  作者根据色谱着重介绍了六大色系,并且结合在相关影片当中的应用,对各类色彩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影片中发挥的作用,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看着一份份耳熟能详的片单,从帮助构建环境及心理引导的角度来解析色彩的作用,于影片、于影评,可谓一次奇妙的阅读经历。这本书有一项重要贡献,就是将一直以来默默无闻为电影增光添彩的幕后设计人员推到了台前。读者与观众都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独到的眼光,感谢他们精准的调度配合。

  有个词语叫:红男绿女。就从这个描绘色彩的词语出发,谈谈对红色与绿色认识上的收获。红色代表热情奔放,而在某种情况却是危险、血腥的代名词。绿色也具有分裂个性,我们看到绿色的草地总会联想到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发;但对绿色的气体或液体往往会不自觉得敬而远之,因为此时绿色通常与邪恶和毒素相关。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交通信号灯设计为红灯停绿灯行,而股市则以红色代表上涨,绿色指代下跌。两者是截然相反的应用,很难说谁对谁错。或许这也是色彩分裂的一种特质吧。

  关于红色,作者谈到了不少经典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件猩红醒目的红马甲。限于篇幅当然也没法面面俱到,趁热补充点自己的看法。库布里克的《闪灵》里,那道经典的血浪竟然没被收录,实在有些可惜。那种震撼与压迫在胸口的恐惧感,相信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是一次极为出色的红色性格展现。张艺谋更是对红有着独特的偏爱。从《红高粱》一路走来,几乎每部电影的主题都是红色。在《我的父亲母亲》里,象征美好年月的那段彩色回忆,章子怡那身鲜红上衣就寄托着美好的希望。老谋子对红色的理解非常深刻,可以说红色的各种性格都在他的影片里得到了展现。

  再来看绿色。绿色通常携带着邪恶的气息,而且当仁不让得成为毒物的代言人。不是有句话叫做:吓得脸都绿了么。绿色与病变、中毒纠缠不清,可见绿色不怎么健康。恐怖片总喜欢营造绿色环境,有时甚至唇彩都是绿的,效果却往往事半功倍。不过分裂的绿色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怪物史莱克》。按说一个通体绿色的生物总让人觉得不安全,比如蛇与青蛙。然而这个卡通人物却不讨人嫌,与绿得发亮的青草又没什么共通点,颇是费解。再有陈英雄蜚声国际的越南绿。在他作品里的绿色浓到像要溢出来滴下来一样,满是一派对生活的热望。另一方面又透露着一层诡异。闷热的夏天,迟缓的节奏被绿色逼出一股压抑,无处发泄难以释放。之于张艺谋的红色,陈英雄通过光线、明暗、景深及反差对比等技法,尽现他对于绿色的挚爱。色彩大师讲述关于爱情存放的故事,一贯的清新淡雅,略带苦涩,如木瓜之味。

  在彩色电影尚未问世时,曾经的作法是人工为胶片上色。比如不少早期默片都会根据情景需要,把电影胶片涂抹成暖色调的黄色或冷色系的蓝色。但也有异数,比如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根据每个场景的主题人工上色,与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大相径庭。尽管这是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影片,但这也是一部伪彩色影片。

  试着在观影过程中发觉色彩的心理暗示,必定有助于理解影片及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可惜本书着重介绍的几乎都是英语世界影片,实在有些狭隘与可惜。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六):看看专业人士对这本书的评价

  帕蒂•贝兰托尼的《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一书,用极富娱乐性的方式探讨了色彩世界及其带给人们的情感效应。通过细致分析一系列经典电影,探讨它们如何用颜色定义片中人物并推动剧情,贝兰托尼鲜活而深刻地向我们展示了观众在观看色彩丰富的电影时,表现出怎样不同的回应。

  贝兰托尼温柔而坚定地引导我们走向我们曾忽视的地方。对于试图用色彩来建立概念或塑造环境的读者来说,本书充满了启示。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再也不能将色彩的世界视为理所当然。

  ——罗伯特•博伊尔,电影制作设计师,四次获奥斯卡奖提名,电影作品包括《西北偏北》《群鸟》《龙凤斗智》《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等

  这本书有着奇妙的创意,令人印象深刻!帕蒂的书展现出色彩在揭示人物与故事时所体现出的重要性。

  ——亨利•巴姆斯泰德,电影制作设计师,两次获奥斯卡奖提名,电影作品包括《杀死一只知更鸟》《骗中骗》《不可饶恕》《神秘河》等

  我们用眼睛观看色彩,而帕蒂•贝兰托尼则全身心地感受色彩。她在研究观众对电影中色彩的情感反应时充满热情。这本书督促我重新审视自己最爱的电影,并帮助我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它们。这本书具有开拓性意义,对学习电影摄影及制作设计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是宝贵的财富。

  ——朱迪•艾罗拉,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会员,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电影摄影系主任

  贝兰托尼在书中引用了权威的案例,并极具自信地进行了论证。她所提出的关于电影色彩的概念极具突破性,就像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课一样。

  在仔细审视贝兰托尼列举的诸多案例之后,我们发现,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往往并不是有趣的巧合,而是有意识的艺术选择,它们在电影语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拥有特定的意义。

  一些时候,电影中的色彩选择是无意识的,十分简单;而更多时候,电影中的色彩是由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在这两种情况中,电影色彩的选择都要依赖于电影人的本能与智识,这是撑起艺术的支柱。

  这是一本伟大的书,读完它,人们将会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电影。

  ——萨姆•L.格罗格,美国电影学院主任

  色彩一直是电影人所拥有的宝贵财富。数码工具的出现,在近三年里拓宽了人们对色彩的选择范围,而帕蒂•贝兰托尼的书,能让电影人看清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可能性。

  ——罗伯特•霍夫曼,特艺集团营销部副总裁

  帕蒂•贝兰托尼让我们看清了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力量。她的书对于电影从业者、艺术家、作家、设计师、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医师,以及所有想要更深入理解视觉体验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朱迪斯•瑟尔,《文学的九型人格:透彻分析文学人物》作者

  这本书出色地探究了色彩怎样影响人们对世界的情感认知。帕蒂主要讨论了电影中的色彩效应,然而这本书对所有视觉艺术创作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拉尔夫•弗尼切罗,大布景设计师,曾获托尼奖提名,现任职于圣迭戈州立学

  帕蒂在解析色彩与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方式时,表现得极其出色。她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大脑理解视觉艺术的方式,以及电影触动人们的方式。她提出的这些概念,让我们在利用数码媒介进行电影创作时受益匪浅!

  ——贝弗利•伍德•霍尔特,Deluxe洗印公司技术与客户公关部执行副主席

  绝妙!这本书让我们对喜爱的电影有了全新的观察方式。它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并欣赏我们与电影之间的浪漫关系。这就好比,在五十岁时,你欣赏一幅维梅尔的画作,必然会与你在二十岁时欣赏它有不同的观感。对于观看者来说,其观感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深入。

  ——朱迪•艾罗拉,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电影摄影系主任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七):用心看用心读的好书

  是一本好书,也是一本需要很久才能好好读懂的书。

  从优秀的电影作品出发,向我们解释了在视觉叙述中色彩的力量,有充满力量的刺激色红色;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能给人警示的黄色;忧郁无力、激发人理性的蓝色;让人愉悦却无法激发理性思维的橙色;双刃剑般的绿色;虚无缥缈、象征死亡与神秘的紫色。

  全文结合电影画面和镜头分别向我们阐述了以上六种色彩的不同作用,直观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也是我认为最大的不足。作者为了将色彩的力量阐述清楚,不得不对在一些章节中对电影情节、镜头做出费心的描述,所以当我们没有看过电影,对电影情节不熟悉的时候,文字看起来会显得生硬无趣,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难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色彩力量的说服力。于是我尽量在阅读的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去观看文中提到的画面情节,但是有些色彩的作用是对于整个影片起整体把控作用,而非局限于一两个镜头,这就需要看完整部电影才能真正理解。

  所以我建议,要真正理解吸收本书,真正感受色彩的力量,借助作者给我们的提示和指导,好好地看一遍书中作为实例的电影,并在之后看电影的同时刻意地考虑色彩的作用。所以,这也是一本需要很久才能好好读懂的书。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八):【雨枫试读】通往色彩达人之路

  【雨枫试读】通往色彩达人之路

  一直很喜欢看电影,也会在Mtime等国电影门户式网站发表影评。虽然色彩是电影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这也能成为一门如此全面的分析手段,一门如此强大的艺术言语。对我个人来说,这本书帮助我对电影的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和层次。

  通过色彩世界的斑斓阐明对人们情感和身心的效应与影响,分析对剧情起到的的重要作用。以及说这一本理论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打开全新电影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一本专业的电影色彩影评集,通过色彩的表现形式带人们进入情节,触动内心。

  色彩就像一门通用的语言,帮助电影和生活在视觉上定义某个角色的性格弧线,或使故事的层次更加丰富。色彩影响我们的选择,看法和情感状态。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色彩会产生微笑的差别,太总体来说会产生巨大的共鸣。本书从色谱中的六种重要颜色进行分类描述,包括:红黄蓝澄绿紫。这是电影界运用十分广泛和多元化的色彩。六种颜色成为了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了综述和细分的六种分色彩,通过1-3个代表细分色彩的代表性电影能进行深刻的表述。从一个特性出发,来阐明对视觉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这是一本令人心醉的书籍,书中的运用各种色彩同时给心灵带来很强烈的冲击。像一幅完美的画作,而非仅仅是言语的刻画描绘。拥有鲜活的唯美图片,影片剧照和介绍,名人语言,电影整体的情感的变化,人物的分析,色彩重要的体现等等多方面的融合,使得设计感和冲击力十分浓重。本书中有时候一个电影会有一个主色调,然后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会出线多元化的基调,而非生硬般的只是刻画一种特性。从读者角度出发,将理论,色彩,电影等得到整体的升华,又充满人性化。

  根据作者的意图,我简单说下红色,黄色和蓝色。

  红色:有力,情欲,挑衅,焦虑,愤怒,浪漫。生活中需要你的激情,激情是生活中丰富的一面,它随时陪伴着你,你若能唤醒它,它就会给你人生上的成功。鲜红色能给以生命力,也能给予好斗,焦虑。具有操纵空间感,也能让事物看起来速度更快,鲜红色经常象征冷酷,暖红色常代表感性和欲望,玫红色夹杂蓝色的浅红色更多代表浪漫。酒红色,紫色代表成熟,高贵和优雅。

  黄色:活力,执迷,放肆,纯真,警示,田园。一种矛盾色彩,具有视觉侵略性,一种警戒色。同时又是太阳的颜色,充满生机和温馨。让黄色完美指代执迷情绪,有时候黄色环境会让人产生焦虑。黄色饱和度越低越优雅,鲜亮黄色让人十分痛苦,而太阳光的蜂蜜色叫人充满回忆,乡愁,梦幻与温馨。

  蓝色:无力,理性,温暖,忧郁,冰冷,被动。代表忧伤,会引人思考,取向被动和内省。而又象征着忠诚,信赖之类的观念。钢青色与知性离得最近,蓝绿色激发人们的开发和互动,充满欢乐和失去时间观念。清冷蓝色让人保持沉默和静止。我个人觉得它有时也是生活中轻松的一面,也是所有人最向往的,因为在生活中谁都想轻轻松松的度过每一天。细微变化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

  橙绿紫部分从下面6个特性进行撰写,每部电影都充满表达色彩带来的视觉和内心的感受。等待大家自己去发现和从书中探索作者笔下的色彩情感。橙色:温暖,天真,浪漫,异国,毒性,大地。绿色:健康,暧昧,生机,恶毒,不详,破败。紫色:无性,虚幻,奇异,神秘,不详,飘渺。

  这种探索式的实验方式带来本书的面向世人,电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色彩的体系和实验结果可以完全在生活之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和延续。感谢多着多年来的积蓄才能表如此精彩的内容带给我们,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发行让更多的人看到学习到震撼人心的色彩体系,最后也感谢雨枫提供的这次难得的好机会。

  生活,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生活,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总之,生活需要色彩才会精彩。生活如果没有了色彩那么就不再精彩,平平凡凡的生活有什么好呢?不如多几分麻烦和几分快乐,这样能让人受到启发和感悟,也能得到经验和教训,所以生活需要色彩。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读后感(九):电影中的色彩与心理:《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

  因为要介绍这本书,所以我把本来打算放在结尾的一段话放在开头吐槽。

  ——中国出版社能不能不要再糟蹋书名了?

  这本书的原名是《If it's Purple, Someone's Gonna Die》。

  翻译过来:如果是紫色的,某个倒霉蛋儿就要死了。

  的确很无厘头。

  但是没关系啊!有副标题啊。

  副标题是《The Power of Color in Visual Storytelling》。

  翻译过来:在可视化的讲述故事过程中,颜色发挥着作用。

  再看看中文书名。

  《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

  我是个善良的人,不挑歪理,不然我一定问出版社:色盲不能看电影吗?

  这样的题目真够奇葩的。

  (本书和本文都不讨论黑白电影)

  幸好这本书的内容,不会因为书名太奇葩,而变得很堕落。

  这本书的创意是作者在教学中偶得之——用电影中某个镜头的色彩搭配,分析与了解观众的感受,进而了解到导演和色彩指导的意图与剧情的变化、人物的塑造等等。

  仔细一想,便知道这是一本不好写、但写好了会有很多读者的书。

  作者挑选了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

  并通过颜色,来分析电影中的标志性镜头或者关键镜头里面的颜色应用对人物性格、故事开展、观众心理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一个电影镜头里面,颜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或者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其他颜色同时作为补充。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排列组合的复杂性。

  红色可以和蓝色搭配,也可以和橙色或者黄色搭配;绿色作为主色的时候,还可以出现橙色、蓝色;紫色如果和红色搭配时一种效果,换成橙色是另一种效果……

  于是这便出现了本书的一个局限,即在选择电影和选择镜头上,无法一一列举如此多的组合形式。

  故而会有一点小混乱以及一点片面。作者当然在努力克服这一点。

  其次,色彩的应用务必考虑到观众的心理。

  观众的心理感受是隐形的、对剧情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构成了电影剧情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然而,编剧和导演真的能把握并通过色彩引导观众吗?

  做到这一点很难。何况每个人对色彩的感受不尽相同。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非常不想读这本书的。

  因为书名让我以为这是一本类似于乐嘉的色彩心理学。

  对于乐嘉的色彩心理学,我只看过他最初的一本书,便没有勇气再继续读下去了。

  要知道,自以为是的绝对化,简直就是对乐嘉的色彩心理学的恰当定位。

  如果一定要把人分为红色性格、蓝色性格等等,这样一个又一个框框,不是很可笑吗?

  幸运的是,这本书是非常理智的,也没有太多的绝对化。

  如果你对电影里的色彩运用感兴趣,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还可以看看叶锦添的《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

  -------------------------------------------

  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