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10篇

2018-05-07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10篇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是一本由[爱尔兰] 迈克尔·史密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一):有谁比他更合适讲述英雄年代的南极探险史

  英雄年代,群星闪耀。无名者,在最深的黑暗里,是最低弱的光。

  ——题记

  山川倒移,莽草滋生,无名者的墓碑隐没。

  年岁日深,无名者,谁为你而歌。

  汤姆·克林,摄影师赫尔利在“坚毅号”上拍摄照片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二):帝国荣光和文明傲娇

  上周日就已经收到书了,手头事情太多,没有及时翻书,实在抱歉。周末感冒发烧,头疼厉害,但也终于在坐公交地铁之外有了时间可以读完手上这本传记,先放上写在手机里的一些读书当时的随感:

  4月14日,上午八点二分

  开始读汤姆克林传。之所以unsung,不为人知,似乎是因为信写得比较少,事后也不开个新闻发布会。

  原来克林几乎是文盲,他不写日记,看来没文化的确是要被历史埋没的,幸亏有挖掘边角料的传记作家我国有这样的探险家传记或著作么?听说宋查理是第一个去南极的中国人(待查 ),康同璧是第一个到印度的中国女子(康有为父女算是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中国人了吧),可惜都没有详细的著作问世。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安土重迁,缺乏探险精神,这首先和缺乏探险题材写作传统是有关系的吧。探险里衍生出来的异域研究人类民族志,也是探险给人类带来了达尔文的物种演化论,这对扩展人类文明的联结和接受多样性至关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如何挖掘我们自身的探险英雄,尤其是个人英雄,几百年的下南洋赴西洋留下来的似乎都是苦难往事不提,这本身也泯灭了对未知的进一步探求。

  “据说,爱尔兰的最后一匹狼就是在这里的山上被射杀的。”多具有文学笔调和象征意味句子传奇从这里开始,引人遐思。

  上午九点三分

  克林是爱尔兰人(尽管当时爱尔兰是不列颠王国部分),作者也是爱尔兰人,所以全书充满了爱尔兰国家认同,作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展现克林“爱国”的细节以及吐槽英国的机会。如果这书让英格兰作家写会怎么样呢?让北爱尔兰人来写呢?

  4月15日,上午八点三十八分

  称克林为婆罗洲的野蛮人,探险队员们还保有强烈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意识,和不喜杀狗和矮种马相映成趣。尽管很多这些帝国绅士的傲娇给探险造成了不必要麻烦,却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和民族心态。帝国主义在帝国主义者那里,恐怕并非我们的政治历史课本宣传的那样是凶残和贪婪的,恰恰相反,他们自认为将文明传播到了殖民地的野蛮人那里,这正是帝国的使命骄傲,包括不断去探险和征服未知之地。

  就连作者本人,在论述阿蒙森用狗拉雪橇以及将狗作为食物优点必要时,也描写了其射杀动物残忍。 相对比的,则写克林等人对矮种马的喜爱,对杀狗的不忍,以及不得不再次采取人拉雪橇这样更繁重工作时的如释重负(事实却是承担重负)。迈克尔史密斯也为这种“作死”般的帝国荣光而骄傲,挪威人胜之不武,他们太野蛮了,应该用尽量文明的方式获取胜利,这是作者愿意表达的。

  上午九点八分

  在史密斯的叙述里,是否第一个占领南极点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拯救队友生命,才显得更加意义非凡。这已经是当下的价值观了,生命的价值被放到了第一位。

  以上散乱笔记算是读书当时的随手记录,有很幼稚想法,也都贴上来供批判。读完全书,恐怕书名称作“与汤姆克林有关的三次最终失败的南极探险”可能更合适些,这也是主体内容,穿插着的同时发生的关于“文明世界”中正在进行的爱尔兰独立运动和一战很有观照的讽刺意味。相比于斯科特、沙克尔顿,甚至在书的边角里时不时被作者用略带鄙夷的笔调提到的挪威的阿蒙森,克林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或许在过去的年代,他称不上是一个英雄,只能回到自己家乡开一个南极为名的小酒馆,在左邻右舍七姑八姨喧嚣嘈杂中喝一杯杜松子酒,开始谈论当年的艰险勇敢。但英雄的壮举,单靠领袖式的英雄人物的个人作为是无法完成的,更多的是克林这样坚毅、忠诚以及带着幽默感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没有什么要留名青史的野心,他们只是想要摆脱生活平凡和一眼望到底的无聊,在某一个命运契机里跳了出来,成为人类壮举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这本克林传是一本非典型的英雄传记,如同作者一开始就表明的,在半文盲克林留下的极为稀少信件只言片语中去把握这个人的一生,其实如同大浪淘沙,但却意义非凡。而克林的经历恐怕才是个人历史和生命的常态,传奇最终都要回归平常。全书对琐碎史料的耙梳,反而造就了一个场面颇为宏观的全景式的南极探险的文本描述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点点散碎影像的集结,最终拼凑出了动人真切的历史场景

  最近看了小李拿了奥斯卡的《荒野猎人》,情节简单气氛紧张,厉害在场景细节的雕琢塑造,不知可有看到克林传奇成为电影的一天。疑问是,书中提到的在南极猎到的信天翁和“小鸡”,后一种究竟是什么鸟类

  2016年4月18日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三):水手回家,不再远航

  有幸参加了师大社的这次漂读活动,真是应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老话,终日如芒刺在背,后面有四双眼睛在盯着我,“还在刷手机?还在看电视?赶紧看书去,后面还有人等着呢”。还好终于读完了。

  言归正传,聊书。

  书,好书!一本不能称之为传记的传记。

  乡下小子汤姆克林童年时的一点点教育不足以让他能像其他高贵海军军官科学家一样记探险日记、与友人互通书信高谈阔论耳闻目见,第一手资料缺失造成了我们这位三进三出的极地英雄很长一段时间都躲在斯科特、沙克尔顿的光芒里。只能从克林自己简短的玩笑话中,以及他人对克林一句或一小段评价中,如同“侧写”一样,克林从南极迷雾中一点点飘出来,慢慢地清晰,当然不如他那魁梧挺拔身姿一样醒目

  如果把书名遮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骑士在南极的艰难跋涉,甚至更多的时候在描述斯科特、沙克尔顿等,而不是“克林传”。

  但是真的不妨碍我们把此书读成“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因为没有什么能遮盖克林史诗般的极地行走,三探南极,三次求援,功成名就淡然退出。

  “坚毅、自信、忠诚、乐观才能”,克林的旅途堪称完美瑕疵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地完成分配的一切任务,用幽默的玩笑感染身边的每一人,用善良胸怀拥抱他的雪橇犬和矮种马,请缨冒险救援,对泰迪埃文斯的不离不弃,对斯科特莫名其妙决定条件地服从,对沙克尔顿的忠诚服务,克林完全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St.”。

  如果说第一次探险是迫于生计加上一点点爱尔兰小伙儿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冒险愿望,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就可以说克林同志也不是个安分的人,书中虽然没有描述克林的心理,我相信他是心有不甘的。可是斯科特的莫名其妙的冲刺名单中没有克林,因而有记载地克林唯一一次小小的牢骚。此处就是我对克林深感敬佩的一点,虽然与彪炳史册擦肩而过,却马上调整心态,独自一人,18小时、35英里的生死之旅,救回了泰迪埃文斯和拉什利,又义无反顾搜寻斯科特五人冲刺小组遗体。艰难困苦中,物资条件的缺乏打不垮这群骑士,但是心态一定会让他们精神崩溃。

  书中没有克林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无从考证克林是怎样独自走过那35英里的大冰盖,读到这章的时候,我眼前出现的是漫天飞雪的冰原上的一个小黑点,耳边传来的是克林粗重的呼吸和他离谱走调哼出来的爱尔兰小调“绿色的穿戴”。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发现的大航海时代和20世纪初的极地探险时代是我无法抗拒的两段历史。我的读书习惯是比较阅读,就像资治通鉴必须要和史记、读通鉴论一起看。看这本书,我没有把他如其他一样比较,没有臆测郑和的下西洋,没有比较分析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也没有把他和近现代的一切人类探险作比较。因为本书记述的这三段探险目标(并没有大篇与阿蒙森竞争的描述)实在太过简单,条件实在太过单一,水手们太过单纯,只有与南极的战斗,满目的白色冰雪遮住了一切对名利的窥探,浮冰倾扎的恐怖刺耳声音盖过一切的内斗争吵,去极点,跨冰原,没有其他!就像丁尼生《尤利西斯》诗句:to strive,to seek,to find,and not to yield,镌刻在斯科特的墓碑上。

  克林老老实实地完成皇家海军的服役,功成名就,下半生靠着辉煌的经历足矣,一本回忆录足矣圆满。可克林只是回乡开起小酒馆,在众人好奇的追问下仅仅嘿嘿一笑,搪塞而过,留下的只有小酒馆的名字“南极”和门楣上刮着的一副雪橇,也许只有坐在阿纳斯考尔河边,伴着一大杯黑啤,才会默默想起过去的岁月烛光下没有对三个女儿讲述惊心动魄的探险,也许只有温暖回忆矮种马“骨头”和那几只小雪橇犬。与富足无关,从未离开家人,不再远航。

  克林的形象此书中并不是十分的丰满若即若离,真的不妨碍我对汤姆克林的崇敬之情,往往这样沉默寡言的隐退角色是克林自己最想要的,也是对现今这样的急功近利、充满戾气的世界的小小嘲弄吧。

  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是闭嘴吧,相比斯科特的墓志铭,汤姆克林的墓碑上刻的是:水手回家,不再远航……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读后感(四):坐在家中,与探险者汤姆•林远行

  只要一提及探险与远方,大多数男性荷尔蒙就会抑制不住地向外喷涌。这是人性深处的一种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不断向未知与可能性挑战的冒险史。我们曾远涉大江大河,攀爬过高山与险峰;我们曾涉足北极的冰川,抵达了南极的极点。这部人类的冒险大书中,你我虽不是主角,却是每个伟大历史时刻参与者见证人。

  由无数个你们构成的探险活动中,南极探秘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是一枚不可磨灭的胸章。面对这场纷繁复杂真假难辨之余,又旁枝丛生的冒险,我们究竟以何种方式才能无限逼近?传统的探险故事为我们做足了铺垫,它来自于我们所熟悉的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大致上都是一个无比神勇的英雄人物,领着他的三两伙伴过五关斩六将,于故事的落幕处,抵达最终的星辰大海。末了,后人所歌颂,所铭记的必然是这个登上辉煌宝座的英雄本人。《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一书却试图避开这一经典的叙事方式,从英雄的伙伴——汤姆•克林入手,为我们重新讲述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就此而言,作者迈克尔•史密斯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如何讲述探秘故事的文体冒险。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书异常发达的国家。我们很早就有了简易的编年史与带有丰富故事性的纪传体。前者用一条时间线把各种历史事件资料串联在一起,尽量避免书写者的主观意图;后者在讲故事的诱惑下不得不围绕一个固有的中心去塑造伟大的人物,或是讲述一个富有意味的历史故事。事件与故事的区别在纪传体那里是模糊的,以至于我们偶尔在历史书中也能读到古人的心理描写。这曾经让那个尚处懵懂少年的我心惊胆战。迈克尔•史密斯在讲汤姆•克林的故事时巧妙结合了这两种历史叙事的方式,在大量史料的前提下,拼凑出汤姆•克林精彩的一生。

  当我提到拼凑时,我所说的是这样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即当阅读克林的南极历险经历时,我们惊奇地发现他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主角是我们熟知的冒险英雄斯科特,以及大名鼎鼎的沙克尔顿,克林的三次南极探险只是这两位英雄人物身边的无数伙伴之一。这就形成了一种迷幻的阅读错觉,克林的传记实际上只是两位英雄大人物传记中剪辑下的零零碎碎,加上其他的史料拼凑而成的资料汇编。当我这么去描述这种拼凑时,聪明的读者,你读到的可能是满满的恶意。反过来说,你更确信了作者正在进行一场不大不小的文体冒险,他确实创造了一种奇异的写作。这种奇异的感觉深入骨髓,它向你早就习以为常的阅读经验发出挑战,让你在一段史料与一段故事的奇异缝合中,体认这种不可言语的阅读经验。

  在三次南极探险活动中,作者也会时不时会将主角的光环照到克林身上,于资料汇编的缝隙,为我们描绘克林如英雄主人公般的勇敢,坚韧顽强。其中也不乏传统故事的影子。当克林探险归来时,他难以忍受平淡无奇的海军生活与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无聊而枯燥”。这熟悉的文学描述,你也可以从鲁宾逊,克列佛身上找到。不同之处在于,鲁宾逊与克列佛是自觉选择了海洋与远方,而克林的再次远行却不受自己主观意愿。他跟你我一样,不过是各种探险活动的参与者,而非主角。直到真正的主角——沙克尔顿一手策划好南极之行时,克林才加入进来。在这些伟大的历史时刻中,你我很难成为传奇人物鲁宾逊,克列佛,抑或沙克尔顿,我们都是克林,追随传奇人物出行的小人物。我们的故事不是一部传奇,而只是一段段真实的时时刻刻!

  除了丰富的史料汇编与惊喜的冒险故事之外,阅读这本书,你还能得到点什么?我本人历来相信,阅读本身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不论承认与否,当书翻至最后一页时,并不意味着旅行的完结,而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成长。那些故事,那些人物早已进入你的心中,充实着你,支撑着你,滋润着你,让你更好地面对一团如麻,又一地鸡毛的人生囧境。在书中,当克林第三次南极探险归来之际,他只是经历了这一切而已。如果没有南极酒馆酒后饭余的小道消息,如果没有作者迈克尔的孜孜不倦,这将永远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感谢故事,感谢讲故事的人,是他们让冒险者不被遗忘,是他们让我们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与克林同行。

  梁文道在《我执》中曾写道,那些海滨的港口青年,总有一种出海远行的冲动。其实,我们也不用走那么远,即使是地球的最南端,我们也可以坐在家里,同克林一同远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