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10篇

2018-04-27 20: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10篇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是一本由大将军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一):有些书名内容没关系,和你想要的知识没什么关系

  关注大将军郭的公众号很久,对于她日常阐述的和心理学相关的一些小故事很感兴趣。偶然的机会看到她在公众号一直推荐的自己的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我以为这会是一个深入浅出心理学初级知识普及书,但其实并不是。这只是一个公众号文章的叠加累积,是一个用心理学的外衣包裹鸡汤

  本书开头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四分之一)还是很认真的在针对某些心理学名词症状进行解释说明,并有相应的真实案例阐述,看起来,既能学到知识,也能了解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是否符合书中描述的“症状”。

  可是到后来,这本书的内容就开始偏离到“感情指导书”的道路上去了,似乎这世界满满的都是和情爱有关的事,心理学知识也只是为了在这给这给故事人物存在问题做个定性分析

  这本书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作者文笔优美,很多句子都能深入人心

  “即使有一天你要带上别人给的紧箍咒,按照别人设定命运去降妖除魔我,最终成为你没想成为的斗战胜佛,但都不要忘记你的花果山,你的紫霞仙子。盛服之下,你的心里,仍住着那个自在随心的野猴子。”

  这一句当时被我放在朋友圈里,获赞不少。也有人觉得这样的话太过矫情,没有太大意义。

  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迷恋这种优美中带有一点凄凉一点力量文字。现在也喜欢,只是学会了更客观现实判断这类文字的价值

  这种优美之外的力量,其实是有些苍白的,更像是一种抒情,一种感慨青少年时候,我们会被这样的文字打动,影响。可如今在职场摸爬滚打六七年的我,看待这类文字,就像是看待某种情怀,那是一种历经沧桑之后沉淀出的感悟,可以用来诉说,却不能用来改变生活

  我们就算有再多的感悟,生活的模样不会因为我们的感悟有所改变,能让我们产生质变的,永远是我们做了多少事,做了什么事。而不是我脑子里有多少感慨。

  当然,感悟并不是不好,而是,相比抒情和感慨,成人世界的我们更喜欢自己创造的那些“实实在在”。比如一份不错工作,一个不错的爱人,一个不怎么富裕但是美满的小家庭

  有些书,是人思想成熟、快速成长的加速器,有些书是生活之外的调剂小料。

  在豆瓣上面这本书的评分是8.5,我之前读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8.3。乍一看吓我一跳,心里对阅读人群欣赏水平担心不已。不过再看看两本书评论人数的之间那56倍的差别,我就放心了。

  本书不建议购买,想了解日常情感类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的读者,可以关注作者的公众号。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二):让我们进化,水来土掩

  初识大将军郭是来自微信公号里的荐号文章,当时就被推的这个公众号名字所吸引------“我们心里都有病”。当即就翻看公号里的文章,能够坦然承认自己心里有病,我想没有几个人做得到。姑娘文笔犀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读男女之情,剖析每个人身上的各种弱点,正面,正确引导我们去正视感情,正视弱点。

  在《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这本书的序言里,姑娘说:“毕竟这一生没有什么比了解自己更为重要的事了。唯有一个通畅的自我,才能抚平内心的褶皱,翻阅生活的沟壑。”

  大学时,我的辅导员曾对我说:“你为人谦和,缺少魄力,你有才华,却不懂得坚持学习。”这句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因为我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处事方式,让我不能像老师或者朋友那样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现在工作了,我越发觉得老师说的,我自身的确也是这样,我对待同事领导都虚心和气,在提高工作能力上,我的确不太坚持,这导致我现在已经跟同期的同学拉开了差距。最近,看到大将军郭的新书里的一篇文章,我才豁然开朗辅导员仅仅给了我提示,而这篇文章,给我解答。

  《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太差》中,虽然我并没有达到文中所说的好好先生样子,但是也差不远,在工作上,因为我性格好,不懂拒绝,所以领导很喜欢安排做事,这直接导致我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两个人的负荷。又因为我在工作技能上会多少花点时间专研,虽不精通,但足以帮助同事,所以每天还得帮同事做一些事,这些日积月累,让我对这份工作提不起兴趣,一方面是收入付出不成比例,另一方,因为我经常加班,已经让我的私人生活受到影响。这就是“取悦症”,我的友善无私,在面对我自己时,是愤怒焦虑,是畏惧别人的言语。我总是试图帮助别人来认同我自己,其实这是不对的。我应拿出一点魄力,学会拒绝,因为帮助别人,都应以不破坏牺牲自己的生活前提

  后半句,”你有才华,却不懂坚持”,我知道这个看再多的鸡汤励志文都无用,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我很欣赏大将军郭说的一句话:让我们进化,水来土掩。

  看这本书,就是在对自身性格及理念上的偏执进行纠正,一本书的文字可能不会完全让一个人改变及认同,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你读过。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三):越是优秀的人,越深入了解自己

  今天看了本书叫《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我深有体会,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其实我对自己的认知还远不及别人对我的了解。

  而且我会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深入了解自己。从而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必杀技。

  所以,一个人优秀与否还是要看他们对自己的了解程度

  【1】

  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时候会问其他人对于你想去做某件事情意见

  比如:我现在太胖了,你说要不要减个肥?现在工资太低了,你说我要不要跳槽啊?我男朋友出轨了,我要不呀跟他分手

  一般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决定了,问别人就是想得到肯定的答案,然后让自己下决心去做。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一种侥幸心理,觉得不去做改变也没关系,总是期待概率事件发生。然后总是去问别人意见,自己迟迟都不行动

  而优秀的人是不会去问这些无聊的问题。

  他们只会客观分析后,立刻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然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去实践

  所以,凡事用优秀者的思维考虑问题,不要总是指望别人帮你解决本应该自己就可以搞定的问题。

  【2】

  很多人现在都有一点选择困难症,比如我挺严重,小到吃个饭,大到职业人生方向

  我不是很愿意做出决定,其实有一点逃避负责人的心理。所以每次聚会吃饭我都不发表意见,我都会跟着大部队走。心里想的却是:“反正饭店不是我选的,怪不到我头上”。

  我在职业方向上也是一样,总想靠跳槽去解决问题。其实,最应该做的恰恰是找到一个职业方向这个根本的问题,而不是选择哪家公司

  而优秀的人是不会存在这个问题的。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一切都计划的很好,想的非常清楚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可以去实施,去执行了。

  所以,大家要在选择的时候多试着快速做出决定。如果不能做出决定就要考虑根本问题有哪些,尝试先把根本问题解决了再做选择。长期的选择困难会养成一种拖延的习惯,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3】

  你们周围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全世界都欠他的,感觉他与全世界为敌。

  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小姜,他每天都在抱怨这个世界。

  中午点外卖,外卖小哥准时送到了,但是这时候他饿的半死。他是不会觉得是他自己点餐比较晚导致的,他就会反过来怪外卖小哥没有快点送到。

  年底了,别人都有年终奖,就他没有,他不会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就开始抱怨公司如何如何压榨员工,同事如何如何对他不好。自己工资不涨就怪经济环境差,行业不景气。

  自己住不起好一点的房子,也在埋怨房价高,房租贵,怪房东不近人情。完全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提高能力,或者学点技能增加点收入。

  优秀的人是不会怨天尤人杞人忧天的。他们会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之后通过各种方式想方设法去改变现状。这样的人肯定是越来越优秀,工作和生活都会在自我精进的路上一路高歌,最后登上人生巅峰

  所以,千万不要做一个有受害者心理的人。这样的人活得非常的被动,最终逃不开被命运捉弄的结局。不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尽最大努力完善,这样才能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4】

  我身边还有一种另一个极端的“老好人”。安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平时对所有人都特别好,只要别人求助于他,他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下来。然后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完成,他的口碑在公司最好。

  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安陆越来越极端,有一次,他主动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那时候所有人都没什么想要麻烦他的,都说没有。结果安陆非常失望,躲到茶水间自己哭去了。

  当时我们都很纳闷,想着这个帅哥怎么了?我看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个就是一种渴望被需要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极度的失望,会觉得自己对别人没有价值,感觉被别人抛弃。

  而且我之后观察,其实安陆有时候并没有太多时间帮助别人,他自己的工作都有的忙。

  在年底的评比中,安陆也的确在后面几名,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优秀。

  其实,如果是真正优秀的人会有取舍。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力所能及,还有就是自己有精力去做。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那就算是帮助了全世界也是枉然。

  所以,我们不要做这种职场“老好人”,我们要学会拒绝,学会去平衡自己必须完成的和帮助同事完成的,不能打破平衡,一旦失衡就会把好的事情推向另一个极端。

  【5】

  我现在是一个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每次朋友找我出去玩,我都会用各种理由去拒绝别人。久而久之朋友们就不找我了,所以朋友渐渐就少了。

  之前,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后来一个比较关心我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就跟他说了实话:我这几年混的不是很好,所以总是觉得跟别的朋友不是一个档次,没有脸跟他们玩,也没资格在他么的圈子混。

  我想应该有很多人跟我的情况是一样的,宁愿在家里宅着,也不出去社交。

  那么,优秀的人是怎么处理社交的呢?他们不会去有这种自卑心理,会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没错,大家都是朋友,其实没有人会在乎你混得不好,然后就疏远你。如果这的瞧不起的话,也不会找你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自信,一个内心永远自信的人是不会有弱者心理,即使他的境况并不好。毕竟他们是你的朋友,没准还会帮到你扭转局面

  【6】

  办公室笑笑每天都是在跟我们说,老家的同学小杨,天天在朋友圈里晒老公,晒房子,晒车子,感觉就是各种炫耀。

  其实以前我也挺反感一些朋友在朋友圈发一些炫富的内容。

  其实,现在想想并不是人家爱炫富,是我们爱嫉妒

  真正富有的人其实他们是不觉得自己在炫富的,他们只会觉得我们奇怪,人家从小到大就是这么过来的。

  小曾家里就很有钱,上班只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而且还离家近。

  他的朋友圈每天都是各种跟女朋友开车去海边啊,在顶级餐厅吃个大餐啊,某高级会所俱乐部会员卡之类的。

  但是人家从来都很低调,从来我们都跟他开玩笑:“呦呵,又去哪个高级场所浪了?”

  人家也只是憨憨的笑了笑,“没啥,就带我爸妈去玩儿一下。”

  你看人家根本就没觉得去那些地方有多么高级。就是吃瓜群众太多,毕竟人都是喜欢嫉妒的。

  优秀的人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嫉妒无可厚非,别忘了,有一种又高级又良性的嫉妒是把它转化为动力,来促使他们加倍努力去争取过上高级的生活。而不是整天说别人炫富,然后自己什么也不做,成天八卦别人。

  所以,要把嫉妒心利用好,凡事有个度,以高级的生活为目标,朝着这个目标进发,这样会激发出自己潜力释放更大的势能。

  【7】

  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做什么事情都很急,恨不得今天付出一点,明天就要有百倍的回报

  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把目光放在你别人身上,总是有一种从众心理。所以小时候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同样的东西

  长大以后更加变本加厉。看见别人家的老公能干,就回家数落自己老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回家就批评自己的孩子。看到谁家买房买车就不得了了,急的火上房,恨不得明天全都配齐。

  优秀的人会有匠人精神,他们只会把所有精力有专注在自己身上。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一味追赶别人的脚步,最后都是欲速则不达。若能以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搭建基础设施,未来并不一定会比别人差。

  所以,多花精力在自己身上吧,看别人的成功都是没有用的,人家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之前的积累和铺垫,永远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还是脚踏实地一些,这样距离成功才会越来越近。

  现代人被发达的科技,便捷的生活和飞快的生活节奏所捆绑,难免会浮躁,会觉得财富应该来的再快一些,一刻都不能等。

  而恰恰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迷失了自己,越来越不关心自己,最后就是越来越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

  更严重的时候就是厌恶自己,自暴自弃。

  所以,我们还是要跟优秀的人多学习,学习他们如何用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慢慢善待自己。

  毕竟,我们其实并不用向世界证明什么,你说对吗?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四):最陌生的熟悉人,就是你自己

  还记得去年看了大将军一篇文章,讲了一个叫卤蛋的姑娘的故事。

  她一直打扮很中性,光头,很多人会以为她是一个帅T。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一直是一个暗恋一个男生好多年,但是却从来不敢告白。而大将军和她沟通以后才知道,原来,她一直是男生打扮,不是她真的喜欢,而是因为她父母喜欢。从小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想要一个儿子,但是她是女儿,父母就把她当儿子对待。而为了讨父母开心,她也越来越是他们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她喜欢的样子。最后在大将军的开解下,她明白了,也想开了,开始展现自己女性的一面,开始了美的新生活。

  而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触动很大。

  因为她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很多行为背后,其实是有更深的心理原因影响。它甚至会体现在你的穿衣风格,你的说话语气,你的处事态度,你面对挫折时的反应。

  而去年年底和领导讨论一本书的策划时候,聊着聊着就聊到我之前的穿着。

  “不知道啊,我从小就特别爱穿黑白灰色调的衣服,而且短头发,打扮的很中性化,从来不穿裙子。”

  “为什么啊?”

  “不知道,就是习惯了,不喜欢女性化的元素,像短裤啦裙子啦,之前完全不会碰。”

  “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原因,可能有更多的原因,而不只是因为你喜欢而已。”

  在后来继续深入沟通后我才知道,原因是我从小就在当一个小透明。学习不好,所以自卑,没有人关注我,所以我就想让自己当个小透明,谁都不要看我,最好忽略我。

  那一刻,我是不敢接受这样一个原因的。但是我又是明白,这就是我之前不穿裙子的真实的内在原因。我只是怕被关注,我只是因为不自信。

  也是从那,我真正意识到,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你以为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或许那真的只是你以为的,而不是真正的你。

  “你也想努力奋斗,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腰封上的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太多人的常态?例如我,例如我的一个大学同学。

  因为我们总是,我迷失,我焦虑,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如何在北京立足,看了很多鸡血类的文章,看完以后瞬间满血复活,可是,过后我的状态依旧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自己并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自己要往哪里走。

  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本质上都是因为,我们看不清自己。而这样一本书,却是能让你认识自己。

  在书里开篇文《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办,你只是不想那么办》里,她就直接地揭穿:很多时候我们逃避选择,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不知道改怎么做,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不想痛苦,以及侥幸地期待事情还会有转机,有奇迹。

  身边有很多朋友,她们聪慧,美好,识大体,但是一旦恋爱,就会不管不顾,笨得一塌糊涂,最后分手。她们常常能碰到那个对的人。在《为什么你总是爱错人》这篇里,大将军就直接说,她们爱错了人。而爱对人,并不是找到最好的那一个,而是最适合的。而所谓爱错人,并非他一定是人渣,而是他的好不对你的味。

  所以,想要一段合适的恋情,先问问你想要的恋爱状态是什么,你看中的又是什么。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26岁,因为从小家庭不幸福,妈妈也会各种嫌弃她丑,所以她一直觉得,因为她是个女孩,不是父母想要的男孩,所以父母不爱她。而小时候有一次她和小伙伴打架妈妈竟然一怒之下扇了一巴掌,她牢记到现在一直不能释怀。她内疚,她怨自己。而在书里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伤,你就是忘不掉》就有这样一篇童年创伤的文章,我买了一本书送给她,特意叮嘱她看这篇文,前天她跟我讲,那篇文章看完以后她突然哭了,也不会那么自责了。

  我想告诉她:那不是你的错。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会让人触动的文章。

  她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但是也许是因为差不多同龄,她的笔下,我看不到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她每一篇文章就像一根针一样,触到你的痛点,让你惊醒,不再逃避,而是坦然地认识真实的自己。我的焦虑,我的不懂拒绝,我的迷茫,我对未来的不确信等等。

  大将军替我来解读我自己,知道我怎么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也告诉我该怎么做才能不再是这样的状态。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看一些专业的心理著作去了解自己,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在迷茫的时候要去看心理咨询师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但是我想,所有人都需要这样一本书,来认识自己。

  因为,这一生,没有比认识自己更为重要的事了。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五):乏善可陈

  看别人的评价对这本书还挺期待的,但买回来之后挺失望。对于一个对心理学略有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没有就大众已知的概念给出什么新鲜的解读;对于完全不了解心理学的人,想从其中找到拯救自己的办法,又难免因为行文太冠冕堂皇找不到什么路径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由此来看,看完这本书,读者也没有对自己更加熟悉。

  其实给出这样负面的评价我并不开心,因为我一直是个不太能拒绝和否定别人的人,总是产生各种"不好意思"的心态。这是我意识到的自己的问题。书里倒是有讲一点,“敢于说‘不’,敢于拒绝”,所以我也告诉自己要敢于否认自己不认同的东西。

  所以,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JUST SO SO,但多少还是有一点进益的。其他看到评价的豆友我仍然推荐大家可以读一下,我相信开卷有益。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六):自己强大了,就不怕

  任何对于这个世界的善良和爱,都请先以不破坏自己的生活为前提。适度的牺牲和忍让是一种美德,但不要因为别人而失去“自己”

  我看了作者此书,生活中很多答案都得以寻觅,我觉得此书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一本生活化了的心理教科书。

  自己力量强大了,自然能抵抗排挤和压力。

  这是一道理,也是一种生活哲学。一个人自己强大了,就不怕了。不怕失恋,不怕孤独,也不怕挫伤...

  遇到自己无法释怀的伤害时,不勉强合理化自己的伤害(这很容易理解),同时学会宣泄,倾诉,回忆,情景再现。

  作者说,

  修通伤害前必经的一个步骤就是宣泄,

  我才想起那时自己是多么地不理性,宣泄是对的,但不要乱发脾气,选择正确的方法才是对的,想知道更多生活纠结的答案吗?

  看过来!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七):捉虫记——读《我们心里都有病》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137****2241(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33385138/

  之前在公号上关注自己感兴趣作者的文章,觉着倒不如直接买他们的书来得痛快直接。因为公号是不连贯的推送,而书籍却可以系统而全面地展示。

  我先读了赵晓璃的《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觉得有益,遂又顺藤摸瓜找到另外一个心理咨询师大将军郭的书——《我们心里都有病》。一开始我以为这是本哗众取宠的书,什么鬼,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

  在当当上花了399个铃铛,买了这本电子书。没想到,一读,就被文章内容深深吸引欲罢不能。

  这种感觉就像……就像啄木鸟。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啄木鸟是树医生的课文。书中说,啄木鸟一下下啄着看起来很健康的树,结果不一会就捉出了虫子。此时此刻,我就像那株树,被作者一下下地敲击,捉出心里不易察觉的害虫。

  “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办,你只是不想那么办”

  生活中,我们喜欢向亲近信赖的朋友讨教个怎么办。怎么办呢?无非嫌胖就减肥,嫌工资低就努力提升自己,嫌对象不爱自己就换个人爱。旁人给出的答复,再次印证了我们其实也知道答案。但分手是痛苦的,减肥是辛苦的,换工作是不确定的,与其举棋不定,倒不如眼睛一闭,保持现状,反正告诉自己,我还受得住。

  大将军郭说,做正确的事并不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快乐,但错误的坚持却一定会带来无尽的痛苦。正确的事往往会戴着痛苦的面具,和那些真正的痛苦混淆在一起,所以我们会真假难辨,心一横选择了先短暂地快乐一阵子。

  我们一边忍耐,一边陷入了面临选择的焦虑,害怕确定了答案之后便没有躲避和拖延的理由。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是尽快做出选择,因为这样才能跨越这道关隘继续前进。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人生并不是选择完毕就可以高枕无忧,重要的更在于选择之后的行动。

  “就像全世界与你为敌”

  遇到问题,我们习惯性后退,并脱口而出:都怨你。因为怨别人,比怨自己轻松。这样可以回避自身的负疚感,又转移了注意力。但如果我们遇事都这种态度,长此以往,会强行给自己加戏,以为全都是别人的错,并将自己置身在此事件中的受害一方——因为别人犯错,导致自己受到损害或伤害。

  “自怜很容易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非药物性麻醉。人会上瘾,将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剥离出来,以得到短暂的安慰。”W. Gardner说。

  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从受害者的角色中释放出来,遇到问题多从自身出发,朝着乐观积极的方向去破解难题,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锁在与整个世界对立的僵局之中。

  “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不好”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沦为具有取悦性人格的人。一方面我们从小被教育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难以启齿的事情;另一方面,从他处获得认同,是自身获取价值感的良药。

  所以我们会帮别人取快递,帮别人打水带饭,帮别人熬夜抢返乡的火车票。被别人需要没有错,举手之劳帮别人也没有错,错在我们以为别人的需要是自己价值感的全部来源。因为渴望被认同、被喜欢,我们不知觉中形成了“讨好型”的人际交往策略——通过压抑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以他人的喜好为标准,迎合他人来保护自己不受排挤。

  放弃迎合很难,说出拒绝很难,但请试着自我设限和拒绝。因为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帮助别人,不是要委屈自己,而是要以不破坏自己的节奏、生活为前提。因为没有任何人,值得你不爱自己。

  “社交恐惧症,究竟在恐惧什么?”

  今年三月份约了个朋友见面,直到八月份,依旧没有说服自己成行。再忙,一顿饭的工夫,肯定有的,但内心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直在阻挠我前进。看了大将军郭的书才知道,原来我这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中的“被评价的压力”。老朋友相见,对比去年,我会不会多出一丝细纹?我的薪水待遇有没有提高?越想越被自己吓倒,干脆拖着不见面。

  其实我内心笃定地认为我那可爱和善的好朋友断然不会那样无趣。我想是我该放下心理包袱,不要刻意揣摩该怎么在她面前维系形象,而是放轻松,做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有些伤,你就是忘不掉?”

  对于过去的一些伤,我们以为原谅了,早已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曾想,它竟像个鬼一样,冷不丁从遥远的过去穿越而来,打乱你生活的节奏。

  小时候家贫。我妈抱着我哥试穿新鞋子。那是一双雪白得耀眼的运动鞋,我扒着门缝看得真切并伤心地默泪了。

  长大后,高中开始有生活费了,我攒了一个暑假拥有了120元钱。我揣着钱跑去驻足了多次的鞋店,将那双心仪的鞋子买回了家。我按照自己的设想,将鞋盒藏在了一摞书籍底下,我为自己的机智窃喜。

  没想到我妈下班回家,刚巧就开始收拾屋子,当她看到鞋盒,脸因讶异、愤怒、心痛而扭曲变形,接下来真是我人生中的暴风雨时刻。

  我妈怒不可遏道:书都要读不起了,你为什么还要有这么强烈的虚荣心,去浪费这么多钱?你这么爱漂亮怎么不去死?她一边咆哮,一边把我往出拽,让我去店里把鞋子退掉。我恐惧地往后退,心里不情愿,为什么要退掉?在我妈发脾气时,我是大气也不敢出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内心的决裂与叛逆。

  我眼看着夜幕逐渐降临,晚自习要迟到了。我妈却拦着我不让我去读书,要我从此退学,全然不顾我抽噎得上气不接下气。整个四合院里的闲人都跑出屋外驻足聆听我妈荡气回肠的吼骂。隔壁的阿姨站在门外帮忙解围,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妈逐渐气消,我趁机背上书包,夺门而逃,擦掉眼泪奔向学校。

  后来鞋子当然没有退掉,穿新鞋子的那种满足感也全部覆盖掉了挨骂时的痛苦。这双鞋子直到大学毕业还完好,真是良心卖家啊,她叫安踏。(哈哈哈哈)毕业时,几乎全部的行李及书籍,我都没有打包带走,当然也包含了这双正式被我遗弃的鞋。

  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时未完成的情绪,却在多年以后的现在影响着我。(未完成的情绪,指当时未及时得到抒发、排解的情绪。)有些事情,过去了,但伤痛还在,因为我们一直没有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也没有进行消化,就让它凝结成一个琥珀,成为我们过不去的那个心结。

  最近的一天,我和老公逛商场。我挑了两身衣服准备试穿。老公远远一望,嚷嚷说你怎么又买背带裤?我心里一冷,脸掉下来,质问:什么意思,嫌我衣服买多了吗?他赶忙过来解释,说是因为我背带裤太多,希望我多风格尝试一下。我被愤怒冲昏了理智,在店员满眼的诧异中,我放下衣服,再次夺门而逃。

  冷战了一路,到了晚上我推心置腹地跟老公讲起我的这段少年往事,请他理解我的失常。老公没有笑我,而是拭干我脸庞的泪,把我揽在怀里,向我保证说:我很乐意看到你淘到自己心仪衣服时的得意样子。自此,我心里那个过不去的坎,似乎就被眼前这个男人云淡风轻地化解。

  读着大将军郭的书,跟着一起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情绪与自我认知,好像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了解自己又多了一点。心里的虫子,也被啄木鸟医生捉走了几只,顿感身心清爽了许多。真不愧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啊!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八):看清自己,开始改变

  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怎么确保所有的努力都朝着对的方向?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看清,又怎么能清醒地看待世界和他人?这是大将军郭在《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中的发问,也是当下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人生在世,也许我们最不能避免的一件事情,就是青春路上对自己的迷茫。为何你总陷入选择且迟迟不做决定?为什么你总是爱错人?为什么有些伤,你就是忘不掉?你想过自己可能会孤独终老吗?这些问题,我相信每一个年轻过的人都会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是答案呢?没人想过,也想不清楚。在《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中,大将军郭给了我们答案。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是一本从人生经验的角度来解决青春的问题的书,是一个智者从哲学的角度,以旁观的立场,以四两拨千斤的态度来解读青春面对的困惑。那么为什么会有困惑?就是因为你不认识自己啊。作为心理咨询师,大将军郭知道你怎么想,告诉你怎么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你明白这一生,没有比认识自己更为重要的事了。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分叉口,正在经历苦恼而迷茫的青春,那么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你会感同身受。这些故事看着似乎是他人的经历,但其实这就是我们青春的自画像。

  这本书囊括了人生青年时代的身心苦闷和升华之道。作为心理咨询师,大将军郭深晓年轻人的苦恼和选择之痛,于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你如何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她将智慧融入轻松的文字之中,以扫去读者心灵的尘埃和灰暗,书中蕴藏着在人生之路上遇到各种难题的解决办法,让迷茫的你不再迷茫。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这本书,专门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犹豫不前的年轻人。告诉他(她)们,要看清自己,并学会欣赏自己、珍惜自己,学会如何把平淡的日子过出精彩和诗意,如何安然对待当下,如何正确对待得失,如何去真正活出快乐的人生。

  聆听大将军郭的肺腑之言,会令人豁然开朗。而读完这本书你会明白——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希望每一个迷茫的你,可够找一个安静的午后,坐在窗台上,翻来覆去地看,细细地品读,从艳阳高照一直到夕日欲颓。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九):乏善可陈

  看别人的评价对这本书还挺期待的,但买回来之后挺失望。对于一个对心理学略有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没有就大众已知的概念给出什么新鲜的解读;对于完全不了解心理学的人,想从其中找到拯救自己的办法,又难免因为行文太冠冕堂皇找不到什么路径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由此来看,看完这本书,读者也没有对自己更加熟悉。

  其实给出这样负面的评价我并不开心,因为我一直是个不太能拒绝和否定别人的人,总是产生各种"不好意思"的心态。这是我意识到的自己的问题。书里倒是有讲一点,“敢于说‘不’,敢于拒绝”,所以我也告诉自己要敢于否认自己不认同的东西。

  所以,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JUST SO SO,但多少还是有一点进益的。其他看到评价的豆友我仍然推荐大家可以读一下,我相信开卷有益。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读后感(十):认识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评《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文/蓦烟如雪

  很多人,都想用读懂,去解析自己看清了很多,可往往这份读懂,掺杂了太多的失落,比如遇人不淑却要固执己见,比如工作得自我良好,却还是感觉到碌碌无为,甚至一直觉得自己过不上那种诗意,只是在按部就班。

  这种所谓的努力,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这种懵懂状态就是陌生。

  其实自己也有看心理学的书,有关的内容多多少少会知道一点,但细节到个人,很少做到,在看到这本《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还是产生兴趣的。

  作者在前言有谈及“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怎么确保所有的努力都朝着对的方向?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看清,又怎么能清醒地看待世界和他人?”

  也许这句话说的很重,但如果可以对自己由表及里的认识,能看见真实的自己,选择自己正确的态度,那该多好。

  所以,看得清自己,就是认识的开始。

  此书作者大将军郭是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韩寒的one中出现过,该作者有8年心理咨询经验,致力于性感而实用地传播心理学知识,专业而又通俗滴吐槽点评,精准而无痛地治愈大众。简言之,就是心理咨询师为读者解读,那些没有看清自身问题的“病症”。

  此书分为三章,有33个细节类,重看不清自身的迷茫,到无法忘记伤害的种种坎坷,甚至是如何让自己重新面对新阶段。

  在书中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比如常常出轨,却期待男友洗心革面的“不舍女”;在职场中始终摇摆不定的“求职者”,认为全世界都迫害了我的“受害者症候群的患者”;还有一直不会拒绝老是古道热肠的人……

  这些种种都是病,也许情况不同,但是论其原因,多数还是看不清自己想要什么。

  我是一个很会对号入座的人,我不会拒绝人,甚至在职场中,我就很僵化,想老死于此,在朋友同事家人的要求中,都会尽力去满足,可是这等相貌,一眼就能看出是病。

  遇见渣人,我也会渴望有侥幸的转机,遇见需要做决定的事情,我就容易焦虑,拎不清孰轻孰重,甚至遇到难题,都会选择性逃避,我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这样的事情。

  就像以前很多人看待神经病是有色眼光的,而现今多数人都有精神问题的时候,大家就不敢用这样奇怪的态度去看待,按照大将军郭的说法,不会拒绝的人,多数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形成,而这里掺杂的复杂因素,又不是那么好分清。

  作者并没有按部就班,反而是以例子带动病症,再从各个击破的手法,虽有老式,但也能直观看清问题因素。

  也许很多人习惯逃避,不妨看看此书,认识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