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6: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篇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由夏丏尊 / 叶圣陶著作,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一):写作不是一件苦差事

  ——《七十二堂写作课》

  文/塞北1573

  张爱玲曾在《论写作》里写道:“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就比说话难。”写作在生活里不仅是一个文艺爱好,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人选择的方向,有时更是工作躲不开的基础工具。对于前两种人,如何正确开始自己的创作之路,对于后一种人,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合宜的表达,就是写作的重要性,也是这本书提供给读者的。

  夏丏尊与叶圣陶合著的《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写作入门的好教材,从最初的语体演变,延伸至文章形式,再分析不同的文章形式下的的表达和技巧,真正意义上算是一本“写作指导书”,干货十足,又浅显易懂,言辞简练精辟。

  对于基本的写作格式,上学时的多节作文课的已经足够我们掌握,虽然相对这本书里简明扼要的讲解枯燥乏味许多,也总算还印象深刻。但要真正到达写作的境界,超越初级的平铺直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让作品读起来有趣,能吸引人,是我也许也是很多人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有几节是我觉得深深受益的: 叙述的快慢、叙述的场面、情绪与节操、印象。在我个人看来,这四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作品的层次。

  叙述的快慢里提到了一个词“流动”,像水一样。把作品的感受以一种客观的事物表达,这是一种顺畅和生动的感觉,而时间、空间变化了,就要更换场面,打破这种气氛。对于如何裁剪该换场面,作者总结出一句方法:把场面配在事件的主要部分和主要人物上。以上两部分形成了一部作品基本架构和故事节奏,是一个好作品的必备要素。

  情绪与情操,则更多的提供了一个阅读鉴赏上的能力,以及精神层次的拔高。一个人喜怒哀乐这种“显然可辨的”“渐归消退”的感情叫做情绪;另一种“不自觉的”“无意流露”但“比较持久,也许终身以之”的叫做情操。文中以沈复的《闲情记趣》为例,让人更清晰直观的感受到情操的意味,这也可以解释某些作品独特的魅力,以及读者对作者的深刻记忆。

  最后一点关于印象,是逼真传神的表达,也是大构架下的小细节,如何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的到不曾直接经历的生活事物,不曾见过的人,是写作者对于生活的敏锐捕捉,也是化作笔下的精确传达。当以上这些能达到娴熟的地步,就是一个人从应试作文到逐渐生动的文学作品的转变。

  七十二小节课,每一讲内容都不多,但讲解十分到位,绝不拖沓含水,配上熟悉的例子做阐释,作为写作的入门课,是每个写作的人都值得一读的。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人可写,人人也都会写上几句,但无论哪种文章,八卦可好、鸡汤也罢,只要是好作品总归是逃不出这几大要素的。惊叹于民国时期的国文教材,可比现在的语文课让人觉得踏实多了。

  “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闲来写写记记,都是留忆,都是情趣。

  2017.10.1

  中雨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二):自由表达时代人人需要的写作指南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三):跟着大师学写作

  客观说,在媒体工作,读了很多的书,也写了不少的文字稿。但是因为不是文学专业科班出身,一直也在自学写作的基础功。拿到这本书时,就知道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书”,再一看作者,就感觉自己赚了,两位大师,叶圣陶和夏丏尊,学识渊博,志趣相投,都以教育为己任,且在大中小学都做过教学与管理的工作,他们把语文教学中写作的视角、技巧全方位地向你讲述了“现代文章学”以及极其规范的“写作指导”,教你的72堂语文课,更可以说,大师手把手教你的写作秘笈。通过这72篇文章,会让读者的写作思路豁然开朗,也会让你对写作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百度了一下,原来中华书局出版过夏丏尊和叶圣陶不少语文教材,看来我真的要好好补补课呢。这本《七十二堂写作课》就是之前的《文话七十二讲》,经典中的经典。现在开明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让更多的人学习中学国文教学的长处,弥补不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每一课都自成独立的体系,每一篇又都不长,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接着次序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新颖实用。前有文话,讲述文章理法,后有练习,可以将所学复习和检验。

  这本书72讲,从“文章的面面观”开始 ,阐释了中学国文科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接着讲“文言体”和“语体”,不得不说,我们现代人都缺乏对文言体的阅读和领悟,文章分类后,作者开始向我们讲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比如应文文、书信、和记叙文,紧扣的是应用文和记叙文的“形式”,在对日记、游记、随笔,以及记叙文,讲的最深入的是直接和间接经验,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书、说明文这几种体裁对“说明文”的剖析最为细致和详尽;议论、诗歌、小说、戏剧,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其中议论文不但内容涉及了议论文的主旨、立论和驳论,同时也阐述了议论文常用的三种推理方式,即演绎、归纳和辩证法。可以说这本书不但是民国中学生的一本极好的教材,更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好书。

  有时候觉得自己读书真的挺多的,前几年,一年读一二百本自我感觉就挺牛X的,但最近两年掌握了读书的方法,真正的做到了高效快速阅读,每年就可以达到三四百本,粗读和随手翻阅的数量还不算。但其实大伽们一年读六七百本书的人大有人在,不但输入快,输出也非常快,这一点让我很惭愧,我总是不断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在身边自己也算是一个“读书小伽”,比如工作实在太忙……可是当你把视线投向更远、更广阔的读书圈,就发现自己实在是很渺小,需要向太多的人学习。读书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项能力,这本有关写作的书,真是让我可以静下心研读和学习,读了两遍,远远不够,还要在以后的写作中不断地翻阅和查询,同时跟着大师的指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希望未来读书和写作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综上,说的都是这本书的优点,也的的确确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都会在写作中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我也想说明一点,由于这本书是大师那个时代写给民国中学的语文教材,语体上就是半文言半现代,可能有的人读起来会不习惯,甚至有的人如果对文言体读的特别少,也会影响理解和领会。如果要再说一个缺点,那我想说,这本书实在是太完整,太系统化了。我准备再无数次阅读和学习,真正内化。力争勤于阅读,逸于写作。

  2017年10月26日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四):写作入门书籍首选

  文|轻禅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写作大军,更有一些人依靠写作发家致富,但成功的人毕竟还是少数,除此之外的人,难道就真的是没有天赋吗?并不认为如此,倒是觉得写作是可以训练的,写作也是需要基础的。在过去几年时间,看过很多写作类书籍,最为经典就属罗伯特·麦基所写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关于人物、情节、矛盾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固然好,但对于写作入门的人来说尚且有点深。

  那怎样一本书适合写作初学者?自然是夏丏尊与叶圣陶先生合著的《七十二堂写作课》,之所以说它适合初学者,是因为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譬如: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等,夏丏尊与叶圣陶先生还对每一类别进行分析讲述,内容浅显易懂,可又十分精辟到位。

  两位先生从文言体和语体开篇,帮助人区分二者,若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能从中看出言语的变迁。古人的文言体大都和科举考试制度有关,而近代的文章,与科举无关,渐渐从文言体演变成现代的语体。这其中的变化也颇为有趣,如果单看一个字,那从文言体到语体,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为单个字用语体解释,只怕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字;但如果从意思的角度来看,那文言体到语体,却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一个字代表好多意思变成了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

  只这一点,不难看出,《七十二堂写作课》一书颇为有趣,浅显易懂,还不让人觉得乏味。

  而作为多年创作小说的我来说,《七十二堂课》给我感触最大的地方在于这几点。

  其一,情感的抒发。若是看散文,经常会在结尾处看到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譬如:“快活极了”“好不悲伤”之类的话,即便是小说中,也会遇到角色发表感叹之句。但感情的抒发并非这一种,还有一种含蓄的表达法,那就是不说开心,不说高兴,却从句子中能够体会出这种感受,比如《项脊轩志》中这样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只一句写枇杷树,就可以看出归有光对妻子的情感蕴含其中。

  其二,场景转换。严格说起来,这就是先生所讲的叙述的场面中的内容。写小说,经常会写到一些场景,有大场面,小场面等等。若是小场面倒是好处理一点,但大场面就要注意选择重点,省去那些不必要的场面。关于选择的标准,书中这样说:“一要看时间的全经过中,哪些是主要部分;二要看有关系的人物中,哪几个是主要人物。把场面配在事件的主要部分和主要人物上,就大致不错了。”遇到改换场面时,必须交代清楚,也有两种方法,其一,分段另写;其二,用一句话来点名,例如:“王冕自此在秦家放牛”。

  其三,印象。尤其是描写人物时,怎样让主人公出场就让人记住,这就是所谓的印象,当然描写要逼真、传神,但更重要的是让主人公有特点。只有主人公有特点,和其他人不一样,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其四,关于真实。小说严格来说也是记叙文,但又不同于记叙文,区别在哪?其实很简单,记叙文的目的是记叙,小说的目的却不止于此,记叙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几乎人人都知道小说中的人物并非现实中的人物,那他就不是真实的吗?答案并非这样。成功小说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很真实,面对事情做出的选择也极为真实,因为换做现实中的人,也会做出几乎差不多的选择。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人物就失真了。即便是写历史中的人物,安排不一样的事例,但也要根据人物的性格让他去行事,这就是一种真实。

  几年前,参加小说写作培训,第一次听到老师讲“真实”,感触极深,如今看《七十二堂写作课》更是让我明白真实的含义。很幸运遇见这本书,虽然书的内容简单,但却非常实用。这作为写作入门级的人来说,的确是非常合适的。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五):认为写作难的都是没看过这本书

  写作原来可以如此简单,《七十二堂写作课》且看民国大师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如何写文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初读这首诗,就被其中蕴含的凄凉意味深深折服,景萧条人惆怅。面对此景,如果让我来写,就变成我好悲伤啊,什么语言都无法形容我的心情,显得枯燥乏味,所以我很羡慕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可以用文字表达内心丰富的感情,并且将感情传达给更多的人。我也一直以为文章写得好是因为天赋,直到读了《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才明白好的文章是有相同点的,有规律可以遵循,也就是所谓的形式,了解形式共性,再加上内容,就能组成一篇好文章。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的前身是《国文百八课》,由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编纂而成。叶圣陶声名赫赫,夏丏尊则是一个献身教育的人,他曾提出观点——受教材不等于受教育,意思是学会培养能力的材料不等于学会培养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要注重从各种课程上摄取身心上的能力,普遍学习所有的科目,不要有所偏颇。这样的作者写出的课程是有非常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的。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中每节课自成体系,并举例深化所讲内容,和真正上课一样,有知识可学,有作业可练。全书重点探究文章形式共性,大体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分类,可按作者意见有无分类,可按形式是否自由分类,可按是否抒发感情分类,也可按照描述内容分类等等;二是如何写好四种常见的文体,记叙文,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一、 文章的分类

  有些文章里面有作者自己的话,有些没有,只是描述内容,所以按照是否有作者意见可将文章分为记叙文和论说文。无作者意见的是记叙文,细分为记叙文和叙述文,有作者意见的是论说文,细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也是文章最常见的分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文章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体,相互杂糅,以多为行。

  按照文章形式是否自由可分为普通文和应用文。普通文没有形式的限制,如随笔,内容广泛,可以记录生活中的各种发现。应用文大多为处理具体事物,有形式的限制,如书信,要按照前文、事务、后文的体式来写,而且还需要有礼仪,注意称呼、问好、措辞,书写行文等方面得体。而应用文和普通文的区别只在形式上,不在内容上。比如介绍原理方法的说明书和描写调查内容的报告书,都是普通文加上特有格式形成的。

  按照情感是否流露可将文章分为记叙文和抒情文。记叙文以记叙事物为中心,抒情文以抒发感情为中心。虽然有这种分类法,但是记叙和抒情是相辅相成的,哪怕是纯粹的记叙文,记叙事物情况也是由作者心情决定,而再强烈的感情也不能离开叙事。如描述事物变迁和发展的叙事诗以及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结合的抒情诗,都是记叙和抒情相互杂糅,相辅相成。

  按照描述的内容不同可将文章分为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知的文描述的是知识,如学术文,这类文体比较严谨,注意逻辑,修辞慎用。情的文描述的是情感,如以表达情感为主的记叙文,意的文描述的是作者的意志和主张,如大部分的议论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中指出文章有许多种分类方法,同一篇文章可能有多种文体,虽然每篇文章性质不同,但各部分都由记叙文、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四种文体组成,哪种成分多,则属于哪种。所以学习好这四种文体,就能为写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二、 如何写好四种常见的文体

  (1) 记叙文

  记叙文是描述事物形状、光景的文体。写好记叙文,首先要选好记叙的题本,题本就是值得记叙的内容,也可称为事物新的意味,这个新的意味可能是通过观察发现的不平凡事物,也可能是从平凡的事物中体会出的不平凡内容。题本选好后要确定文章意味,记叙事物情况由作者心情决定,这个心情就是文章的意味,可欢快,可平淡、可悲伤……其中暗含文章的基调和写作目的。明确文章意味后要明白文章是写给谁的,立脚点在哪里。《七十二堂写作课》重点讲了三个立脚点,第一人称立脚点是作者自己,用独白的态度讲话,不能混乱,这样的文章能够形象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第二人称立脚点是你,如同对话,用来告知特定对手,如劝诱文;第三人称立脚点是他或具体名字,可以用客观态度和全知态度来写,特别注意用全知态度的时候偏远不宜近。确定文章立脚点后,要对记叙材料进行判别和取舍,好的记叙材料是根据文章本身意味选取的体现文章题本的新的知识和情味,可以是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也可是是听人诉说的间接经验。材料确定后就是记叙了,记叙的时候要把同类事物归并,确保头绪清楚。为了使记叙精深,还要善用描写和背景。逼真的描写一般是从经验中提取印象,按照顺序罗列串联起来,背景则能衬托所记叙的主人公和事物。

  (2) 叙述文

  叙述文是叙述事物变化经过的文体。叙述文和记叙文的区别是前者描述动态变化,后着描述当时情况。所以叙述文在材料的判断和取舍中不仅可以选取新的知识和情味,还可以选取新的教训。在叙述手法上,为了特色凸显,要注意叙述快慢,即核心内容多写,不重要内容少写;要学会叙述倒错,切忌流水账;要学会使用过去的现在化,增加读者的趣味;要确保观点一致,即使移动也要把观点放在一个方面移动。此外,好的叙述文还要学会使用对话,把能够表达题本中心意义的对话记录下来,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如戏剧就是用对话描述生动的故事。

  (3) 说明文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体。和记叙文相比,说明文含有作者的理解,和叙述文相比,一个是描述经过,一个是说明事物。好的说明文需要包含事物所属的种类、所含的种类、具有的特点、明显的实例、对称和疑似以及语义的限定。在取材方面可以通过类型的事物、抽象的事理、事物的异同、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处理法等方面说明。说明文在话义的诠释上要确保没有漏义,在写作方式上可以采用独语式和问答式,同时确保说清、准确、易理解。

  (4) 议论文

  议论文是评论事物,发表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由说明文发展而来,表达作者的主张,其主旨是论证作者主张的判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论诉提出的判断即立论,一种是对别人判断驳斥即驳论。为了增加议论文文章效力,常用演绎、归纳和辩证三种推理方式。演绎推理是以已知为基础,应用在个别事物,创造出新判断。如一个三角形或是锐角,或是钝角,或是直角,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和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归纳推理是将观点总结合并,如锐角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那么所有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辩证推理则主要通过矛盾对立,量变质变和否定的否定等原则实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七十二堂写作课》中还详细介绍了议论文的变装,只把事件写出,不下判断,让人意会,比如寓言。

  四种文体相互杂糅,在小说中最为常见。《七十二堂写作课》还就小说的真实性做了深刻分析,小说是作者为表达特定意义虚构创造的,但是小说对于人生社会的表现和描摹是真实的。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不仅重点探究文章形式共性,教人们如何写文章,而且也提出了文章内容从何而来,可以通过日记积累素材,可以通过阅读增加经验,即写作学习和阅读学习。读完《七十二堂写作课》,虽然不能让我们马上变成写作高手,但却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写出简单的文体,如何让文字活起来,让我们不再提笔就怕,让我们心中看到事物产生的澎湃感情可以通过文字抒写出来,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六):从提笔就怕到写作高手

作者:夏丏尊 / 叶圣陶 出版:开明出版社 时间:2017-8

  文/栗一白 美国的斯蒂芬.金说:“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的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当灵魂想要有一个出口的时候,或许,你会情不自禁地写随笔,写日记;当你在外旅行的时候,或许忍不住想要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便有了游记;当你身在职场,又难免用到应用文之类的报告书、说明书;在现实生活中,常碰到种种的聚会,小至朋友之间送迎庆吊,大至职场上的一切会议,有时离不开仪式文;更别自媒体时代,无数人在期待的一本写作指导书,公众号遍地开花,无数运营期待涨粉。凡此种种,写作成了随手而至的事情。那么,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怎样讲好一个道理?怎样写出感人肺腑的文字?怎样写出惊心动魄的文案? 敲黑板,看这里——夏丏尊和叶圣陶送你写作秘笈。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书中的文章均选自二人合编的《国文百八课》。说是写作秘笈一点儿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教大家怎样让文字活起来,对写作有益的工具和方法怎么应用,前面提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不可不读的好书。 每课均以讲授文章理法文话为主体,按文化之题材调配以范文为文选,再就文选中取例,来阐述文法与修辞,各方面都可以联络。每课都有独自的体系,而全书各课,又按着次序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新颖实用。前有文话,讲述文章理法,后有练习,可以将所学复习检验。 第1讲从文章面面观开始,是教材的导论,重在阐释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从文章的体制,词汇的搜集,文法、修辞、鉴赏与批评,风格,章法布局,一一讲述。 从第2讲到第18讲,接着讲文言体和语体。讲完文章的分类后,讲应用文,书信和记叙文,着重讲记述和叙述、记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记叙的题材、材料的判别和取舍,叙述的快慢,叙述的倒错,过去的现在化,观点的一致与移动,紧扣的都是记叙文和应用文的形式。 第19讲—36讲是侧重讲日记,游记、随笔、记叙文,讲得最深入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立足点,以及记叙文中的感情抒发,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等。关于人称,是这样描述的,第一人称的文章,好比独白,第二人称的文章好比对话,第一人称的立脚点,便于写出自己,第二人称的立脚点,便于告语特定的对手,比较自由的是第三人称的立脚点。用第三人称的立脚点写文章,作者可取的有两种态度:一是客观的态度,一是全知的态度。 随笔是我们平常运用最多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节。一切文章都需要有新鲜味,尤其是随笔。作者认为,随笔的题材什么都可以做,读书的心得,新奇的见闻,对于事物的感想和意见,生活上所感到的情味等等,无论怎样零碎琐屑,都是随笔的题材。随笔和别的文章不同:一是形式上不必拘泥全篇的结构,二是题材上在发端于实际生活,随笔是文章上的速写;学写随笔的第一步功夫就是体察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上做种种的发掘。 除21讲“随笔”印象深刻外,第28讲事物与心情,也有一些体悟。为什么同样题目的文章,不同的人,写出来截然不同呢?犹如照相,对于同一事物,各自成像,皆因构图不同,定焦不同,采光也不同,也就是他们主观的心情不同,所以对客观的事物所感到的意趣也不同,事物还是客观的事物,一经主观的心情照射上去,现出来的就是花样繁多了。 第37—55讲侧重讲小说、诗歌、散文、报告书、说明文,既将单纯的说明文以及说明和记述、叙述、议论的异同分合,又讲“说明”的方法、对象及抽象的事理、动物的运动、事物的异同、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处理法、说明文的体式等,其中有13篇都是讲说明文的,尽管所列的大半,虽为说明文的材料,但着眼的方面却各自不同。 第56讲—72讲侧重讲学术文、对话、戏剧、诗歌、仪式文、宣言。其中议论文分列六课,内容涉及议论文的主旨、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变装,以及议论文的三种推理方式,即演绎、归纳和辩证。 你看,这么多的内容,涉及到写作的方方面面,72讲,目录的编排非常清楚,每一讲讲什么,一目了然。文后有18篇名家的选文选辑。你既可以通读,也可以选读,从里面找出自己最想要的内容。每一讲篇幅都不长,却告诉了你最实用的写作秘方。即使做写作班的培训教程,每一讲下来,在时间的把控上也是恰到好处。 《七十二堂写作课》既可以作为写作的入门书,也可以当做写作的辞典,可以随时查阅。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非常繁复,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密切比较古代增加到不知多少倍,每个人必须知道和他相关的许多事物,然后可以应付当前的生活。为着适应这种需要,尽管我们从事的大都是专业领域而非文学相关,但是文字驾驭能力依然是一项必要技能,要做成一件事,方法非常重要,这点毋庸置疑,写作是可以训练的,那么,就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写作秘笈,反复琢磨吧。 2017年10月7日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七):《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

  写文章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读者的手段。思想很重要,是内容。作者的思想来源于自己的经历,生活体验以及思考的结果。但是读者能接收到多少信息,那就看作者笔下的功力了。

  这本书的出发点在于帮助普通人了解作文是有规律的,一般文章的形式就那么几大种类,按照不同的种类出发,遵守基本的条条框框,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把文章做的清楚明白。至于艺术和美,那自然是另一个次元的问题。

  这书的受众是在于民国时期的初中学生,自然,谆谆教导的气息比较浓郁。文字简洁浅显,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即使我这种初中毕业20年的人读来,亦觉得获益良多。

  最后,我要说这么一句,我的语文老师们,我真是对不住你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