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4 21: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

  《呼吸课》是一本由[美] 安·泰勒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吸课》读后感(一):呼吸课短评

  玛吉和艾勒一对结婚很多年的老夫妻,去参加一位好友葬礼一路上争吵不断,艾勒总和玛吉唱反调。说实话开始时候看得我好气啊,一直都在想这种男人留着干嘛,为什么不离婚。继续看下去后,有一瞬间突然就懂了为什么两个人争吵了这么多年却没有离婚。生活就在失去和得到之间,呼气--失去,吸气--得到。

  忘记在哪看到的一句话:“婚姻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需要一生学习课程。”

  未婚的我一直对这句话嗤之以鼻,毕竟被太多毒鸡汤灌溉了“婚姻是爱情坟墓”这种想法。现在终于能把这句话理解透彻,爱只不过隐藏在生活中,失去爱,得到爱。没办法苦苦的去追寻,只能放手,该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

  “我们俩以后为什么活着啊,我们还剩下那么多日子?”

  “为今天,亲爱的。

  备注:此短评是我的一位同事所写,感谢

  《呼吸课》读后感(二):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今后的人生满足于做个普通人的?

  看见豆瓣的新书推荐,正巧,书中的家庭结构和我的家庭结构基本相同简介也十分吸引人,当下就去图书馆检索了。

  看简介的时候,我觉得我会在这本书里看见我父母的婚姻。毕竟他们如同书的简介里所描述一样,是一对有默契的夫妻,知道对方的死穴,知道说什么会让彼此炸毛,特别是我的妈,喜欢人数落(大部分时候是我)我爸的缺点,但也知道冷静下来后一个玩笑一个眼神就能让刚刚空气里的火药味消弭。他们太有默契,默契到多少次我都觉得他俩感情出现问题,可最后还是能反手塞狗粮给我。

  也确实在看的过程中,我在玛吉身上看见了我妈的影子,说话夸张,爱管闲事。还看见了我那个不省心外婆的影子,控制欲强,总希望事情按照她的想法来办,无论是哪个亲戚家出书都会觉得是自家的事情,喜欢把自己家的事情无论好坏(多半是坏)说给每一个人听。也在艾勒身上看见我爸的影子,用自己不算丰厚工资贴补爷爷一家,手巧会很多东西,有条理讲道理,对孩子关心很少诉诸于口。麦克斯身上也有我爸的影子,对我妈总能大加赞赏,会和我妈笑也会和我妈闹。在杰西身上看见了我不成器的哥哥,长不大,小孩子脾气,不稳定对待感情总是冲动且死要面子。但我却没在黛西身上看见自己,也许换个人来看觉得我会很像黛西,成绩尚可,对人有礼貌,一类的。

  在看书的开始,代入感真的很强,家里的每个人都几乎都能对号入座,或者找到影影绰绰身影。虽然把自己代入黛西的违和感存在,但我并不觉得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直到黛西问出了这句话,“妈妈,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伺候的人生只满足于做个普通人的?”我知道我不能再这样代入的去看了,这本书折射出了很多影子,但确实不是我的生活,而我也确实不像黛西。她比我优秀太多了。

  可能是我读书的习惯不好吧,这种很贴近生活的题材,我总喜欢找到和自己相似人物或者什么的。在这本书里,我没找到我自己。开始我以为是这本书里可能就没有我自己,后来才发现,只是我不愿承认那是我罢了。

  我真的很像玛吉,或者说,我真的很像我妈。虽然我一直避免着成为她那样的人,但我还是长成了她样子。我试图掌控身边的一切,如有差错,就尽自己的力量去弥补,无论这个力量是什么。谎言什么的在我看来不算什么,如果能让事情走向我认为的正轨,那么就算是编出来的瞎话也可以。我希望身边的人像书里说的,犹如游乐场的旋转茶杯

  我一直很努力改变着,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想成为塞琳娜或者黛西一样,成功的逃离父母的烙印。但是我失败了,而且,我竟然曾经以为自己成功了。在看见黛西的那句话以前,我都以为我自己是成功的。

  那么就像黛西所说的,我是什么时候决定的呢?可能是转专业时的不坚持,被生拉到现在的专业,也可能是考研时的谨慎不敢换专业。我知道想要得到的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我自己却一直想要轻松过活,又不能原谅自己的轻松。就这样拉拉扯扯反反复复,变成了现在的我。

  审视一下自己,生命还很长,人也许还能改变。

  《呼吸课》读后感(三):呼吸俯仰之间即是一生

  安•泰勒的这部小说《呼吸课》,以一种极其简净的笔调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家庭的幕布,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看似平静琐碎的生活下的波澜,一如我们自己的生活

  作者巧妙地把他们平凡的的一生的众多细节镶嵌在一天的各个行程中。参加老朋友的葬礼让玛吉回忆起自己当年是如何与丈夫冲破阻难的倾心相爱,返回途中艾勒回忆起自己破碎的家庭、理想的破灭和人生的礼物——玛吉,途中绕道前儿媳家回忆起儿子与儿媳的相处,吵架,儿媳负气出走,一去不回,现在两人的浑浑噩噩。她用一天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前世今生。现实和回忆巧妙的交织在一起,却又跳脱得十分自然不露痕迹,并且毫无混乱之感,构思巧妙,情节紧凑,毫不拖沓,这其实是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体现

  “安•泰勒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们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风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坠入爱河。”普利策奖颁奖辞如是说。确实,生活就是一地鸡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乏善可陈,可是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很少人能成为伟大,我们终归于平凡。无论是曾经成绩全优的玛吉,还是曾经想学医的艾勒,生活中不经意的莽撞的选择,或者命中注定的负累,使他们都成了平凡的普通人,在日日劳作中消耗了青春,磨平了棱角麻木内心,甚至于曾经如何的深爱也统统遗忘。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一起经历人生中的起伏转折,经历的有关生死宏旨的伟大时刻,经历的日日重复琐碎的生活,已经把爱融入他们的血液里,正如书中所说“28年里,他们重复着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翻出来,没有一件真的被忘记。28年里,他们也重复着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默契到只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安慰。”那种排山倒海的爱,变成了更细水长流方式他们的生活,就像呼吸一样不自知。所以他们才在无数次的厌恶对方,暗下决心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原谅了对方,因为有某一时刻爱被唤醒了,所以玛吉才会在看完婚礼录像后找到艾勒,两人互诉衷情,缠绵缱绻;所以当玛吉在厨房无理的哭泣时,艾勒没有离开,也将脸埋在手掌中,他们都懂得了对方的孤独疲惫与无望,无语相拥,不管有多少龃龉,那一刻他们终于达成了和解。这些超脱于一地鸡毛之上的瞬间是他们走下去的理由,也是他们相爱的证据,更是全书让人感动地方,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因而丧夫的塞琳娜会不知道到哪里去安放自己的身体灵魂,有那个人才叫做“家”。

  当我们拥有的时候,他像呼吸一样伴我左右,又如此的稀松平常,我们浑然不觉,失去时却如剜心割肉,这就是夫妻,这呼吸俯仰之间即是一生。我们曾经追求生如夏花般绚烂,到最后才知道平凡是唯一答案

  《呼吸课》读后感(四):现实的生活——《呼吸课》

  安-泰勒,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写作,已出版21部小说,获得过普利策奖。其作品大多以探讨婚姻、亲情等家庭关系为主。《呼吸课》是她的作品中我读到的第一本。

  玛吉、艾勒-墨兰夫妇要前去参加玛吉最亲密朋友的丈夫的葬礼,从一开始艾勒对早起的不情愿到出发就多起波折境况,注定这是一个不那么愉快的行程。

  一路上,玛吉与艾勒就生活中的琐事不停的争论,出事故车子没出息的儿子,即将再婚的前儿媳。作者对于夫妻关系的描写刻画很写实,呈现出婚姻生活中极为真实的样子。细碎的关心、唠叨,喋喋不休中夹杂着无数鸡毛蒜皮小事,即使对此感到厌倦不耐烦又只能尽量保持忍耐

  婚姻生活在我看来就是如此现实,爱情在其中极其短暂,之后若是不散,也只能成为亲情。往好的一面去看,则相处久了,默契倒还是有的。就像艾勒将自己的不满通过口哨吹出来这样的小细节,随即被玛吉识破一样,不觉得这样的相处也是一种乐趣吗?

  作者将回忆一一穿插在这段旅程中,在领略这一路上的风景和意外的同时更加了解夫妻两人走过来的这半生,故事更为丰富、紧凑和饱满。而游走在这个故事内的其它角色,也大多是在玛吉、艾勒两人交谈、争执的过程中一个个得以呈现在读者的视线内。当他们在现实中现身时,我又忍不住将其与听来的印象比较

  这一路阅读下来,这本书让我不时想到近期看过的另一本书——《带艾伯特回家》,同样是一对夫妻因为一个目标开始的公路之旅,并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爱与被爱。可以称之为“情感寻回之旅”,只不过“艾伯特”的过程要更加戏剧一些,《呼吸课》相对比较则日常得多。

  这趟旅程很像人生,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即使一开始向着预定的目标奔,可是途中总有让人分心的事,玛吉对路上所遇见陌生人诉说着大段大段的烦恼,也是很多人不顺遂的生活中会遇到的琐事。也许这些琐事终将磨光爱情闪光的部分,但它的内核却不一定被动摇,就如玛吉最终会发现自己仍深爱着丈夫,也许这才是这趟行程中最大的收获

  虽然这种情感很容易被忽略,就像呼吸一样,人活着就不会停止呼吸,可是“呼吸”又不会使我们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

  当他们终于结束这一天短途的行程,生活依旧继续,明日醒来,烦恼依旧多如牛毛,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只要人生还在这一呼一吸间延续喜怒哀乐就不会停止。

  疯猴勿杀20170407

  《呼吸课》读后感(五):我们终将放手

  我们终将放手

  ——关于爱我们不能强求的那些《呼吸课》

  在门诊时间长了,奇奇怪怪的病人的故事都会遇到,有些时候会觉得,小说都不敢这么写;而在一个好的作家,却不需要多么离奇的故事,就能够打动人心,告诉我们,从那些生活中,难得提炼,却能够体味到的情愫

  《呼吸课》就是这样一本书,一个玛吉老太太,一个叫做艾勒的老头,两个看上去那么没有主角味道的人,却拉开了生活光怪陆离序幕。在这个像是公路电影的长镜头里面,老头老太为参加老太闺蜜的丈夫的葬礼而开车出发,颇为“顺道”地去了儿子前妻家探望他们的孙女以及试图挽回他们的婚姻,中间他们甚至还阴差阳错因为讨厌一个在路上挡道的人,而假装他的车轮有问题,结果却真的发现出了端倪……历经波折,玛吉一贯的和稀泥大法以及装疯卖傻自动美化功能、艾勒的实话实说戳破真相,让这场似乎很有理由的挽回亲情和爱情的旅程变成了一场闹剧:在玛吉的口中,他们都相互相爱,她天真的认为,只要相信这种想法,一切都能够变成美好的样子;而艾勒却认为他的妻子就是一个谎言专家,因为他让他的前儿媳相信,他那不负责任的儿子,是可靠可以托付的;而他们自身的婚姻呢,也充满了问题……

  听惯了那些婆婆妈妈的离婚结婚复婚绿帽子小三的故事,这样的家长里短也很正常,但是关于爱,我们总是不能强求的。在这个路途当中,我们见到那个见到谁都会热络起来的玛吉,也挽回不了所有的事情,而那个耿直的老头艾勒,却其实也在包容这个显得有些离谱的家庭,最终,他们依旧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并且选择放手。

  存在在这个故事当中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自己才是事情发生的“元凶”,但是我们却不肯承认我们对于这些事情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呼吸课》告诉我们,我们其实能够管好的只有我们自己,生活就在这种失去和得到之间,爱流淌在时间当中,时而出现,时而隐匿,我们没有办法去苦苦追寻它,只能够放手,而它应该出现的时候,自然会出现的。

  “我们俩以后为什么活着啊,我们还剩下那么多日子?”

  “为今天,亲爱的。”

  我们终将放手。

  y 林怿

  2017-3-28 20:45:25

  写于御庭园

  《呼吸课》读后感(六):【雨枫试读】爱情,是烟火生活的最佳调料

  人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忘记最初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婚姻的形式也与这个感觉差不多,一对热恋或者只是相互喜欢的情侣,在若干年后,感受到左手右手熟悉,是不是也会忘记自己当初和这个人是因为什么在一起的?

  就像《呼吸课》里的玛吉和艾勒这对夫妇一样,并不是谁都能和另一个人结伴而行在这尘世28年那么久的。他们同任何一对平凡夫妻一样,在这28年里慢慢变熟悉,然后争吵、和好,再争吵、再和好,仿佛再次变得陌生,又仿佛变得更加熟悉。

  这就是28年婚姻生活的实力。

  也许,我真的无法理解吧!对于未婚的且没有什么耐性的我而言,看到比我岁数小不了几岁的玛吉艾勒夫妇的结婚年份,真的有种在阅读人生陈酿的感觉,虽然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玛吉艾勒为很琐碎的事情,像很多仿佛很琐碎的夫妻那样争吵,但是在这本《呼吸课》中,我看到很多身边亲友的影子,他们或在婚姻中成长,或在婚姻中崩溃,有的人走过那些在婚姻中绝望的时间,从而收获另一种幸福;而有的人没有玛吉艾勒的那种对爱珍惜的态度,于是他们在其实本不错的婚姻中,渐渐枯萎凋零。

  这世界上所有的爱,也许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你想不想要。

  《呼吸课》读后感(七):二重唱:唱着同一首歌

  呼吸,是延续生命的存在。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或许是因为太过平淡,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它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呼吸,如此平凡,却又不可或缺。 “我们终日苦苦追寻的不过是爱——付出爱和得到爱。”在追求爱的过程中,我们会忽视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期盼,追求,得到,忽视,厌倦,失去,痛苦,各种各样的情绪,总会在某一个阶段侵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与渴求的爱更接近,或是更遥远。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 呼吸,是一堂不用学习的课程,但我们却用尽生命在学习。 记得以前看过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父母能教给孩子任何的知识,唯独不能教会的,是爱。任何的知识,我们都可以在前人日积月累的经验和书本中学会,然后应用。但爱,不行。因为每个人遇到的爱是不同的,每个人面对爱时的感受是不同的,每个人处理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人接受爱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爱,只能在自己经历了之后,才知道,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就像惊喜盒子中的巧克力糖一般,如果不打开,里面是什么滋味,充满了想象,却无法证实。 美国作家安·泰勒的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呼吸课》,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作品。或许是故事过于接近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让人感动吧!虽然女主角玛吉的神叨、她的自以为是以及多管闲事,会让人心生厌恶之情;男主角艾勒的冷漠、他的不断批评和耿直的性格,也会让人喜欢不起来。可是他们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人吗?正因为如此接近,才会让人觉得如此真实。 所以,很自然的,看书的过程中,想到了“私小说”这个概念。当然,《呼吸课》并不是一本私小说。 “私小说”,又称“自我小说”,可以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小说,它是日本“自然主义派”和西方现实主义结合之后孕育出来的。日本“自然主义派”的成员,极力主张客观描写身边的事物,并且在作品中突出自己的内心独白。他们对上一代人的文学风格非常不屑,极力想要与其脱离开来,所以强烈排斥过多的辞藻修饰。 在《呼吸课》中,我看到了它和“私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你看这本小说的时候,会忘了它是一本小说,仿佛自己成了主人公。 因为你会发现,故事中的那些事,很多都是每天你在经历的事情。你仿佛就是玛吉,会希望身边的人和事按照自己希望的节奏和方向前进,去干涉自己的子女的婚姻,希望得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也会看到夫妻之间的相处,如此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因为相爱而结成家人,但也因为个性而在生活中多有摩擦,甚至时不时翻出彼此之间的疙瘩症结,如炒冷饭般,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争吵。那些对话、那些争吵、那些和解,都是如此的真实和自然。 虽然故事从玛吉和艾勒去参加朋友丈夫的葬礼开始,是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但这一天,却像是人生的缩影,与穿插的回忆结合在一起,以玛吉和艾勒等普通人的形象和视角,探讨了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向我们还原了日常生活的那些细节。 “《同一首老歌和舞蹈》,还是老一套。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没错。忠于婚姻,没有第二个人能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和安慰。然而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能够真的忘记。” 这一段话,是我在看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 真实的生活不是只有完美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不是只有热恋时的甜蜜和难舍难分;真实的生活,终将归于油盐柴米酱醋茶,体会酸甜苦味各种滋味。而且,很多滋味,都像是呼吸一般,是一个循环的圈。它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自己拥有的美好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事实上自己一直拥有着最好的东西。 玛吉冒失,对于自己相信的事总是处于辩解的状态;艾勒冷静,天生能干,对于玛吉而言,是个不断批评她的存在。你很难相信如此性格不同的两个人是怎么生活在一起的。很多时候,艾勒不愿将时间浪费在玛吉推崇的事情上,所以他会随身携带纸牌,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但他也愿意看玛吉是怎么自欺欺人的。所以在玛吉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的时候,他忍不住会泼上一盆冷水,浇醒玛吉。面对两个人的矛盾,艾勒又会在争吵之后冷静下来,会去追回离家的玛吉,会陪在玛吉身边做她喜欢的事情。 艾勒就像是牵引玛吉这个风筝的风筝线,可以让她乘着风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会在适时的时候,拽一拽风筝线,将玛吉拉回现实。那些细碎的家庭生活中被遗忘的激情和爱,终究会因为风筝和线的爱的默契,而不时回归。 没错,安•泰勒在《呼吸课》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们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风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坠入爱河。虽然两人有着不同的旋律和声部,但他们的确唱着名为生活和爱情的同一首歌。

  《呼吸课》读后感(八):婚姻这门学问太难懂

  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更何况是结婚多年的老夫妻,激情早已退却,也不再有恋爱时的甜蜜,天天计算着柴米油盐,时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这种老夫老妻的生活似乎过得很累,却又无法轻易割舍。

  这本《呼吸课》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家庭与婚姻的故事,作者安·泰勒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擅于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还原出琐碎的日常细节,尽管看起来很啰嗦,却不可缺少,同时她凭借其自身对女性的了解,探讨了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书中主角是老夫妻玛吉和艾勒,故事伊始,他们要去参加老友的葬礼,艾勒试图劝说玛吉放弃这次旅途,然而玛吉并不同意,艾勒虽然不高兴还是妥协了。动身之前,玛吉设错闹钟导致睡过头,去修车行取车又发生小车祸,似乎都预示着这趟旅程不会顺利。的确,玛吉和艾勒一路上不断产生争吵和冲突,矛盾一触即发。因为艾勒总要跟玛吉做对,事事唱反调,玛吉内心的怨恨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并不断回忆起过去的日子——遇到艾勒前的生活。他们俩是如何相识、相知、相爱,再到结婚生子,一起看着孩子长大并娶妻生子,两个人就这么相伴着过了大半辈子。

  其实两个人早已深知对方的脾气性格,却难免旧事重提,因同样的问题争吵,抓住同样的缺点指责对方。正如现实生活中,吵完架平静下来,都会说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提,其实都牢牢记在心里,等着未来某一天重新翻出来。当然,有苦也有甜,多年的共同生活,早已让他们心有灵犀,对方的动作表情完全逃不过自己的法眼,这也是老夫妻独有的默契,哪怕是同样的情话与玩笑,依然能达到让对方开心的效果。是啊,真实的婚姻生活就是如此,平淡中充满了温馨。

  之前总听过来人说“七年之痒”,不少夫妻跨不过这道门槛,或许是性格不合,或许是感情出轨之类,导致当今社会的离婚率只增不降,如何让现代人婚姻长久貌似变成了一个难题。也曾听人说过“婚姻需要保鲜”,总要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让对方不时能从自己身上发现崭新的一面。而在过去,大多是包办婚姻,婚后相敬如宾的生活,看起来挺和谐的,但实际不见得幸福。夫妻间就应该吵吵闹闹,正所谓“床头吵架床尾和”,适当的争吵反而能促进夫妻感情,倘若一辈子没有红过脸,恐怕这样的婚姻一直存在问题。马伊琍曾感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短短十三个字诠释了婚姻之难。因此,究竟如何经营婚姻生活,还是要见仁见智,毕竟两个人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作者的构思十分巧妙,用一天发生的事很好的串联起一生的经历。看完玛吉和艾勒的故事,我好像明白了书名的意义,婚姻是门难懂的课,没有老师只能自学成才,它就像呼吸,一呼一吸间,是失去与得到。轰轰烈烈的爱情固然令人向往,细水长流的婚姻却更值得拥有。

  《呼吸课》读后感(九):爱如呼吸

  什么事让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它存在过?我想大概就是呼吸了吧。没有人会在某个时间刻意的想起:“哦,原来我在呼吸啊”,这其实也是关于爱的最高定义,我们不需要时刻的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正在爱某个人,因为它可能如呼吸一样平常的让人不会刻意提起。

  本文作者安•泰勒美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本书则被称为安·泰勒作品中最有力也最令人感动的一部。但如果你开始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只是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平常的一天。玛吉和艾勒这对重点夫妇要在这一天去参加玛吉闺蜜丈夫的葬礼。一路上两人争吵不断,玛吉希望去看望自己的孙女虽然她的儿子与儿媳已经离异,而艾勒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到了葬礼上又因为参与不伦不类的唱歌环节,而再次发生冲突。但最终二人也如平常一样,再次和好如初。

  这样的故事其实并非发生在文中的那一天,在他们28年的婚姻中他们重复着这样的争吵和谅解。无论他们经历了儿女的长大离家,无论他们看着儿子和儿媳的婚姻破裂,这就是人生,琐碎而平淡,又会被突如其来的伤感所充斥。但两人就是这样度过着每一天,爱情其实是因为平淡而变得弥坚:“我们俩以后为什么活着啊,我们还剩下那么多日子?”,“为今天,亲爱的。”

  文中最出彩的就是对于细节的描写,例如两人刚出家门时艾勒对于玛吉发生汽车剐蹭时的质疑的对话,玛吉如此娴熟的对应着艾勒的问责甚至可以猜到他下一句会是什么,而艾勒也默默的承受着玛吉突如其来的胡思乱想。这就是一种默契,二十多年所积累下来的默契,这种默契贯穿全文,这不是多少句情话所能替代的。

  本文的故事我们每个人每天也许都会发生,或者我们每天都观看着它的发生。我们的父辈或者我们自己都在这平静的生活中,经历着玛吉和艾勒的小情绪、粗糙的日子、不经意的发怒,但这些都会因为瞬间的温情戛然而止,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蕴藏在琐碎之中,爱也应如呼吸一般。

  《呼吸课》读后感(十):婚姻就是相互妥协

  一个冷静理智,沉默寡言,对很多事情都持保留态度的丈夫,一个感情充沛,爱为别人操心,整天唠叨不停又多愁善感的妻子,如此不同的两个人成了夫妻。虽然这个组合怎么看都不搭调,他们却在一起生活了28年。

  这对夫妻,就是安.泰勒的小说《呼吸课》里的主人公,丈夫叫艾勒,妻子叫玛吉,在28年的婚姻里,他们过得并不安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吵吵闹闹中度过。

  都说婚姻就是互相磨合的过程,但是他们俩磨合了28年都没有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时不时产生冲突,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面硝烟弥漫。

  虽然已经为人母为人父,他俩却始终没有多少长进,吵架是家常便饭,也是家庭里的必备节目,他们没有消停的时候,就连他们的儿媳妇都对他们的吵吵闹闹感到心烦。

  小说里的这对夫妻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也和男神女神无缘,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寻常夫妻。小说的剧情一点也不高大上,简单而细碎,讲了发生在夏日某个周六的琐事。看起来简单,却一点都不简单,普通的周六里浓缩了男女主人公28年的婚姻。

  倒叙的视角使得小说好像有个第三者,平静的观察着他们,见证了他们从相识到结婚生子,再到儿子结婚离婚的路程。虽然只写了一天,视角却触到了28年甚至更早的时候。

  要说小说写了什么,无外乎寻常夫妻的婚姻生活,可是这么概括又显得不够准确。在我看来,安.泰勒笔下的人物都十分鲜活,基本上还原了大部分夫妻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吵吵闹闹,吵架拌嘴,为孩子的事着急上火,哭哭笑笑,即使再生气也不会放开对方的手。我想只有结过婚的过来人才会懂得婚姻的真相,也更理解婚姻对已婚人士的意义。

  艾勒和玛吉在小说里,从开头吵到结尾,几乎扯到哪个话题他们都话不投机,不可避免的拌几句嘴。

  周六的上午,他们要去参加同学的丧礼。故事的开始,玛吉刚从修车行把车取走,开了不到五六条街就和一辆大货车相撞。艾勒因为这事和玛吉吵架。

  俩人对事情的严重性没有共识,玛吉认为这算不了什么,艾勒却认为玛吉这是肇事逃逸,他甚至指责玛吉不能这么一走了之,给自己惹麻烦。

  好不容易换了话题,他们又因为儿媳菲奥娜的事争辩起来,气氛稍微缓和一点,他们又因没拿地图吵了几句,选择什么路线就连里程表是否准确他们也都持不同意见,为这种小事闹脾气,搞的气氛很紧张。

  在一家杂货铺,玛吉因为和女侍者多说了几句自己的家庭里的琐事,搞的艾勒又不高兴,他们的争吵这才升级。艾勒说玛吉爱管闲事,还不顾形象的和外人说自己的家长里短,实在是太没有分寸。玛吉则说艾勒总是自以为聪明,总想显得高人一等,看不起人,不能文明的和他讨论问题。

  气头上来的玛吉要求下车,艾勒想都没想就停了车,把玛吉扔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扬长而去。

  最后,就在玛吉打定主意把什么丧礼的事抛到脑后,在这个小镇上找份工作过几天安生日子的时候,艾勒又出现了。他说“小妞,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参加丧礼”玛吉耸耸肩,没回答。他伸出一只手臂揽住她的双肩,她顺势就让他带出门,俩人一起向汽车走去。

  他们的相处就是这样波澜起伏,上一秒还吵得不可开交,下一秒又搂在了一起。生气归生气,吵架是吵架,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相亲相爱。

  在紧张的关系中,总有一个人作出适当妥协,主动示好,不会任由情势坏下去而一发不可收拾。

  小说里很多这样的细节。

  玛吉随口问了下艾勒加油站有没有零食可以买,她有点饿了。艾勒就说可以给她弄些零食,买杯咖啡什么的,他在地图上找杂货铺的位置。玛吉则抱怨艾勒总是暗中破坏她的节食计划。

  他俩明明前几分钟还在为行车路线争执不休,这会儿又开启幸福夫妻模式了。

  回家路上,因为前方的车子把他们挤出了公路,玛吉很想给司机点颜色看看,她不经艾勒同意就突然伸出手用手拍汽车喇叭,一把抓住方向盘,车子往右偏冲到了路边。

  如此危险的举动,在气头上的艾勒让玛吉少管闲事,但这之后,他还是关切的问玛吉是否平安无事。得到她没事的讯号,他才又发动引擎上路。

  吵架是吵架,那只是意见不合。关键时刻他还是在乎她是否舒服,在乎她的安危,并且将她放在心上。

  小说里还多次提到车的反光镜和座位的位置。每次玛吉坐上车子的驾驶座,就会发现反光镜和座位不适合她的身高,然后把座位和反光镜再调整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而她打开地图找某个地址的时候,也会尽量小心翼翼的一折一折的找,而不是将整张地图完全抖开,因为她知道艾勒不喜欢她那样做。

  艾勒不喜欢将路边捡到的老人捎带回去,但他还是照玛吉的意思去做了。他不想去看望儿媳,最终还是调转车头改变了方向,去了儿媳家;他也不同意玛吉隐瞒事实,将儿媳骗回家的做法,他还是默默配合了。

  他们经常吵吵闹闹,对很多事意见不同,这话不假,但是他们也在努力做出妥协,以让对方舒服。这些妥协里,不是他们出于内心无奈才屈服,而是蕴含了深深的爱意。

  三毛写过一篇关于吵架的文章。她和荷西吵架,荷西一气之下摔门而出,哭的像个泪人的她一边伤心,一边担心他在外面饿肚子。荷西很快就回了家,因为他也担心三毛会太过伤心,对身体不好。

  婚姻里的人就是这样。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心里还想着对方,所以不得不做出妥协。

  婚姻里充满了这样的妥协。也正是这样的自觉,才使得冲突少了许多,婚姻这条船才行驶的更加平稳。

  所以说,要问婚姻是什么,最好的答案就是相互妥协。婚姻里的两个人如果都只图一个人舒服与自由,不考虑另一半的感受,这样的婚姻很难长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呼吸课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