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增长的极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0:53: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10篇

  《增长极限》是一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著作,0.94出版的1983年图书,本书定价:231页,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一):致病的自负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由于有限资源以及地球生态的限制,在地球和人类社会的系统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生产的增长最迟将在2100停止。

  这本书发表的时候,西方第一次石油危机还没有发生,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在文化立场上对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但是技术的发展仍然使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日益高涨,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中,物质的益愈丰富让人们沉浸在无限发展的美梦里,不能自拔。

  今天广为人知的持续发展、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污染问题,在当时还不是媒体和公众热衷谈论的话题。尽管当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但是相比下一代人的生存问题,冷战的威胁仍然还是这个地球上的居民关注的焦点;水门事件已经发生,但《纽约时报》两个年轻的记者还没有从深喉那里扫听到更多的内幕,而尼克松刚刚和东方的红色中国领导人握手,并为此感到踌躇志满。

  事实上,直到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这本书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80年代,这本书也被介绍到中国。一周前,我在一个旧书店找到这本书的中译本,是包遵信先生主持编译的《走向未来》丛书的一册——应该是最早的译本。

  相对于作者表达的对人类前景的担忧,我更感兴趣的是翻译者在前言中表达的一种无来由的自负。翻译者(名字忘记了)在表达了与作者类似的担忧的同时,表现出让人无从捉摸的自信:他们(西方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

  今天看来,这种自负更像是一种辛辣的讽刺——我们今天正在面临与西方当年同样甚至更加难堪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用主义视野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时候被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秘方。说来可笑,在中国这个产生了最玄乎其玄的老庄哲学的国度,在逻辑思维上却一直处于婴儿期,简单、线性,本能的拒绝推理和思辨,拿着感悟当真理。所以我们常常在武侠小说看到,一种毒药必然有一种解药,服之立解,仿佛是钥匙开锁一样简单直接。

  而这个时候,权力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让民众相信,真理已经被他们掌握了,只要按照既定的方法走下去,正确的目标尽管遥远,也一定能达到。通过这种愚民政策获得统治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就被刻意装扮成这种神兵利器。

  另外一个方面,从当时来说,这也绝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1967年,麦克卢汉就已经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但在古老的东方,不管经历怎样的政治动荡,自我封闭的心理一直潜伏在民族的潜意识里。东南临大海,西隔雪山,北有大漠的地理造就中央大国的傲慢和自我封闭,使得罗马俱乐部的创建者奥雷利奥•佩切伊(Aurelio Peccei)振臂高呼:要本着“对世界的深刻关切和对人类的永恒信念”,“关注并研究人类未来的遥远前景”时,在中国却遇到一种惴惴不安的窥视和与我无干的自我安慰。

  如果说,这种自绝于全人类体系之外的优越感和“遗世独立”的姿态,加上“毒药-解药”式的简单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构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盲目自负,那么这种自负即使不是致命的,至少也是致病的。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二):对比富足

  阅读·增长的极限与富足

  增长的极限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富足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前者是悲观,后者是乐观。

  增长的极限。一张纸每对折一次,厚度增加一倍。每过18个月,芯片的运算速度会增加一倍。这种增长被称为指数增长,指数的增长是有极限的。一张纸不能够无限对折,生活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张纸对折七八次后,就再也叠不动了。原子和原子的距离是一个固定值,芯片的电路和电路的距离从22纳米到14纳米,但是电路的距离不会比原子间的距离还小。摩尔定律不会一直适用下去。

  这本书大量运用了数学模型world3,以图表的方式呈现了人口,土地,水,森林,矿产资等几方面的数据变化。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地球的负荷越来越重,可用耕地的退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淡水资源的减少,水资源污染,地下水下降,臭氧空洞。森林面积矿产资源的减少,每年人们消耗的物品的量越来越多。

  本书提出了为什么矿产资源,石油说几十年要用完,反而到现在还没有用完。原因是现今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探明了许多未知储量,用来弥补已经消耗的石油量,但地球的总储量是有限的。穷人为什么越穷越生?没有节育措施、没有选择、没有权力、除了寄希望于孩子能带来收入或增加家庭劳动力之外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贫穷反过来又促使人口无限增长。

  看完本书最大感受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应该提倡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可持续的使用率不能高于它们的再生率。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可持续的利用率不能高于用以代替它们的可再生资源可持续的利用率。对于污染而言,可持续的排放率不能够高于污染物被循环利用、吸收以及在汇中无害分解的速率。

  富足。这本书多以故事来证明观点,而增长的极限多以理性的数据来证明。开篇先承认地球严峻的形势,然后提出了与马斯洛类型的金字塔相似的富足金字塔。富足金字塔由三层构成:最底层是水、食物、住所,中间层包括丰富的能源、充分的受教育机会、便利的信息通信技术,最高层则是健康与自由。作者从人类大脑生理结构上说明人对坏消息比较敏感,或者说过度偏爱的角度来推理出人们对于地球资源悲观。

  作者用一个逻辑,有钱人就贵点卖给他们,穷人就便宜点降低质量标准卖给他们,到最后都能够买到物品,则贫困人口越来越少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个谬论,你能把用一些人用的是五千多的新iPhone ,一些人只能买的起一百多的诺基亚,你就说他们都用的起手机了,所以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了。我靠,这完全是两种不同体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看完这两本书,我更支持悲观者观点。也许真的会有一天人类真的会实现地球移民计划,那么一切资源不再是限制。但是人类能不能依靠现在科技走到那一步还是未知数。我承认科技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但是科技有时候被玩坏了,变成了一种传销。富足中提出的Loc ,它是一个便携式的、手机大小的装置,允许医生、护士甚至是由病人本人采集体液样本(比如尿液、唾液或者一滴血),而且在几分钟内就能得出结果。这个概念炒火了一个美国女富豪伊丽莎白•霍姆斯,最后骗局被揭露,她的身价从45亿美元跌到0,整个美国被她欺骗了。我们如果对于科技盲目的乐观,而继续对现在污染浪费不管不顾,会越来越危险,地球会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的生存。现在我工作的城市雾霾越来越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实体经济也受到其影响,城市高速公路瘫痪,工地施工停止。在以后的日子,人们每年消耗资源的数量在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也许会熬不到下一场彻底科技革命爆发的时刻。我是一个谨慎的赌徒,我会把赌注押在前一本书上。

  最后的标注。

  由于物质源的稀缺,贫困社会总是回收并再使用物质。而富裕社会因为物质汇的稀缺也正在重新学习如何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循环正从一种劳动密集型活动转向资本和能源密集型活动,后者利用了机械化的堆肥搅拌翻堆机、粉碎机和筛选系统、蒸煮器、矿泥混合器、饮料废瓶回收机(用于回收在瓶子上残留的任何物质),并设立了针对工业或是居民生活的废物回收管理公司。

  地球上大多数居民的持续贫困和少数居民的过度消费是环境恶化的两个主要原因。当前的进程是不可持续的,而推迟采取行动不再是一种选择了。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三):读《人的素质》(三)

  一

  作者在开篇就指出:自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是一个自由的人。所以要以自由的思考去面对人类的困境和难题。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坚守啊!作为一名拥有国际工作和生活经历的人,一名从事过地下工作和以政治犯身份从监牢中死里逃生的人,作者的视野是全球性的,对问题的分析是独到的,对人性的理解是深刻的。

  这本书发表于1977年,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和事早已时过境迁,此后全球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件。有些印证了,有些尚未出现。为了充分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我采取了多次阅读和主题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到今天为止,先后完整地读了多遍,每次有不同的感悟:

  第一遍,囫囵吞枣。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因前后相隔时间较长,只能朦胧地、模糊地对本书得到大概的印象,对人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感到震惊,至于为什么将书命名为《人的素质》,虽然感到有重大的关联,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第二阶段,分章节细读。用了两周的时间,找出每个章节的关键概念,反复阅读相关段落,以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一个将书“读薄”,从整体上把握书的脉络的过程。

  第三阶段,以主题阅读方式,同时阅读了与此书观点相关或相似的其他书籍,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新基础”教育论》等。此外查阅了中外有代表性的、介绍罗马俱乐部思想变迁的文章和论文,浏览了罗马俱乐部官方网站。希望通过更为广泛的对“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观点”背景的了解,作者与罗马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和两者的成长历程,以及其他人的思考,引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如对“学会生存”、“基础教育之新基础”的不同以往的理解等。

  二

  本书共17万字,分为9章。可归结为三个部分:成书背景(第一、二、三章),人类现状分析(第四、五、六、七章),人类的出路(第八、九章)。整本书看似与教育并无交集,但作者几乎在每一章的结尾处都会强调一个观点:要想解决人类的困境,必须提高全人类的素质。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一名教育工作者阅读此书是得不到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但所受到的启发与震撼,一点不亚于阅读一本经典的教育哲学专著。因为当且只有当将教育放到整个人类发展的背景中时,我们才可能看清楚自己的教育的目的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

  在章节细目中,我将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和观点分别用红色和绿色做了标注,它们即为我此次读书报告的展开框架。现摘录于下:

  概念:

  自由(第一章)

  第四大因素:科学技术(其他三个是:自然、人类、社会)(第二章第1点)

  超国家(第三章第3点)

  适应(第七章第4点)

  爱(第九章第3点)

  观点:

  技术缺乏理智、判断、方向感——现代人同样缺乏与其新处境相一致的责任感——发展全球责任感以及评价自己行为效果——建立新的秩序(第二章第4点)

  用系统地使用全球模式的方法来提出并分析事件性(疑为“世界”性——本人注)难题(第四章第3点)

  萨尔茨堡精神:所有的民族和国家积极地团结和合作对于人类迎接时代的挑战是必不可少的(第六章第1点)

  保证世界上所有公民都过上有尊严的、富裕的生活(第六章第3点),使人的需要得到合理性的满足(第八章第2点)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四):读《人的素质》(二)

  整理了一下《人的素质》细目:

  序言

  物质革命迅猛发展——通过传播,唤起了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增长的极限——人口、工业污染、粮食、石油——无人知道何时会发生毁灭性的灾难——人必须向内找寻解决的办法——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时间紧迫

  第一章 生活经历

  父亲使我懂得:作一个名副其实的人,作一个自由的人(人道主义精神)——家庭气氛、居住的城市(都灵)都是热爱自由的——访问苏联接触共产主义——组成幸福的家庭——前往中国工作,组织同胞撤退——投身反法西斯的运动(参加GL组织)被捕——在狱中对人性的进一步思考和感悟——战后主管菲亚特汽车公司——重新做回工业经理,参与重建祖国(意大利)的工作————回拉丁美洲主管菲亚特公司,负责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运动——获得了宝贵的取得成效改革的总结(三项原则:人、时机、土地和水)——主管陷入严重危机的奥利维梯公司(获得了又一次对人类能力的认识)——感到需要转变工作中心,回到对整个人类未来走向的思考。

  第二章 变化了的人类环境

  1、 人类的全球统治

  人类在地球上地位的变化——寿命延长、人口爆炸、物欲增长——科学技术成为人类体系中无法驾驭的第四个因素

  2、 人类的新角色

  人类在各个领域利用科学技术成为主宰者——技术缺乏理智、判断、方向感——现代人同样缺乏与其新处境相一致的责任感——必须提高全体人类的平均素质

  3、 天下大乱

  4、 未来的更大变化

  人类的致命弱点(以自我为中心)——应努力加深对新处境的了解——发展全球责任感以及评价自己行为效果——建立新的秩序

  第三章 不寻常的新冒险

  1、 作好准备

  对在不发达地区的所见所闻感到震惊——发达国家援助的无力——供职于菲亚特公司的经历(与公司达成协议,保留自由的时间)

  2、 阿迪拉——带着使命的商务

  私企与国企的优越性比较——成立阿迪拉(Adela)公司——非常成功地帮助了拉丁美洲的工业化发展(跨国性、催化剂作用)——私企系统化的想法

  3、 跨国公司的变化

  对跨国公司本质的分析——如何做到真正的“跨国”——超国家(非国家性)——使跨国公司能够真正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4、 IIASA——应用系统分析

  访美讲学宣传两种思想:要想解决全球问题,必须地球上所有政体国家做出一致努力;要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及其他现代技术——七年艰苦努力于1972年10月,建立起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IIASA)

  5、 面前的裂痕

  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眼前的、局部的事件和问题上——作者致力于全球各地的演讲,促进人们对全球问题、人类共同困境的觉醒和思考——成立了另一个民间组织IFIAS(国际高级研究所联合会)——罗马俱乐部诞生

  第四章 罗马俱乐部

  1、 困境及其难题

  人类不知道如何成为真正的现代人——危机无处不在: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盘根错节、相互作用——问题的数量变得与日俱增——人类对此却浑然不觉

  2、 一个俱乐部的奇特诞生

  与亚历山大•金的会晤——请埃里克•詹姆茨撰写介绍世界难题的整个背景的论文——林塞研究院会议——作者家中成立“继续委员会”深化对话——罗马俱乐部宣告诞生

  3、 如何得到理解

  利用一切宣传方式、途径(科学论文、演说、声明、宣言、大会、专题讨论会等)但没产生任何实质性结果——阿尔巴什会议(第一次同高级领导人有组织的对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系统地使用全球模式的方法来提出并分析事件性难题——奥茨伯罕的建议(夭折)——继续寻求新的道路

  4、 组织一个软组织

  关于罗马俱乐部组建、宗旨及成员资格的确定

  第五章 增长的烦恼

  1、 杰依 弗雷斯特的艰辛开拓

  工程师的办法(五个主要参数:人口、资本投资、非再生性资源的使用、污染、食品生产)对变量以指数增长为特征的相互作用动力态势进行数学分析——世界动力学技术:世界一号—世界二号——进入转折点

  2、 丹尼斯 梅多斯的新阶段

  《增长的极限》1972年3月——引发对“增长”的全球性论争——为什么而增长——发展的概念逐渐取代增长的概念

  3、 限制无处不有

  物质的限制(非再生性自然资源)——生态的(生物圈遭到破坏)、生物的(大量物种灭亡)和文化的(人类社会-政治结构)限制——要想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将努力集中在发展人控制自己及其世界的意愿上

  第六章 新的战略、新的秩序——何为目标?

  1、 冲向新的高度

  “零增长”观点遭到攻击——石油危机引发人类对此观点重新评价和思考——《新的限度》论文:人类可能要为人种采用一种至上的生存伦理——克莱斯姆城堡会议,萨尔茨堡精神:所有的民族和国家中积极地团结和合作对于人类迎接时代的挑战是必不可少的

  2、 处于转折点的人类

  罗马俱乐部第二篇报告《处于转折点的人类》提出两种选择:或形成全球性社会,或人类系统解体——梅-巴项目将全球分为十个区域性有机联系的子系统进行分析——该项目在各国继续运用

  3、 重建国际秩序

  本世纪对人类系统的三次改革和修补:一战、二战、联合国成立,但都并不成功——第四次危机来临(机会阶段)——新方案:重建国际秩序(RIO),保证世界上所有公民都过上有尊严的、富裕的生活——要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进来——新的世界秩序取决于人的素质

  4、 关于食物、能源和材料

  用复杂的数学模式分析农业发展问题找出适宜的政策路线——分析世界工业格局是否合理——能源短缺——管理这些物质最大的困难在于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因素,而非技术的——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慎之又慎

  5、 对目标的思考

  回顾瓜纳华托会议(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团结起来)——埃尔文•拉斯洛的新观点:应该将健康的概念放入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思考中,更有积极意义——《人类的目标》1977年——从消极的“毁灭”到积极的“生长”,“人类新的地平线”

  第七章 人类革命

  1、 革命的人道主义

  人已处在不得不改变的十字路口,怎么改——重建人的文化上的和谐——新人道主义,特点:整体意识、对正义的热爱、对暴力的憎恶——联结许多对“一与多”

  2、 社会正义——主人的支柱

  人类革命的首要目标是社会正义——提供节约,反对浪费——对物欲的控制

  3、 论自由和暴力

  社会正义(新人道主义)才能消除暴力(举例:一位好友被杀)

  4、 人类的发展

  新人道主义的基础和目标:全世界范围内使人的素质得到重大改进——对发展概念的阐释(以前:功利性的,仅和需要及其满足联系在一起;现在:非功利性的,和自己的工作与努力相关)人和人的存在及生活方式——如何保障人得到发展(受教育、有工作、学会适应与变化的人类环境共生)

  第八章 新思想的兴起

  1、 不变则亡

  新素质的提出:变化感

  2、 从增长到发展

  增长——稳态社会——发展——使人的需要得到合理性的满足——人既是问题,又是问题的解决者

  3、 从主权到共同体

  当今世界秩序的基石(国家民族主权)——交出部分主权的作法:如欧盟经济共同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理应由最强大的国家率先做出榜样

  4、 生育的权利

  人口爆炸——如何管理:新的社会契约——对生育权的重新审视

  5、 自然资源的全球性管理

  资源应如何合理地被管理和分配——如海洋的主权归属

  第九章 人类六大使命

  1、 行动的时机

  人是决定性因素(有缺陷、有优秀素质、有潜力)

  2、 要完成的六大使命

  完成使命的因素:时间、项目、全球性方法——使命一:外部极限——使命二:内部极限——使命三:文化遗产——使命四:世界共同体——使命五:人类自然居住环境——使命六:产业组织

  3、 结束语

  爱是联结每一个人的纽带,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后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