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一只IT小小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是一只IT小小鸟》的读后感10篇

2022-05-22 02:08: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一只IT小小鸟》的读后感10篇

  《我是一只IT小小鸟》是一本由胡江堂 / 李成 / 唐雅薇 / 秦琴 / 蒋宇东 / 刘未鹏 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一直觉得一本书看完之后要是一点笔记或者感想都没有,那么这本书就算是看浪费掉了。

  我从大一被调剂到计算机之后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从涉猎各种学科,再到确定学计算机就花了半年,然后这一年里面又涉猎了各种计算机的不同领域,我曾经也很狂妄地想把TP类和机械工业的黑书都读完,一年之后发现自己除了多了解些名词以外还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收获。

  我们这个年代已经和他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我们有google,抛掉那些专门出快餐IT的出版社外,光清华,机械工业,电工的书就已经是一辈子都别想读完的东西了。我花了一年搞明白,不是一本书读过之后就是自己的了,一本IT经典读物一般70左右,有的人能读出了个1000+的价值,有的人只是买个封面而已。

  书读经典,这是《暗时间》和《我是一只IT小小鸟》这两本书里面一直传达的思想。经典的书不是含有简单易懂的思想(《Codes》)就是详细而具体甚至艺术的介绍(《TAOCP》),经典的书那么多,一句话,能读通的人自然就是高手,可是书就在哪里,时间也有,自己为什么还没成为高手?孔子那句简单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身在上海,又是泡在信息大染缸里的90后一代,想要定下心来学一点东西还真的要很多毅力。周围想学技术的人不多,本以为自己会孤军奋战,可《我是一只IT小小鸟》里面那么多的过来人就像在前方指路的学长学姐一样,他们告诉我只要有兴趣,有决心,就一定能成功。

  我一直在想着自己的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习惯,一件事情,不是喜欢或者有意义,那自己是绝对不想去做的。所以,那些没有被我听出意义来的课程我总是不屑一顾,以至于自己的考试成绩不那么尽如人意。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一本所谓的圣经级的练级路线。每个人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路走窄,才能走得更远。

  书中的人有接近一半都不是科班出身,还有一半大多也都把本科荒废掉了。可是他们最后还是达到了我们所向往的高度。如果我们现在还在上本科,似乎可以在书上翻出来几个人说,我现在比他当年还要牛一点呢。做技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所以只有自己奋力奔跑,才能把原来的自己远远甩在后面。

  没有谁能一帆风顺,那样的人生太无趣。不过,要做好面对风浪和困难的准备,如果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放过自己,那么卓越就会和自己擦肩而过。

  一起加油!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一本书

  这也许不是一片书评,而是自我反观。

  如果我能够在大学第一年读了这本书,我想我此刻应该不会是这个样子吧,这也只是也许罢了。

  虽然此刻犹显得有些薄暮,但是我还是借来一读了。对我很有些触动。我的思想层次、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层次,所以无论我是否看过这本书,我都应该是如今这个样子吧。我该改变的是在太多,也太紧迫了。

  这本书不应当看作是一群牛人的辉煌的记录,而应该发现很多人都是从弱小走向卓越的历程。当然排除一些可能作为主要因素的的外部条件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比如较早的启蒙、家庭条件,而这些东西其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还是能发现牛人身上很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恰恰——我想——是使得这些人卓越的主因。

  有哪些共同点也就不必多言,douban内很多人都总结的很好。然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我几乎都没有。除了一贯的保持愚朴、不为外界的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所诱惑,我真的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并且改变自身的很多东西。

  首先,我想我必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的外向型,努力认识并学习一些领域内的牛人。乐于分享所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其次,我的懒散懈怠是我与无数的机会擦肩而过最主要原因,我总是想能够好好学习,但是很多时候被自己的懒惰情绪所压制。所以如何使自己变得上进、努力,是最首要的了。学习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知识体系或者人生走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而觉得有些清楚,但是有时候头昏脑胀的就又忘记了。我想我得找到一种方法,来使自己时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了什么。我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比如看到一个好的东西,但是我的记忆力又不成,时时忘记出处,我能记得大致内容,可是我偏偏很执拗的想找到出处而且不找到就觉得内心很急躁,可想而知由此而浪费了很多时间。针对这,我是不是应该找到一个长效的记录且方便检索的方式呢?

  通过这本书,从不同的人身上的一点点,大多能拼凑个完整的自己,八九不离十。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三):Hey, IT Birddies

  前天在china-pub九周年庆生会上,本书作者之一张弦同学提到这本书的潜在读者,是念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在校生,以及关心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朋友。我补上一条,这里有13位2009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3位计算机博士候选人以及5位已经在IT届打拼的朋友,对很多IT从业者来说,这21位作者,都已经是同行了。这个圈子这么小,看看同行写的文字,下次在某个聚会中见面,当然会更加从容和亲切。

  我从经济学转到软件工程,通过这本书,接触到不少IT届的朋友,不禁感慨,原来这个行业,离我也可以这么近。我们的作者,很多都活跃在各种技术社区里。对各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师弟师妹来说,如果看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心有戚戚,又循着他/她的博客跟他/她联系上,从而更早地接触IT行业与人物,在以后的学习与求职中,自然会少许多隔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少了,机会也就多起来。

  对我个人来说,一开始做这本书,还带有一个很私人的目的,就是召集身边一起念计算机的朋友,一起整出个印刷品来,当成大伙的毕业纪念册,当然同时也期望师弟师妹也能喜欢。朋友能凑一起,是非常惬意的事,但当时念书时,即使是同班同学,或者干脆以前就呆一个宿舍的朋友,研二研三时,鼓捣在一起的机会也少,我们忙着实习,忙着找工作,多在电话和邮件中更新消息。有空的时候,也很可能因为缺乏某个适当的契机,大伙还是凑不起来,只好独自-悄悄消磨时间。我们缺少的,就是比方某人说,“我明天下午三点在某地定了座位,到时你们一起过来吧。”

  做书,也能把大伙召集起来,时常凑凑。即使过些日子,也可以拿这做为由头,招呼大伙聚聚:

  Hey, IT Birddies.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四):想法高于一切

  在老师和师哥们的推荐下(估计师哥们也是那位老师推荐看的),我终于在他们推荐一年只有拿到了这本仿佛是计算机新生的圣经般的书。

  随同这本书一起到的还有两本书,但是我毫不犹豫的决定先将这本书看完,不是因为另外两本书不和口味,而是因为心里有种想见识一下这本圣经般的书的风采,还有就是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解决自己对学业和前途的迷茫。读着这本书,不由自主的会将书中每一个主人翁和自己进行匹配,有种懦懦的想法就是:如果匹配得好,就可以照这他的轨迹前进。渐渐的,没有发觉与自己情况自己很想的人,也渐渐的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模板这种东西,只有自己摸索。他们的经验仅仅就是经验而已,只能借鉴,不能模仿。

  不错,从本书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里就摘抄几句个人觉得比较有启发性的话:1.真正基础雄厚的人应该是可以将我们常用的基础知识熟记成诵的人,提到一个基本的名词或是话题能够将其来龙去脉解释的清清楚楚的人。2.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在高高的GPA和实际编程能力的训练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权衡?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原因在于自我控制能力的差距。4.不管干什么,努力使自己比别人早走一步,多走一步。好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

  这本书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读完,有些求职方面的东西并没有仔细的阅读,因为我觉得现在读了也忘了,没用。还是以后在翻看吧······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五):谢谢你的主动工作——每只小小鸟都可以成为雄鹰

  在最近一次的绩效考核测评中,我给出了大家的绩效考核成绩。按照惯例,这些考核成绩应该由人誊写到一块大白板上面,而这件事情在此之前都是由我在发出绩效考核的邮件中另外指定人员来完成的,或是在邮件中询问“谁有空把绩效成绩写到白板上”之类的话,然后就有人回复说由他来完成。这一次,我稍微改变了一下这种方式,只在邮件中发出所有人的绩效成绩,而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指定由谁来完成后续转写至白板上的工作,我想看看谁会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来主动去做这件小事情。

  还好,我的测试在绩效邮件发出去20分钟之后就有了结果,一位之前就在工作中表现得很主动的员工拿着一张纸片走到了白板前面,先把前面两个月的绩效成绩都擦掉,然后开始誊写这一次的绩效成绩。在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股感动,同时也为这位员工的行为欣慰异常,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主动工作的理念还是有回报的,哪怕就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看他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我只单独给他回了一封邮件,信里面写道:“主动工作,你做到了,谢谢。”

  再举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有位新人工作两个月之后,有一天在他的日报里写到“希望公司能给予实际工作业务等方面的培训”,我马上给他回复说“自己找人去问,自己去问,自己去求证,自己去想办法”。如果是刚入职的员工提这样的要求,我会立即安排人员去准备相应的培训,或给这位新人安排单独辅导,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是最需要帮助的。但对于已经过了两个月转正的员工来说,我更希望他们在遇到疑难问题或者是不清楚的地方时,能够及时而又主动的去问老员工、主管来获得解答。等着别人来安排培训,自己才能学会的人,姑且不论时效性,仅仅在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就已经和其他人差得太远了。《我是一只IT小小鸟》一书中的唐雅薇在找工作期间,遇到微软的郭蓓菁女士到他们学校去宣讲,在宣讲会结束之后她鼓起勇气主动跑到这位微软高管面前询问在IT领域女生的工作情况,是否也能和男生一样发展的很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唐雅薇从此具有了强烈的自信心,最终进入了IBM。主动出击,让她获得了进入世界一流公司工作的机会,相信这个心态是贯穿她一直以来的成长道路的,“等、靠、要”是不可能让她获得成功的。

  主动工作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不需要在重大的工作中才能派得上用场,而往往就是在这些看上去很微小的细节中得到体现。因为主动工作如果是在你心底留存的话,基本上不用你的老板、你的主管来催着你做事情,你会主动、自发的去完成工作,其工作结果也必然会超出你的老板、你的主管的期望。很多人都会抱怨公司没给他机会去表现,其实机会是很多的,只是很多人缺少发现这些机会的眼界罢了。只要你够主动,你的周围就都是机会。如果只是被动的去接受,那么你会发现机会总是从你身边绕道而行。

  用刘未鹏博客里面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吧,“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六):我是小菜鸟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七):毕业时,我们是不是该对学弟学妹说点什么?我很后悔,我当时什么都没有说。

  2009年8月8日加班,与许老师为正在编加进行时中的这本书头脑风暴,突然讨论到一串问题——我们想对现在刚进大学的学弟学妹说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他们,他们在大学四年里不应该错过的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建议要给他们,希望他们不要重复我们当年的遗憾?

  毕业的时候也许写作回忆录的念头曾经一闪而过。终究是没能付诸实践。是为了免俗?还是心情未到,从而不敢仓促下笔?那些小心思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们现在只是回首从前,试图从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中翻拣出一些东西——哪怕对后来者只有一点点好处,也算是我们尽到了一份作为前人的心意。

  许说,我要告诉他们哪些课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上那些课的时候有足够的重视了。

  许还说,我要告诉他们英语很重要,如果他们将来想进外企的话,英语就更重要了。

  我点点头。许是IT专业女,她的这些建议,与《我是一只IT小小鸟》里的众多建议一样,我相信都是对IT后来者有很大帮助的。而我,一个在外语院校里受了四年科班训练、不管西方文化如何熏陶最后还是义无反顾投身被祖国的语言文字浸润着的媒体的人,我想说什么?

  脑子里先是乱糟糟的。突然一个声音跳出来,说——我希望他们,在进大学的最初,就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今后想做什么、自己适合什么。然后他们四年生活里的每一个选择,都会随着这个大方向的确定而变得异常清楚而趋于简单。

  选择是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因为在选择一种可能的同时,我们放弃的是其它所有的可能。我们如何承担这样的风险:我们所放弃掉的是可能是某一种正确或者更适合?

  选择是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是。只要我们想清楚了大方向,过程中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就清楚了不少。比如,某人今后希望从事组织、管理类的工作,那么在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与用心写一篇老师布置的书评之间取舍的时候,他/她就会知道,前者是对自己的目标更有益的。这样不是功利——人生有限,本来就不可能做完且做好所有的事情。

  选择是不是一件可以逃避的事情。是。我们可以等着形势来推着我们向前走,我们也可以让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帮我们决定。我们可以永远做个懦弱的小孩子,等着岁月流失,只做“不得不做”的事。

  选择是不是一件可以逃避的事情。不是。无论是谁帮助或者代替我们作了决定,承担后果的人,永远只能是我们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不再会有任何护翼,我们终将失去对别人的依靠、或成为别人的依靠——其实有的时候,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再不能退、也再不能躲,他/她就突然变得勇敢而强大了。

  拿我自己举例,我一如既往热爱着的媒体,也许在十数年后看来,于我也未必就真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我爱它,一切就显得简单了。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有什么关系呢?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将谋生的手段上升为令自己感兴趣的事业的高度,已经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了。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的过程中觉得有意义,做好了自己会感觉到由衷的快乐,这样还有什么不够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最好的选择,只有自己热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样其实就够了。

  所以,学弟学妹们,在这里我要补上我应该在毕业时就对你们说的话——

  我希望你们在进入大学的最初,就学会思考,从而规划自己的人生。思考,是为了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是为了有更智慧的选择。当一切趋于明朗,我们就可以像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讲的一样,用我们已开启的心智,与时间为友,获得更自然的成功。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八):极客精神是耐得住寂寞、敢失败、够主动

  技术人员绕不过的是扎好马步、熟练拳法,所以基础的技术是绕不过的坎儿,要早一点投入。

  以下是几个受益的要点:

  1.简历要把自己做过的具体内容写清楚,将自己的工作用语言总结升华,以对应职位要求。一个简历应该有3-4个支撑点。

  2.用相对优势原则来选择自己的职位。

  3.职位选择不是空想,应该思考后在行动中做调整。

  4.做事之前考虑一下最坏的结果:如果最坏的结果和现在没有差别,就大胆去做。

  5.要做就全力以赴,Do or not do,there is no "try".

  6.语言是IT入门者的高山,即便是差很多,脚踏实地的照着教材敲程序也有很多收获。对于其他技术行业来说,精力有限,慎重选择专业书籍,要有一字一句敲程序一样的心来仔细阅读。

  7.任何看起来“一帆风顺”的道路,都免不了之前一两年或更久的积累。投入时间在默默无闻的积累中,而在show time多尝试、更主动、更积极、更自信。

  8.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好的学校没有申请条件就去竞赛、做项目、发论文吧。没有人脉就去主动认识导师或者任何有识之士,让他们对你有印象。这也是积累之后的最后准备。

  这些文章很流畅,是博文的风格,感觉距离很近。他们在做总结时往往能返回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其他人的行为、语言和影响,这是日常总结中的好习惯,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能有很多参考材料。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九):Because you live.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写这么个题目。但是当我想到这本书里面每一个人的经历之后,我的脑海里面就蹦出了这句话了。

  里面是一群人的经验或者回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开心,特意为自己空了一个下午来看。

  我不想用很多很多的文字来重复我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变化,每个人看一本书的感觉都是会不一样的。如果你去看,也就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感觉了。

  看这本书很偶然。是一个程序员哥哥告诉我这本书的存在的。

  其实我自己对于计算机这个专业一直都很迷茫。

  在高中的时候我一心想着去学的硬件。我觉得那种特别需要动手能力的学科很适合我,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捣鼓东西,把很多的东西拆出来拆成小零件,然后拼回去。这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去学计算机。即使我对电脑是属于很有爱的那种类型。但是仅限于用来上网,或者摆弄软件,而不是写程序代码。

  只是高考的时候很阴差阳错,我第一志愿以一分之差没有上。于是辗转了很多次,来到了现在这所学校。不是我选的计算机,是这个学校只剩下了计算机这个专业让我选了。

  很庆幸的是我没有讨厌过这个专业,相反的,我很喜欢。

  如果在一年前可以看见这本书,我想现在的我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大一的时候我很迷茫。纵使我再喜欢这个专业,我也没有办法完全明白这个专业到底是个啥东西。我那个时候也会去找一些自己学校的师兄师姐问一问到底这个专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这样我也好去计划自己大一一年要做什么准备。但是我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毕业之后就知道了。”“我也不清楚”“你跟着老师学就是了。”

  我从来不认为计算机这专业是“跟着老师学”就可以的。

  我也去找班主任谈过这个问题。

  也上网找过好多的资料。

  不知道是我自己的总结能力差还是因为我自己没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疑惑。反正我始终很不明白。

  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差异,还有对于前途和学业的迷茫,让我整个大一过得很不愉快就是了。

  我那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我发现自己学来的东西考完试就忘了,也不会再有用。

  大一一年很懵懂。回家之后想了很多。

  大二回来了。我看见了这本书。

  那一天我在自习室最后的一排椅子上看完了这本书之后静坐了很久很久。我想了很久我自己的大一。还有我自己的十九年的人生。我过了并不长的一段人生。但是我觉得这段人生对我的一辈子一定是意义重大的。

  我是个很好强的人。我相信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男人可以做到,女人也可以做到。我也希望自己既然踏进了这个行业的大门,那就应该坚定地一直走下去。这样才能不枉我的青春。

  有点语无伦次。因为现在我的牙龈肿了,很痛,思考都有点乱七八糟了。

  怎么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呢。

  第一,我从这本书里面发现了自己其实真的很不专业。我以前以为我学了计算机这个专业都已经一年多了,多多少少算是入门了吧,也学过C了,也学过C++了,程序也写过不少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里面的人侃侃而谈自己对于计算机的看法,还有在跟我相似年龄的时候做过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有入门。我学的C和C++都是用的谭浩强的书。除了这本书我在学习语言期间没有用过别的书。程度可想而知。我其实连门斗没有入。于是里面很多很多的专业缩写,我必须一边查一边看。

  第二,我发现我自己没有一个很系统的规划。我是真的有一种打算跟着学校的教学进度去学的想法的。学校今年开什么课我就学什么课程,学校发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反正我挂不了,说不定考得认真点还能去拿个奖学金什么的。这就是我很长久以来的一种心理面的潜意识的想法。即使我会有时候去书店看到某本很有意思的关于编程的书,我买下来了,那我回到宿舍之后也还是不会看的,因为没有一种逼着我去做的压力,我是很不自觉的人。其次就是以我现在的水平其实根本就看不懂,这样我就更加拒绝去接触任何可以提高我的书籍了。我没有去系统规划过自己其实应该在什么时候看完什么书,明白是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应该达到什么水平。一律没有。我的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第三,我发现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就像上面说的,如果没有一种逼着我的压力,我是极其懒惰的。我会开着电脑上网就上一整天,然后就去睡觉。不会做作业,也不会去看书。因为没有一种压力和危机感,即使有轻微压力和危机感,我的意志力也不够坚强到足以支撑我自己一直去坚持看书坚持学习。

  第四,我对计算机的爱不够深。这一点不用多说。我不玩游戏。很多时候只是用电脑上网。我对文学类的东西在更多的时候兴趣更甚于科学类。但是我却认定了计算机。真是矛盾。

  第五,我想到之后再补充。牙疼死了。

  一言以蔽之。看完这本书我很惭愧羞愤自卑后悔。

  种种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叫做我很懊恼自己的不争气。

  种种的方面的不争气交织起来是我很想改变我自己。

  就像题目说的那样。

  我不用为自己的努力找理由的。题目就是理由。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十):《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书笔记(1)

  这是本十天前在China-pub九周年庆生会上买的书,买的时候没有顾上太多,只是觉得出发点和立意很不错,就买了。买了后才发现,封面上写着这样一行文字——

  “献给还在大学里的师弟师妹们,尤其是今后想干IT这一行的”

  看到此处,不由得为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仔细想了想,虽然这是本献给在校生看的书,但对于自己这个在校园里没怎么认真读过书的人来说,应该也会有裨益的。如果能给现在的自己一些启发,一些警示,也算是别有一番收获吧。想到此处,也便心安理得了些。

  这是由二十一个大学生共同完成的书,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从校园一步步进入IT这个行业的过程,分享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分享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感悟心得。文字虽然平凡,但句句都体现真诚;话语虽然普通,但字字都包含真情。读了这些文字,可以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成长历程,见证他们步入这个行业的每一步足迹。

  今天,看了第一篇,是蒋宇东的故事。他的故事虽然曲折,他的成长路上也走了不少弯路,但终究在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下,走上了这条道路。中间,经历过迷茫,经历过不解,困惑于自己身旁环境与风气的“不和谐”,苦恼于找不到与自己一同战斗的“同伴”,于是,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打拼在这条“不归路”上。

  他的故事中,充满了对教育环境的点评,充满了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即便如此,也时刻不忘对自己的反省,对自己的检讨。仅就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到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即使对周围有多少多少的不满,即使对身旁有多大多大的意见,但做好自己,并时刻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才是最最重要的。

  在他的故事里,有两个很关键的事件,一个是准备GRE,一个是参加数学建模比赛。通过这两个事件,他收获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收获了和他一起战斗的伙伴,让他能够更加勇敢的去面对眼前这条孤独的IT路。后来,他渐渐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学着自学,学着独立思考,学着用大量的ACM题海去挑战自己对算法的理解和认知。终于,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走上了这条属于他自己的IT路。

  读了他的故事,突然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在学校里的这几年。自己也有过他这样的彷徨,有过他那样的迷茫。不知道该去如何完成下面的路,不知道该去如何实践自己的学习。身旁找不到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只能“形单影只”的漫游于茫茫的未知旅程。终于,当自己思考清楚自己是否需要去考研,自己今后的路该去如何选择时,这条路才渐渐清晰。放弃了考研,放弃了转专业,选择了如今的这条路。

  很庆幸自己的这一路,都是如此的顺利。没有遇到太多的风雨,没有遇到太多的挫折,很顺利的,一步步走来。在这条路上,自己得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帮助,得到了太多太多人的指点,才让自己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和幸运。很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予的帮助。

  现在,这条路终于清晰了,虽然还有角角落落不是太清楚,但我至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缺陷。在这条路上,我还有太多太多需要去学习和总结的,有太多太多需要自己去将曾经学过的重新捡起的。我会一步一步的,尽可能的让自己做的更好。

  先说这么多,继续总结,继续学习,继续我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