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安十二时辰 上》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长安十二时辰 上》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4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安十二时辰 上》经典读后感10篇

  《长安十二时辰 上》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一):不要用好莱坞桥段糟蹋历史好嘛

  严格来说不能算亲王的铁粉,只看过他的全套《古董局中局》有被彻头彻尾地惊艳到,在我心里一直觉得亲王和时下一般的小说地位是不一样的。但这部厚厚的《长安十二时辰》真的让我非常失望

  我承认把好莱坞那套孤胆英雄故事搬到长安的华丽背景下是算有创意,但阅读体验非常差,感觉在看白宫陷落或者伦敦陷落这类爆米花电影的复刻版,无论情节转呈是要刻意显得多么得令人意外,你总归是知道那个名字看上去像酱油的猪脚就是永动机,会开着金手指一路升级打怪最终KO大boss,再紧张的情节设置在这一永不变化的最终主旨下都显得极为刻意而索然无味了,而且有种极为诡异的违和感很跳戏,总觉得猪脚是穿越来的。

  下面具体来说说让我觉得很不爽的地方吧。

  人物塑造极为敷衍,猪脚的出场设定是个死囚犯,为了完成逆袭,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除了一个喜欢自己的瞎眼这个很奇怪习惯动作之外就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正面刻画了,看完两本书这个人形象都不是具象的,他的形象升级和转变基本上是通过姚汝能等旁支角色近乎泛滥地使用"他几乎就是个英雄"、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日臻完美这种强行加戏来完成递进的。而他的性格形成又和他的行为几乎割裂,如果说他帮助靖安司的原因是对长安百姓的悲悯之心,但之前设定他为了故旧战友冤死而愤而杀死县尉、几乎屠尽熊火帮的滥杀无辜的鲁莽行为是严重矛盾的,很多体现他行为模式重要场景内心刻画都极为不足文字表现不够到位。

  猪脚尚且如此,其他的角色就更不用了,最让我理解不了的,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有必要为了附会更多的盛唐元素而牵扯这么多酱油名人么,比如因为岑参那年在长安中了进士,就必须是他被抢走马匹么,而且他考中进士那年都30岁了,把人家描绘地像个愣头青,还时不时内心OS啊这是很好的诗作素材、诗兴大发之类各种强行加戏生怕读者不知道他是写边塞诗的么,还有焦遂和贺知章,就因为焦遂生卒年不祥就安排他被狼卫扭了脖子,万一他其实和贺知章不熟呢,对这些名人的刻画能不要停留在百度百科可以搜到的内容好嘛,还有乱入的杨玉环竟然随便和李泌的家生胡人奴婢相熟,景教的波斯王子会跑酷之类就……

  为了达到类似反恐24小时的紧张感,情节推进快到试图让你忽略掉它的弱鸡,比如反派总是一开始神勇无比,然后突然战斗力断崖式下降;比如第一本大半本快看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犯嘀咕,突厥这么有勇有谋心思缜密到在长安潜伏布置至此,我不理解他为啥要不远万里跑来长安搞恐怖主义,随便占个边境小城就可以吃香喝辣了好嘛,历史上哪有如此深入腹地的异族部落他跑来搞恐怖主义到底图啥,还不如边境抢点粮食草料来得实惠啊,没理由啊。而且开始突厥人表现地组织无比严密、滴水不落,结果随便就被团灭了,但时辰才过去了一点点啊,不够曲折没有反转怎么行啊,所以作者金手指一点在第一阶段不起眼的匠师龙波突然成了第二层的幕后黑手还是猪脚的战友,一点没伏笔没交代好嘛,好突然的。而且作为蚍蜉组织的首脑,你长期呆在长安时不差带个妓女去安全屋哈皮,不搞好团队精神建设真的好嘛。至于最后真正的幕后大Boss,我就真的不知道该说啥了,感觉所有包袱和小聪明都抖完了,所有出场人物的嫌疑都排除了,怎么办,就随便安了个人就匆促结尾了,虎头蛇尾到无力吐槽,这肯定是有史以来贺知章被黑地最惨的一次(boss是他养子)。

  至于想看到盛唐景象、大唐风物的读者,也别抱太大希望,还不如去看《唐朝穿越指南》。天宝三载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很重要的一年,但除了脸谱化地描画统治阶层的官僚、腐朽,没啥进一步思考

  :封面封底天宝三载都写错成"天宝三年"了,通篇的武侯我不知道是不是写错了,是武候么,总觉得侯字是指爵位,而非金吾卫这类的巡逻岗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二):长安24小时

  看了《长安十二时辰》,感觉真的有点美剧的风格,情节推进刷刷的,虽然我没看过《24小时》,当年念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迷这部美剧。

  十二时辰里的主角张小敬也是一个美剧常常设定的主人公角色,个人能力超强,价值观很正,尽管受尽委屈依然初心不改,外在表现又有点离经叛道。就是一个外在痞子内心君子的人设。只是主角光环还是太过强大,主角就算是有死囚的身份,因为性格,因为经历,都可以在种种恶劣情况化险为夷。总体来说,故事的节奏不错,影视化如果能好好拍演员认真选的话应该好看。这也是大家吐槽的一个点,就是感觉影视化的倾向太明显

  而李泌呢,可以算是男二的重要角色,算得上传统精英角色代表,与太子交情很深,追查案件为了长安百姓安危也为了太子地位稳固。他与张小敬形成了一种做事风格和个人背景上的反差,但是两个人为了同样的目的又可以展开合作。李泌也是个愿意担责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总之他身上的精英光环和处事风格,较之男主更吸引我一些。

  书里以每半个时辰为时间节点,制造各种悬念和冲突,层层推进。故事不错,很多人都在吐槽结局,但我觉得结局还挺好的。为了尽忠尽孝不择手段,比明面上的朝堂暗战来得更新。作者也在后记里面写,把故事的背景放到长安最难的地方就是要描写大量的场景,而这些场景还必须要符合历史。相关的人物衣着,风俗、建筑食物,都需要作者花费大量精力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我也去过一次西安,在华清池游览时也在想,到底杨贵妃是怎么样的呢。长安盛景太过诱人,能够用笔墨去细细描绘其中万一也值得点下赞。期待小说被拍成高质量的影视剧。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三):生死十二时辰

  长篇历史悬疑小说《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发生盛世大唐时候,一场即将毁灭长安城的惊天阴谋。作者是知名青年作家,有着“文字鬼才”之誉的马伯庸,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其长篇小说《股东局中局》曾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其文字充满奇趣。

  在这部历史悬疑巨制中,作者突破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在长安城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阴谋和打破阴谋的惊险故事。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上元灯节辉煌之时,突厥狼卫可能引发暴乱,火烧长安,全城百姓生命危在旦夕,能挽回局面拯救生灵的唯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死囚张小敬和短短的十二时辰,故事由此开始。

  在这部作品的上阙,张小敬被临危受命,靖安司丞李泌把宝压到一个死囚身上,看他如何查找漏网的突厥狼卫,阻止即将发生的恐怖事件。在追凶途中,张小敬以其独特人格魅力和邪魅的办案风格,收获了靖安司年轻干吏的姚汝能和李泌贴身婢女的信任,为之后破获长安阴谋做了不可磨灭贡献

  在故事情节设置上,短短十二个时辰,要破获关乎全城百姓和皇家安宁的案子,时间紧迫,线索不断流失,阴谋却一环紧扣一环,主角九死一生,在途中不断地见招拆招,将有勇有谋的军人形象阐释的淋漓尽致。在人物设置上,诗人贺知章,岑参陆续登场,流传至今的古诗在诗人口中重新焕发了一种生机,诗人形象饱满了许多。在朝堂阴谋和外族勾结,是绝望还是利用,寻找希望和新的突破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安排的巧妙,读起来欲罢不能,大呼过瘾。

  虽说是历史悬疑巨制,短短的十二时辰将发生不确定的惊天阴谋,在上部的图书中,主角张小敬在破获突厥狼卫阴谋之时,也洞察到隐藏在长安城内,在阴暗不为人知的更大的阴谋,如何顺藤摸瓜把握仅有的线索,在官场合权谋中,保全自己,又破解案件,在下一步中将会继续呈现。

  图书附赠长安城内坊间手绘地图,一切皆是由狼卫抢夺坊图而产生,在阅读中,可以对照坊图更好的把握长安十二时辰中故事的进展和主角的历程。在有趣的阅读中,开启历史悬疑的解读吧!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四):博而不庸

  第一次听说马伯庸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古董局中局》。感“伯庸”二字拟的极好,便去寻来看了。个人感觉格局不小,语言风格连带着遣词造句都是经过推敲来的,值得一读。这本《长安十二时辰》我读的极慢,慢到自己都有点羞于启齿,个人是位女性读者,读男性作者的书本就不多,加之亲王的语言风格又有点逼迫性地让人慢慢去读,无奈写下这点只言片语已是拿到这本书三周以后的事情。   《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书名拟的就很有紧张感,把一环环事件压缩至十二个时辰的长安城中,又要用百万字将其拆分一一诉说。早些年读武侠,读过沧月《七夜雪》,一半的故事集中在七个雪夜中,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将两本书比对了下,觉《七夜雪》是女子写的武侠,情绪细腻格局略不开阔,而《长安十二时辰》从当下而起,场景不住地切换,时间不停地推移,积累却不够深刻,仿佛就是当下那一刻的昙花一现,没有感受到这花开前的积蓄与那一刻的不易。   《长安十二时辰》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尤其在描写方面可谓是千雕万琢的描绘,力求动静间写活人物,这一点是很好的。有些不足的是没有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为求真实而缺失了一些艺术性,有些可惜。主角张小敬是个独眼死囚犯,在这场危机四伏的阴谋中是那样至关重要存在,让人无法不关注主人公的命运。   令人感到开心的是,书中附带了一份长安城平面图。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时代的一时一景,古楼、车马、落日彩霞,宵禁时长安城只有月色没有灯火,结合书中的点滴情景,倒也添得几分生动。然而场景永远是背景色,要为剧情、人物来服务点到为止入木三分,方是大家手笔,令人叹服。   简而言之,此书值得一读,至于其中滋味还需各位看官自己品尝。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五):时间就是生命

  久闻马伯庸大名,还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题目简单明了,时间地点交代的清清楚楚,就看作者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当然,大唐盛世的长安绝非简陋之地,紧迫的是那区区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是普通人一晃而过的一天一夜,是小说仅有的时间主线。与其说好奇这位“文字鬼才”的文笔,不如说更加期待欣赏他的故事技巧和叙述方式。 故事发生在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上元节灯会即将举行的前夕。突厥的狼卫潜入长安城,秘密策划着毁灭整座城市的阴谋。临危受命的死囚张小敬凭借着丰富职业经验和超人的勇气胆识,紧紧追踪着敌人踪迹不顾一切想要阻止突厥的计划。 当然,作为马前卒的张小敬背后少不了朝廷各部与精锐官员支持,也离不开城中各色人等的参与。靖安司司丞李泌、贺监贺知章、记忆力惊人的徐宾、忠心耿耿的姚汝能、当朝重臣的女儿王韫秀、出身香料铺的女子闻染……短短十二个时辰里,各色人物粉末登场,全都被席卷进这未知的计划之中。 《长安十二时辰》是典型的马伯庸式“历史可能性”小说。作者运用推理的方式,对大量真实史料的予以解构和猜想,继而重组为兼具想像力与真实感的小说。这样的作品既不乏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推理悬疑的惊险刺激同时兼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读者可以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梭于唐代天宝年间的长安城,旧时的建筑风景风俗人情、官吏制度礼仪法制、社会现实等等,都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令人宛如身临其境。 除去故事“反恐”的主题不说,《长安十二时辰》的看点首先就是一个“紧”字。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预示着长安城更加危险一分。小说以时辰为章节名,“巳正”(10点)为时间起点,每半个时辰一章,剧情紧凑,情节推进迅速。为了提醒时间的紧迫,文中不时会出现对计时器的描写:“一台斜指天空的铜雀小日晷”、“殿角的水钟”、“一弹指”、“三十息一回报”等等。各种正面侧面描写都在烘托着气氛的紧张,情况的危急。 其次,是看人物之间的制衡关系斗智斗勇。作者特意设置出一个在天子脚下的万年县担任九年不良帅的人物张小敬,他的官职是“捕贼县尉的副手”,官位虽不高但因为“分管捕盗治安诸事”,对长安城十分熟悉。从死囚身份到“假节望楼”可以调动全城兵力,张小敬面对着上方的破案压力同事时刻监视、突厥狼卫的狡诈阴险,以及昔日兄弟女儿的生死未卜…… 可以说,这个被押宝的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点,假如他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揪出幕后主使,那么整个长安城将会在十几个小时后坠为人间地狱。于是,上有李泌不拘一格人才的支持信任,下有长安三教九流提供线索,中有同事的全力配合,哪怕面对阴险狡诈、穷凶极恶的突厥狼卫,张小敬也能镇定从容、勇往直前。 再次,看的是紧而有序、紧中有驰。十二个时辰里会发生什么,能有几多变化,或许是最能引起读者好奇的内容。小说按时辰推进,每半个时辰就有新的情况出现,虽然从文字上看内容着实不少,但阅读感觉上却毫不拖沓,反而步步紧逼、扣人心弦。 而在无比紧张的情节中,也不乏描绘风景、回忆往昔、抒发内心情绪的段落。比如第六章中,张小敬在面对姚汝能对他的质疑时,并不正面辩驳,反而宕开一笔,去说谷雨前后登大雁塔以及整个长安城中他所感受到的“活着”。至此,一个为了全长安,乃至整个大唐江山而拼劲全力的铁汉柔情、孤胆英雄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 路遥知马力(马伯庸本名马力),下笔见功夫。虽然是第一次读马伯庸的小说,但已经被其架构的宏韬大略、人物塑造的鲜明生动、情节的紧凑有序深深折服。《长安十二时辰》的选题说到底纵然不算新鲜,但有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创作上的精益求精,以及作者精道的笔力,这部唐朝版“时间就是生命”显然已经具备了令人手不释卷的阅读魅力。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六):为自己没买书感到愧疚

  手机上看的倒班txt格式,觉得很愧疚,因为挺喜欢马亲王写的东西。前几天在咸鱼上联系了个人,卖十二时辰,书很新就觉定从他那里买。谁知道我付了款,他却说邮费得加,好吧我几块加钱,然后就不联系我了,好几天都没回复,我一气之下就点了退款,百度了txt。诶,祥瑞--虽然亲王不喜欢这四个字,但我还是写上吧,我这小人物他肯定看不见,祥瑞御免。

  最早接触亲王的书是古董局中局,那阵子刚看完刘慈欣的所有科幻小说,觉得大刘的东西有时候很现实又很悲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古董局中局。起初我以为是讲鉴定古董的穿越异能小说,结果不是,然后越看越喜欢就看了两遍。。。。

  额说多了这是十二时辰的书评,感觉书的内容很像美剧,情节特别快,推进很迅速,有点24小时的意思,但是描写又很具体,不知道亲王下了多少功课,是构建了一整个微缩的长安城吗,还是画出了全部的地图?

  几天时间就看完了上部,突然有点不舍的看下部了,觉得看完了就没了,但是又很担心张小敬的情况,长安百姓最终救了没?谁是幕后黑手?诶。。。找个时间,一定要看完。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七):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反恐24小时

  我所知道的所有马伯庸老书迷都说:马王爷越写越好了。

  然而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书。

  通常我是不怎么看小说的,活在这世上急功近利嘛,看书总想直接收获些什么,小说来得慢。偶尔有看小说的闲情与时间,也想看看经典装逼容易。《长安十二时辰》是受研究生亲同学一姐安利,她是我朋友中凤毛麟角为真心享受读书的人,她说好的,我都信。

  付出信任,得了好报。2017年初只看了两套书,《长安十二时辰》带来久违单纯阅读的快感。

  文字,马伯庸的文字确实是好,遣词造句精确兼颇有古风,难得不显得矫情。至少算是我读过为数不多的通俗文学里面最喜欢的。而且很注重描写的画面感,眼睛在看,脑子里直接就能演大片。开篇对突厥人的一场围捕描写,就直接抓住了我的心。

  剧情是我比较习惯的一条主线清晰明白的贯穿,偶有多线叙事也紧凑集中,看起来不容易走神,容易入境。元旦看了《清明上河图密码3》,其实是第二遍,才真正看进去,就是因为人物太多线索太散,脑容量不够,第一次看了一点就弃了。没有谁高谁低,风格不同,《长安十二时辰》更符合普通人阅读习惯而已。所以我几乎是24小时里面除了吃饭睡觉手不释卷看完的,这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节奏紧凑自不必说,十二个时辰发生的事情写了70万字。随着张小敬阻止恐怖袭击的整个进程,迅速一层层解谜,一层层深挖背后大boss。

  终极boss确实让人看完有种“excuse me?”的感觉。但还是佩服作者的脑洞。除了终极boss让人大跌眼镜,案件中各种追逐场面,对精致机关、工具的细致描写,都颇觉脑洞清奇。据说马伯庸查阅了很多资料,很多生活场景、历史器具都有据可依。

  最后说说人物,孤胆英雄张小敬,强悍聪明,本性善良有慈悲心,讲义气,大写的江湖儿女,九年长安帅练出的是如何在泥潭中生存,在毒鼠虫蛇中杀出血路。丰满的人物是有纠结的,但必须具备坚定而正确的三观。陷于两难,到底要不要救这个戕害过亲友和他自己的朝廷?张小敬心中明白的是,不救,付出代价的是曾在他生活中生动出现过的普通百姓,所以,从头到尾,不退。书里几次出现的“不退”,我是差不多要看出泪花来了。

  张小敬的形象,卜一开始在我脑中就是张涵予。姚汝能是彭于晏。姚汝能开始的角色,感觉是故事的读者,替我们在观察张小敬,他替我们跟着张小敬,看到这个人的善良、狡黠和狠辣。总是觉得这个角色身上还可以发生更多,更复杂,不枉费“男二”的设定。

  总之,这套小说是不是马伯庸写得最好的我不知道,确实是我很喜欢看的。里头也有很多人性的、社会的根本问题的探讨,比如杀一个人无辜的人,换另外五十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命,是杀还是不杀?感谢《长安十二时辰》让我重新找回了读小说的乐趣,也值回了票价。期待电影。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八):长安城中那些人

  殿角的铜漏,水滴仍在从容不迫地滴下。无论世事如何急迫,它从来都不曾改变。

  故事背景设定

  地点:唐朝首都长安城

  时间: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上元灯会筹备之时。

  整个故事从突厥狼卫伪装进城讲起,靖安司准备的请君入瓮,因计划的细节不够缜密,演变成了引狼入室,突厥狼卫曹破延逃脱,整个长安城陷入危机,隐藏在长安的秘密势力也即将登场。靖安司此时尚不知突厥狼卫一行的目的及具体攻击目标。而距离一年一度的重要庆典——上元灯会只剩十二时辰。临危受命的拯救长安城的人是谁呢?直到靖安司的主事徐宾略带几分犹豫说出张小敬的名字,终于揭开这一谜团。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如今阶下囚,这便是张小敬的履历,这份履历打动了靖安司丞李泌。没错,就是那位历史上与肃宗李亨“寝则对榻,出则联镳”的李泌。整本书中一直说要保护的“宫里的那位“便是当时的太子李亨。

  整本书的人物设定很有意思,并不是都是虚构的人物,而是穿插了一些历史名人在其中。与马王爷的《风起陇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是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让这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人物穿插在故事里,却没有违和感,反而多了几分的真实感。但是不同于鬼马的《风起陇西》采用的现代口语,《长安十二时辰》还是比较规矩的用了符合当时语境的半文言文。我们熟悉的贺知章在书中成了圆滑的靖安司令,岑参成了逗比青年,自己的马被突厥狼卫不明不白抢走杀害后,带着哭腔嚷嚷着“抢就抢了吧,为什么要杀了它啊?绿眉多善解人意,跟我这么多年,就这么死在巷子。“连杜甫的好朋友“饮中八仙“之一的焦遂也客串了个角色,只不过刚没出场几分钟就领了便当。因为醉酒,临死前还不忘口里说:“子美,原来你回来了哇,来来咱俩喝一杯”,这下杜甫也算来个客串了。并且因为焦遂与贺知章的酒友交情,死讯被李泌利用,重新夺回靖安司的主事权,同时也让主角张小敬不至于提前下线。这样的安排,在紧张的故事发展中,也让人不由得一笑。不愧是网络上插科打诨的马王爷。

  除此之外,几个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还是比较有记忆点的。张小敬的邪气,却在危险面前毫无畏惧,并且选择了保护全城百姓,即使对官府充满了怨愤。对于朝廷,他是一个小人物,但也是一个拯救长安城的铮铮铁汉。而李泌虽然高傲,但聪明有决断。坚持正义的愣头青姚汝能。老好人却有着自己的原则的徐宾,虽然惧怕长官记恨,但是还是想着“当初是他把好友送进靖安司,也必须是我把他送走“,上前搀扶被绑的张子敬。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刻画让这本书的上半部,更有血有肉。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九):有亮点但还差点意思

  九分有些虚高了。先说优点:这本书的创意非常好,把反恐放到了古代长安的背景之下。其次就是情节非常紧凑,布局比较大,内容丰富。再说与这两点对应的缺点:作者对这种古代背景的把控并没有做到完美,很多地方,比如望楼、靖安司,炸药和弓弩,这些设定让人非常容易跳戏到现代好莱坞大片中的GPS导航,作战指挥部,生化武器和手枪。也就是说大背景虽然创新了,但是内容换汤不换药,很遗憾。其实并不是不可以套路,如果情节套路了那么语言描写和气氛烘托就要力求让人印象深刻,这点做的很好的就是古龙了,电影界的例子就是《爱乐之城》。换个角度,如果文字描写并不突出,那么设定就要做到让人眼前一亮。如此互补或兼得,才不失为一部好作品。可惜的是这部书无论是设定还是文字都没有十分出挑的地方,因此不应该值九分。

  还有就是情节安排方面,作者有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期间也不停地强调时间的紧迫,虽然在没看之前会觉得这样的安排很过瘾,然而,还是文字功力的问题,作者显然没有达到让读者感到窒息般的紧张感。情节虽紧凑,但全部挤在24小时内则显得过于冗长,就其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来看,难免会有漏洞:一个人就算再强壮,也似乎不可能做到在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奔波、受伤和耗费极大的体力。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我觉得反而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至少不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也许作者觉得24小时是一个吸引人的噱头,但其实有这样相对庞大的叙事和复杂的情节完全不用担心读者会觉得无聊。

  总而言之,作者的文字功力不足以吸引我,情节和设定也不够亮眼,这属于没有仔细取舍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过古代反恐故事这一独辟蹊径的尝试是比较新颖的。

  以上,这部书可以得7分左右。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十):重塑英雄人物

  文/花样年华

  小说构思精巧、情节跌宕、引人入胜,所说是讲述唐代的故事,却有几处不乏今人的幽默,让人读来会心一笑。作者不愧有“文字鬼才”之誉。

  作为每每读完小说故事都会融入其中的人来说,作者我不想评判过多,毕竟通过作品评判一个人也又是偏颇。我更多的感触来自作品本身,以及英雄化的主人公。

  这部作品虽然才只看了上部,却成功颠覆了我心中的英雄形象,也帮我重构了英雄形象。小时候的我对于英雄化的人物崇拜至极,认为他们绝无私心,是非常纯粹的存在。他们很帅,他们很正直,他们没有私心,他们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他们飞檐走壁,他们不会受伤,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无所不能。但是马伯庸笔下的张小敬,却是一个——在角色檀棋眼中的样子来描述他正好——“登徒子、死囚犯、凶神阎罗、不肯让女人代死的君子、酷吏、干员、游侠”。这也正是马伯庸表现张小敬英雄一面的真实还原。真正的英雄不一定人高马大、一脸正气,反而是灵活地用脑、用情促使他成为了英雄。人不可貌相,正气在身、机智在脑、刚毅在眼,反而真正的英雄不那么容易被发现。那些徒有虚表的人物,或愣头愣脑、直来直往的人不易成为英雄,因为他们往往死得比较快。我喜欢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重情义、讲义气、重细节、识大局,但是也不会蛮干,随机应变的能力尤为出众。

  再说小说整体,个人感觉有的地方略显拖沓,但是节奏感强,环环相扣,构思极巧。人物性格特征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李泌温文儒雅却行事果断;姚汝能一身正气却略显青涩;曹破延忠心耿耿却胸怀屈辱;岑参文文弱弱却也肝胆有义;元载深谙人性却如小人戚戚等等。

  美中不足之处便是,我读完上部,却没有太强烈的兴趣想读下部。可能我对此类作品不是很感冒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