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2022-07-06 02:21:25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1

  刚毕业从教的小王最近心情颇不宁静。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班许多学生非常迷恋“明星”,不但在书桌上、课本上到处贴着他们喜爱的明星照,而且平时谈话内容也围着明星转。小王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这种担心有无必要,家长与老师又该如何面对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呢? 第一,转变思想认识。 老师与家长一见到孩子看武侠小说或者偶像剧,就认为孩子不务正业,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现实的。孩子崇尚某些流行文化,应该说很正常,教师与家长对此应该有一种包容的心理。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对流行文化的认识,不要用保守的眼光看待孩子对流行文化的喜爱。殊不知金庸的《天龙八部》已纳入高中课本,周杰伦的《蜗牛》也被上海的中学纳入爱国歌曲行列。我们喜欢也罢,反对也好,这已成为一种文化,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重在引导。 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既然无法阻挡孩子们对流行文化的狂热,而且一些流行文化也被纳入中小学课本,那么就让学校来引导孩子吧。家长们可别忘了,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学校教育绝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因此家长的引导必不可少。家庭与学校要形成合力,全力引导孩子理性地面对流行文化。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孩子们喜爱什么样的流行文化。家长与老师平时要有意识地搜集流行文化的背景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积极的因素,引导孩子们去学习,以抵消那些消极因素对孩子的影响。譬如,孩子们喜欢《天龙八部》,我们就不妨让孩子熟悉金庸的生平,了解他写作这本书要表达的思想;也可以引导孩子解读书中人物,和孩子聊聊对这些人物的看法;还可以学习书中幽默的语言运用,巧妙的情节安排,出神入画的动作描写等。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的,可能就不是书中打打杀杀的场景,而是那些有益的东西。 其次,家长与教师也不妨搜集些明星成长的资料,让孩子们去慢慢体味,让他们从中了解明星们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当然,我们的一些孩子也可能对一些流行服饰无比崇尚,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时我们也应正确合理地加以疏导,而不应蛮横阻拦,否则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出现“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的情况。 最后,为了转移孩子们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名人故里,游览名山大川,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带他们到贫困地区走走,感受一下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艰难,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此达到了转移孩子兴趣的目的。 第三,主动参与。 既然流行文化不可阻挡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作为老师与家长就应该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流行文化。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累,利用闲暇时间搜集健康有益的流行文化资料,加强与孩子在流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与他们共同讨论流行文化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社会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思想情操,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正确审视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 总之,面对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家长与老师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方法的引导,少一些强行的阻断,这样才能让孩子坦然面对流行文化。(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2

  作文要求: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要不要读名著或以“流行文化”为话题

  自定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以下材料,可供选题时参考。

  1、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2、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3、阅读下边的文字,以“流行文化”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没有帕瓦罗蒂级的人物,却发明了卡拉OK;没有迈克尔杰克逊级的人物,却发明了跳舞毯;没有斯皮尔伯格级的人物,却发明了青春偶像剧;没有毕加索级的人物,却发明了卡通画;没有比尔盖茨级的人物,却发明了电子鸡;没有黑格尔级的人物,却发明了“脑筋急转弯”……这些日流行文化,轻易地征服了中国“新人类”。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人类”来说,他们的每一阵时尚流感几乎都是发源于东京涩谷一带,所以他们号称“哈日族”。

  范文

  浅析流行文化

  拿到题目一看,我首先想到的是何为流行文化———是电视剧、广告?还是流行歌、电影、畅销书?

  不可否认,流行文化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吸引极大,虽然我对流行文化本身没有任何热爱,比如说有些畅销书,我认为都是粗制滥造的文化快餐,再比如说那些在台上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手,这些在我看来我简直可以用“恶俗”来形容。

  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流行文化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主流的、强有力的东西,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我们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些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可是喂养他们长大的这些流行文化却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当中。说实话,我们沉浸在周杰伦字句不清的音乐声中,沉浸在那些速食文化中,我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比那些经典文化要大得多。

  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当代青少年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年轻一代,它们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它们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从未经历风雨,尚未步出教室,哪里领悟社会的繁杂?尚未经历困苦,哪里体味人世的辛酸?尚未健全自己的文化取向,哪里能知所归趋,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只得任其摆布。老师讲课,往往拿出一摞书,大谈特谈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一股脑地灌输给我们经典文化,其实我回到家却去看《大话西游》、去看日剧韩流,去听后街男孩、孙燕姿。我们欣赏并且喜爱这样的文化,觉得它给我提供快乐,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它们构造了我的情感方式、我的价值观念、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当然,真正重要的是要去读那些厚重的、已经经过历史筛选的重要著作,它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你、改善你、影响你。余秋雨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有它存在的理由。文化是大河,任何一个时代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多元的文化,那么整个的文化大河就是一条死河、臭河。不过,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仍然要多与经典文化同呼吸,共命运。

  关注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指的是什么,是电视剧、广告、流行歌、电影、畅销书这一系列的东西。流行文化对于我的吸引来自于中国的现实,也是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来自当下的变化,而不是来自于一种学科的魅力或者学科的挑战。我对流行文化本身没有任何热爱,比如说畅销书,比如说------我不能说所有的流行歌曲我一律讨厌,但是我能喜欢的歌手也屈指可数,那么比如说,那些非常畅销的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或者什么,那些东西在我看来我仍然用“恶俗”来形容,大部分用“恶俗”来形容,可是那么说你觉得它这么恶俗,你还要把它作为你的研究对象,那么你是不是很矛盾很伪善呢?

  我想肯定有矛盾之处,但我想没有伪善之处,原因是在于我关注它并不是因为它娱乐了我,它让我觉得它美丽,让我觉得它高尚,让我觉得它有价值,而是在于我必须目睹着八、九十年代之交,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流行文化它全方位地放逐并且取代了八十年代的相对准“精英”文化,而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构建力量,流行文化在我们当代生活当中无所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我们的文化,它喂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一代又一代的人已经开始登临舞台,登临中国社会的舞台,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的主体,可是喂养他们长大的这些文化却处在一个匿名的、无名的、不可见的状态当中,所以很好玩儿,就是无处不在的是这样的文化,但它似乎在严肃的学术、学科、文化思考的意义上,它又是完全缺席的,而我认为在这两个原因当中,它都蕴含着一种使我们的知识变成一种死去的知识,变成一种无效的知识,变成一种断裂的知识。

  因为它无力去应对,在当代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影响着年轻一代,喂养着年轻一代而且满足着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并且真的给他们制造着快乐,给他们提供着快乐的这样一种文化,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完全无力去面对,所以我说很好玩儿,就是你觉得,在严肃的学术场合我们坐下来,我们讲课,我们拿出一摞书,我们只能去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的精英脉络,其实你回到家里你去看《大话西游》、你去看日(本)剧,你去听罗文,乃至更年轻的听孙燕姿。你是在欣赏着这样的文化,好像你觉得它不过是给你提供快乐,不过是一种乐子,而真正严肃的是你去读那些厚重的、那些已经在历史当中具有经典位置的著作,但是你在不知不觉当中,构造了你的情感方式,构造了你的价值观念、构造了你的生活方式,构造了你的向往、你的恐惧和你的需求的,正是那些你轻松地去消遣的东西,而同时正是这些轻松消遣的东西,它悄然地改变着整个中国视界,中国的社会,改变着这个社会的结构、改变着人与人之间关系,改变着人们对于生命、对于爱、对于恨、对于死亡等等最基本的观念,而我们却好像在知识上无力去面对它,它甚至完全是一个我们的文化地平线之下的潜藏的文化,潜在的文化。

  研究流行文化这样的一个对象,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它因此而吸引了我,它吸引我是因为它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它吸引我也是因为我认为如果我不能正面地处理它,就不能有效地处理当代文化的问题,同时我认为我去关注流行文化,处理流行文化是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声音进入到社会,能够以某种或许是不同的姿态加入到这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当中,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如果它不能提供一个多元的文化,那么整个的文化就将是一个死去的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文化在死去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危机就不远了。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3

  纵观历史风云变迁,流行总与事实相关联。在我看来,流行文化是与政治时局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

  九十年代前中期,改革开放已进行十余年,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人们适时的表现出了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佳片频出。

  《霸王别姬》、《边走边唱》,无一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

  而此时内地的人们从文革的蛋壳中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探出头来,首先好奇和渴望了解的会是哪里呢?我想是香港。

  这个当时尚未回归交流却日益频繁、经济极度繁荣的大都市。于是港片从新开始风靡内地。

  其实这股风暴来的还要更早,早在80年代,《倩女幽魂》、《英雄本色》是多少年轻人的回忆。

  伴随着香港的回归,港片的萎靡,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人民开始放眼世界,韩流的兴起,好莱坞巨制的红火,或多或少有些许这方面的原因。

  其实以我个人浅薄的眼界,我认为中国流行和偏好的审美也在随着世界的拓宽而拓宽,从过去的欣赏亚洲较扁平面孔中的韵味,到现在更偏爱欧美更加深邃的五官,从刘亦菲到迪丽热巴,何尝不是更证明了流行文化与政治时局和社会发展的息息相关呢?

  而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对内的外来文化的输入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兼做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因而我们越发注重对外的文化交流和输出,“原创”成了时代热词。

  街上时而能看见穿着汉服的少年少女,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流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保护与输出呢?

  我个人认为,政治时局与社会发展是主导流行文化的重要因素。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4

  战火纷飞,英雄四起,历史穿梭回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吴王阖闾在太湖之滨筑起古城一座,水路纵横,玲珑婉约,独具魅力。回往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古城姑苏依旧静卧在江南水乡,吟唱着一曲曲古韵今风的清词水韵。

  歌声、琴声不绝于耳,隐约间我捕捉到“崇文”的字眼,崇文,无疑是苏城清词中最文雅婉约的一曲。悠悠历史长河中,惟独苏城撑着岁月的长篙,至今漫溯在五千年中华文明里。水乡沃土,人杰地灵,一张张历史的面孔慢慢浮现在记忆的长卷,诉说着逝去的岁月。一柄寒剑,叱咤风云,一身盔甲,君临万敌,春秋吴王在此雄振霸业,从此历史留下了吴国的痕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范文正公幽幽长眠于漫天飘飞的红枫之下,在天平山麓延续着旷达博大的胸襟。卷卷山水泼墨,花鸟虫鱼挥洒于眼前,灵气逼人的唐寅携吴门画作而来,而在他身后,我望见沈周、仇英以及文徵明正轻铺画纸,研磨执笔,描摹出姑苏的点点滴滴。无论在哪一条大街小巷,苏城的每一处意象都能牵扯进无数的历史曾经。

  曲曲清歌古韵间,又传来“融合”与“创新”的声音。的确,苏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得是如此自然紧密。置身于高耸简约的现代建筑间,不经意的回眸,竟能望见高楼上点缀的扇扇雕花小窗,掩映着镂空的苍松翠竹,古朴婉约的气息便充斥在每个人的心间。行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停下脚步,远处桥影流水的诗意又将蔓延于心,天空与水色一同迷住了视线,飘飘乎间仿佛又望见古人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一头扎进繁忙的都市,迂曲穿过一条条小巷,如“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隅精致婉约的古典园林便呈现在面前。再看不断发展的新区园区,努力吸收着优秀国际文化与顶尖技术,继承与创造出苏城独具魅力的城市经济。融合与创新为这座悠悠古城注入了更多生命与活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先人的告诫深深凝入了苏城的内心。穿梭在黑白相间的石板小巷,欣赏沿河人家的平淡生活,感受着苏城的宁静淡雅。闲来倾听梧桐更兼细雨的曼妙声响,又或徜徉于精致小巧的古典园林,待游人离去,独望夕阳西下,余晖掩映在碧绿的翠荫,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萦绕身心。这便是苏城的美,苏城的精魂,美,却不张扬,灵动,却不悸动,。她的目光平静而睿智,她的目光悠远而深刻,总是宁静而内敛地洞察着社会与世界,看准扬帆的时机,稳重而儒雅地摇一橹清波前去。

  这便是苏州,宁静而充满活力地前行在时代的河流,伴着曲曲古今千年的吟唱,生生不息,永不漫漶。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5

  曾几何时,小虎队的动感节奏,刘文正的童年歌谣,伴随着我们从少年步入青年,从花开到花落,从春去到秋来。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首好歌,能够影响一个人一辈子。回想父辈们高唱“歌唱祖国”,激励了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前赴后继,反观今日,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作为爱国主义歌曲列入学校的校歌。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顿时各大媒体报纸杂志网络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讨论的议题就是流行歌曲是否适合成为校歌,由此我想,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健康的歌曲,为何不能推广传唱呢。但也有人说,流行歌曲岂能登大雅之堂,更不用说作为校歌了,让大家齐声学唱。但如今我们这些年轻人,不都是整日与周杰伦为伴,孙燕姿为伍,既然都喜欢他的作品,为什么不能认同呢?

  我对流行歌曲并不反感,但有一点值得肯定,这样的举措与往常相比进了一大步!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比较传统和保守的社会。尽管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一些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还是会告诉我们要选择前者,这其实跟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历史和思想有关。在今天社会面临大转型,文化面临大发展,传统的思维模式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呢?

  众所周知,金庸是非常出名的武侠小说家。我也是读他的作品长大的。可以说,他的作品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太好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精华多于糟粕。他里面有许多人生感悟和做人道理。有一段内容大家都印象很深,在“神雕侠侣”中,当杨过得知郭靖夫妇是他父亲的仇人后,就产生了报复心理。正在他准备对郭靖下手的当天,他陪郭靖视察襄阳城。当时,郭靖对他说了这一番话:“人们都称我为大侠,殊不知能称侠义二字,有两层含义,其一,忧国忧民,救民于水火之中,此为侠之大者。其二,救苦救难,助人于危难之中,此为侠之小者。”当时的襄阳,四面临敌,郭靖夫妇救民于水火之中,可称为侠之大者!于是,杨过顿时羞愧不已,不忍下手。这段情节,深深地感染了我。并且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为人处事的方式。

  因此,不能将流行文化一棍子打死,要审视与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6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爆出了一批批新鲜词汇,像前不久被热传的“蓝瘦,香菇”、“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都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和讨论。这些热门词汇都刷爆了朋友圈、微博。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情感体验。感网络新词,享欢娱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时下流行的网络词语可谓五花八门,有正能量的也有被恶搞过的。适当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无伤大雅。但要学会明辨是非,因时而用。正确对待网络新词,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多姿多彩。让网络世界成为愉悦的缤纷王国,从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开始。

  让正能量的网络新词,引领我们飞向更为广袤的蓝天。

  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赛后接受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用尽洪荒之力啦”红遍神州。“洪荒之力”形容一个人的状态很拼,不论处于学习,抑或是工作阶段,我们不都需要这股“洪荒之力”,吗?傅园慧用尽自己的“洪荒之力”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着,为自己的国家奋斗着,为体育事业而努力着。正是这一种“洪荒之力”指引着她不断向前,同样,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也应该激发出自己的“洪荒之力”,为青春填写一个最完美的句号。感网络新词,享欢愉生活,博无悔人生,创绝世佳绩。

  让负能量的网络新词,远离我们沉沦到无尽的黑暗。

  “吃瓜群众”最开始源于一个公路新闻,记者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后来有人评论道: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由此便流行开来。“吃瓜群众”是一种互嘲,它体现的是冷漠,是人心的冷漠,是社会的冷漠。因为有“吃瓜群众”的存在,所以有了五岁女童小玥玥惨死车轮的悲剧;因为有“吃瓜群众”的存在,所以让小偷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因为有“吃瓜群众”的存在,所以让社会出现了事不关己,各扫门前雪的风气。凝聚向来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武器,而如今却变了。冷漠冲刷人心,“吃瓜群众”成为他们引以为荣的称号。这样的网络新词,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感网络优词,弃网络劣词,享欢娱生活,创温情人间。

  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网络不断进步,网络流行语也不断铺天盖地的袭来。这要求我们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孰优孰劣,让“世界那么大”、“主要看气质”等流行词汇更好的装饰我们的生活。

  感网络新词,享欢愉生活。面朝大海。从此春暖花开!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7

  文明是由细节构成的,我们只有对每一个细节追求做到完美,那么我们才能让文明伴在我们身边。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文明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

  镜头一

  校园里存在着许多文明的现象。记得有一次,预备铃响了,我捧着书,急匆匆地走上楼,突然撞到了一个人,我连声说对不起,

  她没说什么,便弯下身子,很耐心地帮我一本一本地拾起来,我感觉很抱歉。是我撞到了她,她不但没说我还帮我拾起书。我连忙对她说:

  “不用了,你快去上课吧!我自己能处理的。”她说:“这怎么行,我也有责任的。”她刚说完,一声清脆的上课铃响起,

  我的书还没有整好,我还以为她会丢下我的书,趁着最后几秒,赶回教室。可没想到她没说什么依然帮我捡。我呆了,也不知道和她

  一起捡。当上课铃悄然消逝的时候,她把书捡起来还给了我,我才回过神来。原来讲文明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需要做出什么

  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文明的表现。

  镜头二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文明现象。记得有一次,我乘车去宁波,突然车停了,上来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可是,车上的人

  很多,已经没有座位了,老爷爷和老奶奶只好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车一开动他们就摇摇晃晃地站不稳。车又停了,车灯也亮了,

  又上来几个人,车上更拥挤了。这时,一个小伙子站起来分开别人对老爷爷说:“您老人家来坐这个座位吧,我就要下了。”老爷爷让

  老奶奶坐,老奶奶让老爷爷坐,两个人推让着。这时,原来坐在小伙子旁边的一个姑娘站起来说:“您二老坐在一起吧!”

  两个老人说了声“谢谢”才落坐了。

  小伙子一直站在我身边,我听见他在低声咳嗽。过了好几站,他才下车,借着路灯,我看见他进了武警医院。这时,老爷爷说:

  “这小伙子可能是有病了,可他把座位却让给了我们。真是个好人啊!”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的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

  光亮就会进来。文明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一样,经过每人的手中,都能汇聚、释放所有人的热情。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让文明之风飘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8

  读了九年的书,了解了经典名著的魅力,感受了流行作品的风采。经典名著与流行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让二者亲密接触,以促进我们的学习。

  根据班级同学的读书爱好来判断,大约有40%的人喜欢阅读经典名著。这部分人认为经典名著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它们好像是军事上的制高点,只要占领它,阅读其他各类文学作品时,都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所以整天手不释“经典”,开口闭口皆“经典”。大约有60%的同学喜欢流行作品。他们认为现代流行作品没有经典那样晦涩难懂,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当代人的思想感情。现代流行作品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为什么一定要读经典名著呢?太浪费时间了!

  我想对那些喜欢流行作品的同学说:经典名著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外国的《伊索语言》、《荷马史诗》、《源氏物语》等。经典名著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语言典雅、质朴、深邃而富于哲理,可以让我们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更好地吸取世界的、祖国的文化精髓,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世界,同时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一句话,阅读经典名著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想对那些喜欢古典名著的同学说:近现代作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流行作品,如张晓风、刘心武、宗璞、沈从文等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流行文化。这些作品,针对今天的时代,或褒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或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或记述感人的人间故事,或启迪世人崇尚正义……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轻松省力,根本不用“一只手捧作品,一只手捧字典”,理解吸收迅速,读起来兴趣盎然。还是一句话,阅读流行作品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既然如此,我们在选择阅读对象时,最好让经典与流行“亲密接触”:在阅读其中一类作品时,把另一类作品作为必要的客观的有益的补充。这样,就能够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语文及文学素养;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成为建设未来的优秀人才。

  【评析】

  这篇文章开篇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经典名著与流行作品二者皆不可弃。文章的语言并不是针锋相对,而是侃侃而谈,在“劝说”中阐明了阅读经典名著和流行作品的益处。结尾呼吁今天的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经典与名著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说服力极强,富于启示。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9

  无锡是个老地方,

  民风民俗不一样。

  年初一刚开门,

  三声炮仗少不了。

  清明节要祭祖,

  荤、酒、糕点样样齐。

  无锡是个老地方,

  特产丰富很别样。

  酱排骨历史有百年,

  色泽红,很香酥。

  惠山泥人颜色亮,

  光彩夺目人人爱。

  无锡是个老地方,

  古典建筑仍一样。

  人山人海的南禅寺,

  亭台楼阁多辉煌。

  水巷深处清明桥,

  到处古色古香。

  穿城而过的古运河,

  烟波浩渺的太湖,

  就像一首不变的歌,

  唱着永恒的吴文化。

  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作文 篇10

  仍记得

  易安的凄凉

  太白的愁绪

  幼安的鬓间白发

  仍记得

  老生的面容

  丑角的转扇

  青衣的点点泪花

  兰亭的矫若游龙

  石碑上的一部胆巴

  毛笔落下

  行楷连绵成水墨画

  红色桃符

  门前年画

  如烟似雾

  瓷器上绽放青花

  手执红灯笼

  盘盛圆糖瓜

  这是什么

  这就是中国文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