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字街头》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十字街头》影评精选10篇

2022-04-04 03:04: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字街头》影评精选10篇

  《十字街头》是一部由沈西苓执导,赵丹 / 白杨 / 沙蒙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字街头》影评(一):同时代好莱坞的影子

  看到修复版的《十字街头》纯属偶然,到九院看牙没挂上号,才随机晃入大光明,那里正在举行个见面会,还见到了赵丹和白杨的儿女。修复的画面效果不错,不过声音貌似不在修复工程之内,以至于我时常得通过英文字幕了解台词。

  如此之老的国产片,想当然是部革命电影,然而本片虽然反映了诸如工作难找之类的社会问题,其主体居然是一部屌丝爱情喜剧。原来它是诞生于1936年的民国片。作为开放时代的国产片,《十字街头》非常明显的借鉴了同时代的好莱坞喜剧的剧情桥段,如《一夜风流》里住在隔壁的一男一女互相损的喜剧桥段,不乏欢乐之处。在片中还听到了不少耳熟的音乐,虽然音效很差,但貌似都流传至今。

  最大的缺点大概是演员的表演显得做作,尤其是女主角。它的故事在今天不足以起到足够的娱乐作用和感情触动,但是保护电影遗产无论如何是要支持的。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十字街头》影评(二):蒙太奇式的好莱坞叙事

  左翼电影就像一座尘封已久的秘密花园,我冒失地闯入其中,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十字街头》作为沈西苓导演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在1937年和《马路天使》并肩齐名。“更加成熟的电影创作和丰富多彩的风格样式”,它们把左翼电影运动再次推上一个高潮。

  沈西苓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英年早逝的怪才,他把他的才华永远留在了最年轻最辉煌的时期,再比如郑正秋、阮玲玉,我为这些老的电影人曾经惋惜到落泪。

  据我了解,沈西苓一生只有6部作品。他的处女座《女性的呐喊》还有紧接的《上海24小时》已经学会把镜头的蒙太奇构成为一种叙事手段,情节发展对比与冲突的强大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沈西苓最擅长运用的。郑正秋曾经赞扬沈西苓的《上海24小时》是“一部国产影片中具有世界性的作品”。而他真正重要、影响力大的是他的第5部作品《十字街头》。

  《十字街头》继承了沈西苓擅于把苏联蒙太奇经验和好莱坞叙事剪接技巧融合的传统,使得整部影片形成视觉效果流畅而又轻快、明朗的镜头节奏。年轻人面对失业和恋爱嬉戏打闹中反映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轻松中不乏严肃。这里不禁有好莱坞式的叙事结构,导演甚至用了一段“恶搞”,白杨梦中与赵丹相会,两人亲吻,值得一提的是,在30年代的老电影中,吻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导演更是巧妙地运用“一板之隔”,以青年人之间的矛盾展开叙说,后又在“电车”的邂逅,形成了“房屋做对”和“电车友好”的对比蒙太奇,这是把蒙太奇作为整体电影思维和艺术构思展开叙述的,电影中不断插穿赵丹所从事的报社的报纸刊登内容,也是反映了时代生活的隐喻蒙太奇,而两人的“相认”以一对白鸽作为隐喻和象征,实为是经典的象征蒙太奇。最后年轻人们共同大步迈向前进的方向,为电影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十字街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从内容上,它是一部活泼严肃的“青春偶像剧”;从性质上,它是一部充满粗口和生活细节的现实主义电影;从艺术上,它融合了苏联蒙太奇和好莱坞式电影叙事的结合体。即使这部作品中存在演员造型和语言舞台化、表演夸张做作、故事发展巧合等缺点,但都掩盖不掉它充满才情和朝气的光芒。

  沈西苓是中国第二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之一,他的性格中本带着直爽、纯真、搞怪、幽默、开放和轻松的因素,这在他的《十字街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如说,这部影片就是他最好的性格诠释。无奈天妒英才,1940年,沈西苓因伤寒死于重庆,享年36岁。照片资料上他死去的情形非常凄惨,让人心痛不已。

  《十字街头》影评(三):《十字街头》: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思春,第一个荤段子

  《十字街头》: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思春,第一个荤段子

  这部1937年的电影,真正让我领略了左翼电影的进步思想。

  首先,电影开始的前两分钟,像是早期的预告宣传片,对主要演员进行了介绍,不是之前的黑幕展示演员表,而是有了当代电影演员介绍的雏形,演员名字后边是演员本人的画面,动画式的介绍很是新颖,在当时看来。

  影片第一次让我感受到进步思想,是在小杨和房东太太的第一次谈话,太太跟小杨说了这么一句台词:“一个女人竟然会出来干事情!”这是对固有思想的讽刺,也是对进步思想的宣扬,女性的独立的标志之一就是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像男人一样有思想有工作。

  影片中出现了电影中的第一个荤段子。小杨对来看望她的姚大姐开玩笑,指着她的胸部说:“你那里鼓得大大的,还没有爱人。”看到这段时,还是孩子的我,忍不住老脸一红。

  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喜剧成分的添加。《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版)中这样描述:“说明他的作品在主题的进步性、手法的艺术性和情节的喜剧性结合的客观效果的确有过人之处。”本片的喜剧成分除去情节设计上的喜剧性外,阿唐作为搞笑担当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影片第一次出现了少女思春的情节展示。小杨在看完《茶花女》后,进入了幻想,想象着自己和老赵化作书中的人物,穿着洋装,在进行一场浪漫的花间约会。少女思春场面的描述,是进步思想的体现,因为这折射出自由恋爱的光辉,毫无疑问,自由恋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在那一场想象的花间约会中,还向我们展示了荧屏的第一次吻戏,我一直在期待这一刻,这着实让人兴奋啊,兴奋的不止荷尔蒙,还有对接吻背后所展现出来的新思想、新力量、新开放的宣扬的兴奋。

  有趣的是,影片中有一幕描写了小杨内心的挣扎,通过两个持对立观点的自己争辩来表现出来。而这一场景,经常出现在中小学作文中,即“我的内心开始有两个小人在争吵,一个说要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另一个说不如自己拿着去买好吃的吧,我陷入了矛盾,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因为老师教过我们要拾金不昧。”之类的内容。

  电影中在老赵找到报社的工作后,有这样一段台词:“你一定要,一将来敢说敢干,不要欺骗民众;二不要为官家说话;三始终站在大众的地位,作为民众的喉舌”,这是1937年对于记者的要求。

  电影之外,影片的导演沈西苓是个公认的“电音怪才”,可惜的是英年早逝,在36岁那年死于伤寒。影片中有一首久经传唱的歌曲《春天里》,由关露作词,贺绿汀作曲,而怎样让赵丹的歌声压过摄影机轰鸣的转动声,可让导演沈西苓破费了一番心意。最后的解决方案是:用几床棉被把摄影机包住。

  电影中另一首插曲《思故乡》因为暗示了“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人民流离失所之苦而被迫删去。还有一个故事值得一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沈西苓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便当即画了一幅鲁迅的肖像挂在主人公住处的墙上。

  该片在2015年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环节播映。

  《十字街头》影评(四):【258】《十字街头》——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青年进行曲

  《十字街头》 年代:1937年 / 国家:中国 / 导演:沈西苓 / 主演:赵丹、白杨、吴茵

  彼时中国的现实是,很多青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状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有的人像小徐一样选择结束生命,但更多的人是像老刘那样为改变现状而努力。影片的主人公小赵长期失业,欠房东三个月房钱,日子一贫如洗,但有志同道合的好友为伴,倒也安贫乐道。就像歌里唱到的那样“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找到了报馆的差事之后小赵总算可以暂时缓解燃眉之急。片中的另一条线索是他和隔壁邻居小杨的爱情,他们从误会而起,互相报复,却在公交车上暗生情愫,彼此不知这个人就是隔壁的冤家。沈西苓深受美国神经喜剧的风格影响,那扇墙板简直就是《一夜风流》中那个床单的翻版。不过它并未陷入欢喜冤家的俗套中,现实的冷峻让两人重新思考爱情的地位,也因而显露出了些许女权主义的色彩。总之,《十字街头》用它的浪漫戏谑和若有若无的行萌动,造就了中国第一部青春偶像剧。

  经典

  第25分钟,有了工作的小赵高兴地唱起了《春天里》。这首由关露作词、贺绿汀作曲的歌早已流传至大街小巷,歌中反复出现的“啷哩个啷哩个啷里个啷”,为歌曲增添了欢快俏皮的气氛,而且歌词也蛮励志:“贫穷不是从天降,生铁久炼也成钢,也成钢。只要努力向前进,那怕高山把路挡。”

  《十字街头》影评(五):窗前的春梦

  旅游卫视演过《十字街头》我看见了十七岁的白杨,嗲声嗲气的跟赵丹配戏,这是一部1937年的电影,能够看到当时上海街头的情景,往来的有轨电车,黄包车。但是我想说的是 我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部电影的是如此的时尚,他们同在一个房东下租房子,相邻两间而互相却不认识,偶然电车上的邂逅,女孩坐在窗前的春梦,男主角在公园的幻觉,找哥们去她工作单位门口蹲点。 是不是很有意思,不要忘记这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影片中还曾出现过甚为小资的场景以及男女主人公接吻的镜头,当然作为中国电影历史上一部强片,十字街头的电影音乐部分作的也非常细腻,已经初露现代电影配乐的雏形,以一条主旋律作若干变奏穿插于中。

  《十字街头》影评(六):国民党黄金十年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形势比现在还严峻呢

  这是一部反映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是如何严峻的左派电影,四个毕业即失业的大学同学加上一个女生,有的逃离北上广回了老家,有的在绝望中自寻短见,有的带着强烈的迷惘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继续在夹缝里求生存。考虑到两个大背景,一是故事发生在1937年初,那段时间后来被称为国民党治下的黄金十年,二是当时的教育普及率如此之低,大学更是绝对的精英教育,大学生人数估计远不及现在的百分之一,然而那几个凤毛麟角的大学生却说金钱、爱情、荣誉和地位永远都轮不到他们,他们没有今天,没有明天,住着狭窄的隔间木板房还交不起房租,经常挨饿,工作朝不保夕,完全没有合同和劳动法的保护,个人前途如同瞎子骑瘸马走夜路,于是,这部电影完全可以看作一部现在焦虑无望的孩纸们的治愈片。

  人类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自己生活在最坏的时代。事实上,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人间地狱,短暂的是和平、安宁、温暖、幸福,持久的是动乱、悲苦、羞辱和破碎,人类永远是墓园的守灵人、囚窗的守望者,如果不懂得忍耐、相信和盼望,所有时代的大多数人的一生无非都是横无际涯的深渊。

  我也经常被迷茫的情绪所感染,感觉自己生不逢时,感觉自己身陷一个关着十三亿人的窒息的大闷屋,人们丑陋、拥挤、互相踩踏、醉生梦死。但仔细想想过去的一百年,又有哪些时代的年轻人真的比我这代人幸运很多呢?这一百年来,中国一茬茬满怀理想的年轻人遭逢的,难道不都是坏或更坏的时代潮涌对自己的侵蚀或剥夺吗?黄金十年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战争年代的就更不堪了,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的穆旦,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材生,但是在1948年他得以供职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之前,他的职业生涯一直极为坎坷,几度失业,颠沛流离。这两年流行“民国热”,从文化角度,民国和天朝的对比确实有点像百家争鸣的先秦和焚书坑儒的秦帝国,但就年轻人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言,看来黄金十年绝非遍地黄金,民国也绝非三民之国,真实的民国只是介于缅怀它的人们的想象和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之间。

  《十字街头》影评(七):春天里的左翼青年电影

  1937年,业已在话剧舞台崭露头角的赵丹,接连主演了由当时中国电影界龙头大佬地位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马路天使》与《十字街头》两部电影,一时之间银幕上光彩无两,俨然呈现出“新人王”的姿态。1937年,中华民族正处于大时代命运的拐点上,抗战烽火狼烟处处,左翼影人群体以戏剧为武器积极投身抗战洪流,他们试图用艺术救赎民族的危亡,他们的集体出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版图,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赵丹随同左翼电影人的脚步遍历了战争与煎熬,走向了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巅峰,也经历过几近灭顶的牢狱之劫。当《十字街头》一片作为对影坛前辈的致敬,出现在2015年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环节时,历史的光怪陆离不得不让人为之喟叹。

  《十字街头》一片讲述了三十年代几个青年人生存与精神的困惑,故事中人物面临的求职难、租房难对于现在的青年来说依旧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常。赵丹饰演的老赵是一名报馆的校对员,他同由白杨饰演的小杨姑娘因合租时生活习惯的种种差异,而成了一对欢喜冤家。本片中洋溢着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片中各个角色的姓甚至就援引了演员本来的姓氏,这样的做法显得非常适意。

  导演沈西苓对这个二人同处一室两样生活这一特别环境进行了特别的渲染,诸如用晾衣服滴水到对方身上、丢垃圾到隔板另一面、领带檫皮鞋等逗趣的例子增进本片的喜剧效果。两位主角之间,地理位置上触手可及,心理情感上相互试探,社交定位时互相轻慢,他们之间的报复上演了一场激烈的闹剧,令观众忍俊不禁,至今看来依旧是一部较为成功的中国化喜剧片。

  《十字街头》对于中国电影史的另一重要意义是,它成功勾勒出三十年代时代青年的价值观与历史选择状况。老赵和他的朋友们,小杨和她的大姐,在经历了一系列现实的残酷压榨后,最终不约而同地朝着民族自由解放之路携手阔步前行。就此戛然而止的结局,据说与当时的国民党审查制度不无关系,而电影中另一首插曲《思故乡》因为暗示了“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人民流离失所之苦而被迫删去。与此同时,本片的插曲《春天里》,由红色传奇女性关露作词,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作曲,唱出了时代青年特有的自嘲、朝气与浪漫,旋律朗朗上口,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十字街头》影评(八):那去哪儿呢?在这个世界上啊!

  在那个腾云驾雾的年代里,沈西苓作为一名斗士用电影丰满自己的理想,用电影浇灌现实的路途,为了家国为了人民为了那干枯的情怀,沈导在这样情仇交织的背景下仍然义无反顾可爱的毫不顾忌自己。

  情节设置方面沈西苓无疑做的完美透彻,虽然从形式上明显能感受到被好莱坞影像的痕迹,底子却还是一副中药,像片中那阵阵柳树和可以被钉子任意穿透的木板,布景的时代效果极佳且场景转换的幅度很小,主要场景只有房子,电车,大部分重要的动作都在这间只隔着一块木板的小房间内完成。造成的戏剧冲突是隐忍又难挡的。

  小杨梦见老赵的时候两人穿着洋装实在是很有意思的景象,一方面代表了西方文化渗透进来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是导演想要打破牢笼的调侃,希望穿洋装的时候不再显得格格不入。而老赵掉进水里的时候已经被憧憬饿昏了头,两人各执一段梦境幻想彼此的未来,加上那看似顺其自然实则精心恰绝的幽默氛围层层递进不得不让人对沈导入目三分。

  特别喜欢臧杰老师讲到的问题,经典的电影应该是时代契合度最高的电影,像小时代其实就是我们周边社会应运而出的臆想,即使我们喜欢老电影但我们这种喜欢和父辈们看的时候的喜欢却已是两种概念下的喜欢,换句话说几十年前的经典只有在几十年前看才会最真实同时最梦幻。想要真正理解老电影经典电影应该设身处地的为电影出生的时代着想,深入导演的生存状态究其因果体其心绪。

  所以电影史还是要看的啊,臧老师触类旁通的介绍让人欲罢不能。

  他说吕班裁缝店伙计的形象就是沈西苓的自我还原,因为沈西苓真的就干过这个,爱在片中自我还原也是导演们又一共通之处。

  阶级的对立面时有时无却又无处不在,包租婆与老赵,老赵与小杨,甚至老赵与乞丐,头顶的俯视镜头不止一次提醒我们阶级可以不同,不同阶级面对的问题却都是自发性的。

  当老赵拆掉木板说出那句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的时候,木板不再是木板,它变成了阶级的障碍,没拆之前木板或许只是两人理念上的隔阂

  ,也正因这样他们隔着木板从对立到互相认可认知再到最后的完全剔除木板,这个过程明显是导演对阶级差距的妄想,虽然是那样瑰丽。

  经臧老师点明我才发觉每个人都是一个走向,站在十字中心走出心中直线。

  最后的最后沈西苓哀莫大于心死,坚持苦中作乐坚持左翼斗士的飘荡,用痛苦的口吻喊出那句疯狂的偏执。

  是啊!那么到哪儿去呢?在这个世界上啊!

  《十字街头》影评(九):来自于《电影传奇》的一段评论

  大学生老赵、阿唐、刘大哥和小徐四人毕业后,即面临生活的严峻考验。刘大哥刚毅坚强,在民族存亡关头,回到北方老家投身抗战;小徐消沉懦弱,找不到生活出路,企图自杀,后返回家乡;阿唐性格乐观,随遇而安,替商店布置橱窗广告糊口;老赵对生活充满信心,当了报馆校对,并租了工厂区一个前楼房间栖身。不久,老赵家旁边搬来一位新邻居———绸厂女教员杨芝瑛,两人在种种误会中建立起感情……

  电影《十字街头》的导演沈西苓被称为“怪物”,影片的剧本情节是在一个寒夜里和一群不得志的社会青年彻夜长谈得到的灵感,而出演和参与制作这部影片的几乎全是新人,而就是这些新人加上这个“怪物导演”攒出来这部《十字街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白杨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梦中情人;赵丹正式成为大明星;沈西苓更是被许多有心人爱戴;而吕班、沙蒙、赵明、崔嵬、汤晓丹这些后来的著名导演都是由《十字街头》引领进了电影生涯,如果能看到这么多朋友后来的成就,英年早逝的“怪物导演”沈西苓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开怀地笑起来……

  《十字街头》影评(十):那些可爱的人们现在都去哪了?

  剧照里觉得白杨不好看,但是电影里还是很可爱的,除了撒娇的部分其他的表演还是很自然的。赵丹真的是太帅了,我本来不相信那时候我们中国还有这么迷人的人,无论是那小小的口音还是“妈的”,都让我激动的不行,哈哈哈,我受不了我自己了,现在的我是不理智的,我盯着赵丹的照片可以看一天~

  十字街头的细节也做的非常棒,比如这件衣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