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互联网运营之道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互联网运营之道的读后感10篇

2018-05-12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互联网运营之道的读后感10篇

  《互联网运营之道》是一本由金璞 / 张仲荣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运营之道》读后感(一):抽丝剥茧方法论:PDCA

  猛一看,PDCA和之前很有名的什么CDMA很容易混淆……其实这PDCA是这本书里非常经典,甚至可以说是少量亮点模式抽样化。

  虽然作为运营来说,这个工种实在很难有相对固定,相对大同小异流程东西的。

  DCA大概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印象最深的一部分

  lan

  Do

  Check

  Action

  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我认为作者是希望通过这个模型,从其之前经历的运营工作中找出规律的,作为读者,我非常赞同这种逻辑,当然这可能也是这本书几乎仅有的亮点。

  严格来说,这是适合入门级别的运营读物,但是干货并不多。

  巧合的是,我最近手头也还有其他类似的书要读,比如《从零开始做运营》,其实光翻目录就能看出——

  在这两部作品里,运营无一例外被拆解为:内容活动用户,若是非要包含三者,用“产品”则再恰当不过;

  至于两本书的异同优劣,暂时不在本篇讨论之中。

  最后的评价就是,入门级运营读物,适合了解和初步梳理运营思路框架

  《互联网运营之道》读后感(二):内容+活动+用户【互联网运营之道】

  一.运营基本逻辑

  二.内容运营

  三.活动运营

  四.用户运营

  五.数据运营

  互利网运营的核心目标是获得海量用户,将互联网产品比作商场

  产品运营就是商场本身的建设布局优化,尽量为用户在商场和购买时提供方便舒适环境

  内容运营则是商户的引入和展示,提供更多的商品,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商家和商品的摆放和推广

  用户运营则需要研究用户心理,研究用户逛商城的路径消费习惯等。

  互联网一定要达到垄断才能最大获利,而这个垄断一定伴随着长尾理论实践

  切入利基市场:小市场且还没有服务好用户的产品

  ===================一.运营基本逻辑

  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也只有基于产品才能策划运营方案

  在产品同质化的时候运用成了同质化产品竞争法宝特别是到产品后期,运营为产品带来的差异价值越来越大。

  ====产品贯穿于用户的四个周期

  1.导入期:主要通过技术或产品创新,解决了用户某个痛点.

  ==核心目的三部曲:搭建应用场景

  1.1解决什么用户需求(今天、昨天、和明天的需求)?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要占多少市场份额,用户量级有多少?

  1.2圈中用户

  1.3搭建应用场景(明确的用户、明确的场合、不复杂操作、可以落地的闭环)

  2.成长

  3.成熟

  4.衰退期

  --为什么说运营驱动产品?

  是因为运营在面对数据、面对用户、面对用户真实的应用场景时,需要不断地通过真实的数据来给产品反馈

  运营的根本目标是引导用户使用并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

  正确时机,已经准备好的市场和技术背景,加上累积已久的能力

  运营的基本流程:PDCA

  计划

  D执行

  C检查

  A结果处理

  ===================二.内容运营

  GC

  UGC

  5W1H(WWWWW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1、对象 (What)——什么事情

  公司生产什么产品?车间生产什么零配件?为什么要生产这

  5W1H分析法思路

  5W1H分析法思路

  个产品?能不能生产别的?我到底应该生产什么?例如:如果这个产品不挣钱,换个利润高点的好不好

  2、场所 (Where)——什么地点

  生产是在哪里干的?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地方干?换个地方行不行?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干?这是选择工作场所应该考虑的。

  3、时间和程序 (When)——什么时候

  例如这个工序或者零部件是在什么时候干的?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能不能在其他时候干?把后工序提到前面行不行?到底应该在什么时间干?

  4、人员 (Who)——责任

  这个事情是谁在干?为什么要让他干?如果他既不负责任,脾气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换个人?有时候换一个人,整个生产就有起色了。

  5、为什么(Why)——原因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变动?为什么不能使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非做不可?

  6、方式 (How)——如何

  手段也就是工艺方法,例如,我们是怎样干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干?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干?到底应该怎么干?有时候方法一改,全局就会改变。[1]

  传统媒体

  1.信息收集:内容来源,价值判断、相关内容搜索、竞品对比

  2.信息加工:内容聚焦、专业性强、深入浅出

  3.信息发布:受众清晰、目标明确、时间恰当

  新媒体:

  1.信息发现微博 热点、价值判断、用户匹配

  2.信息包装:产品价值附加、热点发酵

  3.信息推广:定义目标用户、找到目标用户、适时投放、联合发酵

  ===================三.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的目标就是获得新用户和激活老用户,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模糊。需要5W1H量化

  --如何量化目标?

  1.研究对手行业情况

  2.研究自己过去的运营情况

  3.明确目标用户的用户特征。比如湖南卫视就偏向年轻人节目类型和服务风格以及主持人

  --活动策划

  1.关联度。带有钱朋友来消费

  2.吸引力

  3.执行力

  4.传播

  让利

  给用户惊喜或额外的好处

  试图引起讨论甚至争论

  爆点要有争论性,爆点的切入点要足够新颖

  冲高回落概念值:

  [活动后数据-活动前数据]÷活动峰值数据*100%

  活动增长率;

  [活动后数据-活动前数据]÷活动前数*100%

  ===================四.用户运营

  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变现大多数来自产品售卖;

  互联网行业,却往往通过大量用户免费使用产品获取流量,再依靠流量变现

  互联网3C模型:用户-内容-收入

  活跃用户规模终极KPI

  DAU日活 WAU周活 MAU月活

  用户运营3件事:

  开源:提高注册用户量;入口+转化

  节流:防止用户流失、召回流失用户

  保活跃:用户成长体系、用户激励体系

  APP产品重点结合产品的主要功能,找到用户的最高诉求,只打一个点

  互联网人认为微博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而三四线城市觉得微博就是上访的

  产品生命周期

  用户生命周期-用户曲线:正态分布

  我们要留住用户,就要研究用户的生命周期,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长。要回答三个问题:

  1.用户为什么会流失?

  2.如何防止用户流失?

  3.用户流失了怎么召回?

  用户建模:

  用户行为原创型、浏览型、应用型

  身份普通达人认证

  某个游戏产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活跃用户在活跃过程中会加入某些工会,但有些渠道进来的用户特别用户流失。

  那么我们就要去研究这个渠道进来的用户是否不知道如何游戏,就要针对渠道引入的用户进行教育,提供玩游戏以及加入工会。

  1.分离活跃用户和不活跃用户

  2.研究活跃用户的成长路径

  3.引导不活跃用户走向活跃

  ==优质成长路径:高概率命中、可复用到其它用户

  大部门的产品运营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办法明确用户所有的使用行为,我们只知道用户不活跃,但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活跃,怎么让他们活跃?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用户行为背后的一些关键指标

  比如母婴。用户从怀孕开始到生产,时间点是可以预知的,而且这个预判的变化基本不会太大,这种用户需求也几乎是统一

  利用从众心理:相信大家的判断

  比如双十一:别人都在买,你不买就吃亏的潜在心理

  用户激励四部曲:

  1.用户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用户的哪些行为应该被激烈

  3.如何刺激用户产生我们希望的行为

  4.搭建用户体系

  产品激励的三种手段:

  精神

  物质

  产品功能得分级满足

  积分等级要配套使用,等级不可消费,积分可消费

  《互联网运营之道》读后感(三):入门书籍,先免费提供服务获得海量用户,再通过交叉补贴的方法盈利

  第一遍(5小时25分钟)

  第二遍(2小时)

  总阅读时间7小时25分钟

  早上把这本书过了一遍,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把运营过了一遍,什么是运营,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比如广义上的理解是:将产品推向市场到实现商业化策划,并持续产品良性运转的过程。不置可否,云里雾里的。广义上的运营有:市场推广、商务合作、产品、运营、平台服务、商业策划、销售。把用户变成客户的过程。

  狭义上的是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每一个点都做了详细介绍比较浅显。当然也没记住多少。

  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1、现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先免费提供服务获得海量用户,再通过交叉补贴的方法盈利,汇聚用户到流量变现的过程。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不过很遗憾,我们的产品不是,更多的是利益驱动。佣金的模式。

  2、活动的目的,一是获得新用户,二是激励好用户,促进活跃(之前没有这么明确,可以加强)

  3、一套用户激励系统,促进用户成长,

  然后还有其他一部分比较靠近心智的内容,比如,做公司的运营啦,狼性这些东西。

  内容还是不错的,只是不适合现在聚享游这个平台而已。能借鉴的就借鉴了吧。就像用手机注册这个借口,还是可行的。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研究清楚期目的是什么,才能更好的采用其方法。直白点说就是,抓目标用户,而不是大撒网。

  小结:该书还是以方法论为主,比较适合新人增加一下知识面,拓展一下业务水平,还是不错的,容易让你形成一个大致的知识体系,方便之后的发展

  吸取个教训:看书的时候勤记笔记,对于这类的书籍,可以适当的放慢一些,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写写画画一起上,是最好的。

  《互联网运营之道》读后感(四):适合互联网产品运营求职小白扫盲入门读

  这本书被认为是互联网运营三部曲,主要是因为产品运营这个岗位太新,新到能人们都在抓紧时间埋头工作挣钱,而非总结方法论集结成书出版,而让这个领域好书太少。

  本书最好的部分在1、2章,极其适合给互联网新人扫盲,理清楚运营、市场、商务、产品各自的kpi和职责是什么。还没在互联网企业入职的,通过这个可以知道互联网企业的基本架构;在互联网实习过的或刚入职的,则更能结合实践,明白互联网企业作为一个商业体是怎样的存在。整本书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两个章节啦,可以细读。

  接下来的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三章,可能是篇幅或作者个人阅历原因,写得比较浅。不过用户运营部分有点意思,讲了几个如何留存、召回的案例

  第三大部分,宏观写公司战略、行业趋势,就更浅了,感觉很多东西都点到了又没说透,不够爽利……

  整体而言,书很容易读,互联网小白可以买来建立理论框架,内容价值随页数呈递减状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