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体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三体读后感10篇

2022-03-12 11:1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体读后感10篇

  《三体》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体》读后感(一):走向寂灭

  当我还是个孩子,刚刚探知宇宙和死亡的时候,我对这两者无比畏惧。我能感觉到宇宙的浩瀚这让我感到我的渺小,无力,一无所有;我能感到我在迅速衰老,虽然只是个孩子,我甚至能感觉自己随时能触摸到死亡,就在不那么久的未来,然后一无所有。

  像作者一样,再看此书之前我也曾幻想过无数平行宇宙,我会质疑天文学家都被某个造物者愚弄,会质疑每一个细胞里都是一个宇宙,只是时间的运转空间的维度有所不同,会质疑那个监视着我们的他会不会时来兴起改变游戏的规则等等。但越长大,便越不再抗争,不再质疑,然后留下的只有一无所有。

  《三体》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史诗一般的探索之旅,在这旅程中,人类终究是游戏沙盘中的一幅幅皮囊,故事的剧情波澜壮阔一波三折,但我知道,我深深的地知道,旅程的终点是寂灭。之前无论是看书还是看影视作品,我都会以体验未知作为一种莫大的乐趣,而从三体的后半段开始,我发现平静地接受即将发生的故事,审视这故事的潮起潮落也开始有了兴味,也许这也是一种成长吧。然后,人才会去重读一些书,重温一些电影,然后,人才会去看看自己的过去,往往自己的未来,平静的接受自己波澜壮阔的平凡一生,走向寂灭,一无所有。

  《三体》读后感(二):不想被安排,哪怕是善意

  这个周末,把三体看完了。看完之后,整个世界好像都变得不一样。

  作者用他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对人性的理解,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从结果上说,罗辑,作为一个合格的守护者,在他的时代威慑三体,保卫了地球;而程心,两度放弃手中的武器,阴差阳错,最后地球和太阳系都湮灭了。两者都是以爱为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罗辑先是一个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形象。故事发生发展,他渐渐有爱,也因爱而改变。是爱,激发了他保护地球、保护这个世界的勇气,并将这个决定贯彻一生。他用宇宙的黑暗森林论来保护了地球,其最大的原则就是生存第一。

  程心,诚心。她一直拥有足够的爱。虽然是孤儿,但从小被收养被善待。长大之后也被人深深的爱着,得到过史上最浪漫的礼物。她以她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想要回报这个世界。她的善意蒙蔽了自己的眼睛,看不清真实的世界,导致了错误的选择。文章一直提到,错误的选择并不是程心一人做出的,她仅仅代表了所有选择她的地球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在我看来,她的道德观是一种浪漫情怀。如果当时她身在青铜时代或蓝色空间的星舰上,她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吃人,或是被吃?所以,这是生存和理性的对抗,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搏斗。

  在《三体》的世界里,主人公并不重要。纵观全局,比起整个宇宙,人、地球和太阳系实在太渺小。不过权利和技术被谁掌握真的很重要。书里提过的清理者,他们为何就有消灭其他星球的能力。还有存活到最后,发出公告的那个文明,凭什么他们可以做出让宇宙重生的决定。所以说到最后,并不是不能和宇宙、和命运抗争,只是看是否具备那样的能力。让自己变得强大,掌握话语权。不管最后做出的决定是对是错,那也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被决定、被安排。

  《三体》读后感(三):读《三体》|放眼宇宙,人类是如此渺小

  自从看了《三体》,熟悉的世界骤然变得陌生。像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上空,虽然我并没有看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有许多次,我走到阳台看到外面的星空,那个熟悉的天空此时变得陌生莫测,在浩瀚的星河中,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璀璨的星星,有没有同地球一样的文明?宇宙那么大,地球这么小,许多可能都稳藏在未知之中。

  看了书,把我曾经的无知自大一点点消减下去。我曾经以为地球是唯一,我们是唯一,虽然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看后我却要把那自以为是的唯一收纳起来,武断的结论,其实是无知的表现。

  许多评论都提到了《三体》第一部前半部分的平淡,在还没有进入宏大科幻世界之前,大刘用克制俭省的语言和态度,心平气和地讲述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这像大餐来临前的开胃小菜,需要耐着性子,等待精彩涌现。只要登上了初始的台阶,后面就像搭上了快车,很快就进入到投入的状态。三辑《三体》,第二辑比第一辑厚,第三辑比第二辑厚,显然厚度根本成为不了阅读的障碍,阅读的快感推动阅读速度一本比一本快。

  地球的这次主动暴露,三体成为攻击者,就在人类惶惶不安的时候,三体世界没想到率先暴露了自己,中了黑暗森林打来的猎枪。这也是一个极大讽刺,就在三体想尽办法驱逐人类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倒先中了枪。强者未必愈强,弱者未必就弱。强与弱不是生存的关键因素。在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现实世界,这也像是一个隐喻,人类把争当强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当了强者,才有可能称霸一方,然而,黑暗森林无处不在,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自己可能也早被盯牢。

  三体遭到打击之后,人类一直惶惶不安,在其他星球建立了防御工程,以为这样可以逃过黑暗森林打来的猎枪。有一段时间,人类自以为逃脱了那个魔咒,不禁有些洋洋自得。打击是突然降临的。一张飘在空中“小纸片”,自带魔力,所到之处多维空间瞬间降成二维,也就是说,人类世界被瞬间扁平化了。这个段落写得极为精彩,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在恐惧的同时,不知所措,甚至还有点庆幸,还好,我们的现实世界如此现实,并不科幻。降维的过程,像一个看不见的毒蛇伸出的长信,长信横扫上下根本无法逃脱它的魔舌。

  看完《三体》,突然觉得世界变“小”了,自我更为渺小,小到像尘埃,或者连尘埃也算不上。在宏大的宇宙面前,地球不算什么,人类也不算什么,更何况一个小小的个体。突然眼前变得开阔起来,那些烦恼、焦虑都不值得再去探究,胸中也顿时开阔起来。作者让我看到了一个原来从没想过的宏大世界,原来我一直是井底之蛙,可能人类也是。

  另一个是云天明。他是那种最不起眼的人,在大学默默喜欢一个女生程心,不受重视,也没有朋友。他得了重病,姐姐希望他能安乐死,程心希望把他的大脑送到三体。眼看着被这个世界抛弃,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程心的要求,他就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人。他去三体之前,还送了程心一颗星星。三体毁灭后,他与程心会面,讲了三个隐喻深刻的故事,有智子在旁边监听,他把要告知人类的事情隐藏在三个故事里,云天明给人类提供了重要信息;当地球和其他星系遭到降维打击后,云天明再一次施手救了程心,但与程心擦肩而过。

  叶文洁与云天明都是没有被人类世界善待的人,叶文洁无法挣脱现实的残酷,当一有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抛弃人类;云天明在人间没有享受到任何温情,当需要他牺牲时,他义无反顾——他的义无反顾及其悲壮,因为这个世界不值得他留恋,这个世界也没有留恋他。两个个体,在关键时刻表现了截然相反的反应,几乎要被人类抛弃的云天明在关键时刻仍坚定地维护人类的利益。叶文洁的个性特征比较复杂,如果用“恶”来认定她,显然有些太过扁平,就像把一个活活的人降成了二维,作者并没有特意美化她,同样也没有特意丑化,用客观平和的文字陈述了这一事实,作者并没有刻意激起读者的过激反应,在平和叙述的外表之下,暗藏着是、非、善、恶。

  作者刘慈欣生活在一个小镇,是一个小镇工程师。在那个小小的地方,他居于一处,埋头构思与写作。他在这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一方书桌前写下庞大的宇宙。小是不是能让能量激发,更加看透人生的意义?在一个小的地方,更能激发人生的光茫。

  人生是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在宏大的宇宙面前,人生变得微乎其微,那些个人的烦恼、忧伤、某些愤怒、不满、不安、难堪……此时都没有了意义。之所以我们如此在意个体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自己,放眼宇宙,才发现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人类是如此渺小。

  《三体》读后感(四):读《三体》|放眼宇宙,人类是如此渺小

  自从看了《三体》,熟悉的世界骤然变得陌生。像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上空,虽然我并没有看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有许多次,我走到阳台看到外面的星空,那个熟悉的天空此时变得陌生莫测,在浩瀚的星河中,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璀璨的星星,有没有同地球一样的文明?宇宙那么大,地球这么小,许多可能都稳藏在未知之中。

  看了书,把我曾经的无知自大一点点消减下去。我曾经以为地球是唯一,我们是唯一,虽然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看后我却要把那自以为是的唯一收纳起来,武断的结论,其实是无知的表现。

  许多评论都提到了《三体》第一部前半部分的平淡,在还没有进入宏大科幻世界之前,大刘用克制俭省的语言和态度,心平气和地讲述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这像大餐来临前的开胃小菜,需要耐着性子,等待精彩涌现。只要登上了初始的台阶,后面就像搭上了快车,很快就进入到投入的状态。三辑《三体》,第二辑比第一辑厚,第三辑比第二辑厚,显然厚度根本成为不了阅读的障碍,阅读的快感推动阅读速度一本比一本快。

  地球的这次主动暴露,三体成为攻击者,就在人类惶惶不安的时候,三体世界没想到率先暴露了自己,中了黑暗森林打来的猎枪。这也是一个极大讽刺,就在三体想尽办法驱逐人类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倒先中了枪。强者未必愈强,弱者未必就弱。强与弱不是生存的关键因素。在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现实世界,这也像是一个隐喻,人类把争当强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当了强者,才有可能称霸一方,然而,黑暗森林无处不在,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自己可能也早被盯牢。

  三体遭到打击之后,人类一直惶惶不安,在其他星球建立了防御工程,以为这样可以逃过黑暗森林打来的猎枪。有一段时间,人类自以为逃脱了那个魔咒,不禁有些洋洋自得。打击是突然降临的。一张飘在空中“小纸片”,自带魔力,所到之处多维空间瞬间降成二维,也就是说,人类世界被瞬间扁平化了。这个段落写得极为精彩,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在恐惧的同时,不知所措,甚至还有点庆幸,还好,我们的现实世界如此现实,并不科幻。降维的过程,像一个看不见的毒蛇伸出的长信,长信横扫上下根本无法逃脱它的魔舌。

  看完《三体》,突然觉得世界变“小”了,自我更为渺小,小到像尘埃,或者连尘埃也算不上。在宏大的宇宙面前,地球不算什么,人类也不算什么,更何况一个小小的个体。突然眼前变得开阔起来,那些烦恼、焦虑都不值得再去探究,胸中也顿时开阔起来。作者让我看到了一个原来从没想过的宏大世界,原来我一直是井底之蛙,可能人类也是。

  另一个是云天明。他是那种最不起眼的人,在大学默默喜欢一个女生程心,不受重视,也没有朋友。他得了重病,姐姐希望他能安乐死,程心希望把他的大脑送到三体。眼看着被这个世界抛弃,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程心的要求,他就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人。他去三体之前,还送了程心一颗星星。三体毁灭后,他与程心会面,讲了三个隐喻深刻的故事,有智子在旁边监听,他把要告知人类的事情隐藏在三个故事里,云天明给人类提供了重要信息;当地球和其他星系遭到降维打击后,云天明再一次施手救了程心,但与程心擦肩而过。

  叶文洁与云天明都是没有被人类世界善待的人,叶文洁无法挣脱现实的残酷,当一有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抛弃人类;云天明在人间没有享受到任何温情,当需要他牺牲时,他义无反顾——他的义无反顾及其悲壮,因为这个世界不值得他留恋,这个世界也没有留恋他。两个个体,在关键时刻表现了截然相反的反应,几乎要被人类抛弃的云天明在关键时刻仍坚定地维护人类的利益。叶文洁的个性特征比较复杂,如果用“恶”来认定她,显然有些太过扁平,就像把一个活活的人降成了二维,作者并没有特意美化她,同样也没有特意丑化,用客观平和的文字陈述了这一事实,作者并没有刻意激起读者的过激反应,在平和叙述的外表之下,暗藏着是、非、善、恶。

  作者刘慈欣生活在一个小镇,是一个小镇工程师。在那个小小的地方,他居于一处,埋头构思与写作。他在这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一方书桌前写下庞大的宇宙。小是不是能让能量激发,更加看透人生的意义?在一个小的地方,更能激发人生的光茫。

  人生是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在宏大的宇宙面前,人生变得微乎其微,那些个人的烦恼、忧伤、某些愤怒、不满、不安、难堪……此时都没有了意义。之所以我们如此在意个体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自己,放眼宇宙,才发现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人类是如此渺小。

  《三体》读后感(五):剥去科幻的外壳,《三体》还剩下什么?

  毋庸置疑,《三体》是一部神作。

  之所以先写下这句话是怕被人喷。N年前,大学室友是个科幻爱好者者,我一向对科幻并不感冒,在他极力推荐下我也读了这本闻名已久但我孤陋寡闻的名作。

  当时看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说过我看科幻很少,所以看得有点晕晕乎乎,特别是其中那些莫测高深的隐喻和暗示。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到《三体》,重新看了一遍,重新思考了一番整本书的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深刻意义。或许是因为当年的确是阅历尚浅,理解并不深,这次重新读完后想到,剥去科幻的外壳,《三体》是本细思极恐的巨作。

  《三体》一开始的内容似乎是在讲述人类与三体星人的对抗。地球人叶文洁在某个敏感时期(你懂的)因为遇见残酷的现实,从而对人产生了很强烈的怨念与恐惧。她无法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相杀的底线在哪,与其让这样的社会继续下去不如我亲手毁了她,同归于尽,一了百了。

  对人性的怀疑与怨恨产生的毁灭动机常常强烈到“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一般的深刻。正好此时,叶文洁有机会接触到外星方面的科技研究,她给三体人发去了第一条信息,期望三体的降临净化地球净化人类。

  潘多拉的盒子由此打开,叶文洁的愿望她无法亲眼目睹,但是她的确是做到了毁灭全地球深甚至全宇宙的结果。

  暂且不说那么远的未来,此时正式开始了三体人与地球人之间的斗争篇章,即使是三体的好心观察员留下“不要回复”的回复,也并没有阻止这场战争。

  三体是一个比地球高级的文明,因为三体的三个太阳运动规律无解终将导致三体星的毁灭,于是收到信息的三体人打算入侵地球,作为新的家园。三体人封锁地球的科技,即所谓的幽灵倒计时,派出智子,阻止地球的科学研究。

  虽然地球有叶文洁和伊文斯的三体组织企图迎接三体,但是大部分地球人还是并不认同这屈辱的投降,不甘示弱准备迎接三体的进攻。面壁人的诞生其实意味深长,罗辑在遇到叶文洁时听到宇宙公理更是一直贯穿始终的线索。

  至此地球的第一个救世主出现。

  罗辑这个人物对于《三体》是个非常关键人物,正是他从叶文洁的话中得到了对抗三体人的方法,乃至对抗其他文明的方法。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这两条宇宙公理引申出另外两个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三体》全书的核心理论就在这两条公理中,之后的内容无论怎么变化都只是扩大案例的范围,进一步证实这两条宇宙公理。之后的黑暗森林法则更是形象地解释这两条基本公理和两个概念。

  三体人之后与地球对抗,并且殖民地球,血洗地球,但是地球人通过标记三体舰队的坐标,让三体灭亡。

  然而三体人的灭亡却没有让地球人有所领悟,尤其是罗辑之后地球的执剑人是程心。这是一个让无数人谩骂的角色,但是偏偏故事的钥匙都在她的手中握着。

  程心有很多次机会拯救全人类全地球甚至是整个太阳系。尤其是在她再次醒来之后对于维德对于星环城和曲率加速技术的处理。维德在程心的委托下研究曲率加速飞船,可是整个人类对于这个计划并不支持所以包围了维德。程心被唤醒就是做个抉择。错误的时间把错误的关键选择权给了一个错误的人,所以注定了悲剧。

  程心的选择却令维德失望。程心选择了自己的人性,选择了一个暂时看似安稳的局面,但是却无法给地球与人类一个更长远的未来。三体最终还是殖民了地球,而消灭三体以及地球的却是在太空人类的引力波发射器。正如维德所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而是愚蠢与傲慢,或许还有那所谓的妇人之仁。当然,愚蠢与无知的不仅仅是地球,甚至三体人都是如此,因为在这个宇宙中实力就是一切。三体一书中最适合的地球领袖或许只有三个人,罗辑、章北海(如果没有思想钢印的话)和维德。这三个男人大概是最明白黑暗森林理论的地球人。

  之后的死神永生,降维打击,不需要过多的赘述,精彩无比的炫目技术背后其实已经能够看到结局,无论是哪一种宇宙规律还是数学规律,终究只是在这个不平等的黑暗森林的真面目下的手段而已。

  这个真面目或许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什么?是这个规律将一直如此循环,或者说这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试想,三体最后宇宙重启,但是重启之后的宇宙会是更好的宇宙吗?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很可能不会,因为宇宙会再次进入重启之前的过程与结局。

  即使没有地球与三体,没有归零者没有死神歌者,但是会有换个名称的其他行星恒星,还是会有基于以上两条公理的斗争。直至再一次宇宙重启。这是一个无限的循环。

  从三体与地球之间的争斗,扩展到太阳系与整个宇宙其他文明的战争,再到最后整个宇宙的重启。叶文洁或许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局,一只蚂蚁撼动了整个宇宙。程心或许也想不到,一个错误的决定毁了整个宇宙。

  三体的确是一本神作,在科幻小说中对于未来以及对于宇宙的思考深度无与伦比,或许这正是科幻小说的真正意义:在科技的背后更可怕的是社会与心理的斗争,或者更纯粹的说博弈。刘慈欣的这本科幻没有如其他的小说一般,动不动就是博爱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什么感情拯救人类,纯粹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更有话语权,出于自身的权益屠杀其他的文明(降维打击)。但是最终整个宇宙又是一个整体,不断的利用这些宇宙规律又会导致整个宇宙总质量的不平衡,进而毁灭整个宇宙。

  这无疑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文明归根结底是相对的存在,而不是永远的永生,所幸整个宇宙很大很大,我们还没有那么高级的文明,还是无知的存在,还能活很长一段时间。

  《三体》读后感(六):读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有感

  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三体三本科幻巨著,我从中不仅仅看到了其中绝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看到的更多是作者对于人性的反思,对于道德的反思,对于文明的反思。

  三体第一部中给地球命运带来的转折的叶文洁的经历是对于历史的反思。第二部中叶文洁给了罗辑提示以及罗辑根据提示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是对于文明和道德观的反思,最后一部在程心和维德之间我能看出作者挣扎,甚至在读物外的现实中在读者的负面反馈中,作者也曾对程心产生动摇,他们一个是铁汉式的悲剧人物,一个是崇高的圣母式人物。甚至我也曾因为程心两次的怀妇人之仁,单纯的范爱主义的“错误”决策对这个人物咬牙切齿,对于维德“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的观点深信不疑,但在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制造的冲突中,我悄然醒悟,如果人失去道德那么人还是人本身吗?我们到底要与宇宙一起零道德以求生存,还是坚持人类道德而死亡?文章中程心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人性而不是兽性使人类几乎灭亡,但作者又是浪漫的,她构筑了一个一千八百九十万年的时间使我们意识到人类文明终究还是会消失的,而程心的选择却救赎了这个世界,她使人仍以大写的人之名在宇宙中与众不同。

  《三体》读后感(七):三体

  终于把三体又看了一遍,除了第三部部分段落有所跳读,其余都是详读的。把以前丢失的情节又补回来了。

  仍然记得第一次看三体时所带来的震撼,大刘的脑洞太大了。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舍不得睡觉一口气读完后,新世界离我远去了,我却无法回到现实世界,堕入了虚无的时空。

  这次重读,更多的是向经典致敬,好的作品我想记住更多的细节,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震撼了,但仍有那种异世界的时空感,感叹于人类的渺小脆弱。也是为了装逼,毕竟获得雨果奖后,三体会越来越火,还会被拍成电影,被更多路人熟知,而在别人知道之前,我已经默默看了原著两遍。没错,我就是这么低调。

  之所以第三部跳读一部分,是因为我完全受不了程心这个圣母婊,我一直犹豫要不要重看第三部,看她再一次毁灭整个世界。有人总结说,第三部说的就是一个圣母两次毁灭全人类和太阳系之后,一个人偷跑出太阳系和高富帅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有些人打着爱的旗号绑架全人类,却被人类所爱戴,一次又一次。有些人看是冷酷,但是做出的是逻辑所指的正确选择,却因为只讲逻辑就被人类摈弃,人类其实摈弃的是理性。在冷酷的宇宙中摈弃了生存的机会,在舒适的地球摇篮中,人类已经失去了动物求生的本能,盲目追逐慈爱的圣母,就像一个缺爱的孩子,在宇宙的黑暗的森林里害怕的发抖。抛弃了所有的武器,只求一个温暖的怀抱,纵使这个怀抱是敌人的。

  三体之所以这么火,完全是因为其瑰丽的想象力。看了第二遍,文笔确实一般,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体问了一个好问题:我要写什么? 而不是我要怎么写。三体写出了一个空前的故事,这对于一部主打科幻的作品已经足够了。

  《三体》读后感(八):脑洞世界:《三体》

  我是一个很少读科幻小说的人,也是一个不求甚解的人,最初《三体》中充斥的大量的科学理论式的描写使我一度放弃了继续阅读它的动力。我这里说动力而不是勇气是因为,我觉得它作为一部小说,除了大量科学式的描写外,至少还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线能够牵着我继续读下去,它当然有,但是太弱了,至少在文章开始是这样的。

  今年我又重新开始读它,大概只是因为我花了钱,同时在当时没有什么更想看也可看的书了。

  从第一部读到第三部,我依然觉得作为一部小说,它在故事性的描写上并不太强,或者整个故事被拉得太长以至于不够抓人心,也许这是作者选择以历史记事型来写这篇小说很难避免的硬伤。如果你不是一个科幻迷,不喜欢去研究里面提出的各种脑洞题目,这本书的可读性真的就大大降低了。我依稀还记得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名字和故事都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读完后我第一次被开脑洞的震撼。

  这本书开了我什么脑洞呢?

  或者说,在读完这么长长的一篇小说后我还记得什么?我一直觉得,一部小说,能够有可让人记得的观点、人物、场景,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语,就算是很成功了。

  因为,人生很长,而我们遗忘的事情很多。

  1 三体世界可脱水人。

  神话有后羿射日,但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多个太阳就是一种常态,生物调整自己来适应这种环境进而进化。在我们眼里的不可思议,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常态。

  所以,脑洞某个世界的人类拥有飞翔的能力,和我们用脚走路一样自然。

  2 黑暗森林法则

  这算不算一种性本恶的说法?

  3 多维世界向少维世界的变化及不可逆性

  在小说里这算是可以作为武器来攻击的理论了,最后当少维达到零维度的时候应该会重新诱发开始(宇宙大爆炸)。作为一个三维人,我真的很难清楚的想象四维世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多的一个维度是时间吗?那也挺有趣的。当然,作为一个三维人,十维世界的样子就完全无法想象了。

  《三体》读后感(九):人类的落日?

  我从各种地方都听说过刘慈欣的《三体》小说。在中学的时候,我的朋友们都推荐我读《三体》,但是我老是借不到这本书。周围的老师们也强力推荐我读《三体》,以及刘慈欣的其他小说。因此,我决定现在开始读《三体》。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三体》并没有让我失望。在这篇点评中,我会从两个角度来评判《三体》的质量和独特性:《三体》语言方面的质量和《三体》与刘慈欣的短篇作品《人生》的对比。

  我周围的同学们似乎都在中学的时候就读了《三体》。读完这本书后,我也认为这本书用的词没有我之前读的《人类简史》和《边城》难。词汇方面,《三体》是弱了一点。但是,一个我能从刘慈欣学的东西是他的场面描写和语言描写。我非常欣赏刘慈欣写故事的方法因为《三体》的每一页都很吸引人,让读者们想继续读下去。我认为他的故事很吸引人因为他的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很优秀。比如说,在第二章,主角汪淼跟丁仪做了一个打台球的试验,并且在试验后谈论了试验在现实生活的物理中的含义。平时,我读不懂关于科学和物理的书。但是,汪淼和丁仪做的实验让我很容易地看懂了丁仪要表达的注意。刘慈欣不仅让我在脑海中清楚地看到这个场景,汪淼问丁仪的问题也让我清晰地明白了出名的“台球桌”和物理的关系。一个刘慈欣写得优秀的场面是第七章,第六十页上的场景。场面的中心是一位在挥舞一个“四 -二八”的旗子的女生。刘慈欣描述了这位女子幼小的年龄,美丽的身材,和血气方刚的姿态。所以,当一颗子弹击倒她时,刘慈欣把这个场面描写为,“她陶醉在这鲜红灿烂的梦幻中,直到被一颗步枪子弹洞穿了胸膛…”虽然这肯定不是这本书里最精彩的地方,但是这一部分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我想到了一个陶醉在美丽的梦里的女孩儿被突然枪毙的场景,感到非常吃惊。我也想要在我自己的作文里写到这样短小而使人惊讶的场面。

  读《三体》之前,我读过刘慈欣的一篇小作品,《人生》。《人生》是他在2003年写的一个短篇作品。这片短篇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他挑战了很多问题:人生是悲剧吗?如果记忆能被遗传到下一个时代,人类发展会突然爆发还是人类会被灭绝?刘慈欣在自己的小说里问了观众和读者许多沉重的问题,也挑战了我们对某些发明和发展的看法。《人生》并不是一步小说,而只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故事。《人生》几乎全部都是三个人之间的对话:母亲,胎儿,和莹博士。作品的形式也和《三体》相去甚远。《人生》的形式是这样的:

  母亲:“我的孩儿,你听得见吗?”

  胎儿:“我在哪里?!”

  母亲:“啊孩儿,你听见了?!我是你妈妈啊!”

  胎儿:“妈妈!我真是在你的肚子里吗?我周围都是水……”

  而《三体》的形式和任何小说一样,有章节和小节。《人生》的形式把读者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对话上,并且只让人物的对话推动故事的情节。《三体》的形式让读者们不仅从对话中明白故事情节,也让他们从环境和场面描写中得到故事的细节。而且,这两个作品的结尾都是一个人说的话。《人生》的结尾是:

  “宝贝儿,咱们上路了!”

  《三体》的第一本的结尾时:

  “这是人类的落日……”叶文洁轻轻地说。

  我认为用一句语言作为结尾会让读者感觉到故事还没有结束。这样,作者隐隐约约地结束了一个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想故事里的人物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或者作者在暗示故事并没有停,故事会在未来的书里持续。

  刘慈欣的作品虽然读起来没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三体》和《人生》还是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他的作品虽然词汇量并不具有挑战性,但是他的作品会提出一些生活里有重大影响的的问题:人类的落日会是因什么而造起的?遗传记忆的功能对人类好还是坏?人生是悲剧吗?而且,他的作品很吸引人因为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很精彩,是我可以从他学的东西。因此,我强力推荐大家读刘慈欣的作品来消遣时间。

  《三体》读后感(十):文明间的交流

  文明可怕不在于文明本身,在于人,在于物种,在于竞争

  终究是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什么,把事情看开

  理解虽然缥缈,但理解可以促进交流

  交流与思考赋予生命意义

  种种学科是途径

  但规律不论美与丑,它就在那里,它们就在那里

  美的是实质的东西

  而这往往被忽略 比如,爱,生存

  而功用依旧需要被考量

  量化和定性从此处分支

  线性与非线性,时不变与时变

  前者为美,后者为现实

  简洁与美,复杂与现实

  但对于简洁与美的追求亘古不变

  因为,境界的提升,便是,由简入繁,化繁为简

  至于途中种种,许是历练

  时间与收获多成正比

  放的下,收的住,想得开

  读《三体》第一部第二部有感(读全书约用时5个小时)

  2017年8月1日凌晨记

  -----------------------------------------------------------------------------------------------------------

  但若放大了去说,都是交流。交流有趣的地方,你可以决定它的开始,你可以试图控制它的走向,甚至看似可以决定它的结束,但交流一旦开始,便成为了一个双向的过程,即它不再只受你一个人的控制。个人相信一点,不论交流的结果是否如你所愿,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收获”,而成长发生于不断的交流之中。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三体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