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读后感10篇

2022-05-13 12:14: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读后感10篇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是一本由马未都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读后感(一):开卷有益,妙不可言

  我是不看电视的人,因为下班后的时间全部奉献给我1岁的儿子。但在某个晚上我惊鸿一瞥看到电视百家讲坛有个很酷的老人家在讲陶瓷收藏,正好听到孩儿枕那一节,顿时被深深吸引,从此便成马老先生的铁杆粉丝,每晚深夜追着看。电视看完不过瘾,于是上当当一搜,原来马老已经出了这么多本书了,全部定购回来慢慢读,现在还差杂项篇。我这样的平常人暂时没有能力收藏什么宝贝,就先收集马老先生的书吧。

  我很喜欢玉,于是先看的《玉器篇》,真是开卷有益,妙不可言!

  维天之命,玉为祥瑞,通过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玉。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代表了一种精神力量。还认为玉有祥瑞辟邪之用,最早的玉还用来通神。古人用玉来表示诚信,从秦朝到清朝,国家的信誉――最高权力就是用玉玺来体现。在“礼玉文化”这一节里,用实物图片上说明了很多有意思的礼仪用玉。从历史、文化等等多角度介绍了玉器。看完书我至少知道了玉的种类,比如和田玉、昆仑玉等,明白了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的玉文化。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持续不断有8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马老先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说到清代的玉器,大量精美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魅力。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质朴的玉器一直到清朝乾隆时期登峰造极的玉器,我们的祖先们穷极工巧,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精美的玉器。比如说良渚文化的神徽纹玉琮,上面刻出细如发丝的线条组成精美的纹饰,让人不得不赞叹八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至于以后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做出的美玉,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书中马老还说了很多的收藏趣事,小小故事中蕴含了很多道理。比如他买了玉蝉之后被撞头的故事,让人会心一笑却又能体会出同感。讲到葬玉时说他的朋友把玉塞往嘴里放时,我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还有讲到宋代的玉时,讲到的新迷信也特别有趣。字里行间,能看出马老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书中还说了很多考古方面的事情,比如曾候乙墓中,曾候乙的唅居然有21件,唅就是放在死者嘴里的玉。这21件唅有玉牛6个,玉羊4个,玉猪3个,还有其他的玉狗、玉鸭、玉鱼等等,至今也没有弄明白曾候乙为什么往嘴里放这么一大把玉。还有说到明代梁庄王墓的发掘,考古队员一打开墓室,看到半条毛巾,心都凉了,但最后证实没有被盗墓分子得手过,真让人忍俊不禁。联想到之前看过的盗墓小说,更是觉得妙趣横生。

  个人觉得很有趣的最后一章中,马老先生幽默的介绍玉器作伪的很多做法,活灵活现。还告诉我们至少2招对付作伪的人,特别长见识。

  我白天上班很忙,晚上下了班是我带孩子,也很累。但是在看带孩子的缝隙时间里,我看完了这本书。马老先生的一个观点让我挺受感触,他说现在大家都很忙,忙着挣钱,忙着发展,但是收藏、欣赏文化是需要时间、需要沉静下来的。这本书,让我精神得到享受,心情感觉愉悦,的确是一本好书、妙书。准备下一本就是《陶瓷篇》,继续接受文化的熏陶。

  20081203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读后感(二):收集马老的每一本书

  五月风筝2008-11-12 09:35:21

  已经买了这个系列的全部书了。马先生对于收藏的深度和广度,确实令人赞赏。看了他的书,比上几节考古课还来得实际生动,更贴近于生活。捧着书,不知不觉的就向往着那遥远的过去,想象着各种令人着迷的关于收藏的故事起来。

  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一块块温润而光滑的玉石,代表着中华五千年的儒家思想——有着强大包容力和渗透力的文化。隔着书本,都试图去亲手抚摩它们,亲近它们。用自己的温度去体贴它们。

  黄金有价玉无价。为何?就是因为玉身上所蕴涵的内容和气质,不是俗气的金子所能取代的。

  在书中,马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非常多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典故。对我来说,是从中学得了相当多的东西。不光是玉的知识,还有玉的内涵,历史背景、一些比较鲜见的古籍书本等。花了两天时间,用非常缓慢的速度将它反复咀嚼并记录下来。很喜欢。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读后感(九):<供自己阅读,避免遗忘>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有一种特有的文化——玉文化。延续8000年之久。文物反应朝代文化。

  情绪激烈之时,手握圆滑之物会给人带来安定感,玉就给人带来精神力量。此时(新石器时期),玉被巫师用来通灵。至于玉石的模样,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猪龙及C形龙,多是动物造型;良渚文化中则多是以璧、琮为主的礼器造型,带有神秘的神徽纹。

  奴隶社会开始产生阶级,矛盾增加,战争亦增加,因此出现玉制的兵器,礼仪用,象征王权。商代的社会意识是鬼神文化,反应到玉器上就是神玉文化,待周代礼仪步上正轨就形成了礼玉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比德于玉,这就产生了德玉文化。孔子认为玉有十一德,到汉代简化为五德:仁、义、智、勇、洁。那时,道德约束社会,比德于玉也就将玉纳入一种道德规范。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谷纹璧出现,以期将其与上苍沟通,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收。这个时期有意思的是组佩,当然组佩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那缘何有意思呢?因为身为艺术品的组佩出现了政治功能。春秋战国时期战事多,而所有的大臣都需佩戴组佩,一旦有人想刺杀君王,身上所带组佩就会发出异乎寻常的声响引人注意,此时的组佩就形为国家安全的预警系统。

  汉代玉器是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开拓西域,获取新疆和田玉的道路通顺。汉代人认为玉能使人不朽,所以出现了玉蝉、玉握、九塞、金缕玉衣,这些都与丧葬制度有关。汉代制玉的高超水平由玉杯可见。玉杯是容器,将坚硬的材料掏空绝对是一件极难的事。

  唐朝经济繁盛,与异域交流颇多,玉制品也出现了异域色彩。玉带板就是其一,受游牧民族服饰影响,在腰带上镶有玉。玉带板上还会雕刻歌舞伎、狮子等异域物。何家村出土的玛瑙兽首杯就是受波斯萨珊文化影响。佛教传入大唐后还出现了飞天,浪漫,神秘,大胆。与异域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文化上还体现在商品上,玉开始商品化,走下神坛。

  宋代繁荣昌盛,人们有钱,有闲。玉器多是收敛、写实风。摩侯罗、四喜娃娃表现的是宋朝人祈求人口增殖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景。宋代有玉件活插,是别的朝代少有之物。出现第一次仿古热,那是在怀旧,怀念以前慢条斯理的生活。从唐代的飞天到宋代的摩侯罗,宗教色彩减弱世俗之风渐起。

  辽金元的玉器受汉文化影响,但也是很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辽代有交颈鸳鸯,玉组佩也非常的世俗化,出现了五毒形、妆形、龙凤鱼形。春水、秋山名字都很美,但表达的内容倒不似字面那般。前者表现的是海东青(鹰)抓天鹅,后者则是猎鹿。好似有些残暴但这并不是对玉的亵渎。游牧民族游猎是非常郑重的事,春猎天鹅,秋猎鹿。元代最有名的是渎山大玉海,刻画的是.....还是想象一下哪吒闹海的情景吧,海马海龙海猪海鹿巨浪滔天,当然这玉海上面并没有哪吒。最后是笔架山,装饰功能已远超实用功能。

  明代皇帝不太会打仗,所以到西域采玉材道路不畅通,导致人们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制品粗糙是其一大特点。因为走私,民间的玉往往要比官府的好。明代人崇尚金镶玉,讲究金壶玉盏。后期迎来第二次仿古热,追求古风,但历来仿品都是比不过真品的。由于追求谐音的缘故,出现了猴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的这类物件。

  清代是玉器的又一高峰,尤其是乾隆时期。如意、玉山子、痕都斯坦玉、扳指是当时的流行之物。上学期见过玉桐荫仕女图摆件的高清图片,叫我直想占为己有。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玉佩,玉璧。世间仅此一件又岂是想有就有。不,我不是说每个玉佩都带有的独一无二性,而是说它特有的独一无二性。本是块废料,玉匠觉得可惜,巧思构造打磨出它现有的样子,这等艺术的创造力并非一般玉佩可比拟。乾隆盛世出现第三次仿古热。到1799年乾隆过世,玉的盛世也就结束了,清末宫廷里时兴翡翠,太后喜欢。

  今儿的玉不再通灵不再只宫廷贵族所有,当然这在唐之后就已实现。倒有件事好像是之前没有过的。作伪之人各般作贱手中的玉,火烧、水煮、油炸、乌梅泡、粪坑泡、塞羊狗的后腿里一两年,只为做成血沁、鸡骨白、风玉的样子。玉受到这般作贱,孔子提倡的德玉受到这般作贱,德受到这般作贱。

  我想我们特有的玉文化应该不会断才是,有人不择手段的作贱是因为有人出高价收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