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5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的读后感10篇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一本由达达令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一):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

  01、关于城市之殇

  近段时间,郑州的房价在三个月内飙高到一平方至少涨三千的地步。而就在此时,我的一个朋友发了朋友圈说想买郑州的房子,可是各种衡量比较,追其原因就是因为没钱。我和她聊了两句,她在一个地级市也拥有了一个房子,不知为何现在却想要放弃转战郑州了。

  她对我说,曾经直觉生活在小城市特别的美,人口密度不高去哪里都不拥挤消费水平不高,生活压力不大,安静安逸舒适。 当时的她觉得自己断是不会跑到大城市去过那种做个公交能把人挤变形,每天斤斤计较房贷开销的的生活的。

  直到有一天她去了上海,见过一些人经过一些事之后,她的价值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她要大去城市生活的想法日益明显。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决定在郑州买房定居。

  我没有办法总结她到底是被什么吸引了,但是,我想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特别向往大城市的人。也一度的想要定居在一线城市内。后来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如愿。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到更大的城市去。(个人观点,如果你不是这样的请勿喷。)

  我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城市对一个人的见识会有很大的影响,并不是说小城市的人见识就少,但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他所接收的新信息以及资源是远远超过小城市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第二:动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压力和环境。很多人会说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了,不想那么累。但是就像达达令说的一样:一个人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却羡慕着别人的精彩

  第三点:机会均等。这一点我的一朋友曾经说过,小地方想混开容易,因为圈子关系到位了就好了。但大城市就不一样了。关系少但是机会多。对于我这种不会搞关系的人来说,机会均等这样的包容性太诱人了。

  所以,回归到我最近看的一本书《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作者是曾经出过《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的达达令。

  关于城市,她也许和我的观点有些相似。但她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她家住广西,父母是下岗了的公务人员,可以理解成家道中落,他在武汉读完大学之后就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深圳这样大城市的浪潮中,也迷茫彷徨过,但是她非常清楚自己回不去家乡,只能不断努力。

  她说:至于为什么要到大城市,为什么不回老家?我根本就不需要思考,因为我没有回到老家的资本

  我想这句话很多生活在小县城或者农村的人都能理解,因为一个受过教育女孩回到老家,无外乎就那么几种选择:考公务员、做点小生意、或者嫁个好人婚生子

  如果这几种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就只能去大城市拼一拼自己的未来了。至少企业多,就业机会多,平台是相对公平一点的。

  02、原生家庭不能变成我们的原罪

  其实,整体来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和我的家人分开过,我没有被贫穷压的喘不过气过,我没有失去过家人朋友的爱。甚至,我曾受过老师同学的优待,我曾骄傲我有一对优秀的父母,有一个知心姐姐等等。唯一的缺陷就是从小到大我都认为父母有些偏心吧,对弟弟的偏心,每次都会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而把家中闹得鸡犬不宁。唯一一点的阴影就是这个了。尽管现在,我的妈妈因为生病变成了植物状态,我仍然觉得我的原生家庭是和睦的,就是幸福的。比起那些拥有了健康金钱失去了爱的家来说,我的家算好的了。

  但是看完达达令的书《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之后,我突然特别心疼她也特别的敬佩她。不可否认的,我的那种心疼来源于一点点同情,因为她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但是敬佩却来自于她的内心坚强勇敢,她的善解人意和对家人的理解和包容,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

  书中说起达达令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时,家里的房子是父母曾经单位分的两居室,很小,父母一间,结了婚的哥哥一间,自己则一直睡在沙发上。就这样,没有自己房间没有自己的床的生活维持了好多年。

  然而对于达达令来说这不会让她觉得屈辱或者是委屈,反而是一种动力。她发誓要帮家里盖房子,她努力工作挣钱,最后终于让自己曾经狭小拥挤的家变成了一栋楼。这是我敬佩她的地方。

  她真正的做到了她自己说的: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她的梦想清单中不仅包括自己的,还有包括家人的。

  书中关于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对她少有关心以及从未给过的人生指导,说到很多在青春期时会对父母抱怨的各种事情,她甚至充满了怨恨。但是在最终,她都以一种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现在的父母握手言和姿态生活着。因为她是从内心成长了的姑娘,她懂得了理解和包容。

  很多文章都说一个人的人生,很多决定和很多情性格都来源于你的原生家庭。不管好的坏的,对你影响最深的也是你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这个词在慢慢的被我们以及各种心理学家们放大再放大。甚至有些消极的人会说:我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怪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我也没办法,改不了了。

  可是整整健康的人格是什么呢?是我们自己愿意从内而外的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就像达达令说的一样:其实,只有我们知道如何成为自己。就是在一些没有大起大落痕迹里,我们竟然也就真的变了个模样,变得更加的美好了。

  03、任何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前段时间,因为乔任梁的死,很多人都在谈论抑郁症。其实我个人认为,抑郁症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情绪让我们生了一场病而已。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的作者达达令也曾经患过抑郁症,甚至有过很多的负能量情绪,比如:绝望悲伤恐惧愤怒慌张。我相信,我们很多人也都曾经或者正在受这些负能量的影响。而我自己也曾经因为有些抑郁然后身体激素没有调节好得了甲亢一直吃药至今。

  在这本书中其实达达令在不知不觉中也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对抗这些负能量或者的方法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针对自己的抑郁情绪写的日记。曾经在朋友圈看过一篇文章是说你总要学习一门艺术的,因为有一天它也许会救了你。这些所谓的艺术中有传统上说的舞蹈音乐同时还有写作这一项。

  你没有写就不会明白,很多东西写出来有时候甚至比说出来更舒畅。即使只是流水性的记录

  所以,调节好自己的负能量,不让自己生病,也应该列入我们的梦想清单中吧?

  04、向内寻找自我,靠近更真实的自己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达达令继《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后,自我探索2.0版本。达达令是个看似温柔的写作者,可是她并不柔弱。因为不喜欢给别人说教,于是干脆成为一个摸索者,继而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那些关于内在力量的寻觅、原生家庭的爱与痛、跟负能量夜以继日的抗争、试图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爱情思绪里的自言自语,以及主动选择人生活法勇气……这一切,你都会在本书中看到。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人不开心的原因。

  从古至今,大家都爱说怀才不遇这样的话题,或者说总是为别人而活却忘记了自己。而事实上是,在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其实都只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但,你真的就甘愿一直平凡的,没有任何梦想和追求的生活吗?我相信没有人愿意。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共勉。

  ✤ 公号:林资言(Warm--city)。

  ✤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二):锅要自己背,钱得自己挣

  人生的路啊,总得自己去走。

  刚看完达达令的《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感触颇多。明白人总能清醒意识到,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的,怎么走,都得靠自己。可是糊涂的人总爱找理由,因为童年伤痛,因为客观因素,因为没完没了的各类种种。

  我们成长的年代温饱重点,那时候还顾不上心建设,不懂得教育方法,父母忙着给我们挣口饭吃,早出晚归,多少儿童成了留守,多少孩子在父母粗暴管理方式下留下颇多怨念。

  我们正好处在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从我们几岁十几岁到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每一个十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面对这么多的压力,焦虑不安烦躁和迷茫,侵入骨髓,叫我们不知当何,开始困惑于自己的渺小,时代的残忍,乃至,父母给予的太少。

  原生家庭的留给我们的痛苦成了我们的理由和借口。可是,这个口锅,不能背一辈子啊,时代变化不光冲击着我们,同样冲击着父母啊,他们比我们年迈,比我们技能更少,比我们更惶恐,更无助,一味甩锅给他们,我们就不残忍吗?我们就是负责任了吗?父母养育我们时要对我们负责,该我们回报父母时,也要为他们负责啊。

  就像达达令在书中说的,“把自己当成大人,不要像委屈的孩子一样可怜巴巴地祈求疼爱。”成长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闯关,年少时,你在父母的帮助下闯关,现在,你可以独立了,就不要再怪父母当初的技能不行,带你闯荡的关卡不牛逼。你长大了,你有能力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比父母的力量强大了,你要做的,不该是一味苛责和回味痛苦,而是向前看,帮助父母,也解脱自己。

  最怕别人向我咨询这类问题:父母让我如何如何,可是我想如何如何,静安姐,你说我该怎么办 ?

  怎么办?我若说按照你心中所想去做吧,他会说,可是父母不同意,各种客观条件如何限制。我若说,那按照父母所说,也不是不可以。他会说,可是我不甘心啊,你不知道我父母……

  我是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多了,你对现状认识的非常清楚,可是你就是不去做那个选择,不去做那个行动,就横在前方这小小的两个选择当中,到处找人倾诉,到处找人求支招。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无奈和痛苦,不断的重复这些所谓的无奈和不甘。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长大成人。一遇到事,就想甩锅,找这个找那个,就是要找一个给你出主意的人,然后还要下了钢铁沉重的心情安慰自己,是他让我这么做的,是他给我出的主意,做错了,伤害到谁了,也不是我的错,不是我做的决定。

  一个人,学不会勇敢,不敢背锅,不敢负责任,他永远也长不大。给你出主意的人,再用心也不可能身临其境,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给你建议,却不能了解,你隐藏的内心深处和你隐瞒的客观状况,到底是不是你的终极所想。

  微博稍稍多了些粉丝之后,除了问问题的,还有在后台借钱的。

  姐姐,我知道你人好,我现在需要如何如何,你借我钱好不好,我将来一定会还你的。

  姐姐,我想去做什么什么,可是父母不同意,他们不给我钱,你借给我好不好?我在什么什么时间之内一定还你。

  抱歉,我人一点也不好,我很冷酷很无情的,我不想借给你钱,一点也不想。你的理由我也不爱听,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我还需要父母养的时候,除了必要开支,没钱也不会朝陌生人借,陌生人凭什么给你呢?上大学之后,能兼职挣钱的任何渠道都被我参与了一遍,想要额外的钱,想早日经济独立,就靠自己去努力啊。能轻易借来的钱,没有压力,没有艰辛,你又如何会有动力去打拼改善更何况,连挣都不去挣,就开口借,你根本没有努力和吃苦的意识。

  除了伤病与天灾打击,任何借口和理由,在我这里都是不成立的。窘况,人人都会有,可光明出路,总有一条能被你发现,你不愿意付出,总想天降神兵来为你助攻,怎么能如此幼稚

  小时候家境大好,上初中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内衣,偏偏我个头小,发育倒挺快。我总是缩着肩膀,怕别人看出了我与别的女孩的不同。到了夏天,终于有好朋友提醒我,静安啊,你该买个小背心穿了,我很难堪,抱着膀子过了一周,回家鼓起勇气跟我爸说,我要买个小背心穿。

  没来月经之前,我一直很想问女同学,姨妈巾到底怎么用,那个粘胶是要沾到屁股上吗?我妈从我小学4年级就在外打工了,她没有告诉我女生什么时候来月经,要做什么准备。眼看着同学们都买姨妈巾了,我很慌张,我没办法开口问我本来就少言寡语不善关心的老爹。

  我找我最好的女同学说悄悄话,我妈不在家,我啥都不懂,你教我啊。她说好啊,我教你。

  我的第一条牛仔裤也是在同学的提醒下拥有的。我一直穿亲戚姐妹们给的黑色裤子,很过时,很土气,但我没意识,我觉得,我家很穷啊,父母能让我读书就很好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只是好奇问我,静安,你怎么老穿大人的裤子啊,连一条牛仔裤都没有。我瞬间又羞耻了,那时候最流行的喇叭牛仔裤,多好看哪。

  我跟我爸说的时候,突然觉得很委屈,一下子哭了出来。我爸很无语,后来跟我妈说了,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条牛仔裤,裤边锁着红花,太好看了。我有了女性意识,青春意识,自卑开始蔓延和滋长。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跟亲戚家人都不亲,因为我成长的过程是黏着同学们完成的,我的整个青春,是跟着女同学们成长的,我得自己给自己找出路。我缺乏女主人的引导和关心,所以就主动询问热心善良的女同学,让她们把从妈妈那里得到的知识分享给我。

  我以为,所有的家庭都跟我们一样,一顿饭就炒一个菜,父母一本正经脸,吃饭洗碗干活,我们写作业睡觉,拒绝玩耍拒绝男同学。直到我到了女同学家住了一晚。她的父母,对话就像说段子,亲密无间,笑声不断。时不时还要调侃他们的儿子,我们盖个大房子,床弄2米2,你和你媳妇可以在屋里打滚。

  我羡慕又讶异的看着他们幸福和欢乐,原来,家庭生活是可以这么幸福的。父母与子女是可以这样甜蜜相处的。

  我真是太感谢我的女同学们了,她们一个一个走进我的生命里,陪我成长,又一个一个走了出去,再无联系。她们就像我人生旅途中天降的导师,教会了我,然后像完成使命一样,挥挥手同我告别。

  我是个很胆怯也很自卑的人,即便在这世上活了27年,也还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来回切换,找到一个平衡点对我来说好难。每每遇到了什么事,我还是很慌张,很想逃避,如果能逃开,我一定逃开。如果逃不开,我提前在内心要焦虑好几天,直到解决了之后,心中才趋于平静。

  因为自卑,遇到喜欢的人,不敢上前;因为胆怯,遇到好的机会也第一时间退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内心充满焦虑。可是,我很清醒,我想要改变这些问题,想要脱离穷困,想要逃开自卑,没有人可以拯救我,靠的必须是我自己的努力。

  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从自己领工资的那一刻,我听见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地方在咔嚓咔嚓的响,我内心的禁锢和不安,在一点一点的消散。

  在我以为,我可以不负父母心愿,让自我得到救赎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重新迷茫。我以为,家里这么多年的贫困和我的节约自知是在一个水平的。却没料到,父母借了部分钱款后,全款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那段时间,我感觉慌张和不解。

  在我刚毕业需要钱的日子,不得已向父母开口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没钱,只能给我1000块钱。我已经走投无路,原本以为父母是最坚实的后盾,却不料,他们嫌弃我毕业半年还要问父母要钱。可是,大四一年,除了学费,我已经在自己负担开支了,我攒的钱,够生活,可是不够一下3个月的房租和押金啊。我赌气的拒绝了1000元的支援,跟朋友们东挪西挪的借和还。

  仅仅过了半年时间,父母却花了几十万买了一套房,与当初我所求的2000元比,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我心中恨透了他们,充满灰暗,我觉得我这么辛苦就像一个笑话,他们给我灌输了这么多年我家的穷困,我过了这么多年的谨小慎微和自卑不安,都像一个巨大的谎言,而他们却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段时间,我不放过他们,也不放过自己。过年不肯回家,躲在上海冷冰冰的出租屋里,买了一堆大白菜,让男朋友陪着我一起折磨自己。

  第二年,我挣了些钱,心中想风风光光的回家过年,让父母好好看看,你们苛待的女儿,现在过得很好,你们后悔了吧,后悔也没用!

  当我奉上红包时,父母小心翼翼的收下,商量着给我存在哪个银行,存几年期我才会用到。当我拿出给父母带的礼物时,他们喜笑颜开,却说这个太好了舍不得吃,可以拿给姥爷吃,那个太贵了不敢用,你自己用就好。

  背过身去,我泪流满面,父母从来都没有故意苛待我啊,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舍不得,存下来,拿去做更重要的事。

  虽然贫穷,可是每一次预防针,我这个穷孩子没有一次落下,因为父母怕我生病。每一次学费和书本费,我肯定不是最后一个交,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最重要。

  我肤浅的将他们当做恶人和仇敌,却从未深思过,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对待我们,已经是比待他们自己好了多少倍。他们的认知和经历,本就和我不同,我凭什么以自己的片面和狭隘,给他们按上了这么大一个罪名。

  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可以自己做主了,父母老了,我该做的,是变成他们的铠甲啊。想明白了这些,感觉内心瞬间解脱,所谓的道德感,所谓的不甘和委屈,霎时间烟消云散。

  人生,本就不同,才构成了这大千世界的缤纷多彩,不可能人人都是王思聪,也不可能人人都成范冰冰。你的路,本就与别人不同,怎么走,走成什么样,需要你自己来选择,自己来判断。

  无论艰难或顺畅,选择你能承受的那条路,不崩溃,不后退,一步一步走下去吧。别再拿父母和原生家庭做借口了,也别再拿困难和不甘做理由了。真想做什么,总有办法突破重围。

  感谢达达令这本书,温暖有力量,世间好多的痛苦和无奈,其实不在于外界,而在于你自己。你的内心和你的欲望,构成了你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痛苦。选择那条你能承受的道路,直面自己,接纳自己,才能不怀疑人生,不怨天尤人,坦然接受每一种结果,享受每一种生活。

  ——与每一位努力打拼,认真生活的少男少女们共勉。@白首静安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三):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有感

  读达达令小姐著作《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认真拜读后,沉思许久,继而引发一些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的一生,就像一棵小树的成长,从幼苗到长成,可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也可能是一弯废柴。又好比是一条路,也许大路通天,也可能是死胡同,其间不乏条条小路,但终究不会相同。选择你自己的路,适合你的路,坚定地走下去。

  人选择路,刚开始可能出于好奇,美好幻想,所以理想的道路也许光明整齐,路边盛开花朵,真正踏上了道路,才发现充满荆棘,甚至身不由己被迫走上了另一条路,但道路也总是变化的,也许会有一条岔路,可能重新引导你走回你的初心,而这个初心,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人道路的主线,并且不易被发现,是由一条条枝干价值观的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周而复始,从而保证它乱中有序,这是一个必然过程。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真 善 美”。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拥有“真善美”的同时,奴性,惰性等恶属性也紧紧伴随着。怎样摒弃本身固有的奴性,惰性,发扬“真善美”,就是一个自我梳理,修正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首先保证核心价值观不动摇,梳理枝干价值观,使它顺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并且给时间一点耐心,让时间证明它是对的。

  做一个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走一条不平凡的路,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思考是人生质变的导火索,也是选择适合你自己道路的基石。信念是你在人生道路上的动力,使你不会懈怠,不会放弃初心,道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生活丰富多彩,道路宽敞明亮。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也是营造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成长的过程中,恰当的处理好与家人之间产生的矛盾,是智商,情商高的体现,同时也是完善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必然过程。

  人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正能量和负能量集于一身。如何化解负能量,甚至将它转化为正能量,就要依靠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强的信念,在遇到悲伤,恐惧,愤怒,慌张,绝望,甚至抑郁的时候,依然能够坚强的战胜自我。

  好运气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当你付出的时候,就为好运的到来铺好了一条条的路,生活中挣更多的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不能简单的只为挣钱,成为金钱的奴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遇到困难,要努力成为解决困难的那个人,而不是推诿,逃避。对于不合理的要敢于说不,这是情商高的表现,同时也使解决困难最好的办法。做事情难免会犯错误,做错事不可怕,怕的是知错不改。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富不过三代,消耗性财富,终究会殆尽。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不会消亡的财富。这就要靠自己去积累这笔宝贵的财富,并且使之不断增值。“赢”的理由有千万种,但是“输”一个理由就够了,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要放弃做自己,不要模仿别人,成功不可复制。

  做生活的强者就要主动的选择一种生活,而不是被动的做生活的奴隶,只是为了活着。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知行合一。不要盲目,人生没有彩排,不要把“早知道”当成口头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嘴上说的往往就是你的人生,生活需要动力,激情。保持你的那一份激情,热情,勇敢地面对生活,生活也会笑着面对你。

  人时刻面对选择,不同的选择,结果也截然不同,关键路口选择的时候,要慎之又慎,认真选择那条你所能承受的,最适合你的路。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四):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去年初的时候跟几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说起泛滥的热点文和情感麻辣烫,有朋友推荐,“那你去关注达达令好啦。”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达达令的公号,从按时看完每天的推送,到闲暇的时候翻完了所有的历史消息,越来越喜欢达达令的文章,在无数以“LOW逼”,“傻X”为噱头的煽情文中,她从来不用任何偏见性的语言描述哪怕吵得最热的话题,难道的冷静自持,字里行间却尽是温柔。

  在无数“教你如何爱”以及“教你如何做人”的文章中,达达令的文章永远真诚也最恳切,她笔下从来没有什么“只要努力就能...”或者“无论如何都要做自己”的套路和劝告。

  一个人能有多冷静,才能有多深情。

  达达令的新书《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便是这样一本极其温柔又充满深情的作品,对于年轻人共有的焦虑,不安,迷茫,她并没有一桶鸡汤灌到底,也没有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别人的生活指手划脚。她的观点一如本书的题目----

  世间的路和你的人生,从来没有“成功与失败”或者“对与错”这一说,充其量,是最合适你而已。

  《选择》一书中,达达令讲了很多故事,有自己的,也有身边朋友的,这些林林总总的故事中,达达令将自己的价值观分为以下三大板块:

  1. 心态

  “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适合我的人?”

  “要不要跟一个凤凰男谈恋爱?”

  “为什么我父母提供给我的不是最好的资源?”

  “父母为供养我上学很辛苦,要不要带着对父母的愧疚而活?”

  这些小小的焦虑和不安,或许是每个人成长途中都必经或是已经经过的旅途,有的人身处其中茫然失措,有的人走过,却不知所以。达达令对这类困惑的回答是:

  摆正心态,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先从能做的事情入手,挑选合适自己的方法让自己站稳脚,先保生存,再谈生活。

  2. 情绪

  “抑郁症患者是不是矫情?”

  “什么时候开始改变最合适?”

  “怎样应对生活中不可预计的意外?”

  “好难过,怎么办?”

  达达令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任自己陷入这样的情绪,让这些情绪影响你的行动,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

  情感不是用来压抑的,而是用来认清自己的,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允许情绪的波动,但一定要总结和思考,这样才能在情绪中成长,逐渐变成一个不动声色而又内心坚定的大人。

  跟自己的情绪握手言和,是成长中必经的一站。

  3. 方向感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羡慕别人口中的成功,但却得不到,怎么办?”

  “如果早知道就好了”

  而达达令的回答一针见血:你该追求的,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你的。

  有野心承受,有耐心追求,有勇气承担。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生活态度。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生活弄的苦大仇深痛不堪言,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为它放弃生活。

  找寻方向,从来不应向外而问,而是向内追求。

  一遍又一遍的自我拷问,一遍又一遍的调整复盘。问自己永远比问别人来得有效,那些最厉害的咨询师也好,最厉害的规划者也罢,除了你,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生。

  正如张德芬说过的那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在这本自我探索2.0”版本的《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中,达达令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见习者。

  好庆幸有达达令这样的作者,而读着她的自我对话中,旁观者能学到的也太多太多。她的文章不是深海的灯塔,而是那一路陪你走过的路灯。

  普通平凡,却又温暖喜悦。

  愿你也喜欢。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五):心向太阳便会敞亮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选择、价值观、生活等等充满正能量或者可以叫做心灵鸡汤的书。

  书中借鉴了很多人的生活例子,试图让我们明白平凡不平凡的生活虽然是一念之间的差别,却最终还是你想到什么的价值观的不同。

  如作者一般的经历,我也是选择留在了南京。不是说我们不爱家乡,而是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社会经历去明白:越小的城市关系的作用越大,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地位倒不如在大城市里努力一把,也许还是平淡甚至是碌碌无为,但却是无可奈何里的最好选择。

  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写字,却始终不能坚持,应该是没有自己的信念,我朋友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我为她高兴,就好像自己出书了一样,因为我知道她的辛苦和付出:她在杂志社上班,一个人带着一本杂志,加班是常事,还要抽出时间计划自己的书。

  这些别人的故事不可复制,却能时刻反应出自己的懦弱与缺陷,就看我们如何去正视自己。不要去羡慕,不要去攀比,从这一瞬间想想自己比之前有没有更成熟点。励志的故事是在于让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而不是告诉我们能复制成功,我们最该做的是找到自己!

  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人生,都是价值观的不同才导致选择不同,最终演变成生活的不同。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在逆境中成长,努力就会有回报,如今想到也是会心一笑,各种缘由都各自明白。

  老一辈人像我父母,像作者父母,他们很喜欢回忆过去,我妈的口头禅也是“早知道”,这个习惯很让人崩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想要是当初怎么办就好了。我国庆回家,刚好辞职出去玩了很长一段时间,回来正在找工作,我妈看我忙碌,她说“早知道你不离开上海就好了”,她觉得辞职去旅行是不可理喻的。我们价值观不同,我不爱上海的节奏,我就会去改变。

  关于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同与不同。我们所信仰的价值观,很可能在斑驳陆离的社会中颠覆再颠覆,而我们如何坚持底线,让我们所能承受的生命能或重或轻。

  换句话说,你心向太阳便会敞亮,若你心处黑暗,便会阴雨绵绵。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六):学会感恩,学会放下,向前看!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达达令所写,从书中扉页上看,她非常年轻,很温柔的一名女性。书中讲了很多她身边人的故事,也有她的很多事情,让我们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面对生活的磨难。书中或多或少有我们的影子,总能让你感悟!

  和达达令一样,我也来自农村。我家三姐妹,那年我念初一,二姐念初二,大姐念初三。那看爸爸眼里闪着泪说:“家里的钱只够你们两个人读书了,你们想想看,谁不读了吧!”二姐说了一句让我至今感激她的话:“妹还小,成绩好,让她读吧,我不读了!”然后二姐辍学,其实她只比我大两岁。后来别人介绍去县城给人当小保姆,每个月30块,然后拿25块钱给父母,让我继续念书,二年后房主念其心好,让她去制衣厂学做衣服。我感激她,只要她有什么困难,我都尽力去帮她;我心里难受的时候,也会找二姐谈心。大姐对我很平淡,她没考上高中,学了二年理发,然后留在家里就结婚了。后来家里借钱让我上中专了,因为念了中专好找工作。但姐夫觉得我读书拖累他们了,和父母大吵一架后,分家了,家里的钱财全分给了他们。我辍学了,爸爸去找小学校长,校长说我在学校成绩不错,让我当了一名村幼儿园老师。然而妈妈越想越难过,她背着我去找人借高利贷,10天后,我又重回学校。这笔债务直到我念完书,工作两年后才帮妈妈还清,当时我真的是恨大姐和姐夫的,要不是他们自私,父母也不会过得如此艰难。后来他俩出去打工,没文化被传销骗的身无分文,没地可去的时候,妈妈电话里跟我讲了,让他们到我这里来。虽然那时我也过得不好,还是努力给他们找工作,他俩一直在这个单位工作做到至今。放假的时候,他们也会过来吃饭,一起说说话,陪我的孩子们玩!学会感恩,学会放下,亲情,挺好!

  达达令提到了抑郁症,可能我现在还有,没有痊愈。那会老公没固定工作开三轮车挣钱,我刚生完孩子,产假休完上班,婆婆也不给带孩子。老公做了全职男带孩子,因心态放不开,每天家里一团糟。悲催是单位部门领导内斗,很多同事辞职走了,工作全压在我身上,每天加班。我也想走,但想着辞职几个月没收入,孩子奶粉钱,房租钱,只能忍着。更要命的是,我一天晚上加班回来,竟然在路边小店赌博人群中,发现了老公抱着孩子在赌钱。我彻底崩溃了,整宿整宿睡不着,每天泪流满面,身体出现问题,头痛,心口痛,手脚开始溃烂,我想到了死,才能解脱。出现这个念头时,我自己吓了一跳,父母还健在,为我吃了那么多苦;孩子才半岁,我怎能扔下她。我去找书看,发现这是产后抑郁症。不行,没条件让我生这病,于是我调整心态,看治疗的书,自己去看病,放假了带孩子玩,婆婆偶尔过来带一下孩子,老公也出去挣点钱(赌博窝点被警方抓了)。工作问题跟老板沟通后调到另一科,内斗的领导也走了,后来老公也有了正式工作,渐渐地好了起来,三年后我们贷款买了一套小房子。学着往前看,不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黑屋里,积极的面对所发生问题。我每天把自己过得很忙碌,参加大学考试,带着孩子一起上课,完成自己未完的大学梦;为了工作需要,怀着小宝参加机械工程师考试,只要拼搏,向前看,成功会向你招手的。

  现在我依旧过得很充实,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学着给宝贝们做手工,做衣服,可要知道我以前不会针线活的,家里隔几天姐妹俩就有新衣服穿,两张小脸兴奋的模样,让人真心欢喜;学着每天去看点书,看看人家如何过,用文字来充实自己;工作能力在提升,职务也在晋升。路才走了一半,还有很多事情要面对,风雨过后,总有彩虹会出现。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七):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那些挫折与坎坷,时刻折磨着人们脆弱的心灵。有时候恍然间就过去了,殊不知这些事情所带来的伤害只是潜藏起来,从此深埋心底,在现在或者未来的某一刻给你致命性的打击,所以我们时常感觉到生活的不易,活着的艰辛。待到夜黑人静时,免不了失眠焦虑,默默地问自己: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可是还来不及想清楚问题的答案,又投身到快节奏的生活里,如此反反复复,便成为了恶性循环,同时又让人深感无奈。

  或许我就是千千万万人中被困扰的其中之一,在现实的摧残下失去了最真实的灵魂。人都是不甘心的,越是如此,越想找到答案,弄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读达达令的新作——《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在抚慰心灵的文字中,看精彩的事件分析,体味与众不同的人生感悟,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到职场竞争,从原生家庭到难得可贵的爱情,从复杂多变的情绪到我们的主动选择,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让人觉得特别真实,把我从迷茫的人生中解救出来,并学会辩证地去看待自己所处的困境与生活,比起那些所谓励志的鸡汤文更让人欢喜。

  从古到今,父母都是受人歌颂的对象,一旦有人说他们的不是,似乎都被冠上了不孝的帽子,压得我们压力山大。可是,坦然来说,他们的做法并不一定全对,也不完美的地方。曾经我也曾和作者一样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可以为儿女考虑的特别周到,而我的父母却做不到。后来渐渐明白不是他们不为自己的儿女考虑,而是他们的眼界格局有限,只能尽到自己所能付出的能力,而这也许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想到这里,也就不再介意了,毕竟当初也有自己的选择的行为因素在里面。

  正如达达令所说,对待父母,我们要宽容,不要把他们当父母看,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知道当我们为人父母时,并不一定能保证比他们做得好。人生在世,要懂得释怀。就算如今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但我们会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既然不想如此,就要努力去改变现在的生活,让自己的今天过得比昨天好,今年的生活过得比去年好。积极面对总比踌躇不前要好太多,这是一种人生抉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加油吧!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八):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

  关于选择,在《猜火车》里,有一段这样精彩的论述: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贷款买房,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

  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

  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

  我选择不选择。”

  达达令看完跟我说,你别看它说了那么多,说白了,它的意思就是“选择那条,你所能承受的路”。

  我说,不,我比较懒,我还是按电影里说的,我选择不选择。

  其实我的潜台词是,不管我如何选择,总是会在一些别人相互矛盾的评价声中飘浮不定。有人会说我聪明取巧、幽默风趣、一言九鼎;也一定会有人说我蠢笨如牛、了无情趣、一钱不值,所以我害怕那种摇摆不定带来的不安。

  达达令白了我一眼,她说,生性自由的人讨厌工作,没有爱的家庭难以维持,一个日常都用电脑的人何必买大彩电?健康,胆固醇,牙医保险对于刚工作的学生简直是奢侈。人生那么短,为什么要学着别人去选择呢?

  我沉默了,我当然不会告诉她,其实我是在心里告诉自己:

  我的情绪难以理喻,才不想要因他人的褒奖而开心,才不要因为他人的漠视而伤怀。

  她接着说,你不是不选择,而是,你要选最适合你的那条路。

  我依然没能明白她说什么,韩剧又要开始了,欧巴又要露脸,我只忙着尖叫,没看见她那张不争气的脸。

  几个月后,她开始写书稿,一年后,书就出来了。名字赫然就是《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

  她说,我就是写给你这种,选择困难症看的。问问你们自己吧,选择真的有那么困难吗?痛恨的不是他们太在乎,而偏偏是他们根本不在乎。烦躁的不是他们很迷茫,而是他们明明知道正确答案。

  似乎我们都有一个通病:

  我们害怕认清自己、疲于梳理自身;我们根本不会反思自己的角色、更别说畅想关乎于未来的任何一种可能。向外展现痛苦,向内乐于生活,一开始都很是让人痛苦。

  我们又大多披着书中Q先生的外衣,却学不会细心照顾别人情绪。

  我们津津乐道刘若英那句——希望自己永远握有最终的选择权,却只有达达令敢于说出那句——选择我所能承受的。

  我们大多平凡,可是又不仅仅满足平凡,去对比去嫉妒去发疯,而不是去感知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们拥有家人无可透支的爱,但是就是发现不了其也有视角狭隘的地方。

  我们也因为被嘲讽被批判,所以慌张所以中规中矩。却并不知道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我们对比得失对比利益羡慕牛人,可是却忘记了去主动选择一种生活。

  我们面对,疼和痛;我们面对,异类和奇葩。

  我们面对一切,是选择使身体舒适,还是让思想旅行游观呢?

  到底是该握手言和,还是该妥协呢?

  说到底,其实你只是,明明知道很多选择根本不可能承受得来,却偏偏要好高骛远。在失败的时候哭哭啼啼,不断抱怨这个世界对自己多么不公。

  其实你还不如,在一开始,就选择那条你所能承受的路。

  如达达令所说:这样你才不会怀疑人生的意义,你才有接受每一份结果的专注和投入。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九):拥有一颗向内而生的心

  向内而生,就是要你有一颗坚强的心,内心强大了,外界再多的纷扰都能镇定下来。

  达达令这本书看完着实很感动,不是说文章煽情,而是书里有太多自己曾经与现在的感受,似乎把自己的心情都写出来了,这两周回忆了埋藏心底许久的事情。大学时期的懵懵懂懂,初入社会的战战兢兢,进入职场的小心翼翼,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浑浑噩噩。

  面对挫折,面对灾难,面对一切的不幸,每个人内心里都会慌张,都会失措,但是这个不能一直持续,因为你要解决他们,更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他们,不被这些打败。

  早知道我就不在这里工作了,早知道我就不来这个城市了,早知道我就换了专业了,那么多的早知道,世上也没有后悔药,只是即便你早知道,你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文章有一段话‘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对比得失与利益中作出选择。’对现状的不满,对工作的抱怨,对收入对人事关系等等的厌烦,你想过换工作,去找一个好一点的环境,但是到最后的选择都是你觉得当下各项指标综合下来最好的一个。

  那些你自认为的无可奈,那些你觉得当前要经历的忍受,那些你觉得无能为力的迫不得已,事实的真相是,我们都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生活。

  ‘其实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自己真正的长大,等待合适的实际表白,等待合适的阶段跳槽,等待领导给自己加薪,等下一次机会,该书自己说不定下一个西瓜会更大,更有人沉浸在过去的事情里,遇上重大遭难的时候甚至希望上天有奇迹发生。’这段话也许会戳中很多人的要害,指出了自己一直不愿意承认的内心想法,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内心若是坚定一件事情,哪怕做不好,只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下一步走的肯定比上一步更稳健!

  最近有很多学生被骗新闻,刚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学费被骗,自责内疚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还有离家出走的,还有不知所措,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先不说骗子有多可恶,就说这些都是穷苦家庭的孩子,每年父母打工种地挣不了多少钱,本身生活就很艰难,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下子不知所措,没人开导,无人倾诉,内心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还有昨天一个女演员因病去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居然是舒了一口气,看着都让人心酸。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说谁都是幸福的。若是内心有一股坚定的信念,能分散一下注意力,结局也许就会不一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就好像一种气场,他会吸引相同气场的东西进来。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在这个鸡汤书籍泛滥的年代,犹如一股清流注入你的生活。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处于迷茫阶段人儿,还有初入职场的朋友。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读后感(十):选择自己的那条路

  有些一生平平淡淡,在一个岗位上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而有的人一生大起大落,经历了很多惊涛骇浪。人的一生短短百年,犹如一棵树有很多的分支,但只有主干才是直冲云霄的,分支虽然也是向上生长,但永远只是分支,到达不了顶端。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作者达达令,就是告诉那些徘徊在岔路口那些迷茫的人,如何去选择自己的那条路。不同于市面上老生常谈的心灵鸡汤,达达令用很清新、普通的文字(这点我非常喜欢,很亲近,即使读了很久也不会感觉厌烦),用自己的一些经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大多年轻人都会向往大城市,在哪里能见到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更好的工作、更广阔的视野格局。

  但当工作上四处碰壁,每个月为了房租水电省吃俭用时,又会感慨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在城市里苦苦挣扎时,常常想到是不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找一份工作算了,又想到自己的父母向亲朋好友自豪地提起自己时都说在哪个大城市混,也有点虚荣吧,自己灰溜溜的回去,会不会丢脸。再次陷入惆怅,这算是我自己一点心声吧。

  先想好你要什么样的生活,再去过好你选择的生活!不要糊糊涂涂的混下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用来帮助你过上你选择的“美好日子”的,而不是相反。

  达达令的书中写道的寻找自我可能是人生最艰难的课题,只有对自我认知越发清晰,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就此找到内在力量。

  有时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常常幻想等我有钱了会怎样怎样,买辆车,把房子装修一下,脑海中又浮现出一大堆的图片……经常能过麻痹自己,现在想想有点可笑吧!什么都还没有呢,就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位,可能我还没用正视自己,总想着去逃避现实。

  给了自己一个方向,如同在黑夜中点亮了一盏灯,摆脱了迷茫,只需要朝着亮光前行就可以了,甚至不会看到旁边的岔路,走那条最近的路。

  没有人知道走那条路是对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做自己。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有怎样的成就。人生有很多选择,有些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回头(如果我好好学习该都好、要是没跳槽我早就是经理了,这些都不可能的,我又n多个要是……坦然接受人生中的各种事,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地完善自己。

  人生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可能不断的思考,选择自己的那条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